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只要有權或有錢,他身邊必定會有一些拍馬逢迎的人,“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他們的目的無非是要攀龍附鳳,借你的權力或金錢之便,為自己謀取升官發財的機會。有的更是借此招搖、斂財、敲詐等不一而足。
陳小姐快40歲了,還沒有結婚。一次,她乘火車去看姑母,這時候走過來一位英俊的中年男子,他指著陳小姐旁邊的空位很有禮貌地問:“對不起,請問這兒有人嗎?”
陳小姐搖搖頭,說了聲請。這位先生便坐下來,非常爽朗地自我介紹道:“我叫李勝文,是深圳的開業律師,很高興認識你。”
陳小姐朝他友好地點了點頭。過了一會兒,李先生轉過臉來仔細地打量著陳小姐,很驚訝地叫了一聲:“天哪,怎么會這么巧,我們又見面了!”
陳小姐吃驚地望著李先生很久,臉上布滿疑惑:“對不起,你肯定是認錯人了。”
“不,我沒有認錯,你還記得去年夏天在北海海濱浴場嗎?”
陳小姐搖搖頭:“我沒有去過北海。”
“你怎么會忘記呢?當時你在北海浴場時可真開心呢,你那么漂亮、迷人,我們好幾位男士都被你迷住了,差點還為你打架呢。”
“這是真的嗎?”陳小姐忍不住問自己。是的,她曾經夢想過自己要去北海海濱度假,可是一直沒有成行。
“你真的一點都不記得了嗎?當時你穿著一件淺綠色的游泳衣,上面還繡著幾朵絲絨花,真是太漂亮了。”
陳小姐的確喜歡綠色衣物及絲絨花,今天她還穿著一件綠襯衣呢,領尖上分別繡著兩朵絨花。不過,不細心的人是看不出來的。
“說真的,北海的牡蠣可真是不錯,你吃牡蠣的樣子可真夠優雅的……”
李先生繼續追述著去年他們在北海海濱的故事,陳小姐漸漸相信了他所講的故事,還不時指出李先生講述中不準確的地方。
接著,他們談到了彼此職業生涯中的許多事情,李先生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讓陳小姐發出歡快的笑聲。他們談笑風生,誰都看得出來,他們是一對多年的老相識了。
車到廣州站,李先生告辭下車,兩人互留了電話號碼。陳小姐一直目送他走出月臺。
列車從廣州站開出后,列車員走過來驗票,陳小姐一摸口袋,大驚失色,她裝有五千多港幣的小包空空如也,火車票也不見蹤影了。
列車員問清情況后,叫來了乘警。乘警把一本厚厚的照片簿攤開到陳小姐面前:“這是一些經常在我們列車上進行詐騙和偷盜的嫌疑犯的檔案,你看能找出那位可惡的家伙嗎?”
陳小姐打開簿子,一頁頁翻動著,其中一張照片上的先生和李先生實在太像了……
這個故事再一次向我們說明:謊言說一萬遍也會成為真理。那個騙子李先生一遍又一遍對陳小姐進行攻心戰術,描述那次子虛烏有的北海海濱之行,讓陳小姐在不斷重復與強調中掉入幻覺之中,和騙子一道欺騙自己。
贊美,自古有之,但絕不是假意的吹捧和虛偽的討好。贊美要有“分寸”,不能不切實際、刻意夸大,贊美必須發自內心、有根有據。有“分寸”的贊美,能協調人際關系,表達自己對別人的尊重,增進了解和友誼;反之則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