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理財工具箱
- 金永紅編著
- 5889字
- 2018-12-30 12:59:08
1.1 個人理財知識入門
1.1.1為何進行個人理財
1.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
5年前,無錫的房價是1500元/平方米,今天無錫市中心的平均房價是7000元/平方米。據專家估計,假定每年的通貨膨脹率為5%,如果不進行合理的投資和理財,那你的財富在15年后的實際價值將縮水一半。科學的理財,善用錢財,審視自己的資產分配狀況及承受能力,根據專家的建議或自己的學習,調整資產配置與投資結構,使個人的財務狀況處于最佳狀態,實現個人和家庭資產收益的最大化。
假設你的資產是50萬元,如果通過科學的理財,實現年投資回報率是20%,那每隔3.6年你的資產就增加一倍。也就是說你除了工作收入以外,實施合理的理財,通過錢生錢,11年后你的資產就漲了8倍,當初的50萬元經過10年時間就變成了400萬元。
因此進行理財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或者叫做個人財富最大化。
2.規避生活中的風險,保障生活的安穩和安全
今天,你或許是拿著高薪的中產階級,或者是風華正茂、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但總規避不了生活中突發的、意外的災難。有些你能應付自如,但有些卻讓你承載不起。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人生中有太多的意外和可能的災難,當每天看到和聽到新聞中的交通意外和事故,看到那些為治病而四處舉債,因無錢看病,在家等待死亡的家庭,我們除了表示深感同情外,也許只當是聽聽故事,但如果有一天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你有準備嗎?一場疾病或意外的災難就可能使你和你的家庭一貧如洗,窮困潦倒,徹底地改變你和家人的人生和生活;當你出現意外時,你年邁的父母是否老有所養,年幼的子女是否能得以順利的成長。
所以,我們需要有給自己的風險尋求保障的意識,通過科學合理地分配財產的投資類型,把自己的風險讓保險公司來承擔,從而規避生活中的意外和經濟風險,保障生活的安穩和安全,是個人理財規劃的首要職責。
3.實現人生的財務自由
假如你這個月不工作,或者自己的公司最近沒有生意,你還有收入嗎?很多人的回答是沒有。這就證明你沒有真正地實現你自己人生的財務自由。因為真正的財務自由,是指不用工作便能擁有收入來源。
根據全世界權威的商業雜志《財富》統計:100位25歲的年輕人,40年后退休,其中富有者只有1人,4人65歲仍然堅持繼續工作,剩下的95位面臨著生活的難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他們沒有真正的財務自由,沒有理財的知識,或者理財的計劃永遠被拖到明天。
為了規避生活中的風險,保障生活的安穩和安全,為了實現個人財產的保值增值,人生財務的自由,從今天起,你必須學會理財!
1.1.2美國人的理財觀
1.在美國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投資基金
尋求一種低風險、高收益,又不用自己太操心的理財方式,莫過于投資基金。
投資基金在美國稱為共同基金,共同基金業起源于英國,興盛于美國。統計顯示,截至2001年年底,美國共同基金已經達到8307個,基金投資者賬戶2.48億個,資產凈值為6.97億美元,是金融市場中資產規模僅次于商業銀行的機構。
自1924年首只基金問世以來,基金幾乎是美國家庭主要的理財工具,現在在美國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投資基金。
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的一項調查表明:美國基金持有人的平均年齡為45歲,68%的人為已婚者;其中,超過50%的基金持有人受過良好的教育,教育程度在學士或更高;基金持有人一般都具有中等的年均收入,基金的持有比重和家庭收入成正比,稅前年收入在5萬美元的美國家庭半數以上持有基金。
之所以大多數美國人會選擇投資基金進行理財,不表明美國人不懂得直接投資。而是因為,個人和家庭投資一般都是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的金額,這樣小的資金很難抵抗投資市場中的風險。根據專家的經驗,要想在投資中做到分散風險,就至少要持有10種以上行業的20種以上的股票,這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但如果投資者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到1只或幾只股票中去,一旦出現了風險,投資者將損失慘重。
2.一天沒買保險心里就不踏實
美國的保險業無所不在,保險的種類非常多,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幾乎都與保險有關聯。在他們的心目中,一天沒買保險心里就不踏實。可見保險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
安全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由此產生了對保險的需要。美國是當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也是貧富懸殊最大,最富有風險與危機的社會。生活中總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天災人禍,生老病死,常有不測之慮,許多是個人難以承受的突發災害,利用社會力量來分擔各種意想不到的風險,給急需幫助的人提供必要的幫助,這就是保險業產生發展的基本動因。
人壽保險是美國最大宗的保險。美國的保險公司賣出了上億張人壽保險單。人壽保險的受益者是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指定的受益人。如果一個家庭的主要收入者突然死亡、傷殘或患重病,其他沒有工作能力的家庭成員——老人、孩子怎么過活呢?家庭貸款或抵押該如何清償呢?人壽保險就解決了這樣的問題。
人壽保險的投保額度可以自定。一位美籍華人高先生和他的太太都有不錯的工作,收入達到中產階級水平。高先生買了一份人壽保險,投保數額為10萬美元。他說,如果他的太太懷孕了,他還得再買一份。因為他每天開車,要有個不測,太太和孩子可以得到20萬美元。美國的醫療保險是當今世界最發達的,也是最昂貴的。美國醫院的醫療費用高得嚇人,哪怕患個傷風感冒,只要你一走進醫院,各種檢查一做,開點藥,沒有幾百上千美元出不來。動個盲腸手術多的要上萬美元,補顆牙齒得幾百美元,要做個肝臟或腦手術,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要自己掏腰包,沒有多少美國人付得起醫療費。買醫療保險就成了人們普遍的需要。1991年,享有各種公私醫療保險的美國人達2.15億人,占總人口的87%,其中享受私營保險公司保險的人數為1.87億人,占總人口比例的75%,享受政府醫療補貼福利保險的人有2130萬人,占總人口的8.6%,另有3 0 00多萬人享受不到任何醫療保險。退休養老保險在美國保險業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美國人不是存錢養老而是買養老保險。他們一般在工作的壯年期就要開始買退休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目前美國有2000多萬人享受退休保險費。
1.1.3理財與投資
1.什么是理財
理財是一個范疇很廣的概念。從理財的主體來說,個人、家庭、公司、政府部門至國家等都有理財活動,但我們在此闡述的主要是個人或家庭理財。個人理財、家庭理財實際上是同一個概念。在國外,普遍叫個人理財(可能與西方國家尊重個人自由、個體獨立有關;或者是從理財中介的角度來說,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家庭成員中的個體)。在國內,我們覺得叫做家庭理財比較合適,因為中國是一個重視家庭、家族觀念比較重的國家,以家庭為主體進行理財的活動更加普遍。所以,在本書中只要提到理財說的就是家庭理財。
家庭理財就是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的效能的經濟活動。通俗來說,理財就是打理錢財,賺錢、省錢、花錢之道。
2.什么是投資
根據經濟學上的定義,投資是指犧牲或放棄現在可用于消費的價值以獲取未來更大價值的一種經濟活動。投資活動主體與范疇非常廣泛,但在本書中所描述的投資主要是家庭投資,或叫個人投資。我們舉例來解釋此句話:若你手上現有1000元閑錢,你可在周末帶全家出游后上酒店吃上一頓大餐,過個愉快的周末。但你也可存入銀行,5年后可獲得利息,或者買入股票或基金,等待分紅或漲升,或者從古玩市場買入字畫,等待增值,或者參股朋友所開的小店,分得利潤。前面一種情況就是花掉金錢(價值),獲得消費與全家的享受。后面幾種情況就是放棄現在的消費,以獲得以后更多的金錢,這就是投資。
再簡單來說,您的本金在未來能增值或獲得收益的所有活動都可叫投資。消費與投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消費是現在享受,放棄未來的收益,投資是放棄現在的享受,獲得未來更大的收益。
投資的資本來源既可以是通過節儉的手段增加,如每個月工資收入中除去日常消費等支出后的節余,也可以是通過負債的方式獲得,如借入貸款等方式,還可以采用保證金的交易方式以小搏大,放大自己的投資額度。具體來說,家庭投資的主要成分包括金融市場上買賣的各種資產,如儲蓄、債券、股票、基金、外匯、期貨等,以及在實物市場上買賣的資產,如房地產、金銀珠寶、郵票、古玩收藏等,或者實業投資,如個人店鋪、小型企業等。
理財和投資的關系是:理財活動包括投資行為,投資是理財的一個組成部分。理財就是投資理財。
1.1.4何時進行家庭理財
現在!
在您開始讀到本書時,就要開始理財了。樹立投資理財的意識和學習投資理財的知識,是理財的第一步。如果您之前早已開始投資理財,那么恭喜您!財富離您又近了一步。
實際上,開始投資理財的時期應是越早越好!早到從小就要有理財的意識。在國外,許多小孩從他們入學起就開始理財方面的學習和培訓。國外許多成功人士,他們從小就有很強的理財意識,很早就開始他們的理財活動,如存錢、打工、投資證券等。美國著名的股神巴菲特從幾歲開始送報賺錢,到10歲多一點就開始投資股票,以致成為最成功的投資者和一個時期的首富。在國內,我們從一個計劃經濟相對貧窮的時代,走向開放的市場經濟時代,個人和家庭的財富也將越來越豐富。投資理財將會成為家庭的主要任務之一,特別是家庭中的孩子,更應向國外學習,使其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現代人。
從小學會理財,就是為以后走向社會獲得了生存能力以及獲取財富的技能。只有從小樹立投資理財的意識與追求財富的觀念,才能在資源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更易、更快、更早地獲得成功。
現在就理財。
在說明趁早開始理財的優勢之前,我們需了解一個財務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原理,即貨幣時間價值原理。所謂貨幣時間價值是指貨幣(資金)經歷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增加的價值。有一個著名的理財的名詞,叫復利遞增,也就是俗稱的利滾利。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時間的價值和復利的神力。假定有兩個人,一個人從21歲就理財,另外一個人從26歲理財,都投資10000元,連續投入5年,以后不再投入,每年投資按10%復利遞增,如表1-1所示。
表1-1 兩個人的投資收益表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時間就是金錢,我們知道了時間的神奇后,也就了解了同樣的資金在5年前的投資和5年后的投資的回報將完全不同。所以越早投資也就越快獲得財富。就算您早一天投資,也會比晚一天要好!這就是趁早投資理財的理由。由時間來給您創造財富。
1.1.5家庭理財與投資的原則
1.家庭理財的原則
(1)保障第一。人的一生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無法預料的事情,可怕的是人們不知道壞事何時會發生,損失會有多大,也不知道它會持續多久,但它卻無時無刻不存在,有些你能應付自如,但有些卻讓你承載不起。如果一個家庭的主要收入者突然死亡、傷殘或患重病,其他沒有工作能力的家庭成員——老人、孩子怎么過活呢?家庭貸款或抵押該如何清償呢?所以,我們需要有給家庭的風險尋求保障的意識。通過家庭理財規劃,向保險公司購買保險合同,將家庭潛在的經濟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從而以最小的成本,規避家庭經濟風險,保障家庭生活的安全是家庭理財的首要職責。
(2)分散投資。進行投資就是為了實現理財目標,也就是保證投資達到預期的收益率,但是投資都有風險,風險可能影響預期目標的實現。這就出現了收益和風險的矛盾。怎么解決或協調這對矛盾呢?或者說是否有辦法降低投資的風險而無須損失預期的收益呢?答案就是分散投資,因為分散投資可以規避風險。
分散投資就是把資金分別投入到不完全相關的投資方式上,也就是俗話說的“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平時我們所說的投資組合,也是同一個概念。
所謂投資方式的不相關,是指一種投資的收益與另一種投資的收益沒有什么關系,不會相互影響。例如,股票投資的風險與收益與房地產投資的風險與收益就沒有什么依賴,至少依賴不密切。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當某種投資遭遇不幸時,不會影響到其他投資,還可通過其他投資彌補損失。最好的投資方式之間是完全不相關,或負相關,這樣可能把風險降到最低。負相關就是一種投資收益率上升時另一種則下降,反之亦然。分散投資原則的根本就是考慮多種投資方式之間的收益和風險是不相關的或不完全相關的。
投資組合包括3個方面:投資工具組合、投資時間組合、投資比例組合。
分散投資的具體策略有3個:
1)不同類型的投資組合。也叫資產分配、資源配置。如在儲蓄、債券、股票、基金、房產之間分配資金。
2)同類型投資的多樣化組合。如在多個股票間分散投資。
3)全球分散投資。也叫國際分散投資,就是在不同國家之間進行投資。使用全球分散投資可減少系統風險。
在家庭進行分散投資時,大部分會碰到一個問題:投資資金有限怎么買得了這么多東西?現在國內推出的基金,就可以解決此問題。基金就是一種把分散的小規模資金集合起來進行統一組合投資的一種方式。
2.家庭投資的第一原則——收益與風險
投資的目的是獲得收益,而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所以收益和風險是投資最重要的兩個特征。
投資收益包括收入收益和資本所得收益。收入收益就是利息、紅利等的收入;資本收益就是資本增值或價差的收入,如低買高賣所產生的收益。衡量投資收益的主要指標是投資收益率。主要計算公式如下:
投資收益率=(期末價格-期初價格+持有期收入收益)/期初價格
收益率又可分實際收益率和預期收益率。實際收益率就是過去投資實際獲得的收益率,可能是正的、零或者負的。預期收益率是估算將來預期產生的收益,也就是投資希望獲得的收入。
投資風險就是投資收入不能達到預期的可能性。風險越大,不能達到預期收益率的可能性也越大。在家庭投資方面主要有以下風險因素:
(1)市場風險。也叫系統風險,主要是以下情況發生變化引起的大的投資環境的改變造成的風險,如經濟景氣情況變化、行業或產業行情變化、國際經濟情況變化,以及不可預測性的事件等。
(2)政策性風險。主要指政府各項政策的出臺給經濟活動造成的影響。
(3)道德風險。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如不講信用、違反規則、詐騙等。
(4)流動性風險。投資需要變現時無法變現的。如投資房地產時可能就會長時間賣不出去。
(5)通脹風險。通貨膨脹的變化造成的風險,也稱購買力風險。
(6)利率風險。利率變化引起的風險。對負債人來說,利率升會加重負擔;對靠利息收入為生的退休者來說,利率降則收入減少。
下面,我們給出投資的第一原則:收益和風險是正相關的。所謂正相關,就
是風險越大,收益越高;或者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收益和風險是高低相伴的。
有沒有風險不大,收益比較高的投資呢?沒有!世界上就沒有這樣的好事。如果某天某位告訴您:某某股票將會在一周內漲升30%以上,您的第一反應應該是風險兩個字!并不是說這只股票不會在下周上升30%,他的消息可能是真的。但就算有如此大的收益機會,您也需把風險放在第一位。至少此項投資就有兩個風險:其一消息的可靠性,其二可能是莊家的最后出貨。只有衡量了收益和風險后,您才可決定是否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