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之善相其夫者,第一要丈夫友愛。世之兄弟不友愛者,其源多起于妯娌不和。丈夫各聽婦言,遂成參商,此大患也。為媳婦者,善處妯娌,惟在禮文遜讓,言語謙謹。有勞代之,有物分之。公姑見責,多方解勸,要緊之務,先事指點。則彼自感德,妯娌輯睦矣。如我為伯姆,彼為叔娣,倘彼偶疾言遽色,不堪相加,我歡然受之,不爭勝氣,不與回答,彼自愧悔,和好如初。其或公姑偏愛,多分物件與彼,切勿計量,只是相忘。或我富他貧,我貴他賤,皆須曲意下之,周其不足,不可稍有輕侮。若他富貴,我貧賤,亦宜謙卑委婉,不可先存爾我之見。諸侄、侄女,宜愛之如子,乳少者,助其乳,抱至膝上,常加笑容。己之子女,當令其敬伯母叔母,一如親母。此要務也。
兄弟一氣,必無二心。往往因姒娣之間,自私自利,致傷兄弟之和,此婦之大惡也。婦之賢,第一在和妯娌。妯娌不和,大約以公姑恩有厚薄,便生妒忌,便有爭執,此不明之甚也。公姑胸中,如天地一般,有何偏見?若厚于大伯大姆,必是伯姆賢孝,得公姑之歡;厚于小叔嬸嬸,必是叔嬸賢孝。得公姑之歡。正當自反,負罪引慝,改過自新,庶公姑有回嗔作喜之時。豈可不知自責,且有怨望?若公姑獨厚于己夫妻,則當深自抑損,凡百分物,讓多受寡,讓美受惡,方是賢婦人也。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故介婦與冢婦,有尊卑之分,宜隨行不敢并行。姑舅若有事,使介婦行者,介婦不得辭勞,欲分任于冢婦。禮也。
婦有必不可辭之職分,又有不可遲緩之行事。客一到門,則茶鐘酒杯,箜饌菜碟,俱宜料理,不可委之群婢,更宜速快,遲則恐客不及等待。蓋媳婦之職,原須必躬必親,辛勤代勞。茍義手高坐,便是最不賢之婦。
婦人無事,切勿妄用一文。凡物須留贏余,以待不時之需。若隨手用盡,則貧窮可拭目而待,安可不一心節儉也?!婦之賢者,家雖富厚,常要守分,甘淡薄,喜布素,見世間珍寶錦繡,及一切新奇美好之物,皆敗家之種子,方為有識婦人。
婦人衣服,宜安本分。富而奢侈,服飾犯分,大不可也。況眾人同處,而我一人衣飾獨異,為眾所指目,小家之婦,欣欣自榮,大家之婦,心必不自安也。
公姑之婢仆,不但不可辱罵也,并不可厲聲嚴色,蓋優禮婢仆,既所以敬公姑也。如婢有過失,公姑未見,當好言戒諭之,不必令公姑知之。其或大偷盜,及欲逃亡,媳先知其情者,公姑未曉,亦須稟知。然止可云耳聞。不可顯言其狀,致難收拾。又須云恐非灼見,再須詳察。
本房婢仆,雖宜慈愛,然或觸公姑之怒,皆宜重懲,不可護短。但訓飭之時,不可煩于言語,恐反開罪于公姑耳。
婢仆衣裳,宜令時加浣濯。髻鬟褲履,須令整頓端齊。若聽其蓬頭垢面,污穢難堪,甚或身有血漬,面有爪痕,令人不忍見聞,則主婦之不慈不賢,行道之人,皆指摘之矣。
凡物須預謹守防閑,毋令盜竊。萬一有此,乃己不能謹密之過,且只忍耐,不妄加猜疑。及輕聽人言,輒至仆婢房中搜索。搜出則喪其廉恥;搜不出則彼反有辭。若公家仆婢,及在外之人,尤不可妄指。每因失物,反招大是非,增添閑氣,此不可不深思切戒者也。
凡授銀物與仆輩,不宜手授,必置幾案上,令其自取之。亦須照管,毋令他人竊去也。
凡生養子女,固不可不愛惜,亦不可過于愛惜。愛惜太過,則愛之適所以害之。小兒初生,勿勤抱持。裹而置之,聽其啼哭可也。醫云:“小兒頓足啼哭,所以宣達胎滯。”乳飲須有節,日不過三次,夜惟雞將鳴,飲一次。衣用稀布,寧薄無厚。語云:“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與寒。”蓋孩提一團和氣,十分飽暖,反生疾病。珠帽、項圈、手鐲,切不可令著身,無論非從樸之道,而誨盜招拐之禍猶淺,圖財喪命之害更深。
富貴之家,愛子過甚。子所欲得,無不曲從之。性既縱成,一往莫御。小有拂逆,便肆咆哮。及至長大,恃強好勝,破敗家財,猶系小事,一切刑禍,從此致矣。為父母者,亦曾念及此乎?
子弟幼時,當教之以禮。禮不在精微,止在粗淺。如見尊長,必作揖;長者經過,坐必起立;長者呼召,即急趨之。門內門外,長者問何人,對必以名,不可曰“我”曰“吾”。長者之前,不可喧嚷致爭;廳堂之中,不可放肆偃臥。凡事非僮仆所能為者,必須為父母代勞,不可推諉。略舉大端,不能遍指,宜觸類推廣。
童子幼年,不可衣之羅綺裘裳,恐啟其奢侈之心,長大不能改也。
○王朗川言行匯纂
名乏鈇,湖廣湘陰人。
謹按:古今婦女懿行,其卓卓可紀者,已載于閨范矣。茲編所錄,皆其軼事,不少概見。而儉約樸素之風,孝慈忠厚之道,亦婦女所當廣其見聞,而是效是則者也。至于待奴婢之道,虐之不可;縱之亦不可;偏聽之更不可。故于御下篇而外,又續有取于此。庶幾于體恤之中,寓約束之意。委曲以教導于先,嚴切以防閑于后,皆所以全惠下之仁也。集中所輯嘉言懿行甚多,茲不及全錄云。
婦禁十三:一曰干預外政;二曰入寺燒香,許愿祈男;三曰無故聚飲,即有事飲酒,不得沉醉;四曰會諸姻黨,則席熟談;五曰痛撻奴婢,及惡聲詈罵;六曰優厚三婆;七曰侈蓄珠翠;八曰看龍舟、觀燈、觀會,諸外場雜遝事;九曰與妯娌斗勝;十曰分理是非;十一曰不親中饋;十二曰厭夫交友賓客;十三曰貪嗜肥甘。
朱子家范。一曰妻妾無妒則家和;二曰嫡庶無偏則家興;三曰奴仆無縱則家尊;四曰嫁娶無奢則家足;五曰農桑無休則家溫;六曰賓祭無墜則家良。
陸象山先生嘗謂人家要有三聲:讀書聲,孩兒聲,紡織聲。蓋聞讀書聲,覺圣賢在他口中,在我耳中,不覺神融;聞孩兒聲,或笑或泣,俱自然籟動天鳴,覺后來哀樂情致,較此殊遠;聞紡織聲,則勤儉生涯,一室兒女,覺有豳風七月景象。最可厭者,婦女啐罵聲也,惡也;飲酒喧呶聲也,狂也;街巷談笑聲也,譎也;妖冶歌唱聲也,淫也。與其聞此,不若聆犬聲于夜靜,聞雞聲于晨鳴,令人有清曠之思。
袁了凡先生初艱嗣,后乃生若思。母作冬襖,將鬻絮。先生曰:“絲綿輕暖,篋中自有,何必鬻?”母曰:“絲貴絮賤。吾欲以絲易絮,多制絮衣,贈親戚中寒無衣者。”先生曰:“有是哉,此子壽矣。”
衡公岳知慶陽,僚友諸婦會飲。在席者金綺爛然,公內子荊布而已。既歸不樂。公曰:“汝坐何處?”曰:“首席。”公曰:“既坐首席,又要服飾華好、富貴可兼得耶?”至今傳為美談。
橙墩好客。有妾蘇氏,善持家。一日讌客,失金杯,諸仆嘖嘖四覓。蘇氏誑之曰:“金杯已收在內,不須尋矣。”及客散,對橙墩云:“杯實失去,尋亦不得。公平日好客,豈可以一杯故,令名流不懽乎?”橙善其言。
大司徒馬森,其封君諱某,年四十始得一子。一日婢抱出門,從高階失手下墜;破其左額,旋死。封君見之,即令婢遁去,而自抱死子,曰:“失手致之傷也。”婦哀痛,尋婢撻之,無有矣婢歸匿母家,言其故。婢父母日夜吁天,愿公早生貴嗣。次年果生子,左額宛然赤痕,即司徒也。
晉陵錢氏,顧成之媳也。錢氏往母家,夫家疫盛,轉相傳染,親戚不敢過。夫家八人,俱將斃。錢聞欲歸家,父母阻之,錢曰:“人為侍養公姑而娶媳。今公姑既病篤,忍心不歸,與禽獸何異?吾往即死,不敢望吾親惜也。”只身就道。其家忽聽鬼相語曰:“諸神皆衛孝婦歸矣,速避速避。”八人皆活。
歐公池嫡母所生。兩兄皆庶出。父以公屬嫡,欲厚之。公妻馮氏,請于舅曰:“嫡庶為父母服,有差等否?舅曰:“無。”馮氏曰:“均子也,服無差等,豈可異乎?”舅大悅,從之。婦人未嘗讀書明理,性情多有僻處。不孝敬舅姑丈夫,卻誦經禮佛;不周濟骨肉姻親,卻布施僧道;不享現世和平之福,卻望來生渺茫富貴。此誠女流中之下愚者。噫,豈有驕悍妒惡,而長享富貴,德性賢良,而墮落輪回者哉?!
登人之堂,即知室中之事。語云:“入觀庭戶知勤儉,一出茶湯便見妻。老父奔馳無孝子。要知賢母看兒衣,子之孝,不如率婦以為孝。婦能養親者也,朝夕不離。潔奉甘旨,而親心悅。故舅姑得一孝婦,勝得一孝子。婦之孝,不如導孫以為孝。孫能娛親者也,依依膝下。順承靡違,而親心悅。故祖父添一孝孫,又添一孝子。人之居家,凡事皆宜先自籌度,立一區處之方,然后囑付婢仆為之,更宜三番四覆以開導之。如此周詳,猶恐不能如吾意也。今人一切不為之區處,事無大小,但聽奴仆自為。不合己意,則怒罵鞭撻繼之。彼愚人,止能出力以奉吾令而已,豈能善謀,一一暗合吾意乎?不明如此,家安能治?!
仆婢天資愚魯,其性善忘,又多執性,所行甚非,而自以為是,更有秉性躁戾者,不知名分,輕于應對。治家者,須明此理,于使令之際,有不如意,少者憫其智短,老者惜其力衰,徐徐教誨,不必嗔怒也。有詩云:“此輩冥頑墜下塵,只應憐念莫生嗔。若能事事如君意,他自將身作主人。”
小過宜寬,若法應撲責,當即處分。責后呼喚,辭色如常。不可嘖嘖作不了語,恐愚人危懼,致有他變。
凡婢仆有爭斗者,主父母聞之,即時呵禁之。不止,分曲直以杖之,曲者多杖,或一止一不止,則獨杖其不止者。
婢仆之言,變亂是非。其意以言他人短,可以悅主人主母之心。茍不知其弊,聽信其言,則弟兄妯娌,必至不和,鄰里親戚,必至不睦。有以膚受愬者,宜叱曰:“我不眼見。”駕言他人毀罵主翁者,宜叱曰:“我不曾耳聞。”則此輩無所施其欺矣。
人家仆婢,不可一處飲食,須內外各別。屋多地寬,宜婢內仆外各食。屋少,不妨仆先婢后,亦猶夫各食也。所以然者,仆婢同食,語言之間,未免錯雜,非宜家之道也。下人有分別,則上人愈有分別矣。
待小人女子,不可無信,婚姻一節,尤宜慎之。每見人家婢仆,伏侍勤勞,主人即以某婢許某仆。家長一言出口,婢仆百諾于心。或家事遷延,遲疑不決,無識小人,見其為期無定,未免埋怨偷安,主人聞之嗔怒,或改悔前言,男女失望,遂萌異念。奸拐逃盜,變幻百出矣。為人上者,務宜酌量于前,斷勿改悔于后。婚姻為一生大事,許定豈容更易?況童婢同在一堂,雖在下人,寧無羞恥?莫如平時不輕許,待二十歲內外,擇男女相稱相宜者許配。許定即婚,則百弊不生,閨門亦肅矣。
○《女訓約言》
出《言行匯纂》,未詳姓名。
謹按:婦德所尚,與其所以當戒,已散見于集中矣。茲編載女德二十四條,女戒八十條,則又舉婦女所切要,及易犯者,而薈萃其義,撮總其詞。雖不識字義之婦女,有能舉此諸條,代為講說,亦可了然于心口之間,而知所法戒矣。此予所以編女教而終之以此也。
女德
性格柔順,舉止安詳。持身端正,梳妝典雅。
低聲下氣,謹言寡笑。整潔祭祀,孝順公姑。
敬事夫主,和睦妯娌。禮貌親戚,寬容婢妾。
教道子女,體恤下人。潔治賓筵,謹飭門戶。
早起晚眠,少使儉用。學制衣服,學做飲食。
打掃宅舍,收拾家伙。蠶桑紡織,孳生畜牲。
有此女德,雖貧賤之家,人看得自然貴重。雖沒好衣服首飾,有好聲名,自然華美。又攜的本家父母,與闔族親眷,都有光彩。似這等,也不枉生女一場。
女戒
奠舉止輕狂,奠妖喬打扮。莫高聲大笑,莫耳軟舌長。莫搬弄是非,莫離間骨肉。
莫煩言絮聒,莫巧言狐媚。莫耳邊萋晰,莫背后唧噥。莫憑空說謊,莫喜佞悅讒。
莫逼墻竊聽,莫偷眼邪視。奠眼空意大,莫口甜心苦。莫嫉人勝己,莫夸己笑人。
莫仿效男妝,莫仿行男禮。莫賣弄顏色,莫炫耀服飾。奠毒手打人,莫惡口罵人。
奠無病稱病,奠無憂而憂。莫蓬頭垢面,莫赤胸袒膊。莫顯見褻服,莫露出枕席。
莫男婦同席,莫男女授受。奠買命算卦,莫聽唱說書。莫隨會講經,莫修寺建塔。
莫打醮掛旛,莫廟宇燒香。莫招神下鬼,莫魘鎮害人。莫看春看燈,莫學彈學唱。
莫狎近尼姑,莫招延妓女。莫結拜義親,莫來往三婆。莫輕見外人,莫輕赴酒席。
莫內言傳外,莫外言傳內。莫倚門看街,莫酒醉失儀。莫忤逆不孝,莫攪家不賢。
莫唆挑夫主,莫欺瞞夫主。莫侮慢夫主,莫鈐束夫主。莫溺愛兒女,莫偏向兒女。
莫口談夫過,莫埋怨家貧。莫妯娌不和,莫伯叔爭勝。莫嫉妒婢妾,莫凌虐仆從。
莫怠慢窮親,莫結怨鄰家。奠心貪口饞,莫濫費折福。莫隨有隨盡,莫隨做隨毀。
莫輕剪羅緞,莫多宰雞鵝。莫懶惰邋遢,莫拋撤物件。莫干預外事,莫私放錢債。
莫盜轉財物,莫陰厚母家。
以上皆虧損女德之事,雖其中小小出入者,皆世俗常態,然不可不謹也,其余則蕩禮逾閑矣。失婦德而蕩禮逾閑,縱生長富貴家,衣服首飾,從頭到尾,都是金珠,都是綾錦,也不免被人嗤笑,玷辱父母。噫!父母生養我一場,我不能與他爭些志氣,增些光彩,反因我玷辱,被入嗤笑,我心何安?仔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