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鍥而不舍,前途無量

與公司同舟共濟

最令上司傾心的下屬是死心塌地跟公司同舟共濟、跟上司同舟共濟的人。

李總擁有上億元的資產,他不顧多人反對,把小劉提升做副總,因為他知道,這個有著與公司共存亡的歷史的人一定不會損害公司利益。在今天的五洲集團里,小劉的才干并不突出。可是就在五年前,公司陷入困境,職員一位又一位離開時,他堅持下來,與李總并肩奮斗,因為他相信李總的事業,結果公司終于重新壯大。

挫折與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對待它們的正確態度應是鍥而不舍,上司當然不喜歡一遇挫折和困難便掉頭就跑的下屬。

還有一個實例,可以證明上司對鍥而不舍型下屬的欣賞,他把它稱為“令人熱淚盈眶的一件事”。

松下幸之助回憶道:

“那是我們的電池終于能夠售給N汽車公司的事,這件事前后花了五年的時間才成功。”

“當我獲悉擔任那次業務的是一位鍥而不舍的年輕人時,不禁熱淚盈眶。”

“整整五年的時間他歷盡千辛萬苦,不斷熱心走訪那家客戶,一再拜托對方‘請采用國際牌電池’。”

“我想,有人一定認為是他分內的事,但以他的年紀,竟然有這種耐心,真叫人佩服。一般人總是吃一次閉門羹就放棄了。”

“今天的N公司除了電池以外,還采用了本公司其他各種產品。這都是本公司員工鍥而不舍的結果。”

所以,上司們對于那些面對困難毫不氣餒、堅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下屬,從內心里欣賞。因為企業總會處于困難中,鍥而不舍成為公司進步的支柱。

作為一個上班族,如果你想一步上一個臺階的話,那么就要堅定不移地跟上司坐到同一條“船”上。

當他意識到你是真正同上司同舟共濟時,自然就會重用你。你這樣做比頻頻跳槽要實惠、有效得多。

與公司同舟共濟,這是“快速升職”的一大秘招。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很多上司都喜歡用時間來考驗下屬。

如果你能死心塌地地跟著上司同舟共濟,他肯定會重用你。一是因為他了解你的能力和忠心;二是因為人都是講感情的,長時間的接觸讓他在感情上早就認同了你。

跟對人,跟到底

作為一個下屬,你上面有上司;作為一個上司,你上面還有上司,因此就存在一個跟人的問題。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這是一個事實。而跟人,自古以來有五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就是跟人的最低境界是只顧個人眼前利益,誰能讓眼前利益滿足就跟誰,“有奶便是娘”。這種人眼界狹小,容易在上司失勢時賣主求榮。這種以眼前利益跟人的人,是不講是非、境界最低、情操最差的人。

第二種境界是勢利眼。這些人往往為了保住個人的身家性命迫于形勢不得不屈服于強權勢力的壓力,見風使舵,誰勢力大跟誰。這類人人數較多,也是靠不住的。

第三種境界稍高,他們不以個人利益為尺度而以民眾的利益為標準跟人。但他們有時會迷惑于某些政治家或領袖人物的政治口號,或者一開始就跟了個政治騙子或者所跟的好人中途變壞。于是,他們在失望之余不得不改弦易轍,棄暗投明。雖然他們最終跟了英明君主,但他們畢竟走了彎路,落了個背叛前主的罪名。

第四種境界是忠誠到底,殺身成仁,如伯夷、叔齊等。這些人一旦做出了選擇,就無怨無悔,矢志不渝,表現出堅定的信心和執著的精神,是許多人敬仰的楷模。對上司來說,選擇了這樣的下屬是人生一大幸事。

第五種境界是跟人的最高境界,如諸葛亮式的人物。賢臣擇主而事,良禽擇木而棲。諸葛亮生于亂世,不肯輕易出山輔佐諸侯而是靜觀其變,看誰是匡扶天下的明主,看誰能誠心待他。而劉備作為漢朝皇室之君,仁義布于四海,以誠心待人,三顧茅廬終于感動了諸葛亮。隆中對策,便確定了天下三分的形勢,諸葛亮輔佐劉備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打退了曹兵多次進攻,智取荊州和四川實現了三分天下的宏偉預言。劉備不聽勸告造成大敗,白帝托孤,諸葛亮宣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雖然劉禪昏庸無能,但諸葛亮還是為劉備的蜀漢天下戰斗到最后一息。所以諸葛亮成為封建道德的最高典范。

跟人首先強調的是跟對人,這就要求你挑選到一個合適的有前途并且有情有義的上司;然后就是跟到底,只有忠心耿耿地跟隨上司才能獲得上司的賞識,進而獲得上司的提拔。

故看準人,跟對人,跟到底,是跟人的最高境界。至于你想做哪種人,全看你的本事和追求了。對想升職的人來說,目光長遠一些是很有必要的。

奉迎的“變與不變”

叔孫通以制定了朝見帝王的禮儀而大受漢高祖劉邦的賞識成為西漢開國初期一位引人注目的角色,《漢書》還專門給他立了一篇傳記。

其實,他的嶄露頭角開始于秦朝。早在秦始皇時期,他便以“博士”的頭銜為秦王朝效力了。秦始皇在搞焚書坑儒,迫害的就是這些有“博士”頭銜的人,當時迫害的人數多達四百六十余人,而叔孫通居然能幸免于難,真不知他用的什么手段討好了秦始皇。

到了秦二世時代,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二世皇帝召來了一幫“博士”儒生詢問對策:“南方有一些兵卒攻城奪地,你們看該怎么辦呀?”

有三十余名“博士”紛紛進言道:“臣民不允許聚眾鬧事,聚眾鬧事就是造反,就是不可饒恕的死罪,請陛下立即發兵擊討!”

偏偏秦二世采取“鴕鳥政策”,不肯承認老百姓會起兵反對他,一聽這話臉色都變了,一副怒氣沖沖的樣子。叔孫通明白了秦二世的心思,立刻上前說道:“他們說的都不對。現在天下一家,郡縣的城墻、關卡早已摧毀,兵器也早已收繳,向天下百姓表示永遠不再值守,四方百姓心向朝廷,怎么會有造反的人?南方那些兵卒不過是些鼠竊狗盜的小偷小摸,何足掛齒,當地的官員早已將他們拘捕殺戮,根本不必大驚小怪!”

他這番話果然討得秦二世的歡心,結果,那些說是百姓造反的“博士”們都被送交司法部門斥責,而叔孫通卻得到了二十匹布帛,一身衣服的賞賜,并將他的官職升了一級。

等到叔孫通返回住所,那些“博士”們責問他道:“你怎么那么會巴結討好?”

叔孫通說:“你們太不聰明了,我也險些落入虎口!”

其實,他已清楚地看出了秦國即將滅亡的形勢,當夜便逃出秦都咸陽,投奔陳勝、吳廣的隊伍去了。陳勝、吳廣失敗以后,他先后又歸順過項梁、義帝、項羽,最后項羽失敗,他投降了劉邦。

劉邦這個人不喜歡讀書人,叔孫通為了迎合劉邦,脫掉了自己儒生的服裝,特意換上一身劉邦故鄉通行的短衣短衫,果然贏得了劉邦的好感。

當他投降劉邦時,有一百多名學生隨他而來,可他并不向劉邦推薦,而他所推薦的,全是一些不怕死、敢拼命的壯士。學生們不免有了怨言:“我們追隨先生多年,又同先生一起降漢,先生不推薦我們,專推薦一些善于拿刀動劍的人物,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叔孫通說:“劉邦現在正是打江山的時候,自然需要一些能夠沖鋒陷陣的人,你們能打仗嗎?你們別著急,且耐心等待,我不會忘了你們!”

當劉邦當上皇帝以后,那些故舊下屬全不懂得君臣大禮,有時在朝堂上也爭功斗能,飲酒狂呼,甚至拔劍相向,劉邦顯得很不耐煩。這一點讓叔孫通看出來了,他便趁機建議制定一套大臣朝見皇帝的禮儀。劉邦自然同意。

他的那一套禮儀極大地提高了皇帝的尊嚴,使得劉邦十分開心,他高興地說:“我今日才體驗到當皇帝的尊貴了!”

于是叔孫通加官晉級,一次便得到五百金的賜賞,成為朝廷近臣,一直到漢惠帝時還恩寵不衰。

叔孫通以一介儒生,便能適應秦始皇之暴、秦二世之昏,陳勝之陋、項羽之威、劉邦之薄、惠帝之懦。在那樣一個天下大亂、文人遭劫的年代,不僅茍全性命,而且處處得意,榮通富貴,亦已難矣!探究一下他保身取寵的訣竅,可以發現,全在于“變與不變”之間。

所謂“變”,是要在摸清君主的脾氣、秉性、喜怒、好惡的基礎之上,不斷地改變著自己的言行、對策。叔孫通對秦始皇采取的是“默”,對秦二世采取的是“騙”,對劉邦采取的是恭維,對惠帝采取的是“嚇”,這些手段果然都能奏效。

所謂“不變”,是奉迎的媚態要始終如一。下屬們身在職場,在奉上卸下的時候,必須熟練運用這些訣竅,才能左右逢源,達成預期目標,建功立業。

想升職,你就必須得到上司的贊賞;想得到上司的贊賞,你就必須善于逢迎上司。

在逢迎時要始終如一,還要隨機應變,根據上司的好惡隨時改變自己的言行。

俗話說“變通,變通,一變就通。”講究變通的逢迎才是升職的必殺技。

仔細琢磨上司的意圖

與上司的關系對你事業的成功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可以說這也是關鍵之一。有時候你在上司身上花了很多時間,但在處理這層關系時,你仍應當注意自己的方式。如果幸運的話,能夠事事順意。以下是應付上司的建議。

(1)分清上司提供的哪些建議會對你有所幫助

沒有十全十美的上司,每個人都有其優缺點。你最好是重視上司的長處,忽略其短處。分清你的上司在哪種情況下會給你提供幫助,并在有必要的時候去接受他(她)。

(2)提出可能得到上司積極反應的需求

如果你了解你的上司對什么比較看重,那你可以以較易得到其積極反應的方式提出要求。這樣你就不必浪費時間去說服——或是更糟,設法改變他(她)的想法。了解什么對他(她)起作用,什么不起作用;然后運用較易成功的策略。

(3)清楚上司想從你這里得到些什么

了解上司對你的期望,以及自己成功的幾個關鍵因素是什么,那你就成功了一半了。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滿足上司的工作要求,上司期望你做些什么,你就應該如期如數完成,即使有些東西你認為沒有必要去做,這樣你才能節省好多時間,你也會因此保住自己的工作。有些人往往忽視了這種節省時間的技巧,況且,你還要與上司搞好關系呢!

(4)了解上司的“生物鐘”

當你要向上司提出什么要求與建議時,應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和場合。從這一點來看,時間的安排便是一切。讓你的上司有充分的休息與恢復的時間,不要讓他(她)過于勞累或是壓力過大,這樣你得到的反應就會有很大的不同了。了解你上司的生物鐘,哪些是好的時機,哪些是不好的時機。然后抓住好的時機,將重要的事情向他(她)提出。

(5)盡可能經常地讓上司了解你的行蹤

這樣才是安全的保證。讓上司得知自己的行蹤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與精力。這比因為沒有及時地與他(她)聯系而耽誤事要強得多。

(6)將你的上司看作是個極有價值的客戶或顧客

正如我們與家人的關系一樣,只有我們將這關系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時,我們才不會為自己與上司的關系感到頭疼。當然為了避免出現一些問題,你應該敏感一點、細心一點。不要做某種假設,否則你很容易會產生一種怨恨心理。

這些很簡單的建議,多數看起來都很平常,使你的上司較易感到他(她)能與你相互融合、相互溝通,并得以控制你的工作,這樣上司就不會經常來找你的麻煩了。

《孫子兵法》中說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要想獲得上司賞識,你必須說話做事都能讓他高興。如果你不知道上司的喜怒哀樂與好惡,怎么能得到上司的賞識呢?又怎么能順利升職呢?

作為下屬,必須學會琢磨上司的心思。只有了解上司的心思,才能“說對話”,“做對事”,進而得到上司的贊賞。

給上司面子要不動聲色

當上司的,有時為了聯系群眾,常常和自己的下屬在一起開展各種娛樂活動,比如打打球,下下棋等。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下屬,要不要客氣一些呢?也就是說,給予一點照顧,讓上司贏幾回,給他一點面子呢?某公司辦公室的老王就碰到了這樣的問題。

李經理是一個象棋迷,每到午休的時候,他總要扯上老王殺一兩盤,這一來是老王的象棋下得不錯,二來也是一種緊張工作之余的調劑。可是,老王卻并不太愿意與李經理下棋。其原因是李經理的棋藝實在是不算高明,和他在一起下棋根本沒有什么意思。要是真正使出真本事,李經理根本無還手之力,準得回回輸。可要是讓他幾著,自己又覺得乏味,人家也說不定會說自己拍馬屁,討好上司。無奈,他只得采取一種折中的方式,有時贏他,有時也輸幾盤。

類似于老王這樣的情況還真不算少。那么,在與上司一塊兒進行娛樂活動的時候,要不要客氣一點呢?筆者認為,一般來說可以不予考慮。因為上司既然打算與自己的下屬一塊兒玩,就表明他是放下架子的,也不是以一個上司的身份進行娛樂活動的。而且,有些上司恰恰正是希望通過這種娛樂活動與群眾打成一片,進行感情的聯絡、溝通,緩解工作中的某些緊張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要把他作為一位上司看待,處處客客氣氣的,什么都讓著一點,反而違背了上司的初衷,使之達不到真正的效果。如果你真正地以一個同伴的方式和態度與上司在一起娛樂,上司反而會覺得你對他是坦誠的、信任的,這樣,也同樣會提高他對你的信任程度。

但是,在這樣做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具體對象。有些上司屬于爭強好勝一類的人,你則要讓著一點,對這種上司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在一起娛樂。另外,有時上司跑來娛樂則是出于另一種目的,他可能是工作中有些不順心,也可能是受到其上司的批評,正悶著一肚子氣,想找種方式調劑一下。在這種情況下,其形象和態度都會有些反常。如果是這樣,對上司則應該客氣一些,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使其能夠在娛樂中得到某種放松和調整。

盡管是客客氣氣地與上司在一起娛樂,或做出某些讓步,你也得有一定的、適當的方式。即在形式上仍然是認真的、不客氣的,最好是讓其覺察不出你在讓他,使之感到是憑自己的真本事獲勝,這樣,便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有的上司喜歡“與民同樂”,常常會參與到下屬的娛樂活動中來。

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你都不要忘了他是上司,而且上司是要面子的。所以,上司“與民同樂”時,你也要給足他面子。

上司的“面子”必須給,但是不能給的太直白,一定要視情況而定,“運用之妙,存于一心”,爭取做到“面子給了,別人還看不出來”。

不把問題推給上司

管理工作因其有始無終、不斷發展的特點,使時間變成管理者的一種稀缺資源。有時解決下屬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要比做其他任何事情都花時間。雖然,有一些管理者,幾乎全是些管理能力強的人,很喜歡下屬經常找他們來解決問題,但大多數管理者發現這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正如一位經理所感慨的那樣:“我無時無刻不感到驚奇,那么多人想見我,又提出那么多各種各樣的問題來。如果我們不盡量控制會議的話,我們只好一天到晚都陷在會海里。”

上司被迫去解決下屬提出的問題,不僅會耗費他們的時間,而且往往也會削弱他們的影響。

在大多數下屬眼里,上司擁有的權威往往被夸大了。其實,上司的權威是很有限的,并且,幾乎上司每使用一次權威,在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權威也就消失了。你也許并沒有想到,當你請求上司讓人事部門或生產部門澄清一件小事的時候,你的要求其實已經過分了。你想一下,假如他為了其他事務正在要求人事部門或生產部門提供合作或幫助,為了滿足你的需求,上司往往不得不軟化他的立場,把他認為更重要的需要人事部門或生產部門合作的事情擱置起來。一個人能要求別人做的事畢竟有限。即使此刻沒什么事情需要這兩個部門的配合,他也知道,今天滿足了你,那么明天要滿足其他人提出的與此類似的要求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當你把問題推給上司的時候,你不僅干擾了他的工作,同樣也影響了你的工作能力。至少,你失去了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與別人交往的機會。而這兩點恰恰是卓有成效的工作所必須具備的。而且,你還會給你的上司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你沒有能力應付工作中的變化。雖然這與你的工作并無直接聯系,但再也沒有別的事情比這種不好的印象對以后的工作產生更為不利的影響了。

權限之爭是經常發生而且讓下屬特別頭疼的問題。當雙方在他們自己的權力范圍之內發生沖突時,這種局面尤其棘手麻煩。因為,如果站在自己上司的一方,那么就會引起另一方反感疏遠,如果他采取中立立場調解以使雙方達成妥協,他也許就會被上司認為關鍵時刻沒有幫自己。所以,你要盡量避免你的上司涉及此類事情,當雙方陷入權限之爭時,尤其要這樣做。如果有人在你權力范圍內插手或拒絕你所需要的合作,那么,把問題擺到上司面前以前,你自己先要盡力去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有些問題是應該由上司來處理的。事實上,如果這些問題不讓他來處理的話,他會很惱火。因為,這些涉及權力或會產生糾葛的事情是與你不相干的。當然,也有些問題在你的職責范圍之內,而你又非常希望得到他的幫助,當你真的要向上司提出這種問題時,你最好向他征求建議,而不要懇求解決方法。與其說:“某某公司不愿付最后一筆貸款”,然后等他說應該怎么辦還不如說:“我沒有辦法讓某某公司支付最后一筆貸款。如果你有什么建議的話,我將十分感謝。”這種方法能使上司做出積極的反應,因為你不是要他承擔責任,只是想獲得他的知識和專長罷了。但是,這種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因為,如果你連續不斷地向上司征求建議,他很快會感到厭倦,而且很可能他對你也會感到不耐煩。所以,如果問題確實是你自己的,那么最好的辦法是將它留給你自己,并且自己去解決它。

上司的主要職責是“管”而不是“干”,所以,不要什么問題都推給上司,如果什么問題都找他,還要你們干什么。

一般而言,如果你不將問題推給上司,這不僅對你有好處,而且對上司也有好處。有時你這樣做也許只是為了給上司留下一個你處境困難的印象,即使如此,你也應該盡量抑制這種想法。因為上司認為他們自己的問題已經夠多了,所以他們不會像你所希望的那樣對你的困難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大多數的上司賞識那種不怕困難的下屬。

為上司獨當一面

上司提拔助手,晉升員工待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讓其能夠為上司獨當一面。

所謂獨當一面,即是在上司的統一指揮、統籌安排下,按照上司的授權范圍,能夠獨立地、恰當地處理各類業務問題,而不是事無巨細均向上司請示匯報。

事實上,一個公司或部門的工作千頭萬緒,十分繁雜,上司一個人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每項工作的處置權都抓在自己手里。現代企業講究分權治理,民主管理。只有那些落后的、愚昧的上司,才會采取集權的管理模式。

因此,那些開明的擁有現代意識的上司,總是敢于和善于選賢任能,并放手讓他們獨當一面,從而以優勢的群體造就和發揮群體優勢,以便使企業生機勃勃、一往無前。

在敢于為上司獨當一面的問題上,我們常常可以見到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上司給予放權,讓其大膽負責某一部門、某一分支機構的具體工作。但是,由于被任用者缺乏上司工作經驗,或者缺乏相應的魄力,因而畏首畏尾施展不開。此類員工,應該認識到既然你有“后臺上司”,何不大膽有所作為。同時,只要敢于大膽地獨當一面,那么即使不夠順利,你也能夠砥礪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才干。

另一種情況恰恰相反,即被任用者在為上司獨當一面時,不是不敢將上司所放給的權力用足用夠,而是時常越權行事。

俗語說“過猶不及”。就是說無論什么事情只要做過了頭,那就猶如沒有做足一樣,自然會遭受損失。

上司放權,讓任用者獨當一面,往往是有范圍、有界限的。在這個范圍和界限內,你盡可以大顯身手。但是,你絕不要忘乎所以,以為自己就是上司了,可以隨意越權行事。一兩次的越權行為,只要不構成重大損失和不可挽回的消極影響,一般情況下上司是不會過于在意的。假如你反復越權行事,必將自己斷送自己晉升的前途。

對此,歌德有兩句名言是發人深省的。他說:

“如果你敢于宣稱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會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只有具備真才實學,既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于適當而謹慎地使用自己力量的人,才能在世俗事務中獲得成功。”

所以,敢于為上司獨當一面,必須以善于為上司獨當一面為基礎,否則你就難以不斷地提升自己。

一般來說,上司比下級能干些,考慮問題周全些。但是上司也是人,考慮問題不可能事事都全面,而管理工作又是千頭萬緒的。

所以,上司就需要能夠獨當一面的下級助他一臂之力,替自己擺平很多事情。為上司保駕,替上司護航,既能鍛煉自己的能力,又能贏得上司的信任,為升職打下基礎。

讓上司臉上光彩

你也許聽說過“波將金村”的典故,這個村莊全是用堅硬紙板搭建而成的。有人認為,波將金在伏爾加河沿岸構建這些村莊是為了葉卡捷琳娜女皇和她那些顯貴的外賓坐船經過此地時,給他們留下一個好印象而作的假。當代歷史學家說,實際上,波將金這樣做的目的并不完全如此,但是,他的確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即為了讓上司臉上光彩而布置一些壯觀的景象。

波將金只不過做了聰明的下屬應該做的事情,其他人做這種事的方式不如他那樣引人注目罷了。盡力使上司臉上光彩以贏得上司的青睞是眾所周知而且是公認的一種策略。

為了讓上司臉上光彩,有時可以讓他代你接受因你的設想或發明而得到的榮譽。在很多情況下,你將發現這樣做是不會過分地使你為難。有些下屬甚至讓上司在宣布壞消息的同時,讓他也講一些好消息。如果你與你的上司的關系十分牢固,你會發現這種做法將會有利于你長遠的利益和奮斗目標。正如一個精明的英國人曾經說過的那樣:“一個人在世界上可以有許多事業,只要他愿意讓別人替他受賞。”

有這樣一個故事,就能說明這一點。

許多年以前,聯合國的一個官員舉行了一個私人舞會,他以前是新西蘭教育部的常務秘書。

在英國式的政府里,常務秘書或多或少地要管理他們的部門,但是卻無權制定政策。制定政策的是他們的頂頭上司由總理委托的部長,這個常務秘書,不管怎樣,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總希望這些想法能變成現實。所以,他就把他的想法編輯成書,取名為《新西蘭教育的未來》,書成之后交給部長,讓部長以他的名義出版這本書。而部長也渴望成為這本書的作者而名揚四方,所以他欣然接受這個給予。隨后,這個常務秘書就開始實施他的想法,他保證自己實行的是部長已經制定的政策,實際上,部長公開保證了這些想法的實施,成為這些想法最強有力的擁護者。

因此,可以下這樣一個結論:讓上司臉上光彩,你從中可以得到的好處不只局限在看到你的想法能得到實施時的快感,也不局限在從上司那里得到的對你的感激,還有另外的,雖然不是直接的然而卻是實在的好處。

所以,上司臉上光彩時,你的臉上也光彩;他提升,你提升的機會也會增多。而且,研究表明,享受高工資的上司很可能會設法使你也增加工資。

人都是要面子的,尤其是上司,上司都喜歡自己的臉上光彩、漂亮。

所以,作為下屬,無論是說話還是辦事,一定要給你的上司臉上添彩,這不僅能讓他感到有面子,還能讓你“狐假虎威”地借著他的旗號辦事。

借人口中言,傳我奉承話

對上司進行贊美有多種方式,可以直接贊美,也可以間接贊美。直接贊美就是直接面對上司,通過聲音、表情將贊美之情傳遞給他;間接贊美就是不直接面對上司,而是借他人之口將自己的贊美之詞傳遞給上司,即我們平常所說的“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

這兩種方式各有各的妙用,下屬應視不同的場合靈活運用。

贊美若是通過第三者的傳達,效果便截然不同了。此時,上司必定認為那是認真的贊美,毫無虛偽包含在里面,于是就會真誠接受,而且對你也會另眼相看。所以當上司不在身邊時,不妨對其他同事將上司的優點和成就大肆吹捧一番。“吹捧”的范圍很廣,例如,可以先贊美一下上司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上司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上司教育子女的成功之處,甚至他今天得體的服裝;你還可以談談上司的“歷史”,提提他的“當年勇”,等等。如果其他同事與你有不同看法,你也沒必要去爭論,畢竟,這只是你的個人觀點。相信你的口舌不會白費,總有一天,你的這些贊美之詞會傳到上司耳朵里,他會因為有你這樣的“知音”而感到高興。

“第三者”不僅僅是自己的同事,也包括其他人。比如,在看到上司的妻子時,你可以適當地贊美一下上司,甚至在看到上司的子女時,也可以說一些諸如此類的話:“你爸爸為公司的事情操碎了心,你得勸他多多休息,保重身體”、“聽說你工作干得不錯,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如果有一天你上司的上司來你所在部門視察工作,那也要尋找時機進上一言,好好把自己的上司贊美一番。當然,贊美時一定要言之有據。恐怕這是上司最期望的了,自己替自己說好話,容易使上司心存反感,而由自己的下屬代言,則既可避嫌,又可給上司留下較為客觀的印象,效果會好得多。

這樣一來,上司對你可能就要“感激涕零”了。當日后遇到升遷事宜時,自然不會忘記你。

吹捧上司人人都會,不當面贊美卻能讓上司領情則是吹捧上司的最高境界。那些看上去不是吹捧者有意說的,不是為了博得上司的歡心而故意說的贊美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對于太過明顯的阿諛奉承、“吹喇叭”、“抬轎子”,一般明智的上司會很警覺。一位下級如果總是無原則地吹捧上司,那么對方就會認為你不誠實、別有用心,吹捧不但不能得到對方的好感,反而會使他感到深惡痛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浑源县| 永仁县| 马山县| 九龙坡区| 青浦区| 江城| 于都县| 镇平县| 呈贡县| 浪卡子县| 彩票| 天祝| 陕西省| 华阴市| 酉阳| 乾安县| 阳江市| 澄城县| 营山县| 合肥市| 西畴县| 江油市| 龙岩市| 大兴区| 阿瓦提县| 霸州市| 双鸭山市| 海盐县| 正定县| 枝江市| 旬阳县| 嘉荫县| 鄯善县| 开封市| 荔波县| 合江县| 四平市| 保山市| 科技| 尚志市|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