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6章

通津字本止,號窮子,住蒼嶺嵒。有跫音集(莆風清籟集、道光舊志)。

機紹

機紹字天月,仙游詩僧。本姓顧,名招,字雪來,邑諸生。明末祝發,與諸遺老結逋山社,慷慨悲鳴。詩多廋辭讔語(道光舊志)。

廣禪(如容)

廣禪字十生,俗姓唐,萬歷中諸生。國變后,住九座龍潭寺。有冰雪集。如容字無礙,號芥庵,住上田院。皆仙游明末詩僧(莆風清籟集)。

——以上錄自「福建高僧傳」卷六。

宏濟

宏濟字益然,俗姓汪,名沐日,字扶光,歙縣人。祟禎癸酉舉人,官武選主事。甲申國變,遁跡入浦城為僧,主吳山者三十五年。山多虎,叱之咸懾伏。邑令造訪,途遇虎,麾使去;令為筑天香閣以延禮焉。晚寓揚州;將卒,作詩簡黃山諸子,復言前身為孤山老僧,以所書法華經某卷藏某處為信(道光舊志)。

李茂春

李茂春字正青,龍溪人,明末舉人。后居臺而遯于禪;放浪山水間,跣足岸幘,旁若無人。構禪亭日「夢蝶」,與諸僧誦經自娛;人號「李菩薩」(道光舊志)。

定因

定因,明末泉州僧。膂力絕人,尤精少林拳棍,弟子習其技者數百人。每有遠行,輒煮米數斗,盡食之,途中可數日不食。時漳州有虎,獰甚,食人畜亡算。太守必欲殪之,集兵士丁壯千人,持利械以往;虎負嵎眈眈,無敢近者。定因適以事至;眾見之,噪曰:『事濟矣』!群走告之;定因曰:『殺虎易耳。顧此虎非他比,須鐵鈀五十斤者乃足制之』。遍試無當意者,僅一鈀滿十五、六斤;曰:『此稍可耳;然不能制其死命,須弟子一人同行乃可』。以槍授弟子,己持鐵鈀先之。未至十步外,虎怒,騰起數丈,直取定因者三,皆避之;急以鈀擊虎首,虎哮吼。鈀折,急呼弟子以槍刺之,自喉達尻,虎立斃。官重賞之,不受而去。時鄭氏方據臺灣、漳、泉間,拳勇少年多往從之,往往得官;定因不屑也。或厚遺之,亦隨手散去。以老壽終(聆風箬雜綴)。

懶公

懶公,明益藩第八子朱由〈木悳〉孫也。由〈木悳〉封永寧王;乙酉建昌陷,王走粵招義勇,一月間復建、撫二郡。時敵將王得仁堅壁不敢出戰、餉竭,遣世子入閩乞師。永勝伯鄭釆逗遛不進,世子號泣徒步反;父子遂被執,不屈死。世子妃彭氏善兵法,亦提師駐閩汀州為犄角勢。聞王與世工變,乃命其子和〈復上土下〉出關,屬牙將曰:『王死、世子殉,吾無獨生理。明事縱不可為,奈何絕一線脈也!爾善視此子』。妃鼓兵出戰敗,自經。和〈復上土下〉即懶公,時方六歲。薙發入空門,結茅于建昌府東關外,寺名中洲。懶公嗜山水,能詩(松址集)。

無疑

無疑,同安人,戒行端嚴。順治五年春,鄭成功據同安,以葉翼云為知縣、陳鼎為教諭;秋,官軍攻破之,屠其城,枕尸塞路。無疑率其徒達因等七人親以草薦裹尸,舁往城外火化,掘地十余丈而為之厝,標日同歸所。漳州被圍,死者數萬;解圍時,無疑又偕其徒收瘞焉。終于長興甘露寺(道光舊志)。

——以上錄自「福建高僧傳」卷七。

思文皇后

思文皇后曾氏,南陽人;諸生曾文彥女、唐王元妃也。崇禎五年,王襲位;后年十九,選入宮。頗知書禮,任內政,王甚昵之。九年秋,京師戒嚴。王以擅發護軍勤王得皋,廢為庶人,安置鳳陽高墻;押發官張有度將以檻車上道,王自裁,不殊。比至高墻,中奄人索賄不可得,以石墩鎖之,極所困苦;王病瀕死,官醫下藥,后恐有詐,不與飲。入夜,默禱于天,自剜股肉進之;食淡攻苦以居。王愈后始聞,遂更相憐愛。

南都立,以赦命徙廣西之平樂;乙酉夏抵浙,而南都覆,后間勸王為自立計。六月入閩,至福州,群臣擁之監國;既即位,于秋八月壬辰奉冊為后,父文彥封吉水伯。命婦入朝太和殿,僉有所賚。王性從儉,宮中亦屏去金玉錦繡;一切供飾至幃幕衾褥,率以大布為之。不列嬪御,僅有執事人三十余輩而已;以故鄭氏初進美女十二人,雖留之而絕不見御。后既素能理事,至是頗與外政;凡王批閱章奏,多所參駁。每當臨朝,則垂簾坐后以共聽斷。

是冬十二月,王親戎,由水道進;妃亦御舟以從。丙戌元日,王在建寧,不受朝賀;既而江右督師楊廷麟、楚督何騰蛟迎王移駐各疏相繼至,后密言鄭氏不可倚,亟請依騰蛟為是。時芝龍陰懷不測,多方阻遏;洎王決計出汀巡贛,乃使軍民數萬遮道號噱,擁駕不得前,即又表請暫回天興。無已,遂移駐延平。

秋七月,元子生,后出;大赦加恩,從興諸臣悉晉爵一級。騰蛟命將以鐵騎五千來迎;行抵韶州,而芝龍已棄關去。清師長驅度仙霞嶺,行在震動;將出奔,急命后先發,宮眷皆以騎從。甫出城,官軍掩至,稱扈蹕者直入行宮,從官迸散,王遂被難;后先被執于涂,舟次九龍潭,乘間投水死。永明王立,遙上尊號日思文皇后;已加謚日孝毅襄皇后(南疆繹史摭遺)。

案后非福建人;惟唐王實正位于福州,與后均死于福建,福建人所欲為表著也。援流寓例,并張妃、彭妃均附載焉。

張妃

張妃,監國魯主元妃也;以丙戌春入宮。魯王次于會稽,后主宮政。會西陵失守,魯王自江入海,保定伯毛有倫扈宮眷自蛟關出,期會于舟山;道逢張國柱亂兵殺掠,妃在副舟中急令舟人鼓棹突奔,追兵不及。伏荒島數日,飄泊至舟山;魯王已入閩,旁皇無所歸。吏部尚書張肯堂遣人護之,得達長垣;魯王見之流涕,始進冊為元妃。風帆浪楫,在海上者三年。己丑,黃斌卿伏誅,始復入舟山(鮚埼亭集)。

彭妃

彭妃,明永寧王長子妃。初,明亡,江西破,妃寓汀州;清兵入關后,避匿永安、貢川間。有潰將范繼宸知而跡之,輸誠焉。繼宸落魄山寺,久之至延祥,自露其事。鄉之無賴遂密迎致妃,據九龍砦;以繼宸掌兵事、楊禾兄弟為前鋒,聚眾數萬人,妃自督之。順治四年八月,妃糾兵攻歸化;敗,奔洋源。五年春,妃復率范繼宸、廖心明等數千人由石城出抵延祥,駐焉。二月,由延祥移營,復出歸化雷澗。參將王夢煜邀擊之,執妃;廖心明負妃子走石城,后不知所終。官軍旋絞妃于汀州靈龜廟;氏將死,責郡邑官詞義慷慨,毫無懼色(臨汀匯考)。

董氏

董氏,延平王朱成功妻也。初不見禮于成功。辛冒二月,清兵攻廈門,守將鄭芝莞擁珍寶棄城逃,董氏抱神主及諸岸,舵工林禮負以登芝莞舟。芝莞遽曰:『此戰艦也,非夫人所居』。再三促之,夫人堅坐不動,積藏得無恙。成功以是深嘉之,與謀軍國。成功薨,子經嗣;戒子厚將士、恤百姓。丁巳之敗,經狼狽歸;夫人讓之曰:『馮陳之業衰矣,猶有先君。黃洪之刃若輩,庸可赦乎?不肖子徒累維桑,則如勿往』!克〈臧上土下〉之死也,非夫人本意;悔恨成疾,卒(海上見聞錄、小腆紀年)。

余氏

余氏,閩縣人,陳一楷之繼室。一楷幼入行伍,久于海上,歷功至臺灣安平協水師左營游擊,再署安平副將;不悅于提督某,將假事劾之,道光三年憂死。臺灣提督意未已,欲籍其家,使人守之,不使歸喪。余一子繼豪尚幼,而族人在臺灣者阿貴人意,禍且不測。一楷嘗善前臺灣令姚瑩,假以千金償官負;至是,瑩客游福清,余走急卒告難。瑩為致書臺鎮白其狀;既復至臺灣,畫策解之,得無害。余乃攜子,以一楷之喪歸福州。逾三年,病且死,遺命其子曰:『爾非姚氏,不能有家。所假金,勿取償也;姚公方在京師,于其反也,可以券還之』。書于券以識,遂卒。未幾,瑩奔母喪于閩,一楷子奉券還之。瑩辭,子曰:『母有命矣。不者,死且弗瞑』。瑩乃喟然嘆息:『吾不可不成淑人之美』。遂聽之(東溟外集)。

——以上錄自「福建列女傳」卷三。

謝釆蘩

謝采蘩,侯官人,鄉賢謝金鑾女。少好讀書,恒夜分不輟。隨宦渡臺,風濤澎湃中猶手不釋卷。有理發絕句云:『鏡里烏云兩鬢堆,一梳萬縷便齊開;問儂底事松如許,曾浸三宵海水來』?年二十,歸連江貢士鄭光裕。未三十,卒。著有水壺集(道光舊志)。

陳氏

陳氏,永安人,某孝廉繼室也。與魏教諭本唐妻有姐妹約;本唐調臺,歲暮攜眷行,陳氏以詩箑贈行,一時傳誦(陔南山館詩話)。

官連娣

官連娣,邵武人,臺灣參將元圃女。少多孝行;未字,卒。有留香剩草一卷。東瀛秋夜即事云:『海云生極浦,山月照邊城;侍坐清宵永,時聞畫角聲』。杏花云:『蘭干圍十二,紅杏放晴春;絳臉凝脂滑,朱唇露粉勻。村藏沽酒路,巷有賣花人;笑殺狂蜂蝶,紛紛逐后塵』。倚樓眺望云:『妝罷珠簾卷,窗開萬象濃;樓前兩三樹,樹外三兩峰。山光籠樹色,翠黛濃如墨;萬紫間千紅,春風度水國。花開知春至,花落知春歸;眾芳競爛漫,蚨蝶弄花飛。露醉海棠絲,風搖楊柳絮;一鳥舞簾間,啼破幽綠處』。曉起云:『東風纔到畫樓西,翠迫紗窗影欲迷;夢破海天紅袖冷,綠楊枝上曉鶯啼』(昭陽扶雅)。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岳普湖县| 武乡县| 房产| 商丘市| 富阳市| 徐闻县| 色达县| 和静县| 大安市| 临朐县| 维西| 浑源县| 夏邑县| 四会市| 太湖县| 沂水县| 临邑县| 胶州市| 长汀县| 鄂托克旗| 高密市| 佳木斯市| 信阳市| 海林市| 临沭县| 武乡县| 苏州市| 嘉义市| 呼伦贝尔市| 长汀县| 建德市| 郁南县| 平陆县| 时尚| 江西省| 贺州市| 北安市| 德安县| 雷波县|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