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0章

  • 福州府志萬歷本
  • 佚名
  • 4907字
  • 2015-11-24 19:40:57

鄭氏,閩縣舉人林庭桂妻。庭桂,文安公長子也。鄭氏,府同知必顯之女,素閑家訓。夫病,割股和粥以療,年二十二守節,卒年八十余。文安公子九人,鄭氏處諸妯娌,和而有禮,咸敬而法之。知府葉溥奏旌焉。

鄧氏,閩縣人鄭坦妻。年十六歸坦,未幾坦卒,戚黨憐其少,微諷以言,鄭氏即引刀斷其兩耳。性聰慧,凡《列女傳》、《孝經》,皆能口誦。以坦弟之子云鎬為后,雖甚愛而不姑息,日夜課令就學。有司聞其賢者,莫不致禮焉。鄧氏年八十余卒,詔旌其門。后以嗣子云鎬貴,贈宜人。

曾氏,閩縣人,學正羅惟遠妻也。年二十七而寡,以子一獄鳥貴,封恭人。曾性明哲,知大義。惟遠有前妻,子一獄鳥,撫之猶己出也。一獄鳥性病頭瘍,臭穢不可近,親為洗滌療治,蓋宗黨咸難之。惟遠素慷慨樂施,每順承不違。惟遠死,有姻家常負惟遠金二百余,不肯償。及一獄鳥貴,曾氏緣惟遠雅意,取券焚之。

陳氏,閩縣人林焯妻。焯為吏客死,家貧甚。陳氏年二十九而寡,攜孤童懋和歸鄉里,撫而教之。嘉靖間,以子貴,封安人。后懋和官至方伯,陳氏年八十余而卒。始懋和微時,親故莫有恤之者,及其貴也,陳氏不以前事芥蒂,周恤林氏宗黨恩意尤至,蓋士大夫所難者。

葉七娘,閩縣翁文熺妻。隆慶三年,海寇劫其鄉海嶼,虜男女七十余人,葉不肯行,賊以刃迫之。呼曰:“吾死不從賊。”賊怒,斷其兩臂而死,官為給葬。

王瓊妹,福清王汝采女也。莆人陳商聘之,未娶而商卒。女告其母,奔陳為持喪,居數歲;會嘉靖末倭寇其鄉峰頭,瓊妹被執,不辱,拾刀自殺。賊義而斂之,并釋諸同虜者。

林烈女,名賓,侯官人。少許聘同邑黃材,未及娶而材卒。烈女年十八矣,聞之號慟,奔材殯所,誓天不貳。材家貧,烈女脫簪珥易棺葬之,獨居紡績,其節尤著,詔旌之。

二陳烈女,俱福清人。陳蘭女許聘林招德,未娶而招德溺死,女即矢志歸林,孝奉尊嫜,雖兇年而養未嘗缺,精于女紅,獨處一樓,日夜抒軸聲不絕。邑人益重其賢,布數尺爭市之,號曰節女布云。

陳鏡女,亦許聘施元衡,將婚而夫卒。鏡女聞之,即自縊,母救而止之。遂適施,紡績奉姑舅,與蘭女同節。嘉靖間,有司上其事,得旌。蘭女以居遠鄉,猶未之舉。

廖貞女,吉安羅文毅公傳:貞女名璧,閩縣人。父元熙與彭岳素厚善,許女其子夢槐。明年,岳死,女為去容飾不御者,心喪然。年十八,歸彭有期矣。夢槐舟行溺死,女聞訃哀憤,即欲自經,母防視弗獲。乃請于祖母及母,往視殮,撫尸慟哭,聲酸裂尸,若為更生,泫泫且出淚,口鼻血迸流。廖氏挽之還,踴而呼:“父母既以兒許人,復何歸乎?”父母遂不忍復有言。貞女舅岳,故江西人也,娶于羅,客閩,復納薛氏,舉夢槐。岳卒,后羅與薛時不相能,貞女泣諫曰:“新婦所恃為命者二姑,今二姑不一心若此,新婦將何依耶?”言訖又慟哭。二姑感動,亦哭,遂和好無間。時彭氏家落。夢槐又無兄弟可賴恃,聞者莫不心惻嘆嗟。洪先曰:“岳所娶即予從姑,余姑產一子,攜入閩夭死,歲時音問,恒為之悲,故聞貞女甚悉,茲事蓋傳實也。”貞女于萬歷五年卒,年五十六。七年,詔旌。

林氏二烈女,長金小,次玉小,閩縣人,熹女也。金小年二十嫁連江鄭輝,育一子矣。玉小笄而未嫁也。嘉靖四十二年,倭入寇,至其村壺江。金小適歸寧,與妹扶母乘舟避之。賊突登舟,二女恐見惡,皆自投于江。金小且死,置其子謂母抱還鄭,玉小則脫簪珥與母,聞者莫不酸哀。數日,二尸逆流而上,其父收葬之。

貞 女

閩縣有林氏名順,故民文炤女,幼許鄭鳴鶴;黃氏名坤姐,幼許林啟愚;彭氏,幼許李科。侯官有陳氏名莊卿,金華知府京孫女,幼許周大樂;林氏名綬,御史瑭孫女,幼許張組;廖氏名以莊,生員世經女,幼許周文;李氏名珊,故民彬女,幼許邵文典;林氏名富姐,幼許黃廷桂。連江有林氏名順德,知州金女,幼許孫夢弼;陳氏,故民宗權女,幼許黃應龍。永福有黃氏名淑真,知縣楷女,幼許方時興。福清有魏氏名聚金,生員奇春女,幼許林一蓮;鄭氏名勤娘,故民籌女,幼許嚴仕擢;陳氏名細舉,幼許鄭從岳;林氏名細娘,幼許王一法。福州衛有李氏名蕓卿,指揮澍女,幼許葉露澤。皆未婚而奔其喪、之死矢靡忒者,觀風使者先后上其事,詔各旌其門。獨閩縣林氏順未旌,而督學憲副耿定方匾曰:“貞孝”。其彭氏、黃氏坤姐、侯官林氏富姐、永福黃氏淑真、福清陳氏細舉、林氏細銀,俱未旌。

林貞女菜姐,其妹仁姐,閩縣人,參政舜道女也。貞女許嫁長樂中丞陳省子長源,于歸有日矣。長源死,貞女欲奔其喪,父母不可,日夜號泣,矢志靡他。其妹友厥姊,姊不茹葷,己亦不茹葷,姊病不能寢,己亦不敢寢,積勞瘁先卒。貞女益憤郁,嘔血數升而絕。將死,曰:“葬我,必之長樂。”時萬歷五年六月也。士大夫聞之,姊貞而妹友,即烈丈夫難之矣。參政友人林燫哀其志,為楚歌以吊:“蘭生兮葳蕤,沐芳馨兮為誰施?指蒼天以為正兮,矢肝膽而陳詞。曰余未見君子兮,心既許而不移。之死匪他兮,幸父母焉聽之?躬自悼兮遂余志。夫何女弟之嬋娟兮,友因心而獨至。羌日夜其唁余兮,忘寢食與勞瘁。彼鹡鸰之在原兮,痛婉孌之永棄。余既悲余命之不辰兮,又重之以慘傷。涕闌干而橫流兮,魂怳怳而飛揚。掩浮云而上征兮,求靈修于帝傍。過宋都兮吊伯姬,航淇水兮訊共姜。歷九疑之巑岏兮,謁帝女而浮湘。形蘧蘧而不可化兮。又難以假翼于鳳凰。吁嗟!父母養我不卒兮不如無生,覽女圖以自鏡兮,吾慕夫古之人有行。雖歸骨于山麓兮,惟皇穹照余之精誠。千秋兮萬礻冀,安節兮令名。”后三十余年,有貞女林氏,名玙芳,即太宗伯燫孫女,戶部員外郎世吉女也。幼許潮陽令吳萬全之子爾雅,未婚而爾雅卒。女年十有六,即欲奔其喪,父母難之。女重違父母命,從此齋素自持,誓必為吳門鬼。間有從臾者,聞之輒歔歔泣欲死,泣而濱于死者屢,父母知其志堅不可轉也。蓋足不履閾外者十有二年,臨卒,曰:“葬歸于吳。”合掌念彌陀十數聲而瞑。往嘗讀宗伯所吊林貞女辭,每為之泫然淚下,乃今宗伯有孫女,豈不與大參之女較烈齊芳哉?余又聞貞女幼聰慧,其父為解《孝經》、《列女傳》諸書,貞女固心則之。嗚呼!是可以見宗伯于地下,無忝所生矣。

論曰:余誦《詩》至《柏舟》,未嘗不廢卷而嘆也。夫共伯早夭,共姜矢志,死而靡他,此固操不二之心,貞從一之義者也。若女子之未字者,則雖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迓輪未卜,結褵未施,一失所天,甘與同死。遠視共姜,其節彌貞,其心彌烈矣。嗚呼!婉孌季女,目不探文史之林,足不逾閨閫之閾,乃率其秉心,為此殊行,流芳千礻冀,照耀兩間,一何偉也。世有為丈夫者,載質儋爵,慕位薰心,蘅變為蕭,橘化為枳,昏夜乞而白日驕,甚且謂他人父,謂他人母,有靦面目,良足哀矣。善乎先正之言曰:“天下失道,道在婦人;丈夫絕學,學在女子。”

方氏,閩縣趙天麟妻。嘉靖三十八年,倭寇入其鄉長灣,天麟出御賊,舉家浮江。賊突至舟,驅天麟父母入水。方氏及天麟妹坤淑俱年少,恐賊污,投于江。同時有福清陳一德妻施氏,與小姑陳細娘遇賊,亦相持赴水死。

何玉真,福清林侹妻也。倭寇福清,侹父子俱執,賊質侹以求賂而不得,侹死,何遂自殺。同時有林氏者,庠生張季臨妻也。亦與姑俱執,林求以身代姑免。林乃紿賊曰:“我宅前池中,大有金寶。”賊信之,林導往,至則自投于水,賊以長槍刺殺之。

石采蒿,參政璧之孫女也。幼不妄笑語。嘉靖間,倭入寇,采蒿隨母避之,即系小刀衣帶間,母怪問,曰:“急即死耳!”既而遇賊,赴水陷泥淖中,賊欲援之,采蒿自殺。數日,家人收其尸,色如生。

吳氏,長樂許鑒妻。嘉靖間,倭寇長樂,鑒夫婦俱見執。賊挾刃鑒,吳抱而哭,請代之,賊遂殺吳。同縣時有廉氏,林師學妻;吳玉蓮,陳九敘妻,俱不肯污賊死。

薛氏,福清人。年十三,許聘林以聰。聰尋染惡疾,當婚期,中外嫗媼勸毋行,薛曰:“彼孤貧病困,俯仰何依乎?”不聽,竟歸林。十年,舉一子,朝夕為夫浣濯無難色。夫卒時,薛年二十八矣。撫孤成立,復以壽終。萬歷中,詔旌之。人咸謂厲而生子,夫婦諧伉儷者十年,而不相傳染,蓋奇節之報云。

劉氏名淑真,連江黃縉妻。縉死,劉撫孤應龍,聘陳聰小為室。無何,應龍卒,尚未婚。陳奔其喪,與姑同寢處。兩嫠煢煢,形影相吊。逮姑亡,而婦亦隨歿。萬歷十六年詔旌。

葉氏名默,福清人,知州贈太子太保葉朝榮女。適林守定,逾年,守定故。氏慟哭仆地,欲以身殉。家人察其意,伺之密,父憐其志,欲歸而贍之,不聽。無何,其舅林質卿納富室聘,將擁迫以行。氏度必不免,遂取刃自刎死。萬歷十九年,詔旌之。

林氏名懋細,福清人,教諭資瀾女。年十七適鄭汝舟。汝舟父天佐,為惠州府同知,攜其子與婦之任。明年,汝舟還應試,數月,感疾卒。林聞訃奔喪,馮棺哭奠,閉戶自刎。幾絕,家人救免,藥護之。乘間以指爪抉藥,斷喉而死。萬歷二十二年詔旌之。

林氏,福清人,長樂何夢卜妻。夢卜舉嘉靖丁酉鄉薦第二人,逾年而卒。家故貧,遺一子起渤。林年二十有四,矢志茹荼撫摩督誨。既長,補郡弟子員,為娶鄭氏。無何,起渤又卒,未有子。鄭年二十有六,婦姑相依為命。紡績治生,頻至不能舉火,而忍饑俟死,絕無怨色。里中人莫不憐之。林七十七卒,鄭拮據營葬,并葬其夫,年六十余,今尚存。

陳氏,名臾姐,長樂行太仆寺卿文沛女。適閩縣林鏡,大尹堪之子也。鏡早夭,氏年方十九,哀慟不欲生,姑解之曰:“婦有孕,幸而男乎。固延如線之脈也。”氏聞言忍死以俟,彌月舉一男,甫周而殤,氏哀慟欲絕,姑復再四解之曰:“吾雖老,尚有余年,婦念兒,則無捐生棄我。”氏遂屏葷茹素,奉姑至耄耋,未嘗少懈,蓋四十余年,家人不聞其聲。姑卒年九十二,而氏年六十三矣。先是巡按御史何熊祥、劉應龍各匾其廬,候題詔,今年七十,尚未舉。

馬氏,大司徒森女,適王參知應鐘子德渼。婚逾月,德渼亡焉。欲死者屢,已又念夫未有子,無為持三年喪者。迨喪畢,私治送終之具,請于父曰:“女今可以死矣。”遂絕食而卒。

閩 縣

金 氏千戶湯泉妻。

李 氏曾理瑤妻。

潘 氏謝巘妻,子鏞。成化間,歲貢。

陳 氏舉人李烜妻,烜,天順十年,會試焚死。

黃 氏林浚妻,子庭棡。弘治間,歲貢。

陳 氏張浚妻。

李 氏林克囗妻。

吳 氏鄧標妻。

王 氏楊和生妻。子永。宣德丁未進士。

潘 氏陳啟妻。子傅。正統丙辰進士。

林 氏高明妻。子圭。天順己卯舉人。

鄧 氏高孔文妻。

姜 氏龔廷逵妻。

王 氏舉人林玠妻。子文纘。弘治乙丑進士。

張 氏陳正謨妻。子公升。嘉靖乙丑進士。

陳 氏鄧煒妻。子原玉。嘉靖己酉舉人。

張 氏陳臺妻。

許 氏林絡妻。孫堪。嘉靖癸卯舉人。曾孫材。萬歷癸未進士。

鄒 氏莊弘紳妻。子嚴。嘉靖癸卯舉人。

張 氏縣學生鄭洛妻。子耀。萬歷乙酉舉人。

侯官縣

趙 氏林文明妻。

藍 氏縣學生王鑾妻。

林 氏李徽妻。子源。成化辛卯舉人。

王 氏府縣生馬謙妾。

懷安縣

蔡 氏舉人馬俊妻。孫森。嘉靖乙未進士。

俞 氏金石妻。子文明。弘治戊午舉人。

長樂縣

陳 氏高伯明妻。

陳 氏謝磔妻。

陳 氏謝文爵妻,爵,磔之子

福清縣

王 氏龔孟旸妻

何 氏縣學生郭世治妻,子萬程。嘉靖乙未進士。

盧 氏主事郭萬程妻。

王 氏縣學生林日休妻。子偕春,隆慶庚子舉人。

謝 氏林晚翠妻。子延植,萬歷辛未進士。

王 氏縣學生林岫妻。

林 氏郭應璧妻。

王 氏楊叔英妻。

吳 氏何儀鳳妻。

吳 氏林世蓁妻。子尚義,萬歷乙酉舉人。

林 氏何尚友妻。

以上已旌者四十人。

閩 縣

鐘 氏林廷振妻。子深,成化庚子舉人。

鄧 氏舉人余庭彬妻。

高 氏舉人鄭世澤妻。子余慶,正德丁卯舉人。

葉 氏劉文斌妻。孫世揚,正德丁丑進士。

陳 氏知府孟玘繼妻。子嵩,弘治己卯舉人。

何 氏縣學生林廣妻。

朱 氏林澤妻。澤,廣之子。

唐 氏陳煇妻。

葉 氏陳泰妻。

胡 氏陳瑤妻。

王 氏陳住妻。

王 氏劉璁妻。

林 氏葉淮節妻。

陳 氏陳賢妻。

李 氏趙懋妻。

吳 氏教諭李廷韶妻。

鄭 氏副使陳叔紹妻。

林秀卿楊文正妻。

楊 氏陳珍妻。

陳 氏縣學生官鼎妻。

李 氏陳紹惠妻。

黃 氏林世融妻,布政澤女。

羅 氏楊珙妻,教諭澤女。

陳 氏沈聰妻。

曾 氏府學生黃渙妻。

林 氏陳鳳岐妻。嗣子聯芳,嘉靖丙辰進士。

陳 氏葉英妻。子繼熙,嘉靖庚子舉人。

李 氏縣學生蔣國華妻。

張 氏鄧魁妻。

劉 氏贈太常少卿謝蕡妾。

謝 氏舉人甘一夔妻。

陳 氏舉人林允大妻。

余 氏林世顯妻。

歐 氏周韶妻。

邵 氏贈主事陳源清妾。

張 氏舉人李鳴金妻。

陳 氏舉人林良材妻。

王 氏貢士林庭奎妾。

黃 氏縣學生劉尚敬妻。

謝 氏縣學生鄧應禎妻。

吳 氏林道行妻。

董 氏鄭人彥妻。

陳 氏縣學生鄭鼎夫妻。

陳 氏鄭蔶妻。

葉 氏張紹彝妻。

鄭 氏張濴妻。

孫 氏張璉妻。曾孫炳,萬歷癸酉舉人。

楊 氏葉干冏妻。

王 氏舒囗妻。

鄭 氏林公遷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贵港市| 渭源县| 平凉市| 乌审旗| 离岛区| 浦东新区| 宁蒗| 太康县| 陵川县| 昭觉县| 绍兴县| 贺州市| 林西县| 宜城市| 鸡泽县| 淳安县| 沾化县| 鹤庆县| 凉城县| 磴口县| 钦州市| 林周县| 安塞县| 区。| 镇赉县| 龙岩市| 南昌县| 乌兰察布市| 沂水县| 宜阳县| 石首市| 齐河县| 北京市| 雷山县| 中方县| 延安市| 南阳市| 青海省| 琼海市| 怀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