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 佛說謗佛經
  • 佚名
  • 3153字
  • 2015-11-27 16:00:09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八十千。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離憂悲。在大會坐。師子游戲菩薩摩訶薩。智光明菩薩摩訶薩。梵雷音響云聲菩薩摩訶薩。善作功德寶華光明菩薩摩訶薩。師子游步云雷音聲菩薩摩訶薩。光明威德名聞菩薩摩訶薩。無邊智聚思惟莊嚴菩薩摩訶薩。無邊寶華名稱菩薩摩訶薩。智慧光明辯才說意菩薩摩訶薩。此十菩薩摩訶薩集在會坐。已于七年為陀羅尼精勤修習而不能得。滿七年已則生憂愁。心尚不定況陀羅尼。所求不得心生疲倦。既于七年離癡覆蓋。恒常經行求陀羅尼而不能得。舍戒還家遠離佛法作鄙劣行。于佛法中心生疑惑。有如是過。阿阇世王在大會坐。

爾時世尊于先已為阿阇世王斷除疑悔。阿阇世王既除疑悔。一切憂惱皆得解脫。于七日中舍財大施。如是大施滿七日已。為聽法故七億眾生俱到佛所。彼十菩薩諸善男子。于佛法中已得罪過。亦在會坐。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不畏行。得陀羅尼。阿僧祇劫法忍成就。得無生忍種種辯才。能知一切智智之門。能說法門。能知眾生深心信解而為說法。

爾時不畏行菩薩摩訶薩。從坐而起整服一廂。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大德。此眾會中十善男子。已于七年為陀羅尼精勤修行所愿不成。舍離佛法而作俗人。善哉世尊。如方便說。此善男子令速解知。

爾時世尊告不畏行菩薩言。善男子。當知如是十善男子。未曾得聞謗佛法門。此善男子曾謗佛來。是故不能速疾得通。爾時不畏行菩薩摩訶薩。即以偈頌問如來曰。

我今問仁曰光明之法王

若行菩薩行惡業云何凈

無量勝智名十力無障智

解脫無戲論說菩薩凈行

我問無量智我問斷惡意

我問無比尊云何菩薩行

已脫一切縛離煩惱破魔

知眾生心意愿說菩薩行

如華開笑面有有行欲斷

說法斷有意愿說菩薩行

能與無量樂善功德善行

于一切世間作利益安樂

已于無量世為舍所愛物

象馬寶百頭無量妻子舍

以忍自調伏樂戒功德行

決定勤精進意常不憂惱

百種苦已盡所求事究竟

愿如應說法除斷眾生苦

愿說離三垢云何離不善

愿說菩薩行調御益眾生

爾時世尊告不畏行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此十菩薩本曾謗佛。不畏行菩薩言。世尊。云何謗佛。佛言。不畏行。此十菩薩乃往過去第三十劫。有佛號曰觀世自在如來應正遍知。出焰世界。不畏行。今此會中十善男子。于彼觀世自在如來入涅槃后。皆作大姓大富長者。造五百寺。于一一寺置千比丘。時有法師。名曰辯積。得陀羅尼。坐法座上為眾說法。五千諸佛皆與辯才。八萬億天守護供養。辯積法師一說法時。七萬眾生悉皆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萬眾生得須陀洹果。善男子。彼時有王。名曰月得。自共五百婇女相隨。俱往供養辯積法師。敬重法故歌聲作樂。種種寶花散彼比丘。栴檀等香用涂其身。以五百領好衣覆之。于七日中一切樂具盡心供養。如法師法而供養之。

當于爾時彼長者子。說彼比丘毀破凈戒。彼惡業報九十千年墮大地獄。于五百世雖生人中受黃門身。生夷人中生邪見家。于六百世生盲無舌。七百世中。雖復出家求陀羅尼而不能得。何以故。以彼往世惡業障故。

善男子。汝應善知如是法門。我今已說。既得聞已。若見法師實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應說。何況耳聞而得說耶。善男子。若有挑拔一切眾生眼目罪聚。若以嗔心看法師者。所有惡業過彼罪聚。若斷一切諸眾生命所有罪聚。若有于法師生于惡心。逕回面頃所得罪聚。彼前罪聚于此罪聚。一百分中不等其一。于千分中亦不等一。于百千分阿僧祇分。若歌羅分。若數分中不等其一。于譬喻分乃至憂波尼沙陀分。不等其一。何以故。若謗法師即是謗佛。

善男子。若有悕望供養佛者。彼人則應供養法師。若有悕望供給佛者。彼人則應供給法師。若有悕望禮拜佛者。彼人則應禮拜法師。何以故。以從菩薩生一切智。以從菩薩生諸佛故。善男子。菩薩何曰發菩提心。既發心已不住欲樂煩惱不染。不住一切非梵行事。應如是知。如是菩薩入無色定不生無色。何以故。菩薩不隨三昧力生。以愿力生。如是菩薩解脫一切毛道凡夫愚癡人行。若有能見虛空色者。彼人能見菩薩煩惱。

善男子。譬如阿那婆達多龍王龍眾數攝與一切龍體相無異龍三種過悉皆遠離。何等為三。一者熱沙不墮其頭。二者不以蛇身行欲。三者無有伽樓羅畏。如是善男子。此三龍過所不能于。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戲樂皆悉具有。于三有中欲煩惱苦不能覆蔽。應如是知。

又善男子。譬如取魚眾生之類于水中行水中見物入水不死。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行于生死住凡夫行。常求智行修集正法。心不迷亂。凡夫之事所不能污。三有之苦所不能于。是故菩薩摩訶薩。常應自護勿謗法師。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欲供養佛若欲禮如來

但供養佛子第一供養佛

我說以衣缽坐臥經行處

如是等應施發菩提心者

如是供養佛如是供養法

佛為世間上皆從法中生

是人孤獨智與暗眼者明

示迷者正道將向不死處

若一切財寶常施一切佛

雖如是奉施不能報佛恩

若從今已去常供養法師

不謗不說者則報諸佛恩

爾時不畏行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有方便門令此菩薩凈惡業不。佛言有。不畏行。有陀羅尼。此善男子。若能出家專心誦此陀羅尼句惡業則凈。

多軼他(臺邏反是長音不言長者盡是短音句)阿制(句)阿車婆坻(句)阿那(長音)毗麗(句)阿施黎殺(詩債反句)阿訖吏帝(句)阿那由系(句)阿系(句)阿毗何(長音)離(句)阿婆(重音不言重者悉是輕音)婆(句)頭樓唐鵝磨(句)由多若多(長音)納波啰頗閉(句)尼伽地(持債反句)憂伽啰系(句)侯侯迷(無詣反句)遮波麗(句)娑遲摩細(句)三摩提(句)余(長音)知(句)那耶波離舒(長音)池(重音)帝(句)

善男子。此十善男子。若能誦此陀羅尼句。于七日中一切放舍。不食雜食心不散亂。不著諸色心不分別。舍憍慢意常誦不止。更無所作不與人雜。行平等心常行利益。心常修習五陰無常而不舍離。常修念佛。若如是行。于十方中現見千佛。

爾時彼會十善男子。聞佛說已即爾出家。專心誦此陀羅尼句。七日精進隨順攝取。亦常修習念佛三昧見一千佛。彼惡業障懺悔盡滅。爾時即得一切智門集陀羅尼。滅三十劫生死之業。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畏行。當知爾時供養法師月得王者。今無量壽如來應供正遍知是。阿閦如來應正遍知則是爾時辯積法師。爾時謗說辯積法師十長者兒大姓童子。即是此會十善男子。彼十長者大姓童子。爾時謗說辯積法師毀犯凈戒。

如是善男子。隨諸菩薩于何等寺若善惡住乃至失命身死因緣不見其過。何以故。善男子。菩薩具有四種凈法。何者四種。一者修空。二者常于一切眾生不破壞心。三者于諸菩薩常與利益。四者說法不求資生。善男子。此是四法菩薩摩訶薩清凈菩提法。爾時世尊。為明此義。以偈說曰。

若能信解空佛說第一法

如是清凈行行常不放逸

不破壞眾生不說破壞語

彼人得成佛光明照世間

此第二凈道聞已作利益

于眾生行忍莫作破壞行

有法善無垢施發心菩薩

若不求恩報第三菩提道

決定生悲心說法不求利

如深心憐愍第四道智凈

復次善男子。修陀羅尼菩薩摩訶薩。阿蘭若行。親近聞法。著鮮凈衣。獨住閑居。四威儀中常思惟行。以種種物布施法師。生正信心不隨他語。不生疲倦。常精進行心不諭諂。不離念佛心無所得。善修無相如說而行。以信解心請佛懺悔。隨喜回向恒常正行。不越威儀不畏教誡。依止尊住一切名行。于此法中不疲倦修。

說此法時三萬眾生本未曾發菩提之心。聞此法已發菩提心。五千眾生遠塵離垢。于諸法中得法眼凈。三萬菩薩一切皆得無生法忍。

善男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等。聞此法門得福甚多。若以七寶滿于三千大千世界。于日日中布施三寶。如是乃至恒河沙劫。若復得聞如是法門。其福為勝。若復能行五波羅蜜經一千劫。惟除般若波羅蜜門。若人得聞如是法門。其福為勝。善男子。若復有人于一千佛。晨起日中日暮供養。尊重贊嘆如意供給。若有得聞如是法門。其福為勝。

如是善男子。應當護念如是法門。我今付汝為令擁護受持讀誦。解說其義為令書寫。乃至失命身死因緣。應當護念隨順修行。如來說已。不畏行菩薩摩訶薩及余菩薩。彼諸比丘一切眾會。并諸天人及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全書完
為你推薦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鉚釘 6.5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安市| 浏阳市| 九龙坡区| 原平市| 大埔区| 宜阳县| 美姑县| 岱山县| 吐鲁番市| 兴业县| 新乡市| 通州区| 永修县| 北海市| 台北市| 武穴市| 阳东县| 锡林浩特市| 古田县| 察隅县| 卢氏县| 黄冈市| 道孚县| 特克斯县| 夏邑县| 启东市| 营口市| 宁乡县| 沭阳县| 靖江市| 黄冈市| 三原县| 龙胜| 会理县| 姜堰市| 平谷区| 昆山市| 凤翔县| 武冈市| 孙吴县|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