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 福州府志萬歷本
- 佚名
- 3935字
- 2015-11-24 19:40:57
倪 氏縣學生鄭宗德妻。
蔡 氏董汝元妻。
鄭 氏林朝賓妻。
陳 氏董世連妻。
陳 氏林世芳妻。
孫 氏王用賓妻。
鄭 氏唐桂妻。
吳 氏縣學生李大林妻。
王 氏李一鵬妻。鵬,大林嗣子。
陳 氏舉人袁敬德妻。
林 氏縣學生黃壂妻。施氏,壂妾。
劉 氏陳焲妻。
侯官縣
林 氏何旻妻。子瓊。永樂乙未進士。
吳 氏趙王忽妻。子正,宣德己酉舉人。
張 氏俞士淵妻。
王 氏楊源妻。子登,宣德丙子舉人。
許 氏盧達妻。
李寄娘林繼成妾。
張 氏楊文瀚妻。
陳 氏理問林育妻。
戴 氏張道南妻。
周 氏舉人鄭瑛妻。
陳 氏縣學生員王應春妻。
陳 氏張鑒妻。
鄭 氏楊英妻。
薛 氏林柏妻。
黃 氏右衛謝瑀妻。
林 氏縣學生陳仕基妻。
林 氏鄭汝試妻。
李 氏舉人林惟謹妻。
王 氏縣學生藍燭妻。
葉 氏高允升妻。進士春澤女。
卞 氏縣學生馮德光妻。
馮 氏縣學生陳道諫妻。
莊 氏舉人鄭熙妻。
劉 氏縣學生陳璧妻。
懷安縣
俞 氏黃應妻。子安,永樂丙戌進士。
陳 氏劉伯元妻。
許 氏劉伯亨妻。
吳 氏王惟善妻。
胡 氏徐明之妻。
趙 氏徐誠之妻。
丘 氏徐景華妻。
陳 氏林志學妻。
姜 氏舉人馮玨妻。
潘 氏中衛武生聶元霖妻。
葉 氏縣學生劉用譽妻。
劉 氏左衛指揮李榮妻。
古田縣
羅 氏縣學生楊琳妻。
李 氏縣學生鄧揚宗妻。
沈 氏李拳妻。
蘇 氏林濡妻。
羅 氏縣學生陳時中妻。
朱 氏縣學生李修妻。
張 氏縣學生陳祚妻。
陳 氏丁子文妻。
秦 氏王松繼妻。
陳 氏王煒妻,松之女。
陳 氏王煒妻,松之女。
高 氏縣學生余元機妻。
陳 氏知事丁德崇繼妻。
周 氏陳九思妻。
黃 氏胡廷祐妻。
林 氏舉人魏火阜妻。
李 氏余元佳妻。
曾 氏卓中行妻。
魏 氏陳復陽妻。
曾 氏陳應時妻。
游 氏林田妻。
閩清縣
陳 氏縣學生羅步洲妻。
詹 氏縣學生孫汝廉妻。
朱 氏謝邦燫妻。
許 氏何玉孝女。
何 氏黃玄宗妻。
池 氏貢生林一舉妻。
林 氏許文滄妻。
長樂縣
鄭 氏陳叔謨妻。
石 氏陳洪妻。
林 氏陳植妻。
陳 氏劉宗善妻。
高 氏陳則淵妻。
陳 氏縣學生謝廷最妾
吳 氏陳天與妻。
林 氏黃伯頃妻。
林 氏王公任妻。子文謙、文誠俱貢生。
鄭 氏陳宗妻。
周 氏蔣后武妻。孫行義,萬歷丙戌進士。曾孫奕芳,萬歷庚子舉人。
謝 氏陳用和妻。
連江縣
趙 氏縣學生陳寶妻。
滕 氏王復源妻。
丘 氏孫坦妻。
許 氏陳博善妻。
羅源縣
歐 氏縣學生王德元妻。
黃 氏吳著妻。
沈 氏縣學生全大倫妻。
阮 氏陳鏡妻。
鄭 氏郎中尤光被妻。
林 氏陳敬妻。
永福縣
方 氏林愈妻。
林 氏王拱妻。
福清縣
劉 氏陳敏妻。
林 氏邵舜民妻。
陳 氏邵德洪妻。德洪,舜民之子。
衛 氏給事中薛廷寵妾。
莊翠娘張孟堅妻。
林 氏李秀祥妻。
林懋娘鄭玄妻。
莊 氏嚴有章妻。
閻 氏鎮東衛千戶呼文靜妻。子良朋,任都督。
王 氏林實妻。
陳 氏縣學生方廷揚妻。
林 氏陳瑤玖妻。
林柏女余文宦妻。
鄭 氏何天福妻。
張蘭娘鎮東衛人,卓應岳妻。
朱 氏陳崇華妻。
李 氏陳孔詩妻。
蔡 氏知縣鄭時化妾。
金 氏林應科妾。
毛 氏林文鵬妻。
以上應旌未旌者一百六十九人。
論曰:向余宦京師,蓋聞少保江右吳公與群公爭論也。時有大臣夫人早寡者,其家欲請旌典。吳公在禮曹,弗許也。或又為之關說,吳公怒曰:“既命婦矣,其又何旌焉?”雖然,少保之言是也,而猶有所未盡也。夫命婦者,固有以夫貴者,亦有以子貴者矣。以夫貴者,是貴而節也;以子貴者,是節而貴也。貴而節,不必旌矣。若夫節而貴者,不幸而胤遺腹,撫孤提,大抵艱貞萬狀,當是時也,彼豈預知其必能成立而徼他日之福者哉?是故其節也以夫,其貴也以子,則命之為恩,旌之為教,蓋并行而不悖者也。惜也,其時未有以茲說告吳公者,以定一代之彝制也。我國家著令甲,凡節婦當旌者,歲終大宗伯必率其屬恭遇天子御朝,乃廷揚之,若是其重也。是故教化者,天下之首務也,賢有司者之所急也。然而閨閫之善,每壅于上聞者,或產窮鄉,或出敝族,或貧無為之助,或賤無為之言,即能自達州郡者,鮮矣。幸而得達,又稽勘待報,動淹旬月,奸胥墨吏得操柄與市,逮歲稍久,則不復省錄矣。雖幽蘭不以無人而不芳,貞女不以無知而改操,然甚非所以勸善而風化天下也。茲固非余之所得與議者也。吾郡列女,簡其尤異,詳著于篇,應旌者列名于左,以待賢有司之舉。若節而貴者,亦別而列之,庶盛時公卿斟酌典禮,或有采于余前論云。林文恪舊志 藝文志一
夫文者,豈非經世之鴻寶哉?章往詔來,闡幽紀著,單詞可羅萬象。片語足亙千秋。然式如金玉,倚相尚能考于索丘,而禮若夏殷,仲尼卒莫征于杞宋,文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余故紀其關于世者,又詳列其目,俾玄覽者有所考焉。志藝文。
文 翰
閩遷新社記 唐 濮陽寧
大中十年夏六月,公命遷社于州坤,凡筑四壇。壇社稷,其廣倍丈有五尺,其高倍尺有五寸,主以石。壇風師,其廣丈有五尺,其高尺有五寸。壇雨師,廣丈而高尺。自初獻訖終獻,專一室,有廈。橫附二室,皆南鄉,備犧幣。西鄉之楹,凡二室。龜磚春道凡十有三條,其索折則三百九十有七尺。繚垣凡百堵,其高逾尋。苞巨榕凡二十本,南北行延,崇甍展階,揭雙扉以東向,具扃鑰焉。其外,北東辟二室,有廈。其南立雙表及逵功。以十七日戊子起,冬十一月庚子畢。謹按:閩故壇坫,南邪西隙,蛙蟹污輳,負蒲葦之豪;家禽野牧,觸踐無禁,至祈報時,率戒閩侯官責辦,與胥嘩莊權事。其晴也,雖重營不免于濡舃;其雨也,必撐篷以護縷,瀆神勞人,未嘗有寤者。元侯關西公既蒞閩。其春,由郡儀即社,喟然顧曰:“吾曏理蘇,厥壇惟更,仍歲穰穰,蘇人宜之。今閩饒化,期將丕革,首在茲乎?”由是擇謹事者行故壇西,躬取其地,授之節餼,嚴帑靡,隱者除,鳩工以棹器,斫材以陶坯,肩有歡謠,杵無怨筑。故擘錢垂十萬,不徭一丁,不斂一戶,而爽潔開拓,四壇鏤焉。夫遷社于川坤,右位也;不書稷、風、雨,尊社也。《禮》稱: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而厲山氏之農棄緅隆焉,共工氏之后土勾龍兼饗焉。風秩雨班,光昭舊典,蓋先圣王尊以示本,均以行政,未之改也。惟我元侯敬恭乎上,撫臨于下,戢奇薙慢,顯晦咸寧,繁條陰森,如肅其饗,自然克靈克序,德致元侯而施于一方也。是月,牙將翁行全牘其績,歸成于公,公曰:“壇邇浮屠,祠爭出眉睫,吾患將來有醉浮屠者,或易于遷徙焉。茍非鑰琢,則本末無所彰。”遂以記征百寮,寧中不得辭,且拜命之辱,謹用二十九日戊辰獻記云。
李成公去思碑 唐 獨孤及
世與道交相興喪,弘之者在人。非庚桑楚,不能使山畏山畾大壤向化;微文翁,蜀學不崇,閩中無儒家流。成公至而俗易,民賴德施,古今一也。初,成公之始至也,未及下車,禮先圣先師,退而嘆堂屋湫狹,敩學荒墜,懼鼓篋之道寢,子衿之詩作我。是以易其地,大其制,新其棟宇,盛其俎豆。俎豆既修,乃以五經訓民,考教必精,弦誦必時。于是一年人知敬學,二年學者功倍,三年而生徒祁祁,賢不肖競勸,家有洙泗,戶有鄒魯,儒風濟濟,被于庶政。大歷十年,歲在甲寅秋九月,公薨于位。于是群吏庶民,耆儒諸生,雨泣廟門之外,若有望而不至,號曰:“豈不欲斯文之漸漬于東甌之人歟?不然,何錫厥化而不遐公之年也?”吾黨瞠然,鳴呼曷歸?判官繕部員外郎兼侍御史安定皇甫政、殿中侍御史穎州韓質、監察御史河南長孫繪,率門人、部從事、州佐縣尹,相與議:以公之功績明示后世,謂及嘗同州諫之列,宜備知盛德善政。見托論譔,以實錄刻石,曰:公諱锜,字某,皇帝之諸父,宗室之才子。寬裕愷悌,孝慈忠敬。尊而成式,文而強力。治王氏《易》、左氏《春秋》,酌其精義,以輔儒行。故居處執事,著書屬辭,非周、孔軌躅不踐也。天寶三載,應選辯論,為安陽縣尉。中興之后,歷御史、尚書郎、諫議大夫、給事中十余年。周歷三臺,言中彝倫,動中大本。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家貧不樂清近,求為京兆少尹。無何,出守弘農,又移典華陰,兼御史中丞。華陰之近者安,遠者來。天子以為才,任四岳十二牧之職。大歷七年冬十有一月,加御史大夫,持節都督福建泉、汀、漳五州軍事,領觀察、處置、都防御等使。八年夏四月,龍旆六轡,至自京師。閩越舊風,機巧剽輕,資貨產利,與巴蜀埒富,猶無諸、余善之遺俗,號曰難治。公將治之,已考禮正刑,節用愛人。頒賦遺役,必齊其勞逸。視年豐耗,量入以制用。削去事之煩苛,法之掊克者。吏不奉職,民不師教,則懲以薄刑,俾浸遷善,由是人知方矣。公將安之也,初,哥舒晃反,書至,公屨及于門,遽命上將帥戈船下瀨之師,西與鐘陵軍會,先拔循、潮二州,以援番禺。推誠誓眾,士皆奮勇。既而大憨就戮,五嶺底定,民是以康,繄我師是賴,人無奸宄寇賊之虞矣。公將教之也,考類宮之制,作為此學而寓政焉。躬率群吏之稍食與贖刑之余羨,以備經營之費,而不溷于民也。先師寢廟,七十子之像在東序,講堂、書室、函丈之席右西序,齒胄之位,列于廓廡之左右。每歲二月上丁習舞釋菜。先三日,公齋戒肄禮,命博士率胄子修祝嘏,陳祭典。釋菜之日,美器、用幣、籩豆在堂,樽罍在阼,公玄端赤舄,正詞陳信。是日,舉學士之版,視其藝之上下,審問慎思,使知不足,教之導之,講論以勖之。八月上丁如初禮,歲朝,博士以遜業之勤惰,覃思之精粗告于公,斂其才者進其等,而貢之于宗伯。將進,必以鄉飲酒之禮禮之,賓主三揖,受爵于兩壺之間,堂下樂作,歌以《發德》、《鹿鳴》、《南陔》、《由庚》、《嘉侯》、《南山有臺》以將其厚意。由是海濱榮之,以不學為恥。州縣之教達于鄉黨,鄉黨之教達于眾庶矣。公薨之二年,大常議按公叔發修衛國之班制,以交四鄰。故易其名曰“文”。孔文叔其勤家風,夙夜不懈,衛人銘其彝鼎。以公尊教勸學,德洽荒服,乃奏謚曰“成”,詔贈禮部尚書。而刻金石之禮則闕而未備。今也,敢播德馨,貽之無窮,其《銘》曰:“公之文,肅恭且仁,宣力事君,潤飾經術,底綏斯民。公之武,鰥寡不侮,剛亦不吐,率師勤王,戡厥丑虜。易俗移風,經始頖宮。百堵皆興,孔堂崇崇。四科以班,乃侯乃公。秩秩禮典,鏘鏘禮容。大昕鼓篋,學士萃止。褒衣乃屨,登降以齒。從公于邁,樂我泮水。我閭我里,講論資始。比屋為儒,俊造于林。縵胡之纓,化為青衿。公宜難老,為學司南。斜日告兇,實天匪忱。翙翙和鑾兮,不聞遺音,愿言思公兮如玉如金。鏤余烈于此石,以塞罷市者之心。”
瑯琊忠懿王德政碑 五代 于 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