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 東歸日記
  • 方士淦
  • 6027字
  • 2015-11-27 14:37:07

方士淦著

道光戊子[按:即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三月十五日未時,自伊犁惠遠城起身。三十里,住綏定城。如蒼崖鎮軍(柏)留住署中。天陰無風,樹木才見新綠。三十里流水潺湲,冰雪初消,沙土帶潤。送行者色司馬拉(本)、前山西令呂明府(鶴)齡。

伊犁西南卡倫外、那林河草地,群山圍繞,中有大海,海沿有碑,相傳漢張騫立。松湘圃相國(筠)遣人摹拓,字在有無間,不可辨識。昔有筆帖式某,隨大員經過,見一石矗立,略具人形,遂用筆戲寫眉目鼻囗,有頃,暴風大雨,人馬難行,大員望山禱祭。有心者潛往看石,則墨戲已被雨淋凈如拭矣,奇哉!

伊犁有草生石面上,紅花,嬌艷可愛,家家用衣線懸于窗槅間,見水則萎,名曰“濕死干活”。

札義烈公[按:即納穆札爾,蒙古正白旗人,圖伯特氏。乾隆二十三年授參贊大臣、靖逆將軍,赴新疆討霍集占,戰歿。追封三等義烈公。《清史稿》卷312有傳],伊犁將軍保文端公之父[按:保文端公,即納穆札爾之子保寧,乾隆五十二年調伊犁將軍,卒于嘉慶十四年。謚文端公。],乾隆間葉爾羌殉烈。至今城門上時現公像。伊犁南門外龍王廟,相傳龍神像確似義烈公。

伊犁白頸鴉,十月從南路飛來,烏鴉飛占。二月烏鴉北來,白頸鴉南去,謂之“換班”,

十六日,六十里至苣草溝城內,小雨。夜大雨。十七日,住一日。

十八日,晴。四十里至頭臺,進果子溝.又四十里住二臺。果子溝兩山矗立,松樹參天。中有澗溪一道,迤邐盤曲,小橋七十二道。石壁蛾巖,青綠相間,人在畫中行。山景之佳,甲于關外。保文端公相修平山路,利賴至今。余丙戌[按:公元1826年]子月過此,大雪彌漫,半夜始到二臺,翟兄徑停車達坂上度夜。但見松林茂密,野獸奔馳,冰塞長河,雪滿群山,為平生所僅見。

十九日,二十里出果子溝,上達坂,有伊犁前巡檢顧謨立碑一座,紀保公功德,嘉慶三年立。往來行人過達坂者,無不下馬而拜。散擲錢文,囗外之俗如此。至松樹塘,走海子沿,四十里至三臺灣。海子周圍數百里,四山環繞,眾水所歸,天光山色,高下相映,澄鮮可愛,中有海島,內有海眼通大海,有海馬,人常見之。又八十里,盡山路,靠海沿而行。往四臺,亦有碑,與前碑同。

二十日,八十里住五臺(以上幾處,房屋、飯食甚窘)。

二十一日,八十里住牌房。水草好,平路,有柴薪。山南北盡土爾扈特游牧,

二十二囗,八十里住精河(有城,有文武員弁)。堿土地,鹽池出鹽。

二十三日,五十里,沙泉子打尖。又五十里,沙窩頭住,盡沙戈壁。

二十四日,一百二十里住古爾圖(十里沙石河),

二十五日,八十里住敦木達(以上水草極多,地盡堿土)。

二十六日,七十里庫爾喀喇烏蘇。有城,有文武大員。又六十里,住奎屯(以上灘河甚多且寬,石子大,難走)。

二十七日,九十里住安集海;

二十八日,七十里住烏蘭烏蘇。自喀喇島蘇以下,直至烏壘,村落樹木,小橋流水,風景絕佳,間斷戈壁。

二十九日,八十里住綏來縣,俗名瑪納斯。自此,東至巴里坤,城池衙署,農田學校,與內地同(綏來城鄉富庶,地產金、銀、玉石)。

三十日,出綏來東門。三十里,樹陰茂密,風景絕似江南。又五十里,住土魯克。

四月初一日,七十里住呼圖壁,有城,有文武員弁。署巡檢王岡之,安慶人,留住一日,索書“景義園”方丈大字。

初三日。七十里住昌吉縣。縣令盧銘瑚(此處煤好)。

初四日到烏魯木齊,見英通侯(惠勒宜軒公相保之長子)。

初五日,拜客。

初七日,沈禮田太守招飲。

初八日前吉木薩縣丞吳龍光招飲(吳山東人,自內閣供事出身)。

初九日,晤張河帥文浩、張粟園金。是日,張河帥招飲。

初十日,英通侯招飲。

烏壘為新疆腹地,唐之庭州,漢之輪臺,通南路。吐魯番大城之東北,即巴克達山,高峰插天,冰雪不化,頂上常有云氣。每年五月,阜康縣令率民人致祭,香火極盛。山行十五里,下輿步行,直至中層,平衍寬廣,有天池二,形似葫蘆,清泠可愛。乾隆年間初開辟時,明將軍瑞欲引池水下山,通渠灌溉,水不下注。池邊有琪花瑤草,相傳為達摩祖師面擘之所,仰視高峰,如在天際,人不能上矣。

十二日,四十里,住古牧地。

十三日,五十里古泉。地極干枯,水不能到,近山處稍好。四十里,住阜康縣。

十四日,九十里,住滋泥泉。夜行頗涼爽,走巴克達山背后。

十五日,七十里,住三臺,盡戈壁。三臺城外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之致[按:引詩見孟浩然《過故人莊》]。七十里至濟木薩,中亦戈壁,妙在水泉處處通流,民居田畝,絡繹不絕,亦不減西路綏來也,即古甌脫。

十六日,住濟木薩城外。萬家煙火,市肆無物不有。

十七日,九十里至古城,有滿漢大員,漢之渠犁也。地方極大,極熱鬧,北路通蒙古臺站。由張家囗到京者,從此直北去。蒙古食路,全仗此間。囗內人商賈聚集,與蒙古人交易,利極厚。囗外茶商,自歸化城出來,到此銷售,即將米、面各物販回北路,以濟烏里雅蘇臺等處,關系最重。茶葉又運至南路回疆八城,獲利尤重。

十八日,九十里,住奇臺縣。俗名“金綏來,銀奇臺”,其沃壤可想見也。四十里,腰站,地方不大,而旅店頗佳。山環水繞,草場肥美,牧畜尤旺。五十里山路,住木壘河。居民鋪戶極多,大河一道圍匝,樹木好。過此以東至巴里坤,計八站,盡戈壁,地無青草,上無飛鳥。尖、宿各站,按程計里。大略相同。但旅店寥寥,僅能棲止,米面草料,一無所有,所以謂之“窮八站”也。該處客商,通北路與古城、奇臺同。

二十日,九十里住三個泉。中間腰站,山溝一道,頗難行,高高下下,層巒起伏,皆鐵板沙也,滿目荒涼。回首奇臺以西,真有天壤之別。又九十里住沙窩頭。三十里大石頭。

二十一日,九十里北山子,大風,盡山路。又三十里至噶順溝,千巖萬壑,山產鐵,石盡黑。有山無水,風冷之至。溝邊設卡汛以防奸宄。又二十里住吉吉臺,店好。

二十二日,大雨,盡山路。山不高,而岡巒重復,彌望無邊。自此至巴里坤以西,皆天山背面,故氣候寒冷,終歲披裘。過南山囗,則山之陽。至哈密,氣候溫暖矣。是日,雨后,沙路凈無塵,但荒涼世界耳。七十里,住烏土水。山溝之中,孤館寂寂,房屋不堪,非復入境。

二十二日,一百八十里住孤拐泉,店可。大雪。

二十四日,七十里巴里坤,漢之月支也,本系蒙古游牧地。居天山之陰,冬夏冰雪不化。山逼城垣,居民、商賈皆在城外,府、縣、總兵在城中,滿城相距不遠。一大都會也。氣候寒冷異常,山之夾套,皆蒙古也。城外三里,西北有海,方圓六十里。海沿泥淖,人不能到,《漢書》蒲類海也。常現海市,相傳中有寒鼉。城內文武衙門只放頭炮,不放二炮。松相國奏入祀典,春秋,文武大員致祭。地方重鎮,為囗外牧場最繁之區。總兵帶綠營兵三千鎮守之,專管牧養馬廠。城內外樹木不生,荒涼清冷,滿目凄然。雖有屯田,而收成甚薄。晤德鎮軍(克精額)、圖太守(勒炳額)、前湖南令金桐軒(德榮,江南人,戊午孝廉,遣戍烏垣。年滿釋回,尚未起身)。巴里坤有八景,曰:天山松雪,蒲海鼉城,岳臺留勝(我朝岳大將軍駐兵山上),尖山曉日,鏡潭宿月,黑溝藏春,龍宮煙柳,秋稼堆云。

二十五日,桐軒來訪,坐談良久,極風雅,能詩。出城四十里,路旁石人一座。相傳我朝岳大將軍帶兵過此迷路,夜間有兩人引出山囗至大道。天明視之,則兩石人也。此后,不解何時一人移至奇臺城外道旁,現亦完好,略為短小。此間石人,高五尺許,頭大,而面上有眼鼻形象,乃天生,非人工也。近年,土人因其能行動,踐踏田禾,乃建小墻以限之。往來車夫經過,必以蘸車油漬其面,云車無損折,殊為可笑。

漢敦煌太守碑在鎮西府關帝廟,石質年久,直如黑玉。桐軒多贈數張[按:此蓋指漢敦煌太守碑之拓本],相傳能避風,船上攜之吉。桐軒“八景”皆親見之,云岳臺最雄杰,前有八陣奇門,兩旁能容萬馬。黑溝去城三十里,路難行,一入山內,豁然開朗,蒼崖絕壁,樹木千章,飛泉瀑布,琪花瑤草,別有洞天。唯高處不勝寒,風雪無常耳。鼉城即海市蜃樓也,天陰則見,亦奇觀也。龍工廟獨有柳樹,他處絕無,故有“煙柳”之勝。

二十六日,八十里至松樹塘。一路近山行走,愈近愈妙。雖系山陰,而山頂雪厚,日光照耀。半山以下,松樹蒼翠,千重萬疊。此山直接伊犁天山一脈,石骨嶙峋,草綠如茵,流泉百道,野花燦發,異香襲人,極壯游之樂事。對面山腳下有沙坡一段,獨無青草,橫長數十里、相傳唐時營盤為沙所壓,至今常聞金鼓聲。二十里,由山腳十余里折曲盤旋而至山頂,關帝廟三層,深巖幽邃,靈顯最著。旁有小屋,系唐貞觀十九年姜行本征匈奴紀功碑,自來不許人看,看則風雪立至。余丙戌九月杪過此,曾進屋內一看碑文,約四五尺高,字字清楚,不甚奇異。因廟祝云“不可久留”,旋即出屋。頃刻間果起大風,雪花飄揚,旋即放晴,幸未誤事。乃今年二月望前,伊犁領隊大臣某過此,必欲看碑,廟祝跪求,不準,強進屋內。未及看完,大風忽起.揚沙走石。某趨馬下馬,七十里至山下館店,大雪四日夜,深者丈余,馬廠官馬壓死者無數,行路不通,文書隔絕數日。吁!真不可解也(旁有福郡王碑一座,乾隆年間立。此間,《漢書》之祁連山也,唐之“三箭定天山”也)。

二十七日,早,謁關帝廟。聯額頗多,唯徐星伯太史有句云:“赫濯震天山,通萬里車書,何處是張營岳壘;陰靈森秘殿,飽千秋冰雪,此中有漢石唐碑。”姜行本碑,相傳系漢石所刻。余坐東廂閱壁間詩,亦題二律而別。七十里,住南山囗。一路盡山峽,一水中流,大似伊犁果子溝。特亂石崎嶇,小橋尤少,行昔苦之,始嘆保公之明德遠矣!

南山囗至哈密一百二十里,盡黃沙、白草,一片荒涼景象,與西路迥別。有大渠一道,自山引注,分溉田畝,故能建城而成都會,即唐之伊吾也,為新疆南、北兩路咽喉扼要之區。以在山之陽,故極暖多風。

二十八日,八十里住哈密。城小而固,關外熱鬧。另有回城,回王住之。余丙戌[按:即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九月初隨楊制府到此,恒勉亭都護(敬)在此為辦事大臣,楊提軍(芳)亦領兵經過,相待極厚、目下辦事大臣為恩蘭士同年(銘)留住,招飲。余丙戌西行,十月望前過占城,蘭士適為古城領隊大臣,攀留一日。今又在此一遇,不勝天涯之感!

二十九日,哈密廳志星垣太守招飲。即起身,七十里住黃蘆溝。

五月初一日,八十里住長流水。哈密多沙窩路,間段有之。其余處處,有水可通。長流水,水尤好。大城至此,皆白楊樹。過此以往,至安西州十余站,又“窮八站”,與巴里坤以西同。中有苦水等處三站,無甜水,須攜借而行。即苦水素亦不旺,夏秋天熱,行人尤為竭蹶。土人鑿地引泉,僅足供用,若遇差使較多,即形短絀。余丙戌八月隨楊宮保[按:即楊遇春]大軍過此,軍書傍午,人馬萬千,宮保每下車,必先遣人看水,所用不竭,識者已卜為師貞之兆。

初二日,夜,至格子煙墩,七十里:自南山囗以來,日日大風,與山北各路迥異,無山故也。氣候多暖,路盡沙戈壁,帶甜水。吐魯番之熱,巴里坤之冷,安西之風,三絕也。

初三日,六十里至紅山,一家店,無水。又八十里,至苦水住。此兩站,戈壁大。

初四日,八十里至沙泉。九十里住星星峽。中有達坂,難走。

初五日,八十里至馬連井子。七十里,住大泉。

初六日,四十里至紅柳園子(盡山路)。七十里,住白墩子。

初七日,九十里住安西州城內。自長流水以東,盡戈壁,無草無樹,直至此間方見。城外河名疏勒。

初八日,二鼓起身。住小灣。水草好,店可,有樹木,唯沙窩太大耳。小雨,清涼。

初九日,九十里至布隆吉。地盡沙土,水泉曲折旁通,無處不到。城內外樹木參天,陰森茂密,一望無際,街市尤好。亦東路勝境也(晤張同莊于腰站)。

初十日,九十里車三道溝,水泉之盛,草本之旺,田畝之廣,近關所罕見。

十一日,住玉門縣,五十里。沙土間段戈壁。

十二日,九十里住赤金峽。大戈壁,有山坡。

十三日,六十里腰站,沙路。站上有大殿一座,高敞宏軒,與囗內無異,為關外絕無僅有者。又二十里,草地。又三十里,盡系祟岡疊阜,高澗深溝,沙石崎嶇,行者苦之。所以有“九溝十八坡”之目。住惠回堡,有城,樹木好。又七十里,盡戈壁,進嘉峪關。

十四日,住肅州城內(關城至此七十里,漢之酒泉也)。桂杏農菖同年觀察招飲。

十五日,四十里臨水驛。六十里雙井。俱平路。

十六日,七十里深溝,大風,極熱。

十七日,一百里住高臺,魚米之鄉,風景絕佳。弱水、黑水皆在此。

十八日,四十里撫彝廳。六十里沙井。盡沙土,多白楊柳,良田沃壤,西路精華悉在此。五十里,住甘州府城外,極熱。

十九日,住沙井。

二十日,住甘州府張掖縣。

二十一日,住東樂縣,七十里。

二十二日,四十里山丹縣。四十里新河。六十里峽囗。盡戈壁。

二十三日,四十里水泉。六十里永昌縣。亂石路極多。

二十四日,一百里住涼州府城外四十里鋪(石子極多)。

二十五日,四十里住涼州,城內雄健而秀,富庶甲于省門,大郡也。

二十七日,住靖邊驛。

二十八日,住古浪縣,城小而固,山水清綠,草樹茂密,風景亦妙。又三十里,黑松堡。

二十九日,六十里,鎮羌住,盡山路,山俱青綠可看。唯過烏梢嶺極高寒,山多嵐嶂。又五十里岔囗驛。

三十日,七十里住平番縣,山水、樹木皆好,城市尤好。

六月初一日,七十里紅城,紅樹黃花,麥麻被野,風景不減高臺、張掖,且近黃河。又五十里,哈家觜,山路尤妙。

初二日,七十里,過黃河浮橋到省[按:此“省城”指蘭州](漢之皋蘭山也)。

十二日,起身蘭州。東路盡土山,山無石,而崎嶇難走,無草樹,無水,荒涼枯槁,遠不及西路也。是日,五十里住。

十三日,八十里,住甘草店,山溝難走,俗有“九溝十八坡”之名。

十四日,六十里,經過車道嶺(路從山頂盤曲而下,極險峻),秤鉤驛中尖。二十里,巉囗住。

十五日,四十里,住安定縣。大雨,河漲,阻水。古之天水郡。

十六日,住西鞏驛(過王公橋,極難走。又青嵐山,亦在此高寒凄涼之境)。

十七日,六十里,住會寧縣(此數站,山河水苦,咸不可吃。且無并,唯窖水可吃。人家掘地,蓄天雨水也,過靜寧州則不然)。

十八日,七十二道腳不干[按:此路河流數十道,皆無橋,需徒渡,敬當地謂之“七十二道腳不干”],兩山相夾,河水中流,每遇暴漲,常沖沒漂壓。四十里,翟家所小住,大雨。午后晴。住清家驛。

十九日,四十五里高家鋪,山漸開展,路寬平好走。四十五里,住靜寧州。

二十日,九十里,住隆德縣(缺小差繁,最陋之地)。

二十一日過六盤山。四十五里,瓦亭。二十五里,過峽囗,住蒿店山下。十里,即河上原。

二十二日,七十里,住平涼府(城高大而荒涼,無草無樹。城外三十里即崆峒山,名山也。內戌六月過此,曾登一宿。城系前明韓王府也,。

二十三日,四十里埠,中尖。路難走。又三十里,住白水。

二十四日,七十里,住涇州。城外大河。盡山路。

二十五日,一百里,住長武縣。入陜西界。

二十六日,四十里,平路。過河又盡山路。過大佛閣,石壁中鑿成大佛。相傳唐貞觀年間鄂公建。其四旁山洞,皆小佛也。又十里,過花果山、水簾洞。以山路崎嶇,未暇一游。住邠州城外。西來至此,方見樹木,初聽蟬鳴,亦清趣也。過此以東,漸入佳境(邠州西門外有范文正公舊治碑,東門外有太王公劉廟)。

二十七日,立秋。七十里,盡山路,住永壽縣。

二十八日,七十里,住乾州,與鮑滄碧刺史一談。

二十九日,過醴泉,住咸陽縣。一百一十里。

三十日,住省城[按:此指西安]。

全書完
為你推薦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會員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江南 36.1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弦 29.5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南县| 南涧| 安国市| 丹凤县| 博湖县| 大洼县| 娄烦县| 和林格尔县| 卢湾区| 大连市| 河南省| 孝昌县| 长春市| 和顺县| 禄丰县| 儋州市| 青岛市| 枞阳县| 海兴县| 青神县| 蕲春县| 汶上县| 北票市| 汾西县| 化隆| 梅州市| 辽阳县| 嘉义市| 山东省| 吐鲁番市| 彭州市| 巴马| 邓州市| 手机| 赤水市| 阜新| 蕲春县| 大理市| 武山县| 双城市| 南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