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大梵天王勸請

佛告諸比丘。如來初成正覺。住多演林中獨(dú)坐一處。入深禪定觀察世間。作是思惟。我證甚深微妙之法。最極寂靜難見難悟。非分別思量之所能解。惟有諸佛乃能知之。所謂超過五蘊(yùn)入第一義。無處無行體性清凈。不取不舍不可了知。非所顯示。無為無作遠(yuǎn)離六境。非心所計(jì)。非言能說不可聽聞。非可觀見無所掛礙。離諸攀緣至究竟處。空無所得寂靜涅槃。若以此法為人演說。彼等皆悉不能了知。唐捐其功無所利益。是故我應(yīng)默然而住。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得甘露無為法甚深寂靜離塵垢

一切眾生無能了是故靜處默然住

此法遠(yuǎn)離于言說猶如虛空無所染

思惟心意皆不行若人能知甚希有

此法性離于文字孰能悟入其義理

于多劫中供養(yǎng)佛方能得聞生信解

不可說有說非有非有非無亦復(fù)然

我昔無量劫修行未得究竟無生忍

我于今者得究竟常觀諸法無生滅

一切諸法本性空然燈如來授我記

汝于來世成正覺作佛名號釋迦文

雖于彼時已證法今我所得方究竟

見諸眾生處生死不知是法及非法

世間眾生有可度故起大悲而度之

梵王若來勸請我或當(dāng)為轉(zhuǎn)微妙法

佛告諸比丘。如來說是偈已。眉間白毫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爾時娑婆世界主螺髻梵王以佛威神。即知如來默然之旨。作是思惟。我應(yīng)往彼勸請如來轉(zhuǎn)于法輪。告諸梵眾作如是言。仁者世間眾生善法損減惡法增長。何以故。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默然而住不轉(zhuǎn)法輪。我等宜往勸請如來。是時梵王與六十八拘胝梵眾。來詣佛所。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卻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世間眾生今當(dāng)損減。何以故。如來為諸眾生求無上覺。今得成佛默然而住不轉(zhuǎn)法輪。以是之故眾生損減。善哉世尊。善哉善逝。愿為眾生起哀愍心而轉(zhuǎn)法輪。世尊。多有眾生堪能悟入甚深之法。惟愿世尊轉(zhuǎn)于法輪。爾時大梵天王以偈贊曰。

如來勝智最極圓滿

放大光明普照世界

當(dāng)以慧日開于人花

何故棄之默然而止

佛以法財(cái)施諸眾生

于百千劫已曾攝受

世間親者寧舍眾生

惟愿世尊吹大法螺

擊大法鼓然大法燈

雨大法雨建大法幢

將諸眾生超生死海

煩惱重病為療除之

煩惱猛火令其止息

示無憂惱涅槃之路

說真實(shí)法開解脫門

令諸生盲得凈法眼

斷除生老病死之患

非天非人亦非帝釋

而能斷除生死煩惱

我及天眾勸請如來

轉(zhuǎn)于法輪以此勸請

所生功德同于世尊

轉(zhuǎn)于法輪度脫眾生

佛告諸比丘。爾時世尊默然而住。大梵天王與諸天眾俱。以天栴檀香末及沉水香末。供養(yǎng)佛已忽然不現(xiàn)。

佛告諸比丘。爾時如來為令世間尊重法故。為令甚深妙法得開顯故。入深禪定觀察世間。作是念言。我證甚深微妙之法。最極寂靜難見難悟。非分別思量之所能解。惟有諸佛乃能知之。所謂超過五蘊(yùn)入第一義。無處無行體性清凈。不取不舍不可了知。非所顯示。無為無作遠(yuǎn)離六境。非心所計(jì)。非言能說不可聽聞。非可觀見無所掛礙。離諸攀緣至究竟處。空無所得寂靜涅槃。若以此法為人演說。彼等皆悉不能了知。唐捐其功無所利益。是故我應(yīng)默然而住。

爾時大梵天王以佛威神。復(fù)知如來默然之旨。往詣釋提桓因所。而語之言。憍尸迦。汝今應(yīng)知。世間眾生處在生死黑暗稠林。善法損減惡法增長。何以故。如來?xiàng)壷晦D(zhuǎn)法輪。憍尸迦。我等當(dāng)共往詣佛所勸請如來。何以故。諸佛如來若不勸請皆悉默然。是故今者我與汝等。往詣佛所勸請如來轉(zhuǎn)于法輪。為令世間敬重法故。爾時大梵天王及釋提桓因。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光音天。廣果天。遍凈天。凈居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光明照耀。于夜分中至多演林頂禮佛已。右繞三匝卻住一面。爾時釋提桓因合掌向佛即以偈頌。而請如來轉(zhuǎn)于法輪。

世尊降伏諸魔怨其心清凈如滿月

愿為眾生從定起以智慧光照世間

釋提桓因說是偈已。如來爾時猶故默然。螺髻梵王語釋提桓因言。憍尸迦。不應(yīng)如是而為勸請。于是大梵天王即從座起。遍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請?jiān)弧?

如來今已降魔怨智慧光明照一切

世間根熟有堪度惟愿世尊從定起

爾時世尊告梵天言。我證甚深微妙之法最極寂靜難見難悟。非分別思惟之所能解。惟有諸佛乃能知之。所謂超過五蘊(yùn)入第一義。無處無行體性清凈。不取不舍不可了知。非所顯示。無為無作遠(yuǎn)離六境。非心所計(jì)。非言能說不可聽聞。非可觀見無所掛礙。離諸攀緣至究竟處。空無所得寂靜涅槃。若以此法為人演說。彼等皆悉不能了知。然我常思念是二偈頌。

我證逆流道甚深難可見

盲者莫能睹故默而不說

世間諸眾生著彼五塵境

不能解我法是故今默然

爾時梵王帝釋及諸天眾。聞如是偈心大憂惱。即于是處忽然不現(xiàn)。

佛告諸比丘。復(fù)于一時大梵天王。觀摩伽陀國多諸外道等。于地水火風(fēng)空橫生計(jì)度。封著邪見以為正道。而彼眾生有應(yīng)度者。而知世尊于今猶固默然。復(fù)詣佛所頭面禮足。圍繞三匝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請?jiān)弧?

摩伽陀國多諸異道

因邪見故種種籌量

惟愿牟尼為開甘露

最清凈法令其得聞

佛所證法清凈離垢

到于彼岸無增無減

于三界中超然特尊

如須彌山顯于大海

當(dāng)于眾生起哀慜心

而救濟(jì)之云何棄舍

如來具足一切功德

力無畏等惟愿拔濟(jì)

苦惱眾生世間人天

為煩惱病之所逼迫

請佛慈悲而救濟(jì)之

惟有如來為歸依處

自昔天人隨逐如來

此等純善悉求解脫

是若聞法皆能領(lǐng)受

惟愿如來為其敷演

故我今者請大精進(jìn)

開示妙法令見正路

譬如大云雨于一切

如來法雨亦復(fù)如是

潤洽一切枯槁眾生

彼諸人等邪見毒刺

生死稠林無始流轉(zhuǎn)

未蒙拔濟(jì)盲無慧目

將墮深坑惟愿導(dǎo)師

開于正道施其甘露

佛難值遇如優(yōu)曇花

惟愿度脫無依止者

如來往昔發(fā)弘誓愿

自既度已當(dāng)度眾生

幸以慧光除諸冥暗

惟佛大慈勿舍本愿

如師子吼如天雷震

為眾生故轉(zhuǎn)于法輪

爾時世尊以佛眼觀見諸眾生上中下根。或邪定聚。或正定聚。或不定聚。比丘。譬如有人臨清凈池。見彼池中所有草木。或未出水。或與水齊。或已出水。如是三種分明見之。如來觀諸眾生上中下根亦復(fù)如是。如來爾時作是思惟。我若說法。若不說法。邪聚眾生畢竟不知。復(fù)更思惟。我若說法。若不說法。正聚眾生。皆能了知。復(fù)更思惟。我若說法。不定眾生亦能了知。我不說法即不了知。諸比丘。如來爾時觀不定聚眾生。起大悲心作如是言。我本欲為此等眾生轉(zhuǎn)于法輪故出于世。又為大梵天王請故。即以偈頌告梵王言。

我今為汝請當(dāng)雨于甘露

一切諸世間天人龍神等

若有凈信者聽受如是法

爾時大梵天王聞是偈已歡喜踴躍得未曾有頂禮佛足繞無數(shù)匝。即于佛前忽然不現(xiàn)。諸比丘。爾時地神告虛空神。唱如是言。如來今受梵王勸請欲轉(zhuǎn)法輪。哀愍無量諸眾生故。利益無量諸眾生故。安樂無量諸眾生故。增長天人損減惡趣故。為諸眾生得涅槃故當(dāng)轉(zhuǎn)法輪。地神作是語已。于一念頃虛空神聞?wù)罐D(zhuǎn)傳至阿迦尼吒天。

諸比丘。爾時有四護(hù)菩提樹天。一名受法。二名光明。三名樂法。四名法行。是四天子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當(dāng)于何處轉(zhuǎn)于法輪。爾時如來告彼天言。我于波羅奈國仙人墮處鹿野苑中轉(zhuǎn)正法輪。彼天子言。世尊。此波羅奈鹿野苑中。文物鮮少林泉非勝。然有無量諸余城邑土地豐饒。人民殷盛園林池沼清凈可樂。何故如來于鹿野苑中而轉(zhuǎn)法輪。

爾時世尊告諸天子言。仁者不應(yīng)作如是說。所以者何。我念往昔于此波羅奈城。供養(yǎng)六十千億那由他諸佛如來。以要言之。九萬一千拘胝諸佛。皆于是處轉(zhuǎn)正法輪。一切甚深微妙之法皆從中出。是故此地常為天龍夜叉乾闥婆羅剎等之所守護(hù)。以是義故。如來于彼鹿野苑中而轉(zhuǎn)法輪。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澎湖县| 松溪县| 上栗县| 庄浪县| 德阳市| 南平市| 昭苏县| 嵊州市| 湟中县| 普兰店市| 尉犁县| 奉化市| 皋兰县| 娄烦县| 抚松县| 文成县| 新余市| 理塘县| 东城区| 辽中县| 故城县| 太和县| 苍梧县| 乐陵市| 汉寿县| 盐津县| 临夏市| 平南县| 宁都县| 伊春市| 西华县| 正阳县| 乌拉特中旗| 怀仁县| 霸州市| 隆尧县| 托克托县| 曲阳县| 公安县|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