醫方論上
(一)甘遂散
原名息雷禁,凡仍原名者不注。
甘遂(六分,面裹煨黑,存性研末,提凈) 牙硝(一錢) 食鹽(炒二錢) 薄荷(二錢) 蒲黃(一錢)硼砂(八分) 冰片(三分)上七味研末,吹喉中,此咽喉急癥之神劑,斬關擒王之大將也。專治九種喉痹,一切喉癥,肉桂皮末。如死在須臾,加臘月黑魚膽,陰干研末,各少許。如去膈下痰飲,加玉丹少許,重吹一管,須令病患低頭,流出毒痰為要,然不可過用,過則恐其痰盡津枯,難治。如喉風,本方加臭花娘根末十分之二。如結喉痹,本方加制巴豆少許。如赤甚,本方加川連末十分之一。如腫硬,本方加茜草根末十分之三。如喉癰雙連乳蛾,本方加制巴豆十分之三。如單蛾,只用連砂散加制巴豆,有膿則出,無膿則散。如食物中誤卷飛絲入喉,生瘡,腫痛,將連砂散加山慈菇粉、制巴豆各少許,吹之,獨吹亦妙。如爛喉風赤腫,亦將連砂散加山慈菇粉,配合去腐方,消退其腫,或用鐘乳石散吹之。如濕爛虛腐不收,用制爐甘石,同人參末,入長肉藥吹之而愈。如重舌木舌牙癰牙疔毒,只用牙硝、食鹽、硼砂,再加 皂礬、皂角刺末,多加冰片滲之,自消。如穿牙疔毒腐爛,將連砂散加去腐方,或口疳藥,治之即愈。
(二)陰陽散
川連 干姜 生蒲黃(各一錢)此丹專治婦女陰火舌腫,敷之即消。凡治木舌,先將生姜蘸硼砂擦之,后以此方敷之,亦妙女,凡男子喉癥,犯欲,猝然失音,咽腫等癥,均可用之。然必審確是陰癥,方可施治。】
(三)連砂散
原名散云丹。
薄荷 牙硝(各二錢) 硼砂(一錢) 蒲黃(五分) 川連(四分) 朱砂(二分) 冰片(三分)此丹專治風熱喉癥之圣藥。如治走馬疳,與骨槽風齒落重癥者,并用去腐方。如螳螂子,用桑螵蛸 灰,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許,吹之立消,或用馬勃配合亦妙。如諸骨鯁,加急性子為末即愈。【諤按:治諸骨鯁,用燈心灰,白湯送下即愈;雞骨用苧麻或香油;魚骨用大蒜、白糖或橄欖;竹木鯁用鐵銹;誤吞針用吸鐵石、樸硝;頭發繞喉,用自己發燒灰服;螺螄靨卡喉,用鴨涎。一物一制,相反相承,循環至理,各有專方,切勿泥急性子一味也。急性子為鳳仙花子,取其急性速行而已。】
(四)散堅方
茜草根末,此藥專消堅塊,將茜草根末,配入連砂散內,吹之立軟。
原書用 茹根,近世無識者,藥肆中亦不備,故以茜根代之。【諤按:《閱微草堂筆記》,載西域有飛蟲,名巴蠟者,人為所嚙,必死。惟食茜草根,敷瘡即瘥。按:烏魯木多茜根,其汁可染新絳,則知茜根實出西藏,而市肆者多贗也。經文載四烏 一 茹, 茹,即茜根也。今見茜根代 茹之疑,故特質明于此。】
(五)去腐方
原名下馬仙。
銅綠(一錢二分) 燈草灰(六分) 川連(三分) 冰片(二分)此方專治黑臭腐爛,如走馬牙疳,將此藥配入連砂散內,吹之,其腐即去。
(六)鐘乳石散
原名珠黃散。
鐘乳石(八分) 飛辰砂(一分五厘) 人中白(六分) 兒茶(一錢二分) 制黃柏(一錢) 龍骨(五分)薄荷(一錢二分) 冰片(四分)此方專治爛牙疳之圣藥。如癥重,加牛黃、琥珀、珍珠。凡遇各色口疳,若初起,內熱甚及用消腫藥吹之,再吹長肉藥。如走馬疳,穿牙疔毒,及骨槽風,并初生小兒胎毒口疳,本方加牛黃、琥珀、珍珠,合去腐方并吹更妙。如初起,此疳黑腐重癥,先用去腐方,合連砂散并吹之,去其黑腐后,吹此方長肉為妙。若黑腐臭爛無血者,不治。以棉攪之,肉有微紅者,可治。如先臭爛,旋不臭,又不知痛者,不治。如小兒黃色胎疳如干橘囊者,不治。如痧痘后口疳,去黃柏、龍骨,加牛黃,倍珍珠。如口疳重癥,須加上好鐘乳,及珍珠、朱砂各少許,入兒茶內,同研細末,更妙。
(七)柳仙散
薄荷(一錢) 兒茶(八分) 青黛(五分) 川連(四分) 冰片(二分二厘)此方專治口舌碎痛,先取野薔薇根煎湯,漱口后,吹此藥效。
(八)螻蛄散
原名金鞭散。
活螻蛄。
上一味,瓦上 存性研末,此治穿腮牙落仙劑,配入鐘乳石散吹之,以愈為度,或獨吹
(九)琥珀散
原名余珍散。
珍珠(二分) 琥珀(三分) 兒茶(八分) 甘草(一分) 冰片(一分五厘) 乳石(三分)此治喉舌結毒之要藥。先用絲綿卷筷上,抹患處,后吹此藥,如廣瘡結毒,本方內加輕粉少許。
(十)喉癬方
原名仙鮮散。
食鹽(六分) 蒲黃(四分) 燈草灰(三分) 滴乳石(三分) 青黛(二分) 兒茶(五分) 冰片(一分)此治虛火喉癬之神劑。如碎腐,本方加牛黃、珍珠、琥珀、龍骨。如虛腐,本方加人參末、制爐甘石。如吹藥即痛,去 食鹽。
(十一)蝕鼻方
干蟾蜍 川連(各二錢) 青黛(八分) 麝香(少許)此專治疳爛鼻梁之要藥。須用絲綿拭凈膿穢,吹敷立效。
(十二)代針散
膽星(三分) 人指甲(二三寸) 冰片(五厘) 朱砂(少許)此治乳蛾成膿不穿,將指甲用雙紅紙卷好,燈上燒炭,存性為末,入辰砂、冰片、膽星,研和,吹入喉中,少頃,即出膿血自愈。
(十三)珍珠散
珍珠(四分) 龍骨(三分) 冰片(一分五厘) 象皮(四分) 兒茶(四分) 烏 骨(四分) 乳香 沒藥 朱砂(各三分) 老參 三七(五分) 降香節(三分)此專治牙宣,如牙縫出血不止,將新棉如指大,捏成條,蘸水,再捏扁,蘸藥,塞患處,以指抵之,勿動,一二次即止。如碎爛,用長肉藥,仍用本方,并用煎劑,看虛實二火用之。
(十四)麝香散
麝香(一錢) 川連(五分) 冰片(一分五厘)此方治喉瘤之神劑。
(十五)開關散
牙皂(一錢) 僵蠶(八分)此專治牙喉關閉,吹之神效。
(十六)熏鼻方
原名玉鑰匙。
巴豆不拘多少,將巴豆壓紙上,取油,以紙捻成條,點火,吹滅,以煙熏入鼻中,流出清涕,牙關自開。
(十七)勝煙筒
蓖麻子仁(二粒) 巴豆肉(二粒) 麝香(少許)將三味同研,火紙卷燒,熏吸鼻中,牙關立開,此治喉閉不通之圣藥。【諤按:此數方,可開后世內癥用外治法無數法門,即如溫熱癥,痰蒙熱閉等,亦可用醋炭,或麝香、香油捻紙卷,燒煙熏之,亦可開。】
(十八)山甲散
原名天義散。
穿山甲, ,研末。治誤食毒蟻生瘡之圣藥,獨敷即愈,或加入鐘乳石散,亦可。
(十九)珠黃散
西黃(五厘) 濂珠(四分) 川連(七分) 朱砂(三分) 冰片 當門子(各一分) 西洋參(一錢) 兒茶(八分) 硼砂(七分) 腰黃(八分)專治爛舌之圣藥,如虛火上炎,吹之立效。
(二十)消標散
牙硝(一分) 硼砂(五分) 蒲黃 蜒蚰梅 腰黃(各三分) 青黛(二分) 冰片 麝香(各五厘)烏梅肉(四分,炙存性)此方專治喉癥過服苦寒,以致喉間結一柱肉,或橫生,或直下,喉中稍疼,名為喉標。
此藥漸點,并內服滋陰之劑,靜養自愈。
(二十一)青靈丹
川柏(一錢) 青黛 兒茶(各六分)此方專治口碎,加入柳仙散內,吹之神效。【諤按:凡用兒茶,不可用火 ,欲使之松脆,須日曬即脆。】
(二十二)紫雪丹
石膏 寒水石 滑石(各八兩) 升麻 犀角片 羚羊片(各一兩) 元參(二兩) 甘草(八錢) 沉香屑 木香屑(各五錢)上藥水煎,取濃汁,去渣,投入提凈樸硝三兩六錢,文火慢煎,俟水氣將盡欲凝結時,納朱砂、冰片各三錢,金箔一百張,研細和勻,收儲聽用。
此方治重舌木舌,乃口舌生瘡,或敷或服,均妙。(景華按:此即《局方》紫雪,惟制法稍異。)【諤按:此方治熱癥內陷痙厥,用此可開。若熱癥而偏于風者,用至寶。熱蒙心包而見譫語,用牛黃清心。若系痰蒙氣閉,則用蘇合香丸。一癥有一方,何今人一遇閉厥,輒手忙腳亂,恐嚇病家,不問其癥之為痰、為風、為氣、為熱,亂寫清心、至寶、紫雪,誤人生命,毫厘千里,可不慎哉!】
(二十三)砂散
原名清溪秘傳北庭丹。
番 砂 人中白(各五分) 瓦上青苔 溏雞矢 瓦松(即瓦花,各一錢)上藥用銀罐子二個,將藥裝在罐內,上以空罐對口合住,鹽泥封固,炭火 紅,三炷香為度,候冷開罐,將藥取出,入麝香、冰片各一分,研細用之。此方專治舌菌,用磁針刺破,將此藥點上,再以蒲黃蓋之。其癥最惡,初起如頭疼痛無皮,朝輕暮重,以此藥點之,自然消縮。若失治,至舌爛穿腮,大兇,百無一生。
(二十四)固齒白玉膏
宮粉(一兩) 珍珠(三錢) 麝香(二錢) 象牙硝(五錢) 以上四味,研末用,陽起石、龍骨各一兩,本各三錢,用長流水濃煎汁,去渣,將陽起石、龍骨火 通紅,入藥汁內七次,焙干研末,再與宮粉等四味,同研極細再用黃蠟三兩溶化,拌入前藥末,調和成膏。用時,攤油紙上,貼患處,閉口勿語而愈。
此方治牙宣,齒搖不固,將膏貼之,神效。
(二十五)拔疔散
砂 白礬 朱砂 食鹽用鐵銹刀燒紅,將礬、鹽放于刀上 ,各等分,擇丁日午時研末。專治牙縫生疔,腫起一粒如粟米狀,痛連腮項。若麻癢,破流血水,疼痛異常,即黑疔,屬腎火毒,俱用銀刀挑破見血,搽此藥即痊,內服黃連解毒湯效。
(二十六)小薊散
小薊 百草霜 炒蒲黃 醋香附(各五錢)四味末之,治牙衄血出不止,即將此藥擦牙,即愈。
(二十七)牢牙散
龍膽草(一兩五錢,酒浸) 羌活 地骨皮(各一兩) 升麻(四分)四味末之,治牙宣齒動,將此藥擦之,立愈。
(二十八)加味硝黃散
原名禁藥。
牙硝(二錢) 蒲黃(五分) 冰片(一分五厘) 僵蠶(一分,制) 牙皂(一分二厘,制) 白芷(一分)此方專治一切喉癥,如痰甚,加蜒蚰梅。
(二十九)七味僵蠶散
原名金丹。
制僵蠶 白芷(各一分) 牛黃(少許) 牙硝(一錢八分) 生蒲黃(四分) 硼砂(八分) 冰片(二分)加玉丹少許,亦可。
(三十)八味薄荷散
原名碧丹。
薄荷(六分) 玉丹(四分) 甘草 冰片(各一分) 牛黃(多用)百草霜三分,燈草灰五厘,制牙皂少許。
此二方專治咽喉急癥之神劑。若治喉風,宜用前方七分,本方三分,吹之立效。
如痛緩,獨用本方。
(三十一)銅綠散
原名紅袍。
銅綠(五分) 腰黃(一錢) 冰片(七厘五毫)此方專治腎經黑色鐵皮疳,及牙宣等癥。如牙齦與口唇內皮,爛如云片,或齦中出血,或口碎,吹之立愈。【諤按:此方冰片不妨加重,市肆銅綠罕真,不如代以畫家所用之石綠為妥,青黛、黃柏、均可加入。】
(三十二)加味銅綠散
原名綠袍。
銅綠(一錢) 腰黃(五分) 冰片(一分五厘) 炒食鹽(六分) 炙山甲(一錢)專治實火走馬牙疳腐爛,臭肉浮起,先吹此藥,候腐臭爛肉脫落后,再用地骨皮散吹之,即愈。
(三十三)紅棗散
原名紫袍。
大紅棗,用竹刀破開,去核,腰黃研末,填入棗內,瓦上炙脆,研末用。
此專治脾經各色口疳,齦腫腐爛,牙疔等癥。如齦有毒,必用此丹拔毒,吹之立愈。
(三十四)地骨皮散
原名黃袍。
鮮地骨皮(五分,洗凈,去黑衣,曬干研末, ) 中白(一錢) 蠶沙(炙三分) 冰片(二分五厘)杜咸橄欖(一錢五分,瓦上炙) 鳳凰衣(一錢,瓦上炙) 黃狗屎 中元米(一錢,洗凈曬干)此方專治各種虛火口疳,腐爛不能飲食。又治初生小兒馬牙雪口二癥,吹之立效,亦可長肉。
(三十五)白田螺散
原名白袍。
野荒田中白田螺殼(三錢,洗凈研末,水飛) 兒茶(一錢) 冰片(二分)此方專治肺疳,光亮而硬,或牙齦腐爛,色白,吹之即愈。
(三十六)人中白散
人中白(一兩, ) 黃柏(五錢) 川連(三分) 蠶退紙(三錢, ) 冰片(一錢)專治痘后口疳要藥。【諤按:余用中白散,有兒茶、青黛、薄荷,無川連、蠶退紙,用之亦效。】
(三十七)抹口方
樹汁,抹患處立愈,此治鵝口效方。
(三十八)牛黃益金散
牛黃(三分) 冰片(五厘) 硼砂 制僵蠶(蜜炙) 黃柏(各一錢半)共研末,用蜜調和,涂患處,或丸如龍眼大,含化,均愈。
專治虛火上炎,咽喉生瘡,破爛者。
(三十九)玉鑰匙
硼砂(五錢) 牙硝(一兩五錢) 制僵蠶(二錢) 冰片(一分)此方治風熱喉閉,及纏喉風之神劑,再加腰黃二錢,名金鎖匙。
(四十)喉癬神方
西黃 冰片(各一分) 山羊血(二分) 血珀(三分) 川連(五分) 硼砂(一錢) 青果核炭(三分) 燈草灰(五分)共研末,每一匙藥,用一匙蜜調之,放舌尖上,徐徐咽下,一日五次。如不見效,將本方加蜒蚰梅即愈,乃治喉癬之圣藥。
(四十一)喉風急救神方
土牛膝根(俗名臭花娘根),洗凈搗汁,灌入口中,如不能咽,即令其人仰,以汁滴入鼻中,流至咽喉下,亦可望開。
專治一切喉風乳蛾等癥。草雖輕淺,其功甚大,不可忽視,或秋月采根,陰干研粉,再用鮮根打汁拌干,以備急用。
(四十二)冰硼散
冰片(一分五厘) 硼砂(三錢五分) 制僵蠶(三分) 牙硝(二錢五分) 蒲黃(七分) 制膽礬(五分)此方治一切急喉風,雙單乳蛾,喉癰,牙關緊閉等癥,吹之愈。
(四十三)爛喉痧方
烏牛糞尖(一個,瓦上 ) 人指甲(一分,男用女,女用男) 西黃(一分) 珍珠(二分) 青黛(一錢) 冰片(二分) 人中黃(一錢)此方治爛喉痧之神藥,吹入即愈。如咽喉碎腐,用薄蜜調之,含咽亦效。
(四十四)三黃散
生地黃(君)、生蒲黃(臣)、牛黃(佐)、冰片(使)。
上為末,用芭蕉汁調敷患處,或用扁柏葉汁和蜜調涂,或用后方亦可。
(四十五)又方
生大黃(一錢) 生蒲黃(一錢) 冰片(五厘) 麝香(三厘)上為末,加白蜜,調入姜汁、蔥汁,或芭蕉汁、側柏葉汁,均可。以上二方,專治頸癰面癰,如腫硬未消,氣滯血凝,或痰凝結毒,不散,宜用姜蔥汁調涂。此二方,并治小兒丹毒,神效。切勿入口為要。
(四十六)熊膽冰黃散
胡黃連 兒茶 硼砂(各三錢) 熊膽 牛黃(各七分) 冰片(三分)共為末,專治喉痹腫痛,吹喉中痛處,立效。
(四十七)柳黃散
黃連 黃柏 蒲黃 青黛 硼砂 胡黃連 芒硝(各等分) 冰片(少許)此方專治喉痛口舌生瘡,破爛,吹之立效。
醫方論下
(一)上清丸
元明粉(二錢) 川連(一錢) 月石(一錢五分) 枯芩(二錢) 薄荷(三錢) 冰片(四分) 桔梗(一錢五分) 山豆根(一錢五分) 甘草(八分) 大黃(三錢)上研末蜜丸,芡實大,每吞一丸,重則連吞一丸,將藥含口中化下,其腫漸消而愈。此丸專治實火,喉嚨腫痛之神藥也。
(二)噙化丸
大原地(煮,八錢) 麥冬肉(五錢,烘干) 山豆根(五錢,煮爛) 川黃柏(三錢,焙) 天花粉(五錢) 食鹽(三錢) 真青黛(一錢五分) 元參(四錢,炒) 白柿霜(一兩) 嫩玉竹(二錢) 冰片(一錢五分)上為末,如前和丸,蒲黃為衣,含化下一丸,此丸專治虛火咽喉腫痛者。【諤按:上方著重在心肺胃,故治實火。此方注意在肝脾腎,故治虛火。醫家必備之藥也。】
(三)百草膏
薄荷(八分) 玉丹(五分) 川貝(一錢) 燈草灰(五厘) 柿霜(八分) 甘草(一分五厘) 天花粉(一錢上藥研勻一處,用白蜜調膏頻咽,噙之即效。此膏專治喉癬及喉菌等癥,若癥重,兼服劑,并用吹丹。如治喉刺,玉丹、薄荷忌用。如見勞病已重,津竭火炎之候,亦不必用。
(四)內托護心散
防毒攻心。
真綠豆粉(一兩) 乳香(去油,五錢) 燈心灰(少許) 【諤按:余治溫邪挾毒,逆陷心包,每用綠豆衣炒銀花、朱燈芯為引方,甚效。可見用藥貴乎靈活,不可拘執一途也。】
(五)又方
朱砂 甘草(各一錢) 乳香(凈末三錢)上藥共研末,和勻,以生甘草一兩煎濃湯,調一匙,時時呷之。【諤按:此方不如前方清靈,擬加入翹心、山梔仁、綠豆衣等同煎,較妥。如痰涎壅甚,可服控涎丹數分。】
(六)清肺飲
治痰濕氣逆咳嗽。
貝母 天花粉 甘草上三味,水煎服。
(七)犀角地黃湯
治胃熱火邪吐衄。
犀角、生地、白芍、丹皮。又方,再加解毒藥,名犀角解毒湯。【諤按:解毒,如銀花、生甘草、料豆衣之屬。】上四味,先用三物水煎去渣,入犀角汁熱服。
(八)導赤散
治口糜淋痛瀉火。
生地 木通 甘草梢上三味,水煎服。一方再加竹葉。
(九)四物湯
通治血家百病。
當歸 熟地 川芎 白芍
(十)六一散
(一名天水散)治表里三焦濕熱,瀉火。
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研末)新汲水調服,或燈心湯下。
(十一)蜜煎導法
治胃府無熱。便閉者,不宜輕攻,用此法。
白蜜,納銅器中,微火煎如飴,勿令焦,俟可丸,捻作挺,如指許長,如橄欖樣,納入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
(十二)瀉黃散
治胃火口瘡,并治脾火。
防風 甘草 黑山梔 藿香 石膏上味,炒研末,蜜調服。
(十三)錢乙瀉黃散
治胃熱火郁,及口瘡。
升麻、防風、白芷、黃芩、枳殼、半夏、石斛、甘草、水煎服。
(十四)清咽太平丸
治膈熱咽痛。
薄荷 川芎 柿霜 甘草 防風 犀角 桔梗上為末,蜜丸。
(十五)甘露飲
治胃熱口瘡吐衄。
生地、熟地、天冬、麥冬、甘草、石斛、黃芩、茵陳、枳殼、枇杷葉,一方加犀角,水煎服。
(十六)黃連解毒湯
涼血清熱解毒,口瘡可任之。
黃連、黃柏、黃芩,水煎服,此即三黃湯也。
(十七)涼膈散
治膈上實熱。
酒浸大黃、芒硝、甘草、連翹、山梔、薄荷、黃芩、竹葉,開水泡去渣,澄清飲之。
(十八)清胃散
治齒齦出血,口瘡牙宣等癥。
升麻、黃連、當歸、生地、丹皮、石膏,水煎服。
(十九)瀉白散
瀉肺火。
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水煎服。
一方加人參、云茯苓、知母、黃芩,名加減瀉白散。
(二十)涼肺湯
治肺中實熱。
知母、貝母、天冬、麥冬、黃芩、陳皮、甘草、桑皮,水煎服。
(二十一)消毒犀角飲
治咽喉腫痛,毒瓦斯壅甚者。
犀角、牛蒡、荊芥、防風、薄荷、桔梗。如內熱,加黃芩、黃連,水煎服。
(二十二)玉液上清丸
治風熱上壅,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癥。
薄荷(四兩) 柿霜(五兩) 桔梗(四兩五錢) 甘草(三兩五錢) 川芎(一兩八錢) 百藥煎(五錢四分)砂仁(四錢五分) 青黛(三錢) 冰片(二錢) 硼砂(二錢) 元明粉(三錢)上十一味,為末,蜜丸,如雞豆大,每服一丸,不拘時噙化。
(二十三)清咽訶子丸
治咽喉煩渴。
訶子肉(四錢,姜汁拌面煨) 葛根(一兩二錢) 冰片(一分五厘) 柿霜(四錢) 百藥煎(三錢) 甘草(一錢)上為末,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
(二十四)柏母丸
治痰火郁結,咽喉不利。
貝母(六錢) 川柏(蜜炙,一兩) 冰片(一錢)蜜丸,如青豆大,每服一丸。
(二十五)柏花丸
治肺熱咳嗽。
貝母四錢,川柏(蜜炙)一錢,百合二錢,款冬花二錢五分,冰片三分,蜜丸,如青豆大,每服一丸。
(二十六)除瘡落菌膏
(一名犀角膏)余治童子出麻后,舌生瘡,出血如泉,諸藥不效,一旦舌出菌者三,其子如狂,即用此方噙服三五丸,即落。并治咽喉口舌生瘡生菌,噙化即效。
真血珀 生犀角 辰砂 茯神 冰片(各一錢) 人參 酸棗仁(各二錢)上研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麥冬湯下。
(二十七)利膈湯
治脾肺火熱,虛煩上壅,咽痛生瘡。
薄荷 荊芥 防風 桔梗 甘草 牛蒡 人參 或加僵蠶
(二十八)玉屑無憂散
治纏喉風痹,咽喉腫痛,咽物有礙,或風涎壅滯,口舌生瘡,及骨鯁屑塵,并除三尸,去八邪,辟瘟疫等癥。
元參 荊芥 貫仲 山豆根 茯苓 滑石 甘草 黃連 硼砂(各五錢) 寒水石 砂仁(各三錢)上為末,每服一錢。
(二十九)加味射干湯
治喉痹腫痛。
射干 生地(各一錢) 桔梗 連翹 黃芩 貝母 元參 甘草(各七分) 荊芥(五分) 牛蒡(七分) 水煎服。
(三十)滋陰消痹湯
治腫毒口瘡,兼治咳嗽聲啞。
當歸、生地、沙參、百部各一錢,射干、地骨皮、知母、麥冬、桔梗、炒黃芩各七分,元參、甘草各五分,水煎服。
(三十一)清肺散火湯
治肺中有伏火,因風寒閉郁,或過服寒涼,火不得泄者。
杏仁、紫蘇各一錢,前胡、旋復花、桑皮、貝母、麻黃、桔梗各七分,甘草五分,蔥一莖,姜一片,水煎服。
(三十二)滋水開陰湯
治未成癆瘵,遽然聲啞,有痰嗽者。
沙參二錢,知母、貝母各一錢,甘草、石菖蒲各三分,蘇子、陳皮、升麻各七分,訶子肉五分,生姜一片,紅棗二枚,水煎服。
制藥
(一)制玉丹法
生明礬打碎如指大,傾入銀罐內,炭火 ,以筷刺入罐底,攪之無塊為度。次將上好牙硝,打碎投下,約十分之三,再將硼砂打碎投下,亦十分之三,再將生礬逐漸投下,候其烊盡,照前投硝硼少許,如是逐層投完,待至鋪起,罐內發高如饅頭樣,止。方架炭火,燒至干枯,然后用潔凈瓦一大片,覆罐上,一時取去,將牛黃少許為末,用水四五匙,調勻,滴丹上,將罐仍入內,火烘干,即取起,連罐覆潔凈地上,用紙襯地上,再將碗覆之,過七日,收儲聽用。輕松無堅紋者佳,如有堅紋,不堪用,或留作蜜調藥中用。 時火候,初宜緩火,然亦不可過緩,恐致礬僵,不易溶化,后必堅實,中間及后,須用武火,又如礬未溶化,即投硝硼,必不盡溶,勢必堅實,罐須煨透,不令爆碎,傾過銀者不用,此丹必多制,愈久愈妙,名曰玉丹。
(二)制黑魚膽法
臘月取黑魚膽陰干。或人身袋盛哺脆。研用。
(三)制燈草灰法
擇白凈燈草,放于金漆桌上,噴清水,燈草上,用筆管一頭草住,將燈草用竹筷筑于管中,再用紙塞,一頭放火中,燒竹通紅,收出,放在瓶中,用濕手巾覆之,待冷取出,去竹灰,收儲聽用。必要黑色而成團者佳。
(四)制巴豆法
將巴豆凈肉,去衣用一兩,以麻油七錢,煮,酒七錢同煎,油酒盡為度,取起放于礬中,入銀罐內,炭火 ,以筷刺入罐底,攪之無塊為佳。連罐覆潔凈地上,再用碗覆之,過七日,收儲聽用。
又法,明礬三錢,入銚溶化,投入巴豆肉三粒,待干,去巴豆,研用,名曰巴礬。
(五)制蜒蚰梅法
四月間買青梅子,搗碎去核,放碗內,投礬一層,捉蜒蚰,不拘多少,待礬、蜒蚰烊盡,再投梅礬一層,再捉蜒蚰投下,烊盡,至百日,傾入銀罐中,炭火 之,以筷刺入罐底,攪之無塊為度,待如饅頭樣發起者,即取下,連罐覆于地上,以碗蓋之,過七日后,火毒出盡,收儲用之。
又法,將青脆大梅子,去核打碎,鋪在碗底內,再將蜒蚰數條,鋪梅肉上,又將白礬末鋪于蜒蚰上,逐層鋪完,待其礬、蚰化盡,日中曬梅極干研用,或瓦上炙脆為末,如痰涎壅塞喉風等癥,加入各吹藥中,皆效。或蜜湯同藥調和,滲下咽喉,亦可消痰,神效。
(六)制琥珀法
先用側柏子末入瓷鍋中,再入琥珀于末中,用炭火煮,從巳至申,別有異光,即取起,揚如粉重,研細極為度。
(七)制指甲法
用雙紅紙卷好指甲,燒灰存性,研末。
又法,將指甲入無名異中同炒,至指甲松脆,去無名異,研用。
(八)制砂法
將 砂研至無聲,水飛過,醋煮干,如霜用,然 砂能爛五金,化人心為血,細閱本草,消食破瘀滯 瘕,不可多服。
(九)制螻蛄法
須五月間,取活螻蛄一個,將抱退雞子軟白皮裹,入大蛤蟆口內,草縛泥固, 過取出,研末聽用。
又法,將螻蛄置瓦上, 存性,不用大蛤蟆,亦可。
(十)制煉鹽法
將食鹽入清水中,烊盡去泥腳,取水煎煉,再傾罐內,炭火 透,白如霜者佳,留久聽用。
附錄驗方
喉風奪命丹
專治急喉風,痰涌氣逆,吹之立效。
真西黃 珍珠 當門子(各一錢) 辰砂(四錢) 槍硝(一兩五錢,即牙硝) 月石(五錢) 僵蠶(一錢) 雄精(二錢) 人中黃(一錢)九味各研細末,瓷瓶收儲,勿泄氣。如遇急喉風,痰聲轆轆,呼吸氣促者,急吹此丹二三管之,其癥必痰潮上涌,氣短欲絕。有初起寒熱,至三四日后發者,有一二日發者,有朝發夕死,夕發旦死者,總以痰涌氣促為的候。如見此癥,急用此丹,景華親試之,果驗。或用臭花娘根,打汁灌之,亦妙。修園附刻急救方,有一方與此相類,其可異處,亦用槍硝一兩五
附錄驗方
黑吹藥方
專治爛喉痧。
辰砂(二錢) 元寸 西黃 月石(各三分) 琥珀(五分) 珍珠 元明粉(各二分) 冰片(一錢) 皂莢(五分,此味肉灰可疑,未知何等肉灰,姑存之)
附錄驗方
制豬膽法
川連 僵蠶 月石 青黛 雄黃 牙硝 白礬 薄荷(各五錢)上八味,研細末,用雄豬膽四個,將膽汗和藥拌勻,仍納豬膽殼內,立冬日放地坑中,春分日取起,再研,如遇爛喉痧,和入前方吹之,神效。輕者,獨吹亦妙。
附錄驗方
走馬疳方
元寸 青鹽 雄黃 珍珠 西黃 冰片(各一分) 月石(四分) 人中白(五分) 銅綠(八分)九味研末,加鱔血少許。
此方與陶廷昭走馬疳方同,如遇牙疳腐爛,吹之立效。
附錄驗方
救急破棺丹
老豬婆糞須于冬天收取,置屋上,日曬夜露,約一月余取下,放炭火上。 至煙將絕時,悶息聽候四五月間,采臭花娘根打汁,拌入 過豬糞內曬干,再拌再曬,如是七次,瓷瓶收儲。凡遇喉蛾喉癰喉痹諸急癥,痰涎壅塞,聲不能出,氣息欲絕者,此藥下咽即活。倘牙關緊閉,不能受藥,滴入鼻中,亦效。又治暑天痧脹,腹痛欲絕者,涼水調下。又治下疳腐爛,麻油調敷。(景華按:此即南陽豬膚湯意,蓋豬,水畜也。母豬,陰類也。糞,陰中之至濁者也。喉癥半屬陰虛火亢,胃濁上蒸,取母豬糞以入陰降濁,又取杜牛膝根之升中有降,能吐能下,是以奏功甚速。至治痧癥,亦以濁攻濁意,然不如用馬糞 灰為妙,見吳鞠通《溫病條辨》。)【諤按:士翹先生治爛喉痧,每用血清,血清西藥也,據傳系馬溲所提之精華也。
服血清而效者固多,服血清而蒙其害者,亦復不少,余見屢矣,然終不如此方之穩。】
附錄驗方
王夢隱青龍白虎湯
橄欖、生蘆菔、水煎服。
自注云:此余自制方,橄欖色青,清足厥陰內寄之火風,而靖其上騰之陷,蘆菔色白,化手太陰外來之燥熱,而肅其下行之氣,合而為劑,消經絡留滯之痰,解膏粱魚面之毒,平時代茶,可內喉癥,勿以平淡而忽諸。
王跋
《囊秘喉書》一帙。無卷數,俞養浩先生得之某氏。辛丑冬,喉癥盛行,迄于明年之夏,先生施藥之外,謀刊是書,以廣治法。因其文義舛繆,方名怪特,一似鈴醫所為,爰命景華重加厘訂,謹就原文,鉤稽審核,參以群說,別為八篇,刪取異名,歸諸爾雅,藥味銖兩,悉仍其舊。蕭君冬友,與參訂之役,商榷既定,竟付殺青。
光緒二十八年四月新陽王景華跋
張跋
咽喉一癥,其來也速。其勢也猛,其致病之由也雜。醫者審證用藥,寒熱攻補,各有所宜,誠未可偏執一是也。顧自來治喉癥者無專書,臨證者卒鮮把握,自洞主仙師《白喉忌表抉微》之書出,治喉癥者,遂相率而用寒涼,根據方而用,效者害者互見,未可以為盡善之書。曩者友人贈予《囊秘喉書》一冊,反復研究,確有至理,取而用之,復有神效。噫!楊公之作是滅而已。而諤也,雖有此重訂廣布之愿,亦無從著手。今幸編錄已臻完善,不敢忘諸君之德,故復贅數語,以為跋。
民國四年乙卯八月海虞張諤汝偉書于壽石居南窗下
增錄
錄白喉治方二則并題詞蠹簡 編赤綠字,千金龍史索洪蒙,我從氣化求真諦,玉版金題叩素宮。
此癥始于北而行于南,從前古法無可遵,不得已而取傷寒中一陰一陽結為喉痹之方,以治,創出養陰清肺一法。近人本此,雖不皆效,然妄汗搜風溫燥之弊可免,玉鑰之喻,可無愧矣。
喉見愈之方抄錄,以免日久忘懷,并以此法示門下及兒輩,補石識。
此余受業師,唐均良先生之作也。偉增錄于此,揚先生六仁風,以拯天下之同胞也。門人張諤拜識。
增錄
石龍丹
治陰火上熾,形寒里熱,大便堅結,咽嗌微痛。
太陰元精石 龍膽草 川柏 知母(鹽水炒) 元參 川貝母 丹皮 金銀花 淡竹葉朱燈芯 冬瓜子 生苡米各研細末,吹之,煎服亦可。惟元精石有商酌。分量隨癥定。
增錄
珠燕南飛散
膏粱蘊熱,痰膠肺胃。
石燕 鎊羚羊 天竹黃 川貝母 上濂珠 烏犀尖 生枳殼 生白芍 細菖蒲 生決明生蛤殼 天花粉 山梔仁 潼木通 滑石(丹皮水炒)上十五味,各研細末,貯用。
增錄
霹靂針
豬牙皂角一味,醋炒枯,研細用,一秒時即得大吐。
牙疳外治二方 癥重者,爛口亦可。
大黃(三錢,生研) 綠豆粉(二錢,炒研) 公丁香(十粒,研)三味和勻,以開水涂兩足心,其患立瘥,效如神。
另用青蔥管,蘇梗煎濃汁,熏洗兩足。
增錄
又方
清香餅、生香附、生半夏等分研,雞清調作餅,貼(男左女右)涌泉穴。初生小兒螳螂子雪口鵝口均治,加入蔥白、麝香、更妙。
增錄
馬培之先生柳華散
治一切風溫喉癥,腫痛紅脹,單雙乳蛾,口疳牙疳等癥。
人中白 碎金 蒲黃粉 月石 川柏 青黛研末,各等分,加冰片用之。
增錄
冰梅竹月丹
均良心得方。
天竹黃 月石 綠萼梅 冰片研細用。
【諤按:以上二方,皆系余家常日用之要藥,百試百驗之秘方,今特登出,以供眾采,庶幾不負救世之婆心也。】治喉之法,以上所錄,略可稱備。而病家往往于飲食之中,一不留意,以致復發而成壞者,又不少。茲特錄出家常食物數種,以告患喉恙者。(汝偉志)海蟄 萊菔 西瓜皮 茶腿 醬鴨 淡菜 干貝 腐衣 洋菜 菜干 麒麟菜 以上菜品掛面 藕粉 山藥 冬瓜 以上點品鹽水炒杏仁 西瓜子 梨 松子肉 青鹽陳皮 廣橘 以上雜食品雨前 白殘花 生蛤殼 朱燈芯 以上代茶品食物之可飲者固多,茲不過擇其食之無害有益者,略舉一二而已,如貧家以菜干代茶,則尤為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