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 福州府志萬歷本
- 佚名
- 4009字
- 2015-11-24 19:40:57
雪峰崇圣禪寺 在二十八、九、三十都之中。唐乾符間,僧義存登山巔,遇雪,留宿其上。閩王問義存曰:“師住象骨山,有何異?”師曰:“山頂暑月,猶有積雪。”王曰:“可名雪峰。”久之,其徒益盛,無所容。時長者藍文卿施田七千余畝,乃建寺。舊名應天雪峰禪院,宋太平興國間賜今額。國朝宣德間重建。唐黃滔《雪峰真覺禪師碑銘》:“曹溪分派,誰囗南宗。一言冠絕,六葉推雄,無物之物,非空之空。不瑩而明,不增而隆。縮靡秋毫,舒靡鴻蒙。不有靈境,曷揭真風。懿彼閩越,巍乎一峰。洞壑斯異,雪霜罕同。天之有待,師也云鐘。名捋道囗,興囗囗囗。奔走厥徒,八千其叢。庶幾幾人,莫不玄通。分燈照耀,樹木玲瓏。圣君寵疊,賢王囗重。不生不滅,曷始曷終,刻貞石于斯文,旌厥德于梵宮。”明唐泰詩:“傲霜落葉渡關河,古寺清秋掩薜蘿。輕策獨隨飛鳥去,好山偏向夕陽過。三花囗苑逢僧少,獨樹空林積雨多。暫盍朋簪耽勝果,下方塵土易蹉跎。”
超山報國寺 在十三都超山。隔江沿浦而入,有山超然突起,故名。元泰定初建。
洪山寺 在洪山橋西。舊廢,國朝正德間,布政使陳珂重建,萬歷六年都御史荹尚鵬重修。
妙峰寺 在洪江妙峰山之巔。
精嚴寺 在七都。唐長興二年建。有妙觀亭、獨露庵、金界亭、綠陰亭、喜見亭、華峰亭,俱宋元符間葺治,國朝洪武間重修。
石松寺 一名石嵩,在三都。宋大中祥符三年建,初名靈鳳,紹興十年,僧天石于石上種松,因易今名。國朝成化九年重修,后頹廢,萬歷間復建。天石種松三本,自刻石詩云:“偃蓋覆巖石,歲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飽風月。”明林春澤詩:“翠旂峰下叢林晚,有客相攜眼倍明。天迥風高雙鳥逸,江空木落萬山清。嵐光未囗煙霞老,野興偏隨囗屨輕。誰信昨非今更是,我今方得古人情。”
仙宗寺 在六都。五代唐同光二年建,元至正二十二年重建。有寶峰亭、白鶴嶺、洗缽池、曇花磴、樞松關、金雞巖、卓錫泉、垂蘿徑。明王應鐘詩:“言訪招提境,能生般若心。白云隨處合,黃葉落階深。囗解秋先到,山高景易陰。欲同王子敬,世外一登臨。”
龍安寺 在三都歷山。唐乾寧元年建,國朝成化三年重建。
岐江寺 在仙崎江滸。
安元寺 在五都。宋建,國朝正統中修。
雙峰寺 在水西。唐咸通五年,僧師復自小箬雙髻峰移建今所。初,師復與林蓘同業儒,同入閩,至揚子渡口,師復有出塵之興,賦詩曰:“君自成龍我成道,浩然而卜筑於此。”觀察使李瓉請賜寺額。后人作四悅堂,像瓉、師復及林蓘、周樸祀之。
奉先寺 在三都。梁乾化三年建。
報恩寺 在一都。唐天復三年建。
禪林寺 在六都。五代唐天囗囗囗。
靈隱寺 在八都古靈。唐咸通二年建。又有安德院,唐大中初建;靈源院,宋嘉祐中建。
安林寺 在九都。宋大觀三年建。
南禪寺 在十四都,五代唐乾化三年建。
石泉寺 在十四都。宋乾德三年建。
南山寺 在三十五都。宋慶歷間建。(以上十一寺,俱廢。)
報恩院 在九都。宋至和元年建,今廢。
金山塔庵 在洪江之滸。有一小阜,砌石為橋,以達于庵。元王翰詩:“勝地標孤塔,遙津集百船。岸回孤嶼火,風度隔村煙。樹色迷芳渚,漁歌起暮天。客愁無處寫,相對未成眠。”
尋山庵 在七都。陳大建元年建,今廢。
沖虛宮 在西禪山之東。唐貞元中,觀察使李若初建,祀王霸、徐登、董奉、任放。舊在山南,隆慶間移建今所,俗呼西宮。唐林杰《王仙君壇口占》:“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爐草木盡凋殘。不知千載歸何日,空使時人掃舊壇。”(以上侯官。)
隆壽保福寺 在二都,郡厲壇之北。陳天嘉二年建,初名唐安,國朝洪武初重建,賜今額。
昇山靈巖寺 在飛來山巔。陳天嘉三年建,國朝嘉靖間重修。
九峰寺 在興城里。唐大中二年創,咸通二年賜名。
九峰鎮國禪院 有柳公權書額。國朝萬歷中重建。宋黃幹《游九峰寺》:“囗遂歸云人遠山,九山環列似人間。摩挲石刻元和體,囗囗僧譚宣政間。往古來今渾昨夢,雙雞斗酒強開顏。明朝酌取龍湫水,直上層霄不復還。”
壽山廣應寺 在稷下里。唐光啟三年創,國朝萬厲初重建。
翠微院 在興城里。唐天成元年置,國朝重修。
芙蓉寺 在稷下里。唐太和七年建,咸通八年賜額。
延慶禪院 宋太平興國改名興國禪院,今廢。
玄沙寺 在昇山下。五代梁開平元年建,宋紹興間,丞相朱倬請為功德院。有熙春臺、不溢泉、鬼磨石、仙昇巖、靜游亭、運使厐籍留題及宗一禪師塔院。國朝永樂間重建為寺。宋程師孟《靜游亭》詩:“石磴高軒榜靜游,度年紅葉少驚秋。使君會得山僧意,不放笙歌到上頭。”明劉大夏詩:“清時作宦得閑游,更喜囗園景物幽。山色連云迷晚徑,松聲繞澗接喧流。僧臺翹首諸天近,午日憑囗百感休。薄暮歸來心更樂,盈疇禾黍萬家秋。”許天錫詩:“芙蓉面面擁飛峰,地布金沙一萬松。鳥語隔窗呼醉夢,山光入座蕩吟胸。云緘貝葉函玉潤,苔蝕囗文字字封。瘦馬東西十年事,幾面來此囗疏傭。”
鳳池寺 在鳳池山。五代漢乾祐元年建,宋紹興間為顏岐功德院。有擢秀亭、翠微亭、建炎二年進士題名于此。覽輝亭、鳳池軒、華池閣。陳瓘被放后,蒙恩自便居此。宋李綱詩:“鳳去空余舊浴池,竹梧交蔭翠參差。云隨屐齒生松磴,泉合琴心瀉石陂。幽計平生如此少,清閑今日許誰知。道人為筑絀書室,杖屨來游更卜期。”
玉泉寺 在萬安橋西。唐建,宋景祐二年重建,有荔枝軒。唐周樸詩:“野寺度殘夏,空房欲暮時。夜聽猿不睡,秋思客先知。竹迥囗生薄,山高月上遲。又登塵路去,囗囗老僧期。”
彌陀寺 在九都。(以上五寺俱廢。)
太平地藏院 在銅盤山后,唐同光四年建,今廢。
林洋寺 在蓮花里。唐天福元年建,國初廢,萬歷辛亥重建。
靈云寺 在十九都。舊名靈峰,國朝嘉靖間建。(以上舊懷安,今俱侯官。)
古田縣
吉祥寺 在縣治后。宋太平興國四年建,有石塔七級,國朝成化間重修。
天王資福圣禪寺 在二都。唐天寶六年建,初為天王院,宋大中祥符八年賜今額。國朝萬歷十六年重修。又名大吉寺。
資福寺 在八都。宋熙寧七年建。
開寶寺 在八都,宋開寶元年建。
靈瑞寺 在九都,唐咸通元年建,國朝成化間重建。
極樂寺 在十二都,唐天寶元年建,國朝永樂三年、成化七年重修,萬歷間重修。有息見亭、貞日軒、放生池、伏虎庵。宋縣令李堪詩:“空門出白云,梵宇依蒼煙。天色湛瑤光,春華結朝秀。檐間綺霞披,池底星珠漏。香沉煙篆余,文荒禹磚舊。恬智殊可養,寂寞誰復扣。逍遙隱葉猿,盤薄穿花囗。團團槿露浠,瑟瑟桂風逗。層臺太虛半,雙壑瀑洗斗。苔囗綠錢死,松老清陰瘦。獨鶴忽飛騫,深蘿苦紛構。蹄囗待沃囗,芥子觀靈鷲。凈土囗不來,塵寰廓然晝。”
天王寺 在十五都。唐中和二年建。
彌勒寺 在十六都。宋大中祥符四年建。
靈圣寺 在十六都。宋大中祥符三年建。
皈依寺 在十六都。梁開平四年建。
齊云寺 在十七都。宋治平三年建。
鳳棲寺 在十七都。宋景德四年建。
上生寺 在十七都。宋顯德四年建。
慈云寺 在二十都。宋乾德二年建。
鷲峰寺 在二十三都。宋元祐七年建。
寶林寺 在二十四都。宋乾德二年建。
靈峰寺 在二十五都。宋太平興國二年建,國朝萬歷間再建。
寶慶寺 在二十六都。五代唐長興元年建。
雙峰寺 在二十七都。唐咸通元年建。
白蓮寺 在二十七都,宋開寶二年建。
北巖寺 在二十八都,宋雍熙元年建。
靈巖寺 在二十八都。宋太平興國二年建。
錦福寺 在二十九都。宋建隆元年建。
布金寺 在三十都,宋大中祥符元年建。
善慶寺 在三十都。宋崇寧三年建。
南泉寺 在三十都。宋清泰元年建。
寶泉寺 在三十都。宋建隆二年建。
寶興峰 在三十一都。五代唐長興二年建。
鳳林寺 在三十五都。五代唐天成三年建。
禪林寺 在三十五都,宋景泰四年建。內有獅子石。
保福寺 在三十七都。宋建隆二年建。
瑞云寺 在三十七都。宋慶歷元年建。
秀峰寺 在四十都。五代漢乾祐元年建,宋祥符八年賜今額。有放生池、龍爪石。
幽巖寺 在四十一都,五代晉天福五年建,國朝洪武十一年重建。
保福觀音寺 在四十一都。宋開寶七年建。
長生寺 在四十三都。唐光啟二年建。
瑞巖寺 在四十三都。宋慶歷四年建。
廣勝寺 在四十四都,唐咸通元年建。
觀音寺 在四十四都。宋太平興國二年建。
西峰寺 在四十五都。唐開元元年建,國朝成化間重修。
大目寺 在四十六都。唐咸通二年建,國朝永樂二年重建。
牛頭寺 在一都。一名大云,五代唐天成五年建。有白云堂、寒林軒。
寶峰寺 在十都。宋顯德七年建。(以上二寺俱廢。)
仙樓道院 在五華山上。邑人禱雨于此。
醴泉道院 在仙亭山下。元時建。
金仙庵 在十四都。
翠屏庵 在十五都。國朝洪武間建。
紫極宮 在縣坊。
棲真觀 在玉華山巔。元延祐間建,國朝成化十三年重建。
閩清縣
白云寺 在十七都賀恩里。宋景祐三年建。有仙峰、巨石。
報恩普賢寺 在護仁里。五代梁貞明二年建。有放生池、雙溪堂。
積善院 在縣南蓋平里。宋大中祥符三年建。右丞許將讀書處也。今廢。宋許將詩:“為愛山居樂,山居又憶家。菊黃來日蕊,梅吐舊時花。水闊離情劇,霜晴別路賒。前林回首望,空指暮天霞。爽氣來天囗,清光滿域中。共憐今夕魄,不與咋霄同。漏永泠泠露,庭虛瑟瑟風。玉臺高下影,猶在廣寒宮。”
龍門庵 在鼎峰之陽。宋邑人林正卿建,事具《山川志》。
圓通庵 在宣政里。又有興福庵,宋開寶三年建;泗水庵,宋景德四年建。
芹山觀 在鐘南山之左。亦名仙源道觀,舊傳白玉蟾煉丹處。元末廢,國初重建。
金沙堂 在金沙里。宋紹興二十九年建,國朝正統四年重修。
長樂縣
天王寺 在縣西隅。唐大中七年建。初,有檀木遡江潮而上,牧童取之,夜中發光,里人林锜夢其木謂我北方毘沙門天王,遂舍宅為寺,廉帥楊公奏賜額曰“靈感天王寺”。有天王閣、煙蘿亭、里江亭、樂壽臺、松石峰。
南山三峰塔寺 在縣西隅登高山。宋崇寧間建,建炎間造塔七級,國朝永樂十一年重修。
西峰寺 在六都。五代梁開平二年建,元至正九年重修。宋林嗣復詩:“參遍曹溪眾所欽,玄堂空寂砌蟲鳴。定回空寂誰相顧,好鳥啣花下翠林。”
當陽寺 在七都柏山之麓。唐咸通六年建。有二堂,曰山月、雷音。宋嘉祐中縣令王企立、戶曹林誥詩:“何處遇幽景,當陽絕頂尋,云霞千古態,松竹四時陰。囗列天邊囗,泉鳴澗底琴,高人不游此,應負愛山心。”明林慈詩:“鳥道緣青壁,龍目入翠微。逢師持缽日,恰我到山時。蘿逕千林滿,風泉百道飛。何日至城邑,囗別囗烏衣。”
資壽寺 在九都。宋太平興國二年建,治平中重修。有芬蘭、祖意二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