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 今言
  • 鄭曉
  • 3700字
  • 2015-12-16 10:50:18

歷代帝王廟,歲仲春秋,皇帝遣大臣祭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帝金天氏、帝高陽氏、帝高辛氏、帝陶唐氏、帝有虞氏、夏禹王、商湯王、周武王、漢高祖皇帝、漢光武皇帝、唐太宗皇帝、宋太宗皇帝。分五室,室太牢一,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從祀名臣:風后、力牧、皋陶、夔、龍、伯夷、伯益、伊尹、傅說、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穆公虎、方叔、張良、蕭何、曹參、陳平、周勃、鄧禹、馮異、諸葛亮、房玄齡、杜如晦、李靖、郭子儀、李晟、曹彬、潘美、韓世忠、岳飛、張浚,凡三十二人,列兩廡。廡二壇,壇少牢一。

先是,洪武元年祀三皇,用太牢。勾芒、祝融、風后、力牧配。四年,令天下立三皇廟,歲春秋祭,已而令祭于陵。是年命官參考歷代圣帝賢王,但在中原贍養人民者三十四君合祀之,擇名臣從祀。六年,禮官言:古帝王有父子、祖孫一廟合祭,非禮。令別立歷代帝王廟,同堂異室,歲春秋祀三皇、五帝、禹湯、文王、武王、漢高祖、光武、唐高祖、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其守成賢君,令所在有司歲春秋祭于陵。七年,塑帝王冕坐像。上曰:「伏羲、神農未有衣裳之制,勿加冕服?!挂讯检耄y祭諸帝王,省春祭。歲仲秋遣官祭于廟。二十年,以武成王從祀帝王廟,去王號,罷故廟祀。二十一年,禮官擇上歷代名臣始終全節者三十五人,從祀帝王廟。上曰:「趙普負太祖,不忠,不可祀。元木華黎,安童祖也,不可祀孫而去祖??伸肽救A黎,罷安童祀。祀伯顏,阿術可勿祀?!褂衷唬骸笣h陳平、馮異,宋潘美皆宜祀?!刮磶?,上曰:「文王雖基周命,終守臣節。唐高祖有天下,本太宗力也,可勿祀,祀于陵。增祀隋文帝?!故悄陱R火,改建于欽天山之陽,去隋文帝。子午卯酉年,傳制祭陵,停廟祭。嘉靖九年,罷歷代帝王南郊從祀。禮官請加南京廟春祭,上不從。令建廟京師,歲仲春秋祭。南京祭罷。十年春,廟未成,今皇帝祀之文華殿。廟初成,今皇帝至廟祭。是年修撰姚淶請罷元世祖祀,禮官議不可。上從禮官議。二十四年,給事中陳棐又言之,乃罷祀元世祖,并罷從祀木華黎五人。

六十八

外戚封公自嘉靖始也。張鶴齡[六]嗣壽寧伯,進侯。又以迎立今皇帝,進封昌國公。慶云、長寧,孝肅太后家二侯伯;瑞安、崇善、安仁,孝貞皇后家三侯伯。惟延齡兄弟公侯最貴盛,得禍亦最慘。

六十九

駙馬無封侯者,灤城、富陽、永春、西寧皆以軍功封。惟永康公主駙馬崔元,以迎立今皇帝封京山侯。孝陵少公主駙馬趙輝,天順中求封侯,不得。

七十

洪武十九年,大誥三編俱成。二十八年,始令法司擬罪引大誥減等。蓋因大誥初序末有云「一切官民諸色人等,戶戶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減一等,無者每加一等」故也。然至今但有減等,而無加等。

七十一

開國功臣常、李、鄧、湯、劉五姓,嘉靖中續封,甚愜人情。但李太師之后不沾一命,尚為缺典。

七十二

孝烈皇后將葬,上念西苑之變孝烈有大功,欲葬于孝潔皇后之左,已而中止。上新作壽陵,至是定名永陵,令先葬后。上曰:「孝陵、長陵先葬孝慈、仁孝也。」

七十三

成祖于建文己卯七月起兵靖難;宸濠亦以正德己卯六月反湖廣。二閣老皆石首人,文定永樂甲辰、文簡嘉靖甲辰入閣。所事二帝,皆藩王入繼大統。永樂辛丑四月,三殿災;嘉靖辛丑四月,九廟災。

七十四

圣祖開科,詔務求博古通今之士。乃所試僅有判語及一二時務策,生徒竟未識。大明律所云「時務盡掇述括帖」,以故士乏通今之學。其于政體得失、人材優劣且不論,只歷朝紀年及后姓陵名,知者亦鮮。近二十年來,士大夫始以通今學古為高矣。

七十五

入內閣為輔臣預機務,特避丞相名耳,實始于建文四年。長陵即位之初,閣中有文淵閣印,印文玉箸篆。惟封上、詔草、題奏、揭帖用之,不得下諸司。下諸司以翰林院印。凡入內閣,云直文淵閣。即官至三殿、二閣、二坊大學士,無入內閣旨,不得與機務也。雖編修、贊善等官,有入內閣旨,亦得預機務矣。文淵閣在禁中。徐武功署銜自稱掌文淵閣事,可乎?

七十六

我朝帝后尊謚,皆有「孝」字,惟景皇汪后無「孝」字。文臣無謚「孝」者,國初惟贈東海侯陳文,謚孝勇。

七十七

春秋謹華夷之辨,中國有主也。文中子帝元魏,未為非。圣祖功德高百王,詔文嘗稱曰「天命真人」。于沙漠帝王廟中,以元世祖與三皇[七]、五帝、三王、漢高、光、唐宗、宋祖并祀,真圣人卓越之見。

七十八

吳元年冬,孝陵念七子漸長,宜習勞。令內侍制麻屨、行藤,凡諸子出城稍遠,馬行十七,步行十三。七子: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成祖、周定王、楚昭王、齊庶人也。

七十九

正德時,神英封涇陽伯,本無大功。江彬平虜伯,許太安邊伯,武德永壽伯,以義兒故得封。彬誅死,太謫戍邊。英、德及太監家七伯皆革。

八十

嘉靖己酉,應天試錄策言,初開內閣,所用七人者,皆修撰、編修、檢討等官。然不言當時七人者惟文穆修撰,文敏編修耳。大紳起謫胥,為待詔。文簡中書舍人。文貞齊王府審理副,升編修。文靖給事中,若思桐城知縣,升檢討。非由翰林者,亦入內閣也。

八十一

國初郊祀、社稷、先農為大祀[八]。已而改先農及山川、帝王、先師、旗纛為中祀,諸神小祀。今皇帝以朝日、夕月、天神、地祇為中祀。大祀致齋三日,中祀二日。祀有牲,牲四等,曰犢、曰牛、曰太牢、曰少牢。色尚骍或黝。天地、日、月加玉焉。玉三等[九],曰蒼璧、曰黃琮、曰玉牲。大祀入滌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殺禮不用牲,用果脯,從其族也?;蛴盟匦摺l胗胁4箪搿⒅徐刖熡弥撇?。制帛五等,曰郊祀、曰奉先、曰禮神、曰展親、曰報功。小祀素帛、禮佛帛。王國、司、府、州、縣亦用帛。小祀則否。凡祀有樂,樂四等,曰九奏、曰八奏、曰七奏、曰六奏。奏樂有歌有舞。歌堂上,舞堂下。舞皆八佾,佾有文有武。先師六佾,佾去武。小祀則否。凡助祭,文臣五品,武臣四品以上。嘉靖中,都給事中乞得助祭,帝、社稷無助祭,大臣五六人陪拜焉。小祀則否。

八十二

洪武十七年,大明清類天文分野書成,凡二十四卷。詔賜秦、晉、燕、周、楚、齊六府。是書刻在南雍,余嘗托友人印刷。友人言:此非我朝書,殆前代人所纂,或出山野小說家。洪武中止有今南京為京師,何以此書乃有北京?又言:南京應天府,若前代書,何以又有十二布政司?布政司古未有也。余曰:「是洪武中書無疑,此時未有貴州布政司,而有北平?!褂趾槲湓暝t以應天為南京,大梁為北京矣。

八十三

懿敬太子妃常氏,懿文太子元配也。建文帝追尊為孝康皇后。武宗母張后尊謚亦孝康皇后。

八十四

洪武癸亥,賜六部尚書馬。己巳,賜有司方面官馬。諭兵部試尚書茹曰:「布、按二司官,方面重臣,府、州、縣官,民之師帥,跨驢出入,非所以示民,或假馬部民,因被浸潤,不能舉職,甚乖治體。其官為市馬,司二十匹,府半之,州、縣又半之。馬一率十戶食之,歲一更。」

八十五

宣德七年,大學士張瑛乞增南北兩京七品以下官俸。正統元年,副都御史吳訥言:「洪武間京官俸全支。后因營造減省,遂為例。近小官多不能贍,如廣西道御史劉準,由進士授官,月支俸米一石五斗,不能養其母、妻、子、女,貸同道御史王裕等、刑部主事廖謨等俸米三十余石,去年病死,竟負無還。乞下廷議增俸?!?

八十六

洪武五年,罷孟子配享文廟。踰年,上曰:「我聞孟子辯異端,辟邪說,發明孔子之道,宜祀如故?!苟拍辏T揚雄從祀,祀董仲舒。正統二年,進胡安國、蔡沉、真德秀從祀。八年追封吳澄為臨川郡公,從祀。成化二年,追封仲舒為廣川伯,安國建寧伯,沉崇安伯,德秀浦城伯。弘治八年,追封楊時為將樂伯,從祀。嘉靖九年,改大成至圣文宣王為至圣先師。孔子四配:為復圣顏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亞圣孟子,從祀。及門弟子稱先賢,左丘明以下稱先儒。去塑像,設木主,盡罷公、侯、伯諸封爵。申黨、申棖二人,存棖去黨。公伯寮、秦冉、顏何、荀況、戴圣、劉向、賈逵、馬融、何休、王肅、王弼、杜預、吳澄十三人罷祀。林放、蘧瑗、鄭玄、鄭眾、盧植、服虔、范寧七人,祀于其鄉。進后蒼、王通、胡瑗、歐陽修、陸九淵從祀。改稱大成殿為先師廟,大成門為廟門。別立祠,祀齊公叔梁紇,稱啟圣公孔氏,以顏無繇、曾點、孔鯉、孟孫氏配,稱先賢,程、朱松、蔡元定從祀,稱先儒,撤無繇、點、鯉從祀。

八十七

永樂十八年,論營建北京功,升營膳郎中蔡信為工部右侍郎。所副七人為所正,丞六人為所副,匠二十三人為所丞。賜督工群臣及兵民夫匠鈔、椒、蘇木有差。正統年間營建三殿、兩宮,包砌京城及修造各衙門,升除匠官不過五六人。

八十八

國初都金陵。以西北胡戎之故,列鎮分封,似乎過制,當時已有葉居升輩漢人七國之慮。今考廣寧遼王、大寧寧王、宣府谷王、大同代王、寧夏慶王、甘州肅王,皆得專制率師御虜。而長陵時在北平為燕王,尤英武。稍內則西安秦王、太原晉王,亦時時出兵,與諸藩鎮將表里防守。孝陵崩,少裁抑,而齊、黃諸臣受禍矣。肅王今移蘭州。

八十九

洪武六年,武官一萬二千九百八十人。九年,擇功臣子耿瓛等一百四人為散騎舍人。十一年,選武臣子弟入國子監讀書。十四年,令公侯武臣皆遣子弟入國子學受業。二十一年,頒武臣大誥,又頒八條敕諭武臣,又頒武臣訓戒錄,又賜武臣保身敕。二十二年,禁武臣預民事。二十三年,賜公、侯、伯屯戍百戶。二十六年,頒稽制錄于諸功臣。二十九年,大賚致仕武臣,各升一級。銓于甘肅、大同、北平、大寧、遼東諸衛所,凡千五百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安丘市| 砚山县| 会泽县| 宜州市| 丰镇市| 荥阳市| 广宗县| 海盐县| 新邵县| 梁河县| 阳高县| 桐梓县| 内丘县| 藁城市| 冷水江市| 南昌县| 北流市| 涪陵区| 石棉县| 阆中市| 香河县| 四子王旗| 灵台县| 榕江县| 万荣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宁德市| 行唐县| 黄平县| 兴安盟| 平原县| 台湾省| 西峡县| 银川市| 五莲县| 五峰| 盈江县| 阿鲁科尔沁旗| 九龙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