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信息化與企業信息化

1.信息化

1963年,日本學者梅棹忠夫針對本國物質資源匱乏的特點,在探討建立新興產業的《論信息產業》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向人們描繪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會的前景。西方世界普遍使用“信息化”的概念主要是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的。事實上,“信息化”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極大關注和成為社會發展主流,源于信息技術發展的兩次高潮:一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PC)的發明和迅速普及;二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互聯網技術的適時發展和快速普及應用。互聯網堪稱對人類影響最大的發明之一,它的影響迅速而深刻,正如有人統計的那樣,在歷史上還沒有一項技術能像互聯網這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影響這么多的人:用戶數達到5000萬戶,電話用了55年,廣播用了38年,電視用了13年,而互聯網只用了3年時間。

現在,關于“信息化”的理解,可歸納為如下幾種:

●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逐步應用的過程。

● 信息化是繼農業化、工業化之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其結果是導致人類進入信息社會。

● 信息化是政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戰略。國家信息化包含領域信息化、區域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和家庭與個人信息化等多個層面。

● 信息化是各級社會組織為順應社會發展潮流所從事的應用信息技術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效率的活動。

上述理解中,最后一條指出了“信息化”的本質內容,即一個具體組織實體(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或企業)應用信息技術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效率的過程與活動。而在這些組織中,本書重點關注“企業”。

2.企業信息化

信息技術在自身突飛猛進的同時,也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沖擊著當代商務世界和企業運作模式。隨著現代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企業所面臨的經營環境和競爭規則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方面,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為企業帶來了更為高效的生產及管理手段,實現了更高的靈活性和更強的反應能力,并創造了大量建立在“知識經濟”基礎上的新型商業機會;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加快了經濟運行節奏,使企業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外部競爭和日益上升的組織內部調整壓力。在這種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形勢下,企業只有正確理解信息技術、信息系統與組織、管理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使之成為改善管理、提升效率、獲取競爭優勢的促進因素和有效手段。信息技術對企業管理的影響如圖1-1所示。

圖1-1 信息技術對現代企業的影響

企業信息化的影響,可以從外部環境、內部條件兩個方面來理解。

1)信息技術影響企業的外部環境

(1)網絡環境的形成。從外部環境來看,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整個世界越來越小,這也意味著企業的競爭環境將由區域化向全球化發展,經濟全球化是發展的大趨勢,企業所處的宏觀環境實際上已經不僅僅是通過信息技術連接起來的狹義的網絡,而是技術環境與經濟環境結合在一起的大網絡,企業應在這種大網絡概念下來考慮企業的經營戰略和企業管理模式。

(2)行業競爭結構的改變。根據競爭戰略專家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rter)的觀點,一個行業的競爭狀況是由五種作用力決定的,作用力越強,行業的競爭也更加激烈。這五種作用力是:現有競爭者的競爭、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買方討價還價能力和賣方討價還價能力。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可以從多個方面改變行業競爭結構,也使得競爭更加激烈。在互聯網上,顧客獲取產品信息更加方便,可以對多種產品的價格、服務等進行分析,并且購買產品可以不再受時間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買方討價還價能力自然會有很大提升。為了吸引和留住顧客,競爭者之間的競爭方式也將從傳統的關注利潤向關注顧客轉移。因此,互聯網時代是“客戶定制規則”的時代。

(3)顧客需求行為的變化。互聯網不僅為顧客了解產品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其本身也是一個理想的產品銷售渠道。國外的相關研究表明,在顧客服務方面,購物者對網上零售的滿意度已經超過了傳統購物方式。B2C電子商務的發展,勢必引起顧客消費模式和需求行為的變化,這種變化要求企業對營銷戰略進行調整,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4)企業交易模式的改變與價值鏈的再造。信息技術逐漸滲透到企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最為明顯的是供應鏈和銷售方式的重大變革,企業間電子商務發展的勢頭迅猛。B2B交易的優越性不僅在于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流程,縮短了交易時間。企業內部價值鏈擴展連接到企業的供應商和客戶網絡,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強化的供應鏈,大大縮短了從接受訂單、原材料采購到發貨的周期,通過供應商、分銷商和企業庫存實時共享,實現實時主動的生產計劃等。

2)信息技術改變企業內部管理模式

信息技術不僅改變了企業的外部環境,內部的管理模式也將因此而發生重大變革,主要表現在組織結構、營銷方式、內部協調、顧客服務等方面。

(1)組織結構的變革。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管理層次越來越厚,組織結構越來越臃腫,造成管理流程復雜,管理效率低下,并且增大了管理成本,減弱了企業的競爭優勢。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使得傳統的等級管理向全員參與、模塊組織、水平組織等新型組織模式轉變,管理幅度可以沖破傳統管理模式的限制,垂直的層級組織中大量的中間層已經沒有必要,企業內部上下級之間的距離大為縮短,組織結構向扁平化方向發展。

(2)營銷方式的擴展。互聯網已經成為現代企業重要的營銷工具,網絡營銷是企業整體營銷戰略中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是以互聯網為基本手段營造網上經營環境,不僅通過互聯網來銷售產品,網絡營銷的基本功能還包括提升品牌形象、增進顧客關系、改善顧客服務和網上市場調研等方面。

(3)內部協調方式的變革。基于網絡的管理方式使得企業內部溝通和協調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在“虛擬企業”和“SOHO”等時髦概念背后,揭示了傳統管理職能的變遷。協調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傳統的協調以面對面交流為主要手段,企業內部網和各種新型通信手段將改變這種交流模式,也使得內部協調更加高效,成本更為低廉,這種協調方式也為區域性企業向全國甚至全球范圍擴張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業務處理流程的改變。由于現代信息系統的特征(ERP、OA等),傳統的業務流程借助信息系統可以進行大幅度的改進,無論從效率還是本身的質量和科學性上都可獲得質的改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河县| 饶阳县| 收藏| 漳州市| 青阳县| 孝感市| 临汾市| 钦州市| 板桥市| 易门县| 宜城市| 夏河县| 稷山县| 襄城县| 西畴县| 富阳市| 南岸区| 南涧| 盐城市| 双桥区| 寻乌县| 麻江县| 顺平县| 佳木斯市| 景洪市| 和静县| 托里县| 石柱| 鲜城| 堆龙德庆县| 乐清市| 容城县| 民乐县| 英德市| 武陟县| 青河县| 宜章县| 浏阳市| 蛟河市| 鹿泉市|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