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
世尊初生
天上人間誰似君放開圭角便稱尊雖然萬古無倫匹幾個知恩解報恩
夜睹明星
冷坐六年成戲要等閑覷得眼皮穿眼皮穿一道神光爍大千
世尊拈華
瞿曇才露鋒铓迦葉眼中著楔疑殺百萬人天個個證龜成鱉
阿難持缽
王舍城中持缽去威儀整肅到人間可憐孤負婆心切猶待門前倒剎竿
女子出定
廓然大定等虛空女子瞿曇伎未窮縱使罔明能出得青山依舊白云中
鎮州蘿卜
鎮州蘿卜也尋常拈出令人腳底忙堪笑刻舟求劍漢夜深猶憶下滄浪
破山足痛
者回敗闕豈尋常失足縣巖自肯當卻被樵夫親見得忙施一掌破天荒
牧牛頌
殷勤直上最高峰撥草撩風翠藹中煙水重重何處覓奮身又過白云東
披云轉步別峰頭尋到無尋便了休偶爾溪邊露個跡新蹄渡水帶煙流
云深溪渺入無邊步步追尋卻宛然露地穩眠渾不顧森森頭角鎖蒼煙
雖然擒下氣昂昂擺尾搖頭劣性狂惡辣鞭繩時在手金針習慣自歸降
水草頻添牧養勤時加鞭策沒因循馳驅不犯人苗稼放去收來漸漸純
倒跨牛兒意興狂橫吹短笛曲無腔而今莫訝歸來晚此事從來沒覆藏
鞭繩擲下渾忘工眠云枕石睡方濃一聲野韻殊天籟不出白云谷口中
彈指人牛俱已忘騰騰任運絕商量東西南北渾無礙逼塞虛空也不妨
百川眾派皆歸海萬嶺千山到岳邊信手拈來無不是任從滄海變桑田
橫肩楖栗到人間為度群迷出市廛狹路相逢穿耳客趁他平步上層巔
聯芳偈
浩然讀印
黃檗室中三頓棒大愚脅下便還拳老僧伎倆隨施設付柄吹毛續正傳
皎月光文
萬峰山頂桂雙開風送秋香特地來輕折一枝分付汝直教馥郁賺英才
嗣宗光悠
憶昔靈山拈一枝飲光微笑露全機老僧翻藉瞿曇手歷代相承祖道輝
續之光世
一條拄杖逞風流豎去橫來得自由隨放隨收隨作用逢羊虎角跨龍頭
藍田光碧
輔弼叢林獨汝先不敲文字不參禪吾今與柄鈯鋤子任運隨緣得自然
長目光電
出窟威獰任縱橫。堂堂大用許誰尊。當陽一喝分賓主。見者聞之喪膽魂。
慧初光定
綠蘿中毒已多年。苦侍巾瓶豈偶然。放出人天隨作用。五湖一缽濟高賢。
月霞寂慧
老僧年邁喜閑暇。懶著袈裟經幾夏。付與阇黎任意披。大千剎土無縫罅。
玄微徹禪人
芒鞋親授汝親承。踏遍諸方不二門。直下頓明玄要旨。大開只眼定乾坤。
真贊
初祖
西天二十七。東土第一祖。分身遍剎塵。處處揚家丑。揚家丑個個。面南觀北斗。
天童密祖老和尚贊
握條拄杖。開張臭口。把四十九年家活一捏粉碎。千七百則骨董一線穿下。悟卻震旦多少人。賺殺天下英杰漢。放出尋常腳手。打開一條活路。直待江河競注之時。方才掉轉風帆。即今海內。能有幾人不遭魔魅者哉。試道看。
雙桂師翁破老和尚贊
破翁吃了曹山酒。痛罵諸方五味禪。拄杖橫行天莫測。是凡是圣任人傳。呵呵。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圣賢如電拂。
中峰幻老和尚贊
白云人間來。不染飛塵跡。有時幻出中峰頂遠近駭蒼黃有時斂跡何有鄉人天失瞻仰。丹青傳不真。變換千般樣。夫是謂之云幻和尚。
自贊
歸根請
破盡家私三十年。歸根那復圖吾相。等閑拋出金剛圈。徒與人間生悵望。
真才請
望之儼然。默默無言。因甚如此。我不會禪。
光電上座請
這個不情漢子。何假圖相逢。人無貴賤。驀頭便頓棒。逆風吹了順風吹。見者無不生訕謗。只好狎泉石以自娛。豈可與兒孫作榜樣。
普明請
三十二相無此相。八十種好無此好。參天荊棘驀門栽。引惹人間增懊惱。咄。
書問
復劉太史(諱蒞)
護法道學篤至。絕去世味。斫額相望非一日矣。故每接德音。一讀三嘆不謂老。護法垂念法門之深切且喜能以正知止見。振起儒釋。從上家聲。得不令人私心。愛之慕之。但未審何時。下我久縣之榻耳。承諭戒以遲起。謹遵藥石。然邊地瘴霧不時長作。似不能久處。待來春戒期之后。輕衣薄裳。曳杖而來。與護法徜徉于松石之間。一開懷抱。或可期也。
通本師幻老人
昔年鈍置。深蒙痛棒。撇轉機輪。親承印可。是以法乳之恩未報。省覲之禮還虧。恭惟老和尚。擊大法鼓。吹大法螺。縱奪隨宜。絕萬端之穿鑿。生殺自在。翦諸見之稠林。化頑石而作佛標。黃葉以為金法門。有賴祖焰重光(發林)樗櫟庸材伶仃泉石。竊擬混跡白云。無如檀護之堅請。雖然出丑人前。誠恐罪戾于法社。間有一二偈語。未就赍呈慈覽。暫修寸敬。聊表芹私。恕百千之罪咎。乞億萬之仁慈也。前辛亥秋。專使雙桂赍奉片檀。掃師翁之塔。并此以聞。統祈慈照。寬宥不情。不勝惶悚之至。謹啟。
上天童法叔大和尚啟
伏以慧日。光通萬匯。森羅里許慈云瑞靄。一天凈絕。微塵那邊引帶。霎時人境悉翻空者畔昭垂滿座。主賓齊踴躍。妙契心傳媲飲光。如是如是。嚴提法令超臨濟。諦觀諦觀。恭惟天童堂上法叔大和尚。靈鐘大峨峰。香象撐天。建極秀毓滄溟水鐵航破浪乘風。數載烏藤雨點。只期桶底惟穿。幾經白晝雷轟。看取米篩相應。北到南參。都盧手眼翻筋斗。西來東印。微細毫毛輥繡毬凜凜禪風第一綿綿記莂無雙燦然佛祖宗猷(允矣)帝王師范(發林)。雙桂嫩杪。不忘木本靈。根萬工余。波有溯水源。清致奈緣調恙滇土。舉步維艱。猶愧守愚。綠蘿將敬。何似特令光定等懷片檀香。致煩西峰。我凈代為(發林)拜掃祖翁寶塔。虔備輶禮專伸法叔獅 。治齋治供獻嚫獻芹。伏愿握向上風規。驚起雞足之定展衲僧巴鼻挽回熊耳之宗。俯念遐私。垂青法語。頓令迤云。方惺惺得俾苾草更欣欣(發林)曷勝激切屏營之至。
復西峰法侄我凈禪師并謝
一花五葉。幽香蔭繼于雙桂。而雙桂之幽香亦蔭遍于天下也。雖則各擅家聲起。化門之鐸。未有如我法。伯福深德厚感招克家之后裔。令雙桂之幽香又有托于靜公操手弘興。從唐至清。千有余年之。蕭寺煥然一新矣。兼之請藏及安置上二代之塔。并二代之語錄。俱刊歸藏海。可見家聲者。亦未有如賢侄迥出世人頭地也。欣羨。欣羨。茲雖專使掃我伯塔者。六千里程。止赍片檀。奉薰靈幢。因三十年前侍巾瓶于大酉洞天。蒙施十戒。深受訓益不過。聊表寸心。何乃敢煩金心代為上堂。垂示法語。附還山中。令天末是善益深加。信念愈弘。贊揚其君子成人之美不過是也。此段因緣豈獨愚之深感則青松必不敢笑象幻二老矣。臨穎神馳葛藤謝復原韻。
滇山楚水萬千重。走侍鞋穿字腳空幸得靜公伸只手頻拈柏子觸翁翁。
復壽官保城壁馬檀越
山野在萬峰時。耳食威名向往十有六年矣。及壬辰萍寄阡陽。為武陵楊公所留。相去麾幢僅百里。不獲一覲龍光為歉。后晤燕和尚。備道護法。留心此事。時有所得。山僧深為助喜信乎。無始以來。慧燈不昧。照耀今古。非尋常根器可同日而語也。昨接來教。字字似從拈花微笑處融會而來。雖然礙處非墻壁。通處沒虛空。護法應久徹此理也。待躬謁戟門把手一笑。
復開化米二尊
昔佛印禪師與蘇端明以文字交為禪喜三昧。心切慕之而竟不能仿佛其萬一。昨以中秋后一日。得聆謦欬。所謂吐白鳳而吞云夢者。公之謂也。直令山野過屠門而大嚼。不亦快乎。佳作既成。便中相示。以此代玉帶之鎮何如。
復沅江王護法
數蒙注念。殊缺報謝。云水萍蹤。諒不以世法相拘也。老居士弘護法門。深根固蒂。加以堅持。淳素厭薄浮囂。舉家事佛。清凈為業。得不出龐公一頭地也。山僧敢為饒舌。且道者一頭地是何意旨。幸通消息。堪作驢年舊友。承頒鼎貺。向人天眾前。結一不思議功德緣耳。他時后日自爾受用不盡時值風便裁。復并謝。
與余山法兄和尚
向在東山一晤。臨風擊節。忽焉幾易歲星矣。無如老病相侵。樗櫟自守。豈若老法兄之令行滇南而道播寰海者。歷三十余載。持此一片不倦之婆心。豈小補哉。當嘉運初度之日。任豎剎竿于昆池。使一切人未得者得。未證者證。弟以事不從心。坐乖嘉會。專遣侍僧代為致敬。聊具不腆。惟冀莞存。愿言珍愛。以臻遐嘏為祝。
與密印法兄和尚
湖海茫茫。五濁遍地。當此際者。駕鐵船游陸地。格格難入矣。奈何奈何。客秋策杖。欲上雞足。忽遇貴門人。得讀尊錄。不但頓開弟之茅塞。真令法門生色。祖燈長耀。于兄有后望焉。聞有退閑之舉。曷不再聲涂鼓。使百千年后。當有聞之而死者則法兄后之垂范寧有窮乎。愚固若此。兄意何如。今貴執旋楚聊附菲供以致芹私伏惟莞存不盡依馳。
附雙桂云嶠法叔和尚來書
萬峰門庭。高在天表。其間垂手堅貞。殫心竭力。惟公唯能耳某株守雙桂不及撐住遠承物儀卻乃不恭。受之惶愧。茲讀法錄鉗錘妙密風高價重更冀留心盡善盡美。可謂希世之珍也。特寄老人法衣頂像及天童師翁真軸。并愚叔拙偈。付諸來人。第恨途遙。見晤無由。聊布寸楮馳候并復。
價重風高自不同。頂門眼正有全功。操持臨濟金剛劍。倜儻揚岐栗棘蓬。鐵壁銀山隨作用。魔宮虎穴任流通。攝將中外無邊剎。并入鉗錘罏韝中。
雜著
復白溪戴居士次來韻(二首)
大隱市朝小隱山。世情冷暖一齊刪。紅塵易盡因先覺。白業須勤最后關。澗底游魚吞皓月。巖前石虎抱兒還。從容話與維摩詰。只在當人返照間。
道者幽棲世味輕。也知隨分樂生平。烹茶汲水邀明月。種竹鋤云了幻情。黃菊共看知有句。青山相對復何聲。舉心恐落枯禪病。一種平懷自坦行。
游華藏寺次太史劉護法韻
樓閣門開不二關。到來華雨麗其間。庭前嫩柳舒青眼。澗外寒梅展翠顏。太史藤疏蜂釀熟。僧巖松韻鶴吟還。謾將儒釋窺門戶。人是人非總擲閑。
步靈隱法伯和尚紫皇閣元韻
地辟潕陽懸古洞。層樓百尺倚長天。飛泉濺石分江韻。幽鳥穿華破樹煙。帳幔紫云垂岸草。竿欺碧水拜池蓮。雖然毒鼓聲消后。法令猶然見大全。
同文燮姚護法坐雨華舫姚拈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八字于首并限韻
雨過平林泛野溪。絲竿斜釣夕陽西。風幡墻尾招云鶴。片石灘頭賺澤鵜。煙樹重重樵徑曲。波光漾漾海天齊。畫圖一派堪幽賞。船泊蘆華鳥亂啼。
贈久默靜主
多年住錫碧峰頭。一默如愚得自由。閑玩白云眠野岸。靜觀明月載虛舟。青山縹緲寒煙翠。玉練橫拖紫氣浮。高枕松床清夢穩。渾忘人世幾春秋。
與和宛樊子兼別
遍尋知己入云端。長嘯一聲天地寒。岐路盡經愁里過。千峰又到眼中看。老僧下榻常留客。樊子灰心懶做官。珍重臨行一句子。這回不必問豐干。
分松嶺步天隱法兄和尚韻
奇分峻嶺幾時栽。氣合連枝辟不開。盤結虬龍騰碧漢。斑斕石虎嘯莓苔。披云帶月磨今古。覆蓋垂陰任往來。雪后始知君獨操。亭亭角立占高魁。
示真玄上人
雞群獨立鳳凰兒。欲得高飛且待時。飲啄莫隨愚伴侶。依棲許共圣賢師。敲空有響非他物。擊木無聲秪自知。透過者些玄要句。乾坤拈作一聯詩。
圣征管護法同真玄上人及諸子請游太平寺
太平原是舊同群。攜手相將把韻分。天地不言都是字。水云有句盡皆文。風生滿座華驚落。賦就憑闌日夕昏。吟到無吟吟始妙。一聲啼鳥隔塢聞。
除夕
自住山來不計年。柴扉靜掩枕高眠。是非絕倒何興廢。行業那能驗劫前。懶把新詩黏素壁。惟翻舊案閱殘篇。木雞啼徹鐘聲動。又點霜花上鬢顏。
初夏步法叔蓮月和尚韻
南薰來殿閣。入室轉清涼。新雨增晴爽。奇云巧樣妝。兒蛙鳴碧沼。乳燕舞茅堂。剩得驚人句。何妨對月商。
夏日過題清涼庵
煙澹風清處。山深月色涼。到門無曲徑。入戶有花香。談笑竟終日。拈題興亦狂。新篁初出土。冉冉綠成行。
山行
倚杖觀山好。物華更有情。青松長秀麗。白石少枯榮。得句鶯聯韻。忘情鷗不驚。鋤云開古徑。誰共此中行。
舟中
摘葉辰溪下。孤帆竟日投。人從舟上渡。影向霧中收。起落波層疊。參差岸樹流。煙村分曲折。此際晚堪留。
水墨畫屏
粼粼秋似碧。一片淡如神。綠柳溪邊密。白云天際頻。好花長歲茂。奇果四時新。樹樹飛寒玉。丹心絕點塵。
庚申秋再至皈依寺
幾載離斯地。翻然曳杖來。草香新過雨。寺古舊生苔。再到拈華處。重臨點石臺。秋蛩鳴素壁。歸賦報君栽。
重九登煙霞山
此日逢重九。登臨興亦奢。天高澀雨露。竹密隱人家。怪石倦趺坐。疏籬晚放華。無風吹帽落。絕勝在煙霞。
航園中作
一航綠蔓長。可以共云廚。瓜瓞如星墜。芙蕖似鏡舒。花間新蝶舞。籬側舊鶯呼。隨分生涯足。偏宜拙者圖。
山居
山深地僻絕人還。霧鎖苔封竟日閑。愧我憨憨無別計。新松帶雨種林間。
同庭表王先生登東山樓次韻
攜筇緩步上層樓。佇立憑欄一展眸。回首忽驚云影散。遠山突出碧如秋。
丙申訪劉太史
一自阡陽分手后。韶華又度十年余。客中秋色隨愁記。及至相逢半句無。
謝刺史王護法飯僧
云廚寂寂斷炊煙。入市化糧空缽還。不是維摩出只手。破沙盆子不圓全。
復語嵩法兄和尚來韻
雙桂門高日正紅。道標風遠沒西東。家聲重震唯兄力。愧我無能繼此宗。
初雪王護法索偈
昨夜漫空匝地堆。龐公曾送客泉來。當時若遇山僧在。拈起一團打落腮。
己酉中秋同我凈知玄二法侄夜坐
寂寂清輝月正圓。風搖竹影拂窗前。流光欲度山僧榻。開戶何妨讓半間。
與梅眼法侄禪師
柳眼拖金梅眼開。清香遍界絕纖埃。冰心自不同時調。豈是陽春和得來。
示玄微記錄
擲釣江邊那計秋。煙波影里任沉浮。綸竿忘倦頻添餌。不釣金鱗誓不休。
示辨才侍者
口如瓶瀉未為奇。直下翻身事可期。覷破娘生親面目。再來吃棒未遲遲。
與慧光禪人
堅侍西峰請藏回。更持先哲到滇來。山家無物酬行腳。笑指床頭破草鞋。
示湛微禪人
老大方知世念灰。發心鏟草乞吾儕。從今為汝解粘去。他日應須笑一回。
示含微禪者
一塵含法界。大定等虛空。禪者須親薦。天然意氣中。
示靈虛庫司
揚岐燈盞明千古。寶壽生姜辣萬年。惟我庫司伎倆別。許多滋味不如鹽。
示以權監院
人能弘道道能優。非道弘人人自投。珍重長年遵圣哲。殘羹剩飯似今秋。
示朗朗禪者楚歸
大地山河腳底收。烏藤撥轉洞庭秋。草鞋錢價差多少。算得來時不浪游。
示融然禪者楚歸
楚水滇云路渺茫。途遙不計腳頭長。草鞋到處通消息。法法頭頭自肯當。
示馨野行者
佛法無多貴久長。莫行岐路錯商量。心期遠囗嶺南佛。始信當人一段香。
示自心禪者楚歸
楚行來去八千里。會得絲毫猶未隔。百步源歸一步初。逢人漫道腳跟徹。
示門人掃天童塔偈二首
命伊拜掃天童去。太白峰高貴竭誠。努力向前登極頂。自然親授祖叮嚀。
曾孫受法廿五秋。木本水源尚未酬。命爾天童觀境界。萬工池也水悠悠。
酬藿思李先生給照門人掃天童塔兼感懷(二首)
昔在靈山曾有約。君為柱石我為僧。果承弘護因非淺。大轉法輪濟上乘。
法海滔滔福海清。萬山聳翠壽山崢。是僧不仗山河倚。山亦無僧安可禎。
示鶴友禪人
人友鶴兮鶴友云。翱翔天際可同群。禪人素志如云鶴。物外翛然獨羨君。
示靜修上座
靜里工夫閑里證。一絲不合不相宜。有時動靜俱忘卻。忘到無忘始是奇。
示月輝禪者
磨磚作鏡鏡何光。鼻孔依然眼下藏。不信但看潭底月。清輝耿耿露堂堂。
示震音靜主
一音演唱古今同。震起猶能望在公。莫戀白云深處好。白云深處草茸茸。
示月霞書記回川
一缽煙霞去故鄉。腳跟下事氣昂昂。這回踏著自家底。不負峨嵋老放光。
示鏡微知客
東風才拂碧桃開。何事靈云笑滿腮。珍重逢人謾舉似。莫教混入著疑猜。
示天生書記行腳
去去來來有甚由。草鞋幾破價難酬。只須提起吹毛利。剖出天生第一頭。
示覆隱監院
搬柴運水老阇黎。赤手調羹六味宜。格外家聲藏不得。拈來物物是珍奇。
示歸根禪人
蕭蕭黃葉對君飄。著意聽聲聲轉遙。片片不隨流水去。歸根滿地落枝稍。
示尼聞庵
平田之下古南章。出個尼師牙爪長。不惜當陽為點出。驀頭一棒絕商量。
示聞一監院
和顏為眾特殷勤。因果分明絕點塵。但使此心常不昧。他年頭角自崢嶸。
示光照任居士
單刀直入展雄威。剖破當人第一機。坐致太平無個事。只教明月增光輝。
與光相安護法
宰官身也比丘心。兩相雙垂護法城。物外經綸培種智。流芳千古播仁聲。
喜光中陳居士得子
德善仁賢久植耕。老來天賜一麒麟。君看世上尊榮者。盡是從前福慧因。
復東山法兄止和尚冰泉弄影次來韻
泉開石壁水云圖。弄影神駒是有無。竹舞斜風魚不餌。莫教明月墮冰壺。
示真陽李居士
善覺堂前一片地。莫教荒卻變桑田。掀翻時把靈苗種。果熟香飄不計年。
示悟道向居士
一葦傳來直指禪。單刀直入貴心堅。目前斬卻閑機境。驀地頓開火里蓮。
示真直楊居士
聞君學道心真切。動靜勿忘這個事。一念純清萬念休。一超直入如來地。
示真德道婆
持齋念佛要殷勤。便是離塵出苦津。日用尋常莫棄舍。聲聲喚醒夢中人。
示弘珗李夫人
富貴聰明非偶得。還從那畔久栽培。現今受用無窮盡。大好從頭檢點來。
瀑布
哮吼云中煙外流。奔流倒掛玉龍浮。光涵秋色連天碧。亂撒珍珠未肯休。
蚤梅
玉骨云埋帶雪芳。孤標耿耿占春光。山前昨夜通消息。時拂清香到草堂。
半松軒偶吟
老學逃禪天外天。誅茅縛蓋半松軒。苔深路滑無來客。肯把浮名播在先。
卜吉塘
樂農人秉性純良。脈結回龍卜吉塘。碧水有情能遞事。濁兮殃也總成祥。
綠蘿八景
綠蘿山
獨立嵯峨勢插天。樵歌牧笛近云邊。眾山一目如屏帳。幾片落霞共錦連。
繼祖堂
柏子燈分雙桂來。綠蘿叢里祖堂開。直教獅子長為吼。走破英靈幾草鞋。
龍松崖
勢摩云漢踞雄峰。頭角森森煙霧中。傳說當年沾國澤。龍崖種滿大夫松。
九曲溪
漩流洄伏繞山川。九曲名溪月一灣。波綠涵空疏影淡。藤華兩岸點苔斑。
上方閣
畫閣凌空勢接天。云霞縹緲雜爐煙。登臨可共天人語。俯視群巒只一拳。
雙獅峰
雙雙雄踞一峰頭。臥雪眠霜盡日幽。牙爪通身輕不露。全機隱伏混春秋。
煙竹嶺
綠竹漪漪翠帶煙。虛心勁節勢摩天。投林金鳳長需蔭。浮世何如君獨賢。
樂農村
綠陽峰下樂農村。淺水平田亦可耕。富庶如今通至化。弦歌不減武城聲。
示玉琢侍者歸里
春水漲平橋。波濤怒亦哮。珍重玉禪者。牢把浪中稍。
示玉璋侍者
一片藍田玉。琢磨便圭璋。有時彰大用。汝器豈尋常。
示參識禪人
入道有多門。單參者一著。直教漆桶穿。大似破灶墮。
示尼光相
道無男女相。殷勤貴向上。猛然省得來。圣凡不兩樣。
示真麟張夫人
福從真實得。果向善心生。念佛心無退。飄然出化城。
示真鏡道婆
真鏡似秋月。不磨光皎潔。照徹歲寒心。無得亦無說。
示純和禪人
峰頂構茅室。通身煙霧侵。偶來城市里。只說白云心。
示太枝靜主
何來行腳士。住錫白云間。地僻無塵到。柴門靜不關。
春晴
風和花吐氣。日麗柳含煙。逸興東郊外。農夫畔在田。
壁間竹影
欲拈拈不起。擬撥撥不開。壁上磨窗影。風生亦快哉。
寒潭秋月
碧潭徹骨冷。秋月重點景。試問山中人。幾曾來照影。
示玄印侍者
一念不生。萬念自灰。惟有者個。放去收來。
行實
師于辛亥冬。染疾日久。上首弟子讀印。率眾上方丈作禮。白云某等雖親侍老和尚有年。未敢叩請和尚行腳乞慈悲。為說作將來模范。師曰某才疏智淺德涼行寡自救不了。豈可為后學作范模耶。眾堅請不已。師曰山僧乃西蜀鄰陽人也。祖諱許遜。父諱仲登。母何氏。弟兄四人。予處最小。生前勝國天啟丙寅實今 皇代天命七月念三日也。時方髫齡。見伯父仲科日修靜業。偕僧梵唄整肅。遂猛出塵之念。白父。父不允。即不食。母曰若食即許。遂送辯融師剃落。法名行林。后易發林。未幾。融師別去。父兄接回。予不茹葷。后依伯父言。轉送至碧云庵云峰師處供事。有尊宿號笑破者。予敬禮焉。一日影師兄問如何是生死大事。破應聲曰將得生死來也未影禮拜破便打。予在旁。不覺驚疑汗出。遂屢求指示。破曰欲明生死大事。須參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頭。話頭若破。則生死不必問人也。予雖耿耿在懷。不知下手工夫。后往隱微座主處聽講楞嚴至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與萬法歸一。疑情頓發。遂請益座主。主以道理釋之。又到野愚座主處問。答一如。乃歸本庵。見破師。破便問你這許多時在甚么處。予吐實情。便蒙開示。稍覺有些進益時。闖寇入川。有長者曰國運將傾。死生何逃。予愕然曰生死未明乃遭此際。奈何哉。于是急回省親。不日寇至。焚殺殆盡。父兄散去。漸離鄉井。幾至餓死途中。走到鎮安。訪卓爾座主隨敏悟師賣薪度日。有鄒士謂敏曰吾欲此子贅婿何如。敏曰你自問他。予聞逃去。敏亦尾后。同參破石和尚。寇亦至石又遁去。敏死生相顧。謂予曰吾老朽。勿我慮。恐汝年幼。虛卻前工。予曰誓不以此苦退失初心。敏曰汝若此。吾何多囑。潸然別去。予趨酉陽。參象崖和尚。值佛誕日得稟沙彌十戒。更號恒秀。一日象問曰如何是有主沙彌。予曰和尚尊重。象曰山僧耳。聵時長破和尚自川來。與方丈和尚夜話予。瞌睡長曰者瞌睡漢。予微笑。長忽以袖掩予口云笑什么。便打。予通身汗下。思此大事。愈加迷悶。便染大病。湯水不入者屢日轉更惶恐。自忖參禪日久。今在病中。工夫全無靈驗。走白象。象曰你今日方信老僧話也。予遂死誓拚舍身命。咬定牙關。單提一歸何處。三四日間。病乃稍退。放身便臥。忽生慚愧。急起撲地。有省。次日上方丈禮謝。象問病中還作得主么。予云時起時倒。象曰萬法歸一聻。予曰紅爐焰里雪花飛。象曰拶。予禮拜。象便打。自此巾瓶三載。因象和尚示寂。事畢便回本庵。破曰久不見汝。還我草鞋錢來。予作掌勢破休去。一日破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予曰道什么。破便打。予曰趙州猶在。便隨破師閱藏于思南。得參丈雪和尚。丈問那里來。予曰思南觀音閣。丈曰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予便喝。丈便打。又到石谷和尚處。石曰小者何來。予云老者何住。石云大家在這里。予禮拜。云適來觸忤和尚。石曰先師去世時。上座在否。予云忝侍巾瓶。石曰有何祥瑞。予云紅霞蔭碧落。白日麗須彌。石曰即今又作么生。予云天下太平。石曰不妨驚人辭去抵石扦得圓具于破石和尚處。不意通城殿下及劉太史強住須溪。遂約同參念。余人打七。至第六夜。聞報鐘聲。脫然徹去。不見有一物為礙。悲喜交集。又值戒和尚示寂。門下無人。予于廬塔一十三載。時天隱和尚有書。欲予出山。不得已。往見之。隱便問向聞子名未見子形。覿面一句。作么生道。予云十個指頭八個又隱。曰大似保福道底。予便問世尊未出母胎。度人以畢。意旨何如。隱曰梅開不待春風發。予云百雜碎了也。次日隱示予偈曰。坐破蒲團一物無。已知無物是工夫。云云。遂辭回向梵晉山住。靜三載。庚子秋。有萬峰之行。與本師云幻和尚邂逅相逢。冤家聚首。是年三十五歲也。壬寅元旦。師上堂。拈拄杖示眾云。吞卻乾坤世界了也。你諸人若眼目定動。白云萬里。予出問乾坤世界即且置。子承父業時如何。師云好手手中呈好手。紅心心里中紅心。便將源流拄杖袈裟一齊擲下。曰吾得本師寶印三昧以來。未常輕許一人。今日事不獲已。轉授于汝。善自護持。云云。予意秪圖自了隈巖傍穴以適余生。豈敢出丑人前。卻被你諸人及劉太史眾護法勉予應個時節。做成不了公案。以至逗漏。及此是不唧溜中之不唧溜漢也。若是伶俐。衲僧舉尾知頭。那有許般工夫。毋勞久立。伏惟珍重。
綠蘿禪寺碑記
夫佛祖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究其所以。無非開覺群迷。俾明自性而已。然眾生根器不齊。則自性豈易明歟。且爾迷途未復。菩提涅槃尚在遙遠。茍不遵修福慧以基之。何由得達于彼岸哉。蓋恒禪師之辟綠蘿繼祖堂者。原佛祖之心行。知眾生不能自拔。方便演唱。隨機淺深。譬如大海。蚊虻阿修羅飲者皆得飽滿。而弘法利生之心至悉矣。秀師得法于蜀都破山師翁。嫡嗣云幻和尚。自是游黔而來。說法于滇之開化吉祥。蒙自鹿苑彌勒。大隱沅江萬壽。雖住諸大名剎。毫無假借。既謝事吉祥。退隱綠蘿。頓成寶所。千峰拱峙。疊嶂飛云。溪流環澗。洄繞平田。可耕可食。無適不好。獨怪綠蘿。乃荊棘場地。虎跡狼跡。樵歌放牧俱不敢入。不知幾許年來。特留此片袈裟地以待恒禪師作開山鼻祖。事亦奇矣。總之。時節因緣斯院也。始創于丁巳之春。而成于戊午之夏。雖猓僰之眾。趨走恐后。而佛殿法堂。而方丈三門。而廚庫寮舍。而寶像莊嚴。金輝玉射交光。映徹前后。所費豈止一二千金。而工不下萬余也。飯堂食眾濟濟。多士法席之盛。滇南罕見。成千古之祖域。為現今之法窟也。時節因緣茍可強乎。時有里人譚璉王伯鼎等。將謎奈寨無主荒田若干畝。該糧一石五斗。歲歲賠納。民甚苦之。于是僉議送入綠蘿。而作焚修。常住聽其徒眾。招佃開墾。惟辨正項錢糧。特以此意達之于余。余亦為國賦有賴。民累以除。梵剎可永。一舉而三得焉。乃盡免其雜派差役。任給照以存之。乃勒石垂諸久遠。以為后之不知者示也。嗟乎。莫為之前雖盛而弗傳。不為之記雖美而弗彰。今有其地。有其堂。有其田。有其僧。俾能世世守之。燈之。續之。于以供奉千百年之香火。晨昏鐘鼓以提撕警覺于愚不肖。則此一寶坊雖在蠢爾椎結之中。端不異西方極樂國土矣。因為之記。而說偈曰。
天生綠蘿。不崩不騫。星霧在址。云泉在巔。神龍守之。破荒立禪。綠蘿既開。式是蓮臺。瞻之仰之。以奉如來。維彼夷方狡焉。其狂仇則爾記。恩則爾忘。一眥一睚。何時可解。其愆如山。其業如海。愿爾有眾。勿貪勿嗔。種此菩提。以樹爾身。愿爾有眾。勿軋勿傾。飲此甘露。以凈爾心。世界何窄。心性何寬。諸天佛祖。與爾同歡。罔念則狂。返念則覺。雖則殊方。有同極樂。
康熙己未孟夏開郡守建陵恕庵何清撰
(沅江開郡安南樂農四眾同刻
沅江阿迷彌勒蒙白既山縣開化安南樂農皈依
弟子信官李壽等同刻伏愿法界之內華藏海中
人人自性宗通個個心華燦發情與無情同緣種
智)
門人 光定
玄微 校對
嘉興吳知先書 倪爾繩刊
康熙甲子仲春 吉旦禾郡楞嚴寺般若坊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