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
- 惟凈
- 2881字
- 2015-11-27 18:04:26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凈等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苾芻眾并菩薩摩訶薩眾俱。是時,佛告尊者須菩提言:“須菩提!色,無性、假性、實性;受、想、行、識,無性、假性、實性。須菩提!如是,乃至眼、色、眼識,耳、聲、耳識,鼻、香、鼻識,舌、味、舌識,身、觸、身識,意、法、意識,無性、假性、實性。
“復次,須菩提!色于如是三性中轉,愚是所行,當知是為菩薩正行。如是行者,是菩薩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須菩提!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菩薩摩訶薩于諸識中解無相法,苦自止息,諸相寂靜。如是所行,當知是為菩薩正行。如是行者,是菩薩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若解無相法, 諸苦自止息,
眾相皆寂靜, 是菩薩所行。
“復次,須菩提!于諸色中,闇之與明平等依止。菩薩若能如實了知,解入此者,諸法亦然。是菩薩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須菩提!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于諸識中,闇之與明平等依止。菩薩若能如實了知,解入此者,諸法亦然。是菩薩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若法闇與明, 平等性如是,
依止及解入, 知已得菩提。
“復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于諸色須菩提,受、想、行、識于三性轉,若有智者如實了知,即于識中不生取著亦不現轉,其心開明。由彼于識不生取著、心開明已,即于大乘法中而能出離,何況聲聞、緣覺乘中!又由如是不生取著、心開明故,不于長時在彼地獄、畜生、餓鬼、人、天諸趣受生死苦。
“復次,須菩提!色,為生邪?為滅邪?若謂色有生,彼色即無生;若謂色無生,彼色即是無生自性。若復菩薩如實了知彼色即是無生自性,是故于色無生可有。
“須菩提!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識,為生邪?為滅邪?若謂識有生,彼識即無生;若謂識無生,彼識即是無生自性。若復菩薩如實了知彼識即是無生自性,是故于識無生可有。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言:‘色,是我、是我所。’作此說者,我說彼是外中之外,愚夫異生邪見分位。
“須菩提!若有人言:‘受、想、行、識,是我、是我所。’作此說者,我說彼是外中之外,愚夫異生邪見分位。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言:‘色是先世因所成作;或大自在天所化因作;或無因緣。’作此說者,我說彼是外中之外,愚夫異生邪見分位。
“須菩提!若有人言:‘受、想、行、識是先世因所成作;或大自在天所化因作;或無因緣。’作此說者,我說彼是外中之外,愚夫異生邪見分位。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言:‘色以色像為相,受以領納為相,想以遍知為相,行以造作為相,識以了別為相。’作此說者,我說彼是外中之外,愚夫異生邪見分位。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言:‘苦不寂靜;若彼色滅,此樂寂靜。’作此說者,我說彼是外中之外,愚夫異生邪見分位。
“須菩提!若有人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苦不寂靜;若彼識滅,此樂寂靜。’作此說者,我說彼是外中之外,愚夫異生邪見分位。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言:‘彼色是無,受、想、行、識亦悉是無。’作此說者,我說彼是外中之外,愚夫異生邪見分位。
“復次,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佛所說:“色無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作是說者——彼于一切法,即無和合亦無樂欲,隨其言說作是知解——我說彼是外中之外,愚夫異生邪見分位。
“須菩提!若有人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如佛所說,皆無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作是說者——彼于一切法即無和合亦無樂欲,隨其言說作是知解——我說彼是外中之外,愚夫異生邪見分位。
“復次,須菩提!若復有人計色為有,取著于色有所生起,隨言說轉;又復計色為有,即于彼色雜染依止,有相隨轉;又復計色為有,即于彼色修習凈法,成立隨轉。
“須菩提!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復有人計識為有,取著于識有所生起,隨言說轉;又復計識為有,即于彼識雜染依止,有相隨轉。又復計識為有,即于彼識修習凈法,成立隨轉。
“復次,須菩提!若諸菩薩計色為有,于彼色中有斷有知,于大樂行言說成辦,隨有所轉;又諸菩薩計色為有,于彼色中有斷有知,表示成辦,隨有所轉;又諸菩薩計色為有,于彼色中以能了知白法具足,謂于諸法得自在已,于大樂行而能隨轉。
“須菩提!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諸菩薩計受、想、行、識為有,于彼識中有斷有知,于大樂行言說成辦,隨有所轉;又諸菩薩計識為有,于彼識中有斷有知,表示成辦,隨有所轉;又諸菩薩計識為有,于彼識中以能了知白法具足,謂于諸法得自在已,于大樂行而能隨轉。
“復次,須菩提!若復有人于色中色所有分量,于苦中苦所有分量,不能如實平等觀者,即于色中我有所得;若于色中我有所得,即于色中我見有所得;若于色中我見有所得,即于色中眾生見有所得;若于色中眾生見有所得,即于色中彼眾生見而無所得;若于色中彼眾生見無所得時,即彼眾生亦無所得。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聲聞、緣覺乘中不能出離,何況大乘。
“須菩提!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復有人于識中識所有分量,于苦中苦所有分量,不能如實平等觀者,即于識中我有所得;若于識中我有所得,即于識中我見有所得;若于識中我見有所得,即于識中眾生見有所得;若于識中眾生見有所得,即于識中彼眾生見而無所得;若于識中彼眾生見無所得時,即彼眾生亦無所得。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聲聞、緣覺乘中不能出離,何況大乘。
“復次,須菩提!若復有人于色中色所有分量,于苦中苦所有分量,而能如實平等觀者,即于色中我無所得;若于色中我無所得,即于色中我見無所得;若于色中我見無所得,即于色中眾生見無所得;若于色中眾生見無所得,即于色中彼眾生見而有所得;若于色中彼眾生見有所得時,即彼眾生亦有所得。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聲聞、緣覺乘中不能出離,何況大乘。
“須菩提!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復有人于識中識所有分量,于苦中苦所有分量,而能如實平等觀者,即于識中我無所得;若于識中我無所得,即于識中我見無所得;若于識中我見無所得,即于識中眾生見無所得;若于識中眾生見無所得,即于識中彼眾生見而有所得;若于識中彼眾生見有所得時,即彼眾生亦有所得。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聲聞、緣覺乘中不能出離,何況大乘。
“復次,須菩提!若人于色中不能如實平等觀察,不實分別分量及疑動分量故,即于色中色而有所得;若于色中色有所得時,即于色中色見有所得;若于色中色見有所得,即于色中眾生有所得;若于色中眾生有所得,即于色中一切有所得;若一切有所得時,即一切無所得。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聲聞、緣覺乘中不能出離,何況大乘。
“須菩提!若人于受、想、行、識中,不能如實平等觀察,不實分別分量及疑動分量故,即于識中識而有所得;若識中識有所得,即識中識見有所得;若識中識見有所得,即識中眾生有所得;若識中眾生有所得,即識中一切有所得;若識中一切有所得時,即一切無所得。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聲聞、緣覺乘中不能出離,何況大乘。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龍族(1-4合集)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院——卡塞爾學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度翩翩優質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質大叔誰能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