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侯氏黑散 【《金匱要略》,下同】 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
菊花四十分 防風 白朮各十分 細辛 茯苓 牡蠣 人參 礬石 當歸 干姜 芎藭 桂枝各三分 桔梗八分黃芩五分
右十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溫酒調服。禁一切魚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于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
醉仙丹 治偏枯不遂,皮膚不仁。
麻黃水煮,焙干為末,一兩 天南星七個,炮 黑附子三個,炮去皮 地龍七條,去土
右除麻黃,先為末,次將麻黃末入酒一升,熬成膏,入前末,丸如彈子大,每日食后臨臥酒化一兩,汗出效。偏枯不遂皮膚不仁者,皆由五官五官:疑作「五臟」。虛氣,風寒暑濕之邪蓄積在中,久而不散,乃成疾焉。
再蘇丹 治骨節疼痛,語言不正,行步艱難,手足顫掉搐搦。
川烏頭二兩 草烏頭一兩 五靈脂四兩
右為末,滴水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研碎,入酒一盞,生姜三斤,地龍三條,乳香少許,同煎至七分,臨臥通服。吃了須摩擦患處,令熱徹,以助藥力。如合時入乳香末一二錢,即煎時更不須入。
換骨丹 【《千金方》,下同】 治一切卒中,手足頑麻,腰膝沉重,左癱右瘓,四時傷寒,婦人血刺,胎前產后,每一粒,酒一盞,捶碎,至夜溫動化散,臨睡和滓服。
桑白皮 何首烏 吳白朮 紫河車 威靈仙 蔓青子 人參 川芎 防風 地骨皮各二兩 五味子木香 苦參各一兩 犀角屑,半兩 麝香 龍腦各半錢
右為細末,用后膏和。
膏方
地黃三斤,去根不去節,銼細 蒼朮 槐角各半斤
右,用水一斗八升,同熬至三四升,密絹濾去滓,留清者再熬成膏,和前藥,每兩作八丸,朱砂為衣,每服一丸。
風引湯 【《金匱要略》】 除熱癱癎。
大黃 干姜 龍骨各四兩 桂枝三兩 甘草 牡蠣各二兩 寒水石 滑石 石膏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各六兩
右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華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
干姜附子湯 治心虛寒風,半身不遂,骨節離解,緩弱不收,便利無度,口面喎邪。
干姜 附子各八兩 桂心 麻黃各四兩 芎藭三兩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三日后服一劑。
羌活湯 治中風,身體疼痛,四肢緩弱不遂,及產后中風。
甘草二兩 芍藥 羌活 桂心 葛根 麻黃 地黃各三兩 生姜五兩
右八味(口父)咀,以清酒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五合,日三服。
防風湯 治偏風,甄權處療安平公方。
防風 芎藭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薢 白朮各一兩 羌活 葛根 附子 【《外臺》作人參】 杏仁各二兩 薏苡仁 石膏 桂心各三兩 麻黃四兩 生姜五兩
右十六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分,分三服。一劑覺好,更進一劑,即一度針,九劑九針,即瘥。灸亦得按穴,乃風池、肩髃、曲池、支溝、五樞、陽陵泉、巨虛下廉,凡七穴。法詳本門針灸。
葛根湯 治四肢緩弱,身體疼痛不遂,婦人產后,中柔風及氣滿。
葛根 芍藥 桂心 干地黃 羌活 麻黃 甘草各三兩 生姜六兩
右八味,以清酒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五合,日三。
獨活寄生湯 夫腰背痛者,皆由腎氣虛弱,臥冷濕地,當風得之,若不速治,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疼重,或腰痛、攣腳、重痹,宜急服此方。
獨活三兩 寄生 【《古今錄驗》作續斷】 杜仲 牛膝 細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風 芎藭 干地黃 人參 甘草當歸 芍藥各三兩
右十五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溫服勿冷。風虛下利者,除干地黃服;復取蒴藋葉火燎,厚安席上,及熱眠上,冷復燎之。冬月取根,春取莖,熬臥之佳。其余薄熨,不及蒴藋蒸為愈也。諸處風濕,亦用此法。新產竟或患腹痛,不得轉動,及腰腳攣痛,不能屈伸,痹弱者,宜服此湯,除風消血。
菊花酒 治男女風虛寒冷,腰背痛,食少羸瘦,無顏色,噓吸少氣,去風冷,補不足。
菊花 杜仲各一斤 防風 附子 黃芪 干姜 桂心 當歸 石斛各四兩 紫石英 蓯蓉各五兩 萆薢 獨活 鍾乳各八兩 茯苓三兩
右十五味(口父)咀,以酒七斗,漬五日。每服一合,稍稍加至五合,日三。
杜仲酒 治腰腳疼痛,不遂,風虛。
杜仲八兩 石楠二兩 羌活四兩 大附子五枚
右四味(口父)咀,以酒一斗,漬三宿。每服二合,日再。偏宜冷病婦人服之。
竹瀝湯 共四方。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
竹瀝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姜汁三合
右三味相和,溫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服訖,覺四體有異,似好,次進后湯方。
竹瀝一升 生葛汁五合 芎藭 防己 附子 人參 黃芩 甘草 芍藥 桂心各一兩 羚羊角三兩 石膏六兩 杏仁四十枚 麻黃 防風各一兩半 生姜四兩
右十六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減半,內瀝,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取汗。間五日更服一劑,與三劑,漸覺少損,仍進后方。
竹瀝三升 防風 升麻 羚羊角 防己 桂心 芎藭各二兩 麻黃三兩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四升,合竹瀝,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兩日服一劑。常用加獨活三兩,最佳。此方神良,頻進三劑。若手足冷者,如生姜五兩,白朮二兩。若未除,更進后方。
竹瀝一升 人參 芎藭 獨活 升麻各一兩 防風 麻黃 芍藥各一兩半 生姜 羚羊角 防己 石膏 桂心 黃芩 甘草一作甘草根 白朮各二兩 附子一枚,一作杏仁四十枚
右十七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減半,內瀝,取二升半,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更服。若有氣者,加橘皮、牛膝、五加皮各一兩。
又方 凡風痱服前湯得瘥訖,可常服煮散除余風。
防風 防己 獨活 秦艽 黃芪 芍藥 人參 白朮 茯神 芎藭 遠志 升麻 石斛 牛膝 羚羊角 丹參 甘草 厚樸 天冬 五加皮 地骨皮 黃芩 桂心各一兩 橘皮 干地黃 生姜 麻黃各二兩 檳榔 槁本 杜仲 烏犀角各二兩 薏苡仁一升 石膏六兩
右三十三味,搗篩為粗散,和攪令勻。每服以水三升,藥三兩,煮取一升,綿濾去滓,頓服之,取汗,日一服。若覺胸中熱煩,以竹瀝代水煮之。《千金翼》無黃芩、檳榔、槁本、杜仲、烏犀角,有薯蕷、甘草、附子、麥門冬、山茱萸。一本,桂心四兩,石膏三兩。
芎藭湯 治卒中風,四肢不仁,善笑不息。
芎藭一兩半 黃芩 石膏一作黃連 當歸 秦艽 麻黃 桂心 干姜 甘草各一兩 杏仁三七枚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獨活煮散 治諸風痱。
獨活八兩 芎藭 芍藥 茯苓 防風 防己 葛根各六兩 羚羊角 當歸 人參 麥門冬 桂心 石膏各四兩磁石十兩 甘草三兩 白朮五兩
右十六味,各切銼,分二十四分,每分入生姜、生地黃切作一升,杏仁二七枚,以水二升,煮取七合,或日晚、或夜中、或日一服,或間日服,無所忌。
百花丸 凡風,服湯藥,多患虛熱翕翕然,宜除熱。
防風 人參 蓯蓉 干地黃 羚羊角 麥冬 天門冬各一兩半 芍藥 獨活 干姜 白朮 丹參 食茱萸一作山茱萸 甘草 茯神 升麻 黃芪 菊花 地骨皮 石斛 牛膝 五加皮 薯蕷各二十銖 秦艽 芎藭 桂心 防己 生姜 黃芩各一兩 附子十八銖 石膏三兩 寒水石二兩
右三十二味為末,白蜜和丸如梧子大,生姜蜜湯服二十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忌油面蒜生冷酢滑及豬羊雞魚等肉。
獨活湯 治風(忄奮)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亸曳。
獨活四兩 桂心 芍藥 花粉 生葛各二兩 生姜六兩 甘草三兩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石楠湯 治六十四種風,注走入皮膚中如蟲行,腰脊僵直,五緩六急,手足拘攣,隱疹,搔之則作瘡,風尸,癢卒風,面目腫起,手不出頭,口噤不能言。
石楠 干姜 黃芩 細辛 人參各一兩 桂心 麻黃 當歸 川芎藭各一兩五錢 甘草二兩 干地黃十八銖 食茱萸三十銖
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六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大汗勿怪。
附子散 治中風,手臂不仁,口面喎邪。
附子 桂心各五兩 細辛 防風 人參 干姜各六兩
右六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稍增之。
甘草湯 治偏風,積年不瘥,手腳枯細,面口喎僻,精神不定,言語倒錯。
竹瀝四升 甘草 桂心 芎藭 麻黃 當歸 芍藥 人參 附子 側子各二兩 獨活 防己各三兩 生姜 石膏 茯神各四兩 白朮 黃芩 細辛各一兩 秦艽 防風各一兩半 菊花一斤
右二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沫,取七升,內竹瀝及藥,煮取三升,分四服。服三服訖,間一杯粥后,更進一服,待藥勢自汗。慎生冷酢蒜面乳酪魚等。
又方 治中風,面目相引,口偏著耳,牙車急,舌不得轉。
獨活三兩 竹瀝 生地黃汁各一升
右三味合煎,取一升,頓服之即愈。
又方 治前證。
牡蠣 礬石 附子 灶下黃土
右四味各等分為末,取三年雄雞冠血和藥,敷其上,持鏡候才欲復故,便急洗去之。不速去,便過,不復還也。《千金翼》云:偏右涂左,偏左涂右。
又方
竹瀝三升 防風 防己 升麻 桂心 芎藭各二兩 麻黃四兩 羚羊角三兩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四升,合竹瀝,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日服一劑,常用效。
口耳僻方
杏仁三十枚 防風 附子 葛根各二兩 柏實 麻黃各三兩 獨活 生姜各四兩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一斗,酒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八風續命湯 治卒半身不遂,手足拘急,不得屈伸,身體冷,或智或癡,或身強直不語,或生或死,狂言,角弓反張,或欲得食,或不用食,或大小便不利,皆療之。
人參 桂心 當歸 獨活 黃芩 干姜 甘草各十八銖 石膏一兩半 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口父)咀,以井華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覆取汗。不汗更合,加麻黃五兩,合服。
倉公當歸湯 治賊風,口噤,角弓反張,痙者。
當歸 防風各十八銖 附子一枚 細辛半兩 麻黃三十株 獨活一兩半
右六味(口父)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口不開者,格口內湯,一服當蘇,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秦艽散 治半身不遂,言語錯亂,乍喜乍悲,角弓反張,皮膚風疹。
秦艽 獨活 黃芪 人參 甘菊花各二兩 茵芋十八銖 防風 釵石斛 山茱萸肉 桂心各一兩半 五味子 芎藭 細辛 當歸 附子 甘草 白朮 干姜 白蘚皮各三十銖 麻黃 天雄 遠志各一兩
右二十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再,漸漸加至二匕。又云治風無新久,并補。《胡洽》無獨活、菊花、茵芋、石斛、芎藭、白蘚皮、遠志,有烏頭、蜀椒、菵草、萆薢、桔梗、白蘞、防己。
吳秦艽散 治風注入肢體,百脈身腫,角弓反張,手足酸疼,皮膚習習,身體盡痛,眉毛墮落,耳聾驚悸,心滿短氣,魂志不定,陰下濕癢,大便有血,小便赤黃。
秦艽 蜀椒 人參 茯苓 牡蠣 細辛 (艸舌)蔞根 麻黃各十八銖 干姜 附子 白朮 桔梗 桂心 獨活 當歸各一兩 黃芩 柴胡 牛膝 天雄 石楠 杜仲 莽草 烏頭各半兩 甘草 芎藭 防風各一兩半
右二十六味,治下篩,盛以韋袋,食前溫酒一升,服方寸匕,日三服。急行七百步,更飲酒一升。忌如常法。
小巖蜜湯 治惡風,角弓反張,飛尸入腹,絞痛悶絕,往來有陰筋急,少陰傷寒,口噤不利。
雄黃 青羊脂各一兩 當歸 干姜 桂心 地黃 芍藥 甘草 細辛各四兩 大黃二兩 吳茱萸三兩
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分六服。重者加藥,用水二斗,煮取九升,分十服。
麻子湯 治大風周身,四肢攣急,風行在皮膚,身勞強服之,不宜虛人;又治精神蒙昧者。
秋麻子三升,水漬一宿 防風 桂心 生姜 石膏綿裹碎 橘皮各二兩 麻黃三兩 竹葉 蔥白各一握 香豉一合
右十味(口父)咀,先以水二斗半,煮麻子令極熟,濾去滓,取九升;別煮麻黃兩沸,掠去沫,內諸藥汁中,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空腹服,當微汗。若大汗出,以粉涂身。極重者,不過三兩劑,輕者一兩劑瘥。有人患大風、賊風、刺風,加獨活三兩,比之小續命湯,準當六七劑。
小金牙酒 主風疰,百病虛勞,濕冷,緩弱不仁,不能行步,近人用之多效。
金牙細辛 莽草 防風 地膚子 地黃 附子 茵芋 續斷 蜀椒 蒴藋根各四兩 獨活一斤
右十一物,金牙搗末,別盛練囊,余皆薄切,同入一大囊,以清酒四斤漬之,密器泥口,四宿酒成,溫服二合,日二次,取效。
麻黃續命湯 【河間,下同】 治太陽中風,無汗惡寒。
麻黃 防風 杏仁依本方添加一倍
桂枝續命湯 治太陽中風,有汗惡風。
桂枝 芍藥 杏仁依本方添加一倍
白虎續命湯 治陽明中風,無汗身熱,不惡寒。
石膏 知母一料各二兩 甘草依本方各加一倍
葛根續命湯 治陽明中風,有汗身熱,不惡寒。
葛根二兩 桂枝 黃芩依本方各加一倍
附子續命湯 治太陰中風,無汗身涼。
附子加一兩 干姜加二兩 甘草加三兩
桂枝附子續命湯 治少陰中風,有汗無熱。
桂枝 附子 甘草依本方各加一倍
羌活連翹續命湯 中風六證混淆,系之于少陽厥陰,或肢節攣痛,或麻木不仁。
小續命湯八兩 加羌活四兩 連翹六兩
三化湯 治中風,外有六經之形證,內有便溺之阻隔。
厚樸 大黃 枳實 羌活各等分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兩,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終日服之,以微利為度,服無時。
愈風湯 治中風證,內邪已除,外邪已盡,當服此藥,以行導諸經。久服大風悉去,縱有微邪,只從此藥加減治之。久服清濁自分,榮衛自和。如初覺風動,服此,不致倒仆。
羌活 甘草 防風 蔓荊子 川芎 細辛 枳殼 人參 麻黃 甘菊 薄荷 枸杞子 當歸 知母 黃芪獨活 杜仲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半夏 前胡 厚樸 吳白芷 熟地黃 防己各二兩 茯苓 黃芩各五兩 生地黃 蒼朮 石膏各四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一兩
已上三十三味,銼碎。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如遇天陰,加生姜煎,空心一服,臨臥再煎藥滓服。俱要食遠服。
四白丹 清肺氣養魄,謂中風者多昏冒,氣不清利也。
白朮 白茯苓 人參 縮砂仁 川芎 防風 甘草 甜竹葉 香附子炒,各五錢 龍腦另研 牛黃各五分 麝香另研,一字 白芷一兩 白檀香一兩半 知母三錢 細辛二錢 羌活 獨活各二錢半 薄荷三錢半 藿香一錢半
右件二十味,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臨臥嚼一丸,分五七次嚼之。上清肺氣,下強骨髓。
二丹丸 治健忘,養神定志和血,內安心神,外華腠理。
丹參 熟地黃 天門冬去心,各一兩半 茯神 麥門冬 甘草各一兩 遠志去心 人參 菖蒲各五錢 丹砂二錢為衣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食前。常服安神定志。一藥清肺,一藥安神。故氣中之清,歸肺以助天真;氣中之濁,堅強骨髓。血中之清,榮養于神;血中之濁,榮華腠理。如素有痰,久病中風,津液涌溢在胸,中氣不利,用獨圣散吐之,后用利氣瀉火之劑。
瀉青丸 治中風自汗,昏冒發熱,不惡寒,不能安臥,此是風熱煩躁。
當歸 龍膽 川芎 梔子 羌活 大黃 防風各等分
右為細末,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竹葉湯化下。
虎脛骨酒 治風,偏枯半死;行勞得風,若鬼所擊,四肢不遂,不能行步。但是一切諸風攣急之證,悉皆治療。
石斛 石楠葉 防風 虎脛骨酥炙 當歸 茵芋葉 杜仲銼炒 牛膝 續斷 芎藭 金毛狗脊燎去毛 川巴戟各一兩
右件銼如豆大,以絹囊盛藥,以酒一斗,漬之十日。每服一盞,燙熱服,不拘時候。
二香三建湯 治男子婦人中風虛極,六腑俱微,舌強不語,痰涎并多,精神如癡,手足偏廢,不能舉運。此等證候,不可攻風,止可扶虛。
天雄 附子 川烏并生去皮,各一兩 木香不見火,半兩 沉香旋磨水入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生姜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
神應養真丹 治厥陰經為四氣所襲,腳膝無力,左癱右瘓,半身不遂,手足頑麻,語言蹇濇,氣血凝滯,遍身疼痛。
當歸酒浸搗 熟地黃酒蒸搗 川芎 芍藥 羌活 天麻 菟絲子酒制 木瓜各等分
右為末,入地黃、當歸二膏,加蜜搗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鹽湯亦可。
賈同知通圣散
防風 芍藥各二錢半 甘草 滑石各三兩 荊芥穗三錢五分 薄荷葉 黃芩 石膏 桔梗各一兩 川芎 當歸 大黃麻黃 連翹各半兩 白朮 山梔子各一分 一方有芒硝、縮砂。
崔宣武通圣散
滑石三兩 防風 芍藥 荊芥 當歸 白朮 山梔子各一分 川芎 大黃 薄荷 連翹 黃芩 桔梗 縮砂各半兩 甘草 石膏各一兩
改容膏 【《醫方考》】 治中風,口眼喎斜。
蓖麻子一兩 真冰片三分
右共搗為膏。寒月加干姜,附子各一錢。喎左敷右,喎右敷左。今日敷之,明日改正,故曰改容。或以蜣螂、冰片敷之,或以鱔魚、冰片敷之,皆良。
搜風丸 【河間,下同】 治邪氣上逆,以至上實下虛,風熱上攻,眼目昏,耳鳴鼻塞,頭痛眩運,躁熱上壅,痰逆涎嗽,心腹痞痛,大小便結滯。清利頭面,鼻聰耳鳴,宣通血氣。
人參 茯苓 薄荷葉 南星各半兩 干生姜 藿香葉各一分 蛤粉二兩 白礬 寒水石 大黃 黃芩 半夏各一兩牽牛 滑石各四兩
右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生姜湯下,加至二十丸,日三服。
祛風丸 治中風偏枯,手足顫掉,語言蹇濇,骨痛。
菉豆粉 川烏頭炮 草烏頭炮 天南星 半夏各一兩 甘草 川芎 藿香葉 零陵香 地龍 蝎梢各三錢 白僵蠶淘米泔浸去絲 川姜各半兩,炮
右為末,蓋末一兩用菉豆粉一兩;又一法,用蓋一兩,以白面二兩,滴水為丸如桐子大。量人虛實加減,細嚼,茶酒下五丸至七丸,食后。初服三丸,漸加。
地黃飲子 治喑痱,腎虛弱厥逆,語聲不出,足廢不用。
熟地黃 巴戟去心 山茱萸 石斛 附子炮 肉蓯蓉酒浸焙 五味子 官桂 茯苓 菖蒲 麥門冬去心 遠志去心,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計時候。
中風方 【丹溪,下同】 肥人中風,口喎,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
貝母 (艸后)蔞 南星 荊芥穗 防風 羌活 黃蘗 黃芩 黃連 白朮 陳皮 半夏 薄桂 甘草 威靈仙天花粉 多食濕面,加附子、竹瀝、姜汁、酒一匙以行經。
又方 治左癱。
附子三片 酒黃連 酒黃芩 酒黃蘗 防風 羌活 川芎 當歸各半兩 天南星 蒼朮 人參各一兩 麻黃 甘草各三錢
右丸如彈子,酒化下。
又方 治體肥中風,先吐后以藥。
蒼朮 南星 酒黃芩 酒黃蘗 木通 茯苓 牛膝 紅花 厚樸 甘草 升麻。
家寶丹 治一切癱瘓,痿痹不仁,口眼喎僻,邪入骨髓。
川烏 南星 五靈脂姜汁制研 草烏各六兩 白附子 全蝎 沒藥 辰砂各二兩 羌活 乳香 天麻 僵姜炒,各三兩 片腦五錢 麝香二錢半 地龍四兩 雄黃 輕粉各一兩
右為末,作散,調三分;不覺,半錢。或蜜丸如彈子大,含化,茶酒皆可。
如神救苦散 治癱瘓,風濕痹走注,疼痛不止。此劫劑也,非痛不可服,痛止則已。
米谷一兩,去頂膜蜜炒 陳皮五錢 虎骨炙 乳香研 沒藥研 甘草各二錢半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連滓服。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煎時須順攪之。
藿香正氣散 治中風,順氣,除痰。
大腹皮 茯苓 白芷 紫蘇各一兩 陳皮 桔梗 白朮 厚樸 半夏曲 甘草各二兩 藿香三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地仙丹 治中風攣蜷,或亸曳者。
牛膝 蓯蓉 附子 川椒各四兩 地龍 木鱉子各三兩 覆盆子 白附子 菟絲子 赤豆 南星 骨碎補 羌活 何首烏 狗脊 萆薢 防風 烏藥各二兩 白朮 甘草 白茯苓 川烏各一兩 人參 黃芪各一兩半
右為末,酒糊丸,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酒下。
不臥散 治卒暴中風。
川芎一兩五錢 石膏七錢五分 黎蘆五錢 甘草生,二錢半
右為細末,口擒水(口畜)之。
潤腸丸 治中風便秘。
麻子仁另研 大黃酒煨,各一兩半 桃仁泥 歸尾 枳實麩炒 白芍 升麻各半兩 人參 生甘草 陳皮各三錢 木香 檳榔各二錢
右,除麻仁、桃仁外,為末,卻入二仁泥,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溫水食前下。
加減沖和湯 治中風,升陽益氣,瀉肝潤燥。
升麻 當歸 甘草炙,各三分 半夏 黃蘗 黃芩 人參 陳皮 芍藥各二分 柴胡 黃芪各五分
右十一味(口父)咀,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大通圣白花蛇散 治諸風疾。
杜仲 天麻 海桐皮 干蝎 赤箭 (木郁)李仁 當歸 厚樸 蔓荊子 木香 防風 槁本 官桂 羌活 白附子 萆薢 虎骨 白芷 山藥 菊花 白花蛇肉 牛膝 甘草 威靈仙
右二十四味等分,為末,每服一二錢,溫酒調下,荊芥湯亦得,空心服之。
犀角防風湯 治一切口眼喎斜,手足亸曳,語言蹇濇,四肢麻木。
犀角 防風 甘草炙 天麻 羌活各一兩 滑石三兩 石膏一兩半 麻黃七錢半,不去節 獨活 山梔子各七錢 荊芥 連翹 當歸 黃芩 全蝎炒 薄荷 大黃 桔梗各半兩 白朮 細辛各四錢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姜十片,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未汗,再一服。如臟氣虛,則去大黃。
續命丹 治男子婦人卒中諸風,口眼喎斜,語言蹇濇,牙關緊急,半身不遂,手足搐搦,頑麻疼痛,涎潮悶亂。
川芎 羌活 南星姜制 川烏炮去皮臍 天麻 白蘚皮 當歸 防風 海桐皮 地榆 虎骨 熟地黃 殊砂 烏蛇生 鉛白霜 干蝎各三兩 肉桂一兩 牛黃 雄黃各三錢 輕粉二錢 麻黃去節,四兩
右二十一味為末,麻黃、酒汁入各半升,同熬成膏,和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豆淋酒下,不拘時候。
趁風膏 治中風,手足偏廢不舉。
紅海蛤如棋子大 川烏去皮臍 穿山甲各二兩,生一半,酥炙一半
右為末,每服用半兩糊、蔥白汁和成厚餅子,約一寸半,貼在所患一邊腳心中,虛虛橫裹縛定,于無風密室中椅上坐,椅前用熱湯一盆,將貼藥腳于湯內浸,仍用人扶病人,恐汗出不能支持,候汗出急去了藥。汗欲出,身麻木,得汗周遍為妙。宜謹避風,自然手足可舉。如病未盡除,候半月再用一次,自除根本。仍服治風之藥,補里忌口,遠欲自養。
至圣保命金丹 治中風,口眼喎斜,手足亸拽,語言蹇濇,四肢不舉,精神昏憒,痰涎并多。
貫眾一兩 生地黃七錢 大黃半兩 青黛 板藍根各三錢 朱砂研 蒲黃 牛黃研 薄荷各二錢半 珠子研 龍腦研,各一錢半 麝香研,一錢
右十二味為末,入研藥和勻,蜜丸雞頭大,每用一丸,細嚼茶清送下,新汲水亦得。如病人嚼不得,用薄荷湯化下,無時。此藥鎮墜痰涎,大有神效。用金箔為衣。
茯神散 治中風,舌強語濇。
茯神心炒,一兩 薄荷焙,二兩 蝎梢去毒,二分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溫酒調下。
勝金丹 治中風涎潮,卒中不語,合吐利者,服此吐利風涎。
青薄荷半斤 豬牙皂角二兩,同薄荷以水二升搗,取汁盡,用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 瓜蒂末 朱砂研,各一兩,留些為衣 粉霜 洛粉各一錢
右,以上四物,研勻入前膏內,入臼內杵二三千杵,丸如櫻桃大,以朱砂為衣。每服一丸,酒磨下。
分涎散 治中風涎潮,作聲不得,口噤,手足搐搦。
藿香 干蝎 白附子 南星泡,各一兩為末 膩粉 粉霜各一錢
右六味同為末,研勻,每服一錢匕至二錢,薄荷湯或茶清湯調下,未吐利再服。
輕骨丹 主中風癱瘓,四肢不遂,風痹等疾。
苦參三兩半 桑白皮 川芎 白芷 蒼朮 甘松一作梔子 麻黃去節,河水三升,煎一升,去滓熬膏
右七味為末,入前麻黃膏,和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一盞,研化溫服之,臥取汗。五七日間手足為即輕快。卒中涎潮,分利涎后用之。
風藥圣餅子 治男子婦人半身不遂,手足頑麻,口眼喎斜,痰涎壅盛,及一切風,他藥不效者。小兒驚風,大人頭風,婦人血氣。并皆治之。
川烏 草烏生 麻黃去節,各一兩 白芷二兩 蒼朮 何首烏 川芎 白附子 僵蠶各五錢 防風 干姜 藿香葉荊芥穗各二錢五分 雄黃一錢六分
右十四味為末,酢糊丸如桐子大,捻作餅子。每服二餅,嚼碎,茶清送下,食后服。
訶子湯 治失音不語。
訶子四兩,半生半泡 桔梗一兩,半生半炒 甘草二寸,半生半炒
右三味為末,每服五錢,用童子小便一盞,煎五七沸,溫服,甚者不過三服。
導痰湯 治前證。
法制硝同萊菔水煮化,去卜,綿濾,令結入臘月牛膽內風化,秤五錢;或只風化硝亦可。又云一兩 蒙石二兩,捶碎 焰硝二兩,同入小砂罐內,瓦片蓋之,鐵線縛定,鹽泥固濟曬干,火煅紅,候冷取出
右為末,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一方加蒼朮半兩、滑石一兩,看病冷熱虛實作湯使。一本有蒙石、南星各一兩,無枳實。《入門》加香附、烏藥、沉香、木香,名順氣導痰湯;加黃芩、黃連,名清熱導痰湯;加羌活、白朮,名祛風導痰湯;加遠志、菖蒲、黃芩、黃連、朱砂,名寧神導痰湯。
又方 治前證。
半夏二兩 白朮一兩 茯苓七錢半 黃芩 蒙石一兩 風化硝二錢
右為末同前。
蠲風飲子 治中風癱瘓,口眼喎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節攣急,麻痹不仁等證。
防風 杜仲姜汁炒 羌活 白芷 當歸酒炒 川芎 生地酒洗 白芍藥 牛膝酒洗 秦艽 何首烏 萆薢 蒼朮泔浸一宿 白朮 木通 大楓肉 威靈仙 血藤即過山龍 防己 丁公藤 生姜杵細,各一兩 荊芥穗 海桐皮 五加皮南星煨裂 半夏湯炮七次 天麻 橘紅去白 赤茯苓 桑寄生 僵蠶炒 鉤藤鉤各半兩 薄桂 草烏頭去皮尖 甘草節 川烏去皮臍 豬牙皂角各二錢半 兩頭尖 陰地蕨一名地茶 大薊 小薊 理省藤 桑絡各一兩半
右各細切,用無灰酒二十五斤,以磁罐一個,盛酒浸藥,以皮紙十數重包封罐口,冬半月、夏七日、秋春十日,每日清晨、午前、午后、臨臥,各服一大白盞。忌雞、豬、魚、羊、驢、馬、飛禽、蝦蟹等肉味,及煎煿、油膩、水果生冷、麥面一切動氣發風之物,其效如神。
搜風順氣丸 【《醫學入門》,下同】 治腸胃積熱,胸隔痞悶,二便燥濇,腸風痔漏,腰膝酸疼,肢節頑麻,手足癱瘓,言語蹇濇,一切風氣。
車前子 (木郁)李仁 白檳榔 大麻仁 菟絲子 牛膝 山藥 山茱萸各二兩 枳谷 防風 獨活各一兩 酒大黃五兩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二十丸,早晨臨臥茶酒米飲任下。久覺大腸微動,以羊肚肺煮羹補之,常服百病皆除。如食色縱欲,及老人大便結燥者,最宜。孕婦忌服。
古硫附丸 治虛風,癱瘓神效。
附子一枚,重一兩,以童便入粉草五錢,煮一日,至中心無白點為度,取出挖空,入礬制硫黃五錢,以末蓋之,又用面包,入火內煨熟去面
右取硫附同搗丸梧子大。每七分或五分,量虛實大小,溫酒送下。
四神丹 治手足頑麻,痰涎壅盛,頭目昏眩,肩背拘急。
天麻 南星 防風各一兩 薄荷五錢
右為末,酒糊丸菉豆大。每二十丸,荊芥生姜湯下。
擬治中風方 【《明醫雜著》,下同】 治半身不遂,手足欠利,語言費力,呵欠噴嚏,面目口眼喎斜寬弛,頭目眩運,痰火熾盛,筋骨時痛,或頭痛心悸。
川芎一錢二分 當歸 生地姜汁炒 熟地 牛膝酒洗 橘紅鹽水洗 黃芩酒炒 酸棗仁炒,各八分 紅花酒洗 甘草炙,各四分 羌活 防風 柳桂各六分 南星 半夏 白芍酒炒白茯苓 天麻各一錢 白朮土炒,一錢五分 黃蘗酒炒,三分
右水煎,入淡竹瀝、姜汁二三茶匙,侵晨服。
加味二陳湯 治中風痰證。
橘紅八分 麥芽一錢 半夏姜汁炒 白茯苓 白朮各一錢二分 甘草炙 連翹 黃芩炒 前胡各五分 香附米鹽水炒,七分(艸舌)蔞仁杵 桔梗各一錢
右水煎,入生姜汁三匙、竹瀝兩蜆谷,半饑溫服。蓋治痰藥,亦以脾胃為主。
加味化痰丸 治中風,痰滿胸膈,咽喉不利。
半夏湯泡七次,姜汁拌透 橘紅鹽水洗 桔梗 海蛤粉另研 (艸舌)蔞仁另研,各三兩 枳殼麩炒 香附米淡鹽水炒 連翹 枯黃芩炒,各五錢 貝母去心炒,一兩 訶子皮 枯礬各二錢五分
右為末,煉蜜姜汁為丸,如黍米大,淡姜湯下四五十丸。不可過服,恐傷上焦元氣。
豨薟丸 治中風,骨節疼痛,緩弱無力。
豨薟草不拘多少,五月五日或七月七日、九月九日,采來曬干,鋪入甑中,用好酒層層勻灑,蒸之,復曬,如此九次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無灰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