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1章

質平原秦王索魏齊敗長平白起坑趙卒須賈聽了范睢的那一番話,嚇得連夜奔回大梁來見魏王,他把范睢所吩咐的那幾件事,一一細說給魏王聽。那魏王聽了須賈的述說,心中真是猶豫不決。把范睢的家眷送回秦國去,這到是件小事情,可是要斬相國的腦袋,實在是有失體面,難以啟齒。魏齊聽說這個消息,扔棄了相印,連夜逃往趙國,投奔平原君趙勝去了。于是魏王大加裝飾車馬,用黃金二千多兩、彩色絲帛幾千丈,將范睢的家眷送到咸陽。又申明說:“魏齊聽到消息已經逃走,現正在平原君府中,這件事與魏國已經沒有關系了。”范睢于是將這消息上奏給秦王。秦王說:“趙國與秦國一向結盟友好,在澠池會上,還結為兄弟,我們秦國又把王孫異人作為人質留在趙國,就是想鞏固這種友好。先前我們秦國的軍隊討伐韓國,包圍了閼與,趙國派遣趙奢前去解救韓國,把我們秦國的軍隊打得大敗,我還從來沒有向他們問罪。現在他們又擅自容納丞相你的仇人,丞相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這次我下決心要去討伐趙國,一來是報閼與之戰的仇恨,二來是要抓到魏齊,斬下他的腦袋。”于是秦王親自率領二十萬兵馬,任命王翦為大將,前去討伐趙國,一連攻克了趙國的三座城池。這時,趙惠文王剛剛去世,太子趙丹立為國君,就是孝成王。當時孝成王年紀還小,國家軍政大事都由惠文太后處理,她聽說秦國的軍隊已打進了趙國,正步步深入,非常害怕。這時,藺相如因為重病在身而告老,虞卿代替他為相國。虞卿派遣大將廉頗率領軍隊去抗擊敵人,兩軍相持不下,戰斗很激烈。虞卿就來對惠文太后說:“現在事情已經非常危急了!我請求太后,讓長安君作為人質去齊國,請齊國派兵來解救我們。”太后同意。原來,惠文太后就是齊湣王的女兒。這一年,齊襄王也剛剛去世,太子田建即位,年紀也很幼小,由君王后太史氏掌管國家軍政大事。兩個太后實際上是姑嫂,關系非常親近和睦,再加上長安君又是惠文太后最寵愛的小兒子,讓他作為人質留在齊國,君王后怎能不答應呢?于是君太后任命田單為大將,發兵十萬,前來解救趙國。大將王翦對秦王說:“趙國本來良將就很多,又有平原君的賢德才能,恐怕不太容易攻克他們。況且齊國的救兵又快到來,我看我們還是把全部人馬撤回去吧。”秦王嘆息道:“抓獲不到魏齊,我還有什么臉面去見范睢呢?”于是就派使者去面見平原君。使者對平原君說:“秦國這次討伐趙國,目的只是為了抓獲魏齊罷了。如果你們能把魏齊交出來,我們立刻就會撤兵。”平原君回答說:“魏齊并不在我的家里,請你們大王不要聽人胡說八道。”秦王接連派了三個使者去勸說平原君,平原君就是不肯承認,秦王心中真是悶悶不樂,猶豫不決,要想進兵攻打吧,唯恐齊、趙兩國聯合兵力來抗擊,勝負難以預料;要是撤兵吧,又怎能抓獲魏齊,他再三考慮,終于想出一個計謀。于是寫了一封信給趙王,向他陪罪。信的大意是這樣的:我與您,本是兄弟。近來我誤聽了別人散布的謠言,以為魏齊躲避在平原君家,所以發兵前來捉拿他。不然的話,我怎么敢擅自闖入貴國的疆界?所得到的三座城池,現在全部奉還。我愿意兩國重修以前的友好,往來親密無間

趙王也派人給秦王送去了回信,感謝他撤兵并且歸還了三座城池。田單聽說秦國已撤兵,便也率領軍隊退回齊國去了。秦王回到函谷關,又派人給平原君送去一封信。平原君拆開信一看,只見上面寫道:我一向聽說您的崇高道義,愿與您不分君臣之別結成好友。如果您能夠到我國來做客,我將感到不勝榮幸,愿與您酣飲暢談十日

平原君拿著這封信來拜見趙王。趙王于是召集群臣來商議對策,相國虞卿說:“秦國是個虎狼之國。過去孟嘗君到秦國去,幾乎回不來。何況現在他們正懷疑魏齊在趙國,我認為,平原君千萬不能去!”廉頗卻說:“過去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單身去秦國,還能夠完璧歸趙,秦國并沒有欺騙趙國。如果平原君不去的話,反而會使他們起疑心。”趙王也說:“我也認為這是秦王的一片好意,我們不能違背。”于是就命平原君趙勝向西進入咸陽。秦王見到了平原君,就像遇見了平生最高興的事情一樣,每天設宴款待。這樣一連持續了好幾天。這一日,在酒席上,秦王喝得很酣暢,便舉杯對平原君說:“我對您有一個請求,如果您能夠應諾,就請喝下這杯酒。”平原君說:“大王命令,我哪敢不從。”舉起酒杯就一飲而盡。秦王說:“過去周文王得到呂尚便以他為太公,齊桓公得到管夷吾也以他為仲父,現今的范睢君就是我的太公和仲父啊!范睢的仇敵魏齊,現在仍躲在您的家里,您是否可以派人回去割下他的腦袋,以解范睢的心頭之恨,如果這樣的話,就是我接受了你的饋贈。”平原君說:“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顯貴時交朋友的人,為的是卑賤時能互相關懷;富有時交朋友的人,為的是貧窮時能相互幫助。’至于說到魏齊,他是我真正的朋友,即使他真的在我家,我不忍心將他出賣,何況他現在并不在我的家。”秦王聽了這話,陡然變了臉色,說:“如果你一定不交出魏齊,我也不會放你出函谷關!”平原君義正詞嚴地說:“出不出函谷關,完全由大王決定。大王用酣飲暢談將我召來,現在又如此威脅逼迫我,天下人一定會明白這是非曲直的所在。”秦王知道平原君不肯背叛魏齊,就與他一起來到咸陽,將他軟禁在館舍中。派人給趙王送了一封信,上面寫道:大王的弟弟平原君現正在秦國,范睢君的仇敵魏齊在平原君家里,如果魏齊早晨被送到秦國,平原君晚上就能回到趙國。要不然的話,我就要發兵攻打趙國,親自征討魏齊,而且還不讓平原君出函谷關,這些都請大王體諒!趙王看了這封信大驚失色,他對群臣說:“我怎么能為了別國的亡臣,而失去本國的公子?”于是派兵包圍了平原君家,要捉拿魏齊。平原君家的賓客大多與魏齊有交情,便慫恿魏齊深夜逃出,投奔相國虞卿。虞卿說:“趙王畏懼秦國,甚于畏俱豺狼虎豹,對他說什么都是無濟于事的。我看你還不如仍舊回大梁去,信陵君招賢納士,天下奔走逃亡的人都去歸附他,而且他與平原君的交情深厚,對你一定會加以庇護的。雖然這樣,你仍是國君的罪人,不能獨行,我理當陪你同去。”說完,立即解下相印,寫了一封信辭謝趙王,與魏齊一起換上了平民的粗布衣服,逃出了趙國。到了大梁,虞卿讓魏齊暫時隱藏在郊外,安慰他說:“信陵君是個氣節慷慨的大丈夫,我前來投奔他,他一定會立刻出來迎接,不會讓你在這兒久等的。”虞卿徒步走到信陵君家的門前,用名片通報自己的身份。信陵君家專門接待來客的家人進去通報,信陵君這時正解開頭發洗澡,見到名片,非常驚訝地說:“這是趙國的相國,怎么可能無緣無故來到這里?”立刻讓家人說明自己正在洗澡,暫請入坐,并讓他詢問虞卿來這里的原因。虞卿此時焦急萬分,只得將魏齊得罪秦國的始末,以及自己放棄相國的地位,相隨魏齊投奔魏國的意思,大略訴說了一番。家人又進去轉告。信陵君心中也害怕秦國,并不想接收魏齊,又考慮到虞卿千里來投,不好直接拒絕,真是左右為難,猶豫不決。虞卿聽說信陵君有為難之處,不立即出來迎見,便大怒而去。信陵君問他的賓客說:“虞卿的為人如何?”這時,侯生正在旁邊,他大笑著說:“公子為什么要這么旁敲側擊地問呢?虞卿以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取得了趙國的相印,封為萬戶侯,當魏齊窮途潦倒而投奔虞卿時,他又不愛官爵俸祿的厚重,解去相印隨伴魏齊,天下這樣的人有幾個?公子難道還沒有認清楚他的賢德嗎?”信陵君非常慚愧,急忙束發戴帽,派人駕車疾驅郊外追趕虞卿

再說魏齊牽腸掛肚地等了很久,也不見有什么動靜,心想:“虞卿曾說信陵君是個氣節慷慨的大丈夫,一聽此事必定會立刻出來迎接。而現在卻是很久不見人來,看來這件事是不成了。”過了一會,虞卿回來了,他含著眼淚對魏齊說:“信陵君不是個大丈夫,他畏懼秦國而拒絕了我。我應當與你從小道繞路去楚國。”魏齊說:“我一時不謹慎,得罪了范睢,首先連累了平原君,現在又連累了您,還讓您間關萬里長途跋涉,誠惶誠恐地去逃亡楚國,楚國究竟能不能接受我們,還不得而知,這樣的話,我還活著干什么?”說完,拔出佩劍就要自刎。虞卿急忙上前奪劍,可是魏齊的喉管已被割斷了

虞卿正在悲傷,信陵君的馬車也到了。虞卿望見信陵君,急忙尋找地方隱藏起來,不想與他相見。信陵君見到魏齊尸體,撲在上面哭著說:“這是我的罪過啊!”這時,趙王抓不到魏齊,又走了相國虞卿,知道兩人是相隨而去,不是去韓國,就是去魏國,就派了騎兵四處追捕。騎兵來到了魏國的郊外,方才知道魏齊已經自刎,便立即奏明魏王,要取走魏齊的腦袋,用來贖平原君回國。此時,信陵君剛命令殯殮魏齊的尸體,心中實是不忍。趙國的使者便他對說:“平原君與您情同手足,平原君愛惜魏齊,與您是同樣的心意

魏齊如果還活著,我哪敢說什么?現在可惜他已經死了,為了這些無知的尸骨,而使平原君長期為秦國之虜,您心里能安寧嗎?”信陵君不得已,便取下了魏齊的腦袋,用匣子盛著,封好后交給了趙國的使者,又把魏齊的尸體葬在了郊外。有詩吟詠魏齊說:無端辱士聽須賈,只合捐生謝范睢;殘喘累人還自累,咸陽函首恨教遲!虞卿棄去了相印,感慨世情,于是不再游宦當官,隱居在白云山中,以著書自娛,譏刺時事,書名叫《虞氏春秋》。也有詩云:不是窮愁肯著書,千秋高尚記虞兮

可憐有用文章手,相印輕拋徇魏齊!趙王將魏齊的腦袋,星夜兼程送到咸陽,秦王將它賜給了范睢。范睢命人用漆涂刷魏齊的腦袋做成尿壺,他說:“過去你讓賓客喝醉了來尿我,現在我讓你在九泉之下,也常喝我的尿。”秦王禮送平原君回趙國,趙王任用他為相國,以替代虞卿的位置。范睢又對秦王說:“我本是卑下之人,有幸受到大王的賞識重用,位列卿相,您又為我報了切齒之仇,這真是莫大的恩惠啊!然而沒有鄭安平,我不能在魏國保留性命,沒有王稽,也不能在秦國接近大王受到重用,愿請大王降低我的爵秩,加給這兩位大臣,以實現我的報德之心,我也就死而無憾了!”秦王說:“丞相要是不提起的話,我幾乎都忘了這件事。”立即任命王稽為河東守,鄭安平為偏將軍。于是專用范睢的計謀,準備先攻打韓、魏,并派遣使者與齊、楚兩國約好結盟。范睢又對秦王說:“我聽說齊國的君王后賢能而又有智謀,應當去探試一下。”于是命令使者將一個玉連環獻給君王后說:“齊國要是有人能解開這個玉連環,我愿甘拜下風!”君王后命人拿來金鎚,一下子就砸斷了玉連環,她對使者說:“你回去告訴秦王,老婦已經解開了這個玉連環。”使者回來如實匯報。范睢說:“君王后果真是女中之杰,不可冒犯。”于是就與齊國結盟,各不侵犯

單說楚國太子熊完作為人質。秦國留他十六年不讓回去。這時恰好秦國的使者到楚國去商議約好結盟之事,楚國使者朱英便與他一起來到咸陽問候秦王。朱英述說楚王病勢已重,恐怕無法痊愈。太傅黃歇便對熊完說:“大王病重,而太子您卻留在秦國,萬一大王去世,太子不在病榻前,諸公子中必定有代立者,楚國就非太子所有了。我想為太子去拜訪一下應侯范睢,說說這個情況。”太子同意。黃歇于是去丞相府拜訪,他問范睢:“丞相知道楚王生病嗎?”范睢回答說:“已經聽使者說過了。”黃歇說:“楚太子久留于秦,他與秦國的將相們交情都很深,倘若楚王去世,太子就能夠繼位,這件事秦國必須謹慎對待。丞相現在如果能讓太子回歸楚國,太子對丞相的感激之情將無窮無盡!如果還是不讓他回去,楚國更換其他的公子繼位,那么太子在秦國,不過只是咸陽城里的一個布衣平民而已。況且太子久不回國已引起楚國的警惕,以后必定不會再讓人質到秦國來。為留下一個布衣平民,而使兩個萬乘大國斷絕友好,我認為這不是好的計策。”范睢點頭同意說:“你說的有理。”便立刻將黃歇所說的,告訴了秦王。秦王說:“可以讓太傅黃歇先回去探問楚王的病情,如果真的病重,再回來接太子。”黃歇聽說太子不能與自己一同回去,暗地里就與太子計議道:“秦王留太子不放,就想同懷王那時一樣,趁危急強求楚國割地。楚國要是真來接太子,就中了秦王的計;要是不來接,那么太子就將終生成為秦國之虜了。”太子問:“太傅有什么計謀?”黃歇說:“以我之見,太子不如換上便服逃走。現在楚國使者已問候過秦王,將要回去,這個機會不可失去啊!我請求獨自留下,以死來承擔一切。”太子哭泣著說:“事情若成功,楚國當拱手向太傅致敬。”黃歇暗中面見朱英,與他通謀,朱英答應了。太子于是換上趕車人的衣服,與朱英共同執鞭趕著馬車,一直出了函谷關,竟然無人發覺。黃歇守在旅舍中,秦王催促他回去探問楚王的病情,他對秦王說,“太子正在生病,無人守視,等病稍好些,我會立即告辭的。”過了半個月,黃歇估計太子出函谷關已經很久了,就來求見秦王,他叩首謝罪說:“我唯恐楚王一旦去世,太子不能繼位,已擅自讓他回國,現在已經出函谷關了。我這是犯了欺君之罪,愿請大王用死刑處罰。”秦王大怒說:“楚國人竟然狡詐到如此地步!”喝令左右捆綁黃歇,要殺他。范睢在一旁勸說道:“殺了黃歇也不能讓太子回來,而又白白斷絕了與楚國的友好關系,不如嘉賞他的忠心讓他回去。楚王死了,太子必然繼位,太子繼位,黃歇必然為相國,楚國君臣都會感念秦國的恩德,這樣的話,秦國必然能得到一個好結果。”秦王認為他說得很對,于是厚賞黃歇,讓他回歸楚國。史臣有詩云:更衣執轡去如飛,險作咸陽一布衣

不是春申有先見,懷王余涕又重揮

黃歇回國三個月,楚頃襄王就去世了,太子熊完繼位,這就是考烈王

進升太傅黃歇為相國,以淮北十二縣封他為春申君。黃歇說:“淮北邊鄰齊國,請安置為郡,以便防守。我愿遠封江東。”考烈王于是改封黃歇于以前吳國之地。黃歇修繕闔閭故城,作為都邑;疏通城內的河道,四縱五橫,用來通太湖之水;改破楚門為昌門。此時,孟嘗君雖然已死,而趙國有平原君,魏國有信陵君,正以養士人門客相崇尚,黃歇很羨慕他們,也招養門客,門客達到數千人。平原君常派使者到黃歇家,黃歇用最好的房間招待他們。趙國的使者想在楚人面前炫耀富有,就用玳瑁作頭簪,用珠玉來裝飾刀劍的鞘,等見到黃歇的食客三千多人,其中的重要食客穿的鞋都是用明珠制成的,慚愧之極。黃歇用門客的計謀,往北兼并了鄒、魯之地,任用賢士荀卿為蘭陵令,修訂完善政法,訓練兵士,楚國因此再次強大起來

再說秦昭襄王已與齊、楚結盟,于是就派大將王龁率領軍隊討伐韓國,從渭水運糧,東入河洛,以供應軍餉。他們攻克了韓國的野王城,通往上黨的道路因此斷絕。上黨守臣馮亭與他的部下和百姓們商議說:“秦王占據了野王城,那么上黨就已經不是韓國所有了。與其投降秦國,不如投降趙國

秦國怨怒趙國得到土地,必然移兵攻打趙國,趙國受到攻打,必然親近韓國,韓、趙兩國同患難,就可以抵御秦國。”于是就派使者帶著信和上黨地圖,獻給趙孝成王。這一年是孝成王四年,周赧王五十三年。趙王夜里作了個夢,夢見自己穿著有兩種顏色的衣服,乘龍向天上飛去,還未到天上又墜落下來,見兩旁有金山和玉山各一座,光輝奪目。趙王夢醒,召來大夫趙禹,將這個夢告訴他。趙禹說:“兩種顏色的衣服,意味著合;乘龍上天,是升騰的跡象;墜落到地,意味著得到土地;金玉成山,意味著財富充足。大王眼下必有擴大土地增加財富的福份,此夢大吉。”趙王很高興,又召來一個名叫敢的筮史占卜。敢說:“兩色的衣服,意味著殘缺;乘龍上天,沒到天上就墜落下來,意味著事情中途有變,有名無實;金玉成山,可看而不可用。此夢不吉利,大王可要小心!”趙王心里被趙禹的話所迷惑,對筮史的話不以為然。過了三天,上黨太守馮亭的使者來到趙國。趙王打開信一看,上面寫道:秦國攻打韓國,情況危急,上黨將歸入秦國了!上黨的士卒與百姓不愿投靠秦,而愿投靠趙,我不敢違背士卒與百姓的愿望,謹將管轄的十七城,再拜獻給大王,乞求大王接受

趙王非常高興地說:“趙禹所說的擴大土地增加財富的福份,今日應驗了!”平陽君趙豹勸說道:“我聽說無故得到的利益,稱之為禍殃,請大王不要接受。”趙王說:“人家是畏懼秦國而感念趙國才來歸附的,怎么能稱作‘無故’?”趙豹說:“秦蠶食韓地,攻克野王城,斷絕上黨的道路,不讓兩地相通,自認為是掌中之物,準備坐而得之,一旦被越國占有,秦國豈能善罷甘休?就如同秦國努力耕種,而趙國來收獲一樣,這就是我所說的無故得到的利益。而且馮亭所以不將土地獻給秦國,卻獻給趙國,是想嫁禍于趙國,以舒緩韓國的困境。大王為何不察覺呢?”趙王不以為然,再召平原君來裁斷。平原君說:“派百萬軍隊,攻入他國,逾年歷歲,也不見得得到一座城池。如今不費寸兵斗糧,就得到十七城,這是莫大的利益,不可失去。”趙王說:“你說的正合我的心意。”于是派平原君率兵五萬,去上黨接受土地,封馮亭為三萬戶,封號華陵君,仍為太守。十七個縣令,各封三千戶,都世襲稱侯。馮亭閉門哭泣,不與平原君相見。平原君堅持請他,馮亭說:“我有三不義,不能夠見使者。為君主守地而不能死,這是一不義;沒有得到君主的命令,擅自將地入趙,這是二不義;賣君主之地以得到富貴,這是三不義。”平原君嘆息道:“這真是忠臣啊!”于是等候在馮亭門前,三天不離去。馮亭被他的誠意所感動,就出來相見,還是垂淚不止;愿意交割地面,但讓平原君挑選別人來做太守。平原君再三安慰說:“你的心事,我已經知道了,你不做太守,就無以慰藉士卒百姓們的愿望。”馮亭這才接受了太守的任命,但仍不接受封地和封號。平原君將要離別,馮亭對他說:“上黨所以歸趙,是因為兵力不足以抗秦。希望公子奏明趙王,多派士卒,急遣名將,為抗擊秦軍作準備。”平原君回去報告了趙王。趙王只顧置酒宴慶賀得地,發兵之事一拖再拖。就在此時,秦國大將王龁率兵包圍了上黨。馮亭堅守了兩個月,趙國援兵遲遲未到,于是他就率士卒百姓逃往趙國。這時趙王才任命廉頗為上將,率兵二十萬來增援。行進到長平關,遇到馮亭,才知道上黨已失守,秦兵正日漸迫近。于是就在金門山下,列營筑壘,東西各幾十個,如眾星排列,分兵一萬,派馮亭守光狼城,又分兵二萬,派都尉蓋負、蓋同分別率領,守東西二鄣城,又派裨將趙茄遠探秦兵

卻說趙茄領兵五千,探到長平關外約二十里,正巧遇上了秦將司馬梗也行探到了這里。趙茄欺負司馬梗兵少,沖向前就交戰。正在交鋒,秦軍第二哨探張唐又率兵來到,趙茄心慌意亂,被司馬梗一刀斬死,又趁機大殺趙兵

廉頗聽說這個消息后,傳令各營壘用心把守,不要與秦兵交戰;又讓士卒挖地幾丈深,里面注滿了水,軍中官兵都不解其意。此時,王龁大軍已到,在距金門山十里處駐扎。他先分兵攻打二鄣城,蓋負、蓋同出戰都失敗。王龁乘勝又攻打光狼城。馮亭也敗陣,跑回金門山大營,廉頗接納了他。秦兵又來攻壘,廉頗傳令:“出去交戰的,雖然勝了也要斬頭!”王龁久攻不下,就把營地往前移動,離趙營僅五里,挑戰幾次,趙兵就是不出戰。王龁說:“廉頗是老將,他率軍作戰,老成持重,很難對付。”偏將王陵獻計說:“金門山下有一條流澗,名叫楊谷,秦、趙兩國軍隊,共用這條澗水。趙軍營壘在澗水東面,而秦軍營壘在西邊,水勢從西向東南流,如果絕斷此澗,使水不再向東流,趙軍用不上水,過不了幾天軍中必會大亂,我們就趁亂攻擊他們,定能取得勝利。”王龁認為他說得對,就派士卒將澗水絕斷。至今楊谷又叫絕水,就因為這個。誰知道廉頗早挖好了深坎,注水有余,軍營中日用水并不匱乏。秦、趙兩軍相持了四個月,王龁一仗也沒打成,真是無可奈何,就派人回去告訴了秦王。秦王召范睢來商議對策。范睢說:“廉頗打仗很有經驗,知道秦軍強大,不輕易交戰,他認為秦軍遠道而來,不能持久,想先拖垮我們,而后趁機攻擊。如果這個人不除掉,我們最終也攻占不了趙國。”秦王問:“你有什么計謀,可以除掉廉頗呢?”范睢讓旁人退下,然后對秦王說:“要除掉廉頗,必須要用反間計,如此這般……非得花費千金不可。”秦王大喜,立刻將千金交付范睢。范睢于是派他的心腹門客從小道進入邯鄲,用千金賄賂了趙王的大臣將領,散布謠言說:“趙軍將領中唯有馬服君最勇猛,聽說他的兒子趙括勇猛超過了他的父親,如果任用他為大將,必將勢不可擋!廉頗年老而且膽怯,屢戰屢敗,死亡的士卒已有三四萬,如今又被秦兵所逼迫,用不了多久就會投降秦國。”趙王先前聽說趙茄被殺,連失三城,就派人去長平催促廉頗出戰。廉頗堅持堅壁固守的計策,不肯出戰。這時,趙王已懷疑他膽怯,等聽到左右大臣將領的話,信以為真,于是就召來趙括問道:“你能為我攻擊秦軍嗎?”趙括回答說:“秦國若是任用武安君為大將,我還得籌劃一番;若是王龁,就不值一提了。”趙王問:“為何這么說?”趙括說:“武安君數次統帥秦軍,先在伊闕打敗韓、魏,斬首二十四萬;再攻打魏國,奪取大小六十一城;又向南攻擊楚國,攻克鄢、郢,平定巫、黔;回頭又再攻打魏國,擊敗大將芒卯,斬首十三萬;又攻打韓國,攻克五城,斬首五萬;又斬趙將賈偃,將他的二萬兵卒沉溺于河中,戰必勝,攻必取,威名顯揚,各國軍士望風而栗,我若與他對壘交戰,勝負各半,所以我還真得籌劃一番。說到王龁,他是秦軍新任用的大將,只是趁廉頗膽怯,才敢深入;若是遇上我,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實在不值一提。”趙王十分高興,當即任命趙括為上將,賜給黃金彩帛,派他帶著符節去替代廉頗,又給他增加精兵二十萬。趙括檢閱完軍隊,用車裝載著黃金彩帛,回家拜見母親。他母親問道:“你父親臨終留下遺言,告誡你不要作趙將,你今日為何不推辭?”趙括說:“不是不想辭,無奈朝中沒人能比得上我!”他母親于是上書趙王說:“趙括白讀了他父親的兵書,不知變通,不是個將才,請大王不要派他去!”趙王召來趙括的母親,親自詢問。他母親說:“趙括的父親趙奢為將軍時,所得賞賜,全部分給軍中士卒,接受任命之日,就住宿在軍中,從不問家事,與士卒同甘共苦;每件事都廣泛征求眾人意見,不敢獨斷專行。如今趙括一為將,就傲慢無比,軍吏無人敢仰視,所賞賜的黃金彩帛,全部拿回自己家。作為將軍怎能如此?趙括父親臨終時,曾告誡我說:‘趙括若為將軍,趙兵必敗!’我十分贊同,請大王另選良將,萬萬不可任用趙括!”趙王說:“我的決心已下定了。”趙括母親說:“大王不聽我的勸告,若是兵敗,請不要連累我們一家。”趙王應允了。趙括于是率領軍隊出邯鄲,往長平進發

再說范睢所派的門客,還在邯鄲,他四處仔細打聽,知道了趙括向趙王所說的全部內容,并知道了趙括已被任命為大將,便連夜趕回咸陽報信。秦王與范睢商議道:“看來此事非得武安君來了結了。”于是就改派白起為上將,王龁為副將,傳令軍中嚴守秘密,若是有人泄漏武安君為將者,一律斬首。再說趙括來到長平關,廉頗驗過了他的符節,就把軍籍交給了他,自己帶著幾百個親兵回邯鄲去了。趙括一上任,就把廉頗的計劃、制度全部更改,軍壘合并成大營。此時馮亭正在軍中,幾次規勸趙括,他都不聽。又把以前的將領撤掉,換上自己所帶的將士。還嚴厲命令道:“秦兵若是前來,每個將士都要奮勇爭先。如果得勝,立即追逐,不讓一個秦兵逃回去!”此時,白起已來到秦軍大營,他聽說趙括更改了廉頗的計劃和命令,就先派出三千個士卒出營挑戰。趙括則一下子出兵一萬來迎戰,秦軍大敗逃回。白起登高觀望趙軍,對王龁說:“我知道怎樣才能戰勝他了!”趙括打勝了這一場小仗,高興得手舞足蹈,派人去秦營下戰書挑戰。白起讓王龁在戰書上批道:“來日決戰。”然后退軍十里,又駐扎在王龁先前建立軍營的地方。趙括高興地說:“秦兵害怕我了!”于是殺牛犒勞軍士,傳令說:“來日大戰,定要活捉王龁!”白起安營已定,便召集諸將聽令。派將軍王賁、王陵率萬人列陣,與趙括輪番交戰,只能輸不能贏,引得趙軍來攻秦軍營壁,便算立功

再派大將司馬錯、司馬梗二人,各領兵一萬五千,從邊道繞到趙軍營地的后面,斷絕運糧道路。又遣大將胡傷率兵二萬,駐扎在附近,只等趙軍打開營壁出來追逐秦軍時,立刻殺出,將趙軍截為兩段。又遣大將蒙驁、王翦各率輕裝的騎兵五千,伺候接應。白起與王龁堅守大本營。正是:“安排地網天羅計,待捉龍爭虎斗人。”再說趙括吩咐軍中,四更做飯,五更準備行裝,黎明時列陣前進。行進不到五里,就遇見了秦兵,兩陣對峙,趙括派先鋒傅豹出馬,秦將王賁應戰,交戰三十多回合,王賁敗退逃跑,傅豹在后追擊,趙括又派王容率兵幫助

又遇上秦將王陵,略戰了幾個回合,王陵又敗。趙括見趙兵連連得勝,就親自率領大軍追擊。馮亭此時又勸告說:“秦人多奸詐,他們的失敗不可信

元帥不要再追擊了!”趙括不聽,追奔了十余里,來到了秦軍營門前。王賁、王陵繞營而逃,營門并沒有打開。趙括傳令一齊攻打,連打了幾天,秦軍固守營地,無法攻入。趙括派人回去催促后面的援軍,轉移營地,一齊進攻

只見趙將蘇射飛騎而來,報告說:“后營被秦將胡傷率兵阻擋了,不得前來!”趙括大怒道:“胡傷如此無禮,我當親自前往!”派人探聽秦軍的行動,回報道:“西路軍馬最多,而東路無人。”趙括指揮軍隊向東路轉移。行進不到二三里,大將蒙驁從斜刺里殺出,大喊道:“趙括,你已中了武安君之計,還不投降!”趙括大怒,挺戟就要與蒙驁交戰,偏將王容站出來說:“不勞元帥,讓我來立功。”便與蒙驁交鋒起來。這時,王翦率領的一支軍隊又殺到,趙兵死傷很多。趙括預料一時難以取勝,便鳴金收兵,隨便找了一處有水草的地方安營。馮亭又一次勸告說:“作戰靠的是一股銳氣,現在我們雖然失利,但若能拚命戰斗,還可以脫身回歸本營,在那里盡力抗擊敵人。若在這里安營,前后都受到夾擊,困境重重,以后再也不可能逃脫出去!”趙括依然不聽。命令軍士筑成長型營壘,堅壁固守;一面派騎兵飛速趕回趙國,向趙王求援,一面又催促后面的軍隊趕緊運來糧餉。誰知運糧的道路,又被司馬錯、司馬梗領兵阻斷。白起的大軍阻在前方,胡傷、蒙驁等大軍又截斷了后路,秦軍每天傳武安君的命令,招趙括投降。趙括這時才知道白起真的在軍中,嚇得心膽俱裂,魂不附體

再說秦王得到武安君的捷報,知道趙括兵困長平,就親自來到河內,征召壯丁,凡年齡在十五歲以上的,都令他們從軍,分幾路掠取趙軍的糧草,阻絕趙國的救兵。趙括被秦軍圍困了四十六天,軍中無糧,士卒自相殘殺而食,趙括也禁止不了。于是把軍兵分為四隊,傅豹一隊向東,蘇射一隊向西,馮亭一隊向南,王容一隊向北。吩咐四隊,一起鳴鼓,奪路殺出重圍。誰知武安君白起,又預選了射箭手,環繞著趙軍的營壘埋伏,一見營壘中出來人,不管是兵卒還是將領,舉箭便射。四隊軍馬,突圍了三四次,都被射回來

又過了一個月,趙括實在壓不住心頭的憤怒,挑選了上等精銳兵卒五千人,都穿戴上重鎧甲,騎坐駿馬,他自己握戟當先,傅豹、王容緊隨其后,拚死突圍。王翦、蒙驁二將一起上來阻擊,趙括大戰了幾個回合,還是沖不出去,轉身想回營壘,突然馬摔倒墜地,被亂箭射死。趙軍大亂,傅豹、王容也被射死。蘇射想帶著馮亭一同逃走,馮亭說:“我三次勸告都不聽從,現在到了這種地步,真是天意啊!又何必要逃走呢?”拔劍自刎而亡。蘇射逃脫了出來,進入邊遠的胡地。白起豎起了招降旗,趙軍都棄兵解甲,跪在地上投降,還高喊“萬歲”。白起讓人割下趙括的腦袋,往趙軍營地去招降。營中軍士還有二十多萬,聽說主帥被殺,沒有人再敢出來作戰,都愿意投降。胄甲兵器,堆積如山,營中一切,都歸秦軍所有。白起與王龁商議道:“先前秦國已攻克野王城,上黨也在掌握之中,那些士卒百姓卻不愿依附秦國,而愿意去歸附趙國。現今趙軍兵卒先后投降的,總合起來將近有四十萬人,如果一旦兵變,靠什么來制止呢?”于是將投降的士卒分為十營,派十位將軍統率,又配上二十萬秦軍,各賜給牛肉和酒,揚言說:“明天武安君將要挑選趙軍士卒,凡是精銳能戰的,發給兵器,帶回秦國,隨時準備征用;老弱病殘,都發回趙國。”趙軍士卒大喜。這一天夜里,武安君密傳了一道命令給十位將軍:“一更的時候,凡是秦兵,頭上都要系一片白布襄。凡是頭上沒有白布的,就是趙國人,應當全部殺光。”秦兵奉令,在一更的時候一起行動。投降的士卒根本沒有準備,又沒有武器,只能束手就斃。又有蒙驁、王翦等將軍領著軍士巡邏,那些逃出營門的降卒,抓住便殺。四十萬軍卒,一夜之間全被殺盡。血流淙淙有聲,楊谷的水,都變成了紅色,至今還被稱為丹水。武安君收集降卒的頭顱,堆積在秦軍營壘之間,稱為頭顱山。還在上面修蓋了一座臺,這座臺十分高大,也稱作白起臺。后來唐玄宗巡幸到此,凄然長嘆,命高僧三藏設水陸道場七晝夜,超度亡魂,又命名楊谷為省冤谷

史臣有詩云:高臺百尺盡頭顱,何止區區萬骨枯!矢石無情緣斗勝,可憐降卒有何辜!總計長平之戰,前后斬殺趙軍兵卒共計四十五萬,只留存年少者二百四十人沒殺,放他們回邯鄲,用以宣揚秦國的威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卡子县| 万宁市| 大渡口区| 阜城县| 蛟河市| 明水县| 鄂托克旗| 葵青区| 乌鲁木齐市| 西乌珠穆沁旗| 阜南县| 五家渠市| 察雅县| 都昌县| 化隆| 胶州市| 苏尼特左旗| 友谊县| 奉新县| 远安县| 新竹市| 博兴县| 石林| 上蔡县| 华坪县| 阜平县| 乐平市| 弋阳县| 桂阳县| 康马县| 通道| 报价| 河西区| 九江县| 错那县| 炎陵县| 新密市| 和林格尔县| 太湖县| 吉隆县|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