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力:需求驅動的產品、運營和商業模式
- 郝志中
- 1066字
- 2018-12-31 21:21:57
第1章 互聯網:3個“一”
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在焦慮,無論多大的企業都在焦慮!其實互聯網企業也在焦慮,無論多成功,都不敢有絲毫松懈!
首先看一組數據。
2015年5月28日,“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發布《2015年度互聯網趨勢報告》,其中的一組數據很讓人吃驚。如下頁圖所示。
這組數據告訴我們3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1)互聯網增長速度驚人:15大互聯網公司總市值,從1995年的近170億美元,到2015年的2.4萬億美元,20年內呈140倍以上增長。
(2)互聯網充滿變數:起得早不一定身體好,更新換代快。前15大互聯網公司除蘋果外,全部大換血,互聯網充滿不確定性。
(3)中國互聯網公司占據重要地位:2015年前15名的名單里,中國的阿里、騰訊、百度和京東占據4席,分列第三、第六、第八和第十一位,上升速度快并潛力巨大。

全球互聯網上市公司排名
中國互聯網發展至今,如果說1995年瀛海威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互聯網商業化的開始,那么,至今的20年歷史便可以一圖以蔽之。

中國互聯網發展軌跡
中國互聯網的20年里,既有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百度、阿里等多家老牌互聯網公司,亦有360、優酷、YY、小米、58、陌陌和滴滴出行等網絡新貴如雨后春筍般,飛速刷新人們對互聯網的認知。從阿里、騰訊龐大的商業帝國,到小米的速度奇跡,從滴滴出行和Uber瘋狂補貼的沖刺式發展,再到互聯網金融、“互聯網 +”,代表著互聯網向其他的領域進一步地滲透。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窄帶互聯網時期(1995—2004年):以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為代表,經歷了互聯網泡沫,抓住了“SP 時代”從虧損到盈利。
(2)寬帶互聯網時期(2005—2010年):運營商ADSL寬帶入戶,直接促進了互聯網的繁榮,騰訊、百度、阿里三大公司崛起,通信、搜索、游戲、社交、電商、視頻等應用爆發。
(3)移動互聯網時期(2011—2014年):“蘋果模式”加“移動4G”又帶動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用戶和互聯網公司加速向移動端轉移,互聯網的使用頻率和時長再次提升。
(4)“互聯網+”時代(2015年開始):互聯網2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標配,與各個行業、各種應用和每個用戶連接,將會帶來智能終端、企業經營、生活服務和人際關系等新一輪的巨大變化。
我們身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已經無處不在,但是“互聯網”到底是什么?這個貌似基礎的問題,卻很少有人能夠用簡明扼要、一目了然的語言方式準確清晰地表述。本章的核心內容,正是從互聯網最根本的起點出發,以“一張圖看清互聯網”的直觀形式解構這個問題。對互聯網的結構化理解可以總結為3個“一”。
(1)互聯網是一種新技術。
(2)互聯網是一種新商業模式。
(3)互聯網是一種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