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信,驗也,皆所謂無狀之狀。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二十二章
曲則全,
強直自遂,鮮不缺折。
枉則直,
塗雖曲,而通諸夏則由諸。川雖曲,而通諸海則由諸。
窪則盈,
水息淵,木消枝,山殺瘦,澤增肥。
弊則新,
衣錦尚銅。
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一,少之極也。
不自見,故明;
時然而日彰。
不自是,故彰;
稽于衆,舍己從人。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功名永久。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沒身不殆。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知道者不言而諭,故曰自然。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躁人多辭,必不能安固於道。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皆自得之。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自然相應。
信不足,有不信。
由其貴言。
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心有所屬,故不能兩存。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
功,自矜者不長。
皆外競而內亡。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盛撰之餘,本雖美,更可穢也。本雖有功而自伐,更為疣贅也?;驉褐?,猶云或擊之也。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烊蛔猿?。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無與之匹,故曰獨立。變化終不失其常,故曰不改。
周行而不殆,
周行無所不至而不危。
可以為天地母。
能生大形。
吾不知其名,
名以定形,混然無形,不可得而定。
字之曰道,
取於無物不由。
強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明王者,不得以位自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守重靜以為本。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不以為意。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君輕躁則臣不畏,臣輕躁則君賤之。
二十七章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善計者不籌算,
知其必然。
善閉者無關撻而不可開,
固國不以山谿之險。
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有武而不用。
為天下谿。
處卑而為衆所歸。
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由德以歸道。
知其白,守其黑,
白清潔,黑濁惡。
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武,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材見於外則如器,各有所能。聖人因其所能,用為衆官之長。
故大制不割。
因其自然。
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為之則傷自然,執之則乖變通。
故物或行或隨,或陶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墮。
載,成也,此皆物自然之性。
是故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任物自然,但去此三者而已。
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物極則反,故曰好還。
師之所處,刻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
明兵者兇器。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果猶成也,功成則已。
果而勿矜,果而勿驕,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明強者不得久。
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兵愈佳則害人愈多。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若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此言兵之不祥。
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
不可指的。
樸雖小,
樸者,道之質。
天下不敢臣。
言其尊。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侯王守道,則物服,氣和,民化。
始制有名,
聖人得道,必制而用之,不能無言。
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雖以有名教民,亦務簡要,勿令滋彰。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有為之教,比之於道,大小絕殊,然亦終歸於道。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自知自勝尤難。
知足者富,
常足。
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得所則安。
死而不亡者壽。
身沒道存。
三十四章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言無執。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皆與之。
功成而不居,衣被萬物而不為主。故常無欲,可名於小矣;
易足。
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矣。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
道之見者謂之象,聖人執之,以為天下王。
往而不害,安平泰。
不以有為害之。
樂與餌,過客止。
衆人凝滯於物。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
異於樂餌。
用之不可餌。
虛而不屈。
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知微之明。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
作,動也。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
兼忘。
無欲以靜,天下將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