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外相培養

江南蘭,只在春芳,荊楚及閩中者,秋后再芳,故有春蘭、夏蘭、秋蘭、素蘭、石蘭、竹蘭、鳳尾蘭、玉梗蘭;春蘭花在葉下,素蘭花在葉上,至其綠葉紫莖,則如今所見,大抵林愈深而莖(一作花)愈紫耳(見群芳譜)。

蕙花大抵如蘭花,亦春開,蘭先而蕙繼之,皆朵荑其端作花,蘭一荑一花,蕙一荑五六花,香次于蘭,大抵山林中一蘭而十蕙。

黃太史詩:“風光轉蕙泛崇蘭”。《離騷》言:蘭九畹,蕙百畝,以是短楚人輕蕙而貴蘭也。(見花史)

蕙雖不及蘭,勝于余芳遠矣,楚詞又有蘭閣蕙樓,蓋芝草干抄敷花有閣之象,而蕙亦以枝干杪重重累積有樓之象云。(見群芳譜)

相蕙十則

葉闊梗粗,花開欹側,糾糾庸夫,胸無點墨。(闊謂闊而不厚,粗謂粗而不圓,欹側謂拗捩。)

莖細葉厚,神完氣足,正士論人,內美斂束。(厚謂厚而闊如此者,可望好花。)

葉厚棱角,蕊生圓正,道義自肥,不失其性。(凡相花者不可執其意見,宜以大勢觀之。)

飄飄欲仙,氣象萬千,伯樂相馬,以神寄焉。(素花當作如是觀。)

樹蕙百畝,雖多勿棄,欲拔其尤,惟聚于類。(蕙無外相,惟在多中擇取,方能開出好花。)

相士固難,看花亦然。毋忽于近,舍旃舍旃。(不可以其無外相而忽之。)

濯濯芳姿,不假外眩,庸人自擾,誰識其面。(此言識者不易。)

外觀有耀,若奔厥角,接其傾吐,爽然眸吒。(凡種花者昏然。)

一干一花,幽芳絕俗,蕙亦稱蘭,不辨菽麥。(稱蕙不可以加一蘭字,今俗多稱蘭蕙非也。)

一干數花,蕙言為匯,不列花經,惟蘭可貴。(蕙花六經無出而稱蕙,必先蘭。)

衣殼

蘭殼貴薄,蕙殼貴厚,總須細膩為主。

殼色潤澤而光明,謂之有水色。

蕙殼須緊包而潤厚,俗名元寶衣殼,象形也。

殼尖起兜起棱者,花瓣必厚。

小衣殼亦須闊厚而大,不起尖者,可開水仙。

小衣殼有深細縐紋者,花瓣開后能放闊。

一云,花瓣上有細縐紋者,花開必厚而闊。

殼色

1、蘭殼

蘭素心者軟綠殼(出凈素)白殼、硬綠殼、綠脫殼(殼尖有彩色者)、赤殼。(以上俱能出素花,惟以軟綠殼居多。)

2、蕙殼

蕙出素花亦不論殼色,惟深綠者居多。

深綠殼、淡綠殼、白殼、竹葉青、竹根青、荷花色、赤殼、深紫小殼、大銀紅殼、白赤殼、綠赤殼、淡青殼、赤轉綠殼、粉青、白轉綠殼。

花色(指外三瓣)

深綠瓣、淡綠瓣、淡黃瓣、玉瓣(白如銀者)、蠟瓣(黃如蠟者)、有如金色者、有如朱砂紅者。(以上二種未見,姑存之以參考。)

捧心(指內二瓣)

捧心以軟者為上。(俗名觀音兜,雞豆殼象形也。)

以圓大者為上,蕙花舌須沙綠底版,舌上沙厚而亮,舌須闊大,厚而不長卷者良。

葉須闊厚起溝到梢,葉尖轉闊有兜者為上。葉色宜翠而有神;鐵線葉細而溝到尖,葉厚。索索有聲者佳,葉厚而軟者,亦出好花(葉如),蕙葉出山,即短闊者,花亦如之。

根須白色,謂之出山根,粗細須與葉稱,根白者俗謂“玉根”。根黑者,窖花也,隔年取置窖中,交春裝簍賣之,亦有好花,惜乎此根最難復爾。

花梗

花干亦名花梗,又名莖,細則花好而有態度;蕙梗稍粗不妨,若太粗則無好花,瓣雖闊而必定薄。

凡有外相者,如衣殼極佳,根葉并美之類,至開花變壞者極多,不變者十不居一。

無外相而花開出色者,百不居一,其出色者勝于尋常,如人不可以貌取,亦衣錦尚綱之意也。

有新花不佳,復出遠勝者,由捧心好,舌頭大故也,花蕊以短而圓綻為上。

平頂者所開不過超瓣耳,若荷花則蕊頭圓正、瓣尖之內折疊二三層,逐漸開放。

凡細花不多,每箭不過五六朵,多至八九朵,若團瓣及小花頭,亦有十四五朵者。

花蕊初出土,有尖細硬殼對抱者,謂之雞嘴,逐層總包細蕊者,謂之大衣殼,鱗次含蓋細蕊者,謂之小衣殼,細蕊漸透,謂之出殼。

蕙干挺足,花蕊離干,累累如貫珠者,謂之排鈴;短干橫出,花心向外,謂之轉柁,干上細莖,謂之簪,又謂短腳,簪底一點如露,謂之膏,亦謂明露,大瓣交搭,下露舌根,兩旁露捧心處,謂之鳳眼,花背邊瓣,謂之上搭,花胸邊瓣,謂之下搭,上搭深則花瓣必闊而有兜,且開不落肩,亦名前后搭。大瓣謂之外三瓣,小瓣謂之捧心,捧心中間,謂之鼻,鼻下謂之舌。

花須迎面,朵朵俱向陽生向上者為妙,凡入品之花俱如此。

蕙花旁瓣包正瓣,蘭花正瓣包旁瓣,此大概也,若能反是則開好花。

花瓣厚則有神,花色嫩則有態,凡復花必須愛護其葉,葉好則花之精采益見。

大概蘭蕙花瓣俱須短闊,蘭之花頭略小不妨,蕙則必須肥大,方有拔俗超群之意,蘭蕙葉復出者,葉較短,至數年后培養得法,雄壯如舊,謂之還山葉。

蕙花長闊葉,發箭宜高,方能相稱,其莖更要挺直,總須以花鎮葉,不可以葉凌花。

蘭如綽約好女,靜秀宜人,蕙如端莊少年,束帶立朝,蘭以幽勝,有雅人名士之風,蕙以其名,得蹀躞豪華之概。

蕙無映腮、桃腮二種,惟刺毛素有之,舌無紅點,帶黃綠色。

蕙花小殼尖起細鉤者,亦開水仙。

殼色有竹葉青,綠帶青色是也。竹根青,綠帶黃色是也。

或云蕙花不論肩側,試看花開肩落,有何意味,故凡有品之花,無不兩肩倜儻。

市花者逢花開拗捩,用手屈之,使花瓣熨貼,謂之動手。若出色花,舒放自如,不假矯揉,至于瓣薄者,雖加屈抑,曾不須臾故態復出,故花須瓣厚為貴。

刺毛素復出,間有凈者,亦有素花復出映腮者,故新花不足為憑,必俟復出方準。

建花譜云:“干雖高而實瘦,葉雖勁而實柔,兩語得其三昧”。所云精于鑒賞者矣,推之蘭蕙,亦復如是,花有神,以靜而存,花有態,惟和為貴,花有氣象磊落,崢嶸是尚,此得之相外者也。

山塘朱公盛,開設花行數十年,伊子觀光冠群昆季,能世其業,辨論花之容質,頗能委曲詳明,見聞熟習,可云,善別花相者矣。

培養

藝花之法,全在培養得宜,今旁搜博采,其說紛紜,惟愿惜花人以活法參之(靈活運用),隨時珍愛,庶不致令好花失所耳。

栽種須用干細子游泥,根與盆口平,上蓋細泥,高出盆口二三寸(可能“分”誤),取其瀝水,栽時須將根下泥,細細筑實,不可使有空隙處,如一根不著泥,日久即蒸爛,余根受傷,又不可任意屈伸,致根氣郁竭不舒。

栽時剪去爛根,凈存活根,長者并去其半,用清水冼凈根上沙泥,俟根上水跡干透,然后入盆,則土氣易得,新根易生,翻種時亦然,盆底用囫圇新瓦,敲如盆底大小,下襯碎瓦一二層,如花瘦,瓦上先鋪粗塊酒壇泥寸許,但須隔年陳久者佳;一云肥田內翻種之泥亦可,種后略停片刻,使根與干泥膠黏,然后印水。

初次印水,須從盆面輕輕灑勻,逐漸印下,約上半盆濕透為度,再隔半時,再印數次,則全盆俱受矣。有將盆置水中,俟盆面泥濕,然后取出者,恐太濕傷根,非良法也。

凡新花初上盆,印水已透,用棧條圈之,上覆草蓋,至六七日,天暖時無風,方可取出,如遇大風及天冷,宜常圈蓋,否則衣殼干枯,花必慳縮。

蕙喜干燥而向陽,蘭喜干潤而向陰,故澆灌時須視盆面土已燥裂,方可沿盆徐徐澆水,如大盆碗許,小盆一小盞足矣。

自交九月下旬,須漸移向屋內,十月下旬,不可印水,如燥極,略潤水氣,交立春后,方澆水少許,正月后,亦須漸漸向外移,如正月天氣寒冷仍置室內,盛放不可出露,若二月下旬天氣晴和,間一二日出露,且可使受新露新雨,新花如此,復花亦然。

九月十月宜移向陽處,頻曬之,正二月間亦然,夜置屋內,嚴寒緊閉花房,不可透風。

人謂花在山中,焉能如此,因有任其日曬雨淋(一作露),不加培植,致數年無花,葉漸凋敗者,不知花之在山在盆,如人有膏梁藜藿之不同,試思藜藿之人,何曾攝養,若令膏梁而作藜藿之事,鮮有不致困憊者矣。

常熟(如其)法,每年用子游泥翻種,不須下肥,若不能如其法,有花葉無神,不能透發者,須用肥土法,其法不一,或用豆莢殼水,或用百草汁,或用雞毛水,或用鹿糞浸水,俱須于六七月內,盆土干透時,約有陣雨將至,用肥水滿盆澆灌,候大雨淋濯透足,如陣雨不透,須用噴筒將積久雨水灌透,使肥氣向下,方無壅滯傷根之患。

或云:夏秋將河水澆灌,可以代肥土(一作水)法,前所用之肥水,豆莢味澀,百草味酸,雞毛氣腥,恐引蟲蟻,鹿糞即百草之意,用之亦不甚發,惟雞毛須隔年冬月浸至五六月,清澈絕無腥氣,方可用水灌之。

摩詰種蘭蕙,用黃磁斗,養以綺石,夫砂盆固佳,若用石恐壓遏其根,必須大盆,先將石疊好,然后加土栽種,布置疏密,高下得勢,足供清賞。

奧蘭,即蕙草也,又名九節蘭,其葉長杭蘭大半,種之得宜,來年愈盛,揀大顆得氣者,將根冼凈,剪去一半,盆下細砂,上用松土,無不花者。(花史)

栽蘭用泥,不拘大要,先于梅雨后取溝內肥泥,曬干篩細備用,或取山上有火燒處,水銜浮泥,尋蕨菜待枯,以前泥薄覆草上,再鋪草,再加泥,如此三四層,以火燒之,澆入糞,干則再加再燒數次,待干后取用。(群芳譜)

一云:將山土用水和勻,搏茶甌大猛火煅紅,火煅者,恐蟻蚓傷根也,錘碎拌雞糞待用,如此蓄土,何患花之不茂。(群芳譜,俱指建蘭)

杭蘭,惟杭城有之,花如建蘭,香甚,一枝一花,葉較建蘭稍闊,有紫花黃心,色若胭脂,有白花紫(一作黃)心,白若羊脂,花甚可愛。取大本,根內無竹釘者,取橫山黃土,揀去石塊種之,見天不見日,澆以羊鹿糞水,花葉茂盛,雞毛鵝毛水亦可,若澆灌得宜,來年花發,其香勝新栽者遠甚。

一說用水浮炭種之,上蓋青苔,花茂,頻灑水,花香。(見群芳譜)

新蘭于正月內上盆,培養得法,立夏后子葉即可出土。

虞山子游泥,其土松潤,故蘭蕙宜之,然取其浮面二三寸草根所著之土,方有肥氣,若深至五六寸尺許者,不堪用也。其色紫黑,篩去沙石,每年翻種一次,總能有花,但要臨時取用,方得地氣,久則土膏干竭,不能有力。

蘭于春分后翻種,蕙于春前翻種,自然長茂,不必下肥。

海虞種花家因此居奇,養花易發,別無秘妙,至其分愛(賣)與人,則用糞浸其根,或臨時用糞水澆之,使花受病,當時不見其害,至一年后,無不萎絕,緣細花不肯傳種,亦由心術之壞也。

凡蘭蕙復蕊出土,用箬葉作圈,隨蕊之長短罩之,亦常熟法云防護衣殼,不使稍有損壞,罩之且避鼠傷。

嘉興養花于空地上,用浮土一二尺許,土之厚薄,視盆之大小,下襯新瓦四張,俟花落后,將盆埋入,土與口平,夏秋用蘆簾以御烈日暴雨,交冬不印水,周圍用磚逐漸砌,高,天冷封頂,嚴寒用干土將四圍頂上擁過,踏結作一大土堆,上仍覆蓋,不令著雨雪,交春則漸去土磚,既得地氣,又不冰凍,且花葉鮮嫩,無纖毫傷壞,但每年須用此法,方能長茂,若忽照常法養之,不但不發花,且易萎敗。

一說埋盆不用浮土,平地將盆埋入,四旁開溝瀉水,不使壅積亦可。

蕙花早種,則不發箭,被風被冷亦然,花市俗談,謂之“不來”(指落山花)。

或云新花初種,盆泥須濕,如太干,恐花梗瘦縮,蕊多不放。

栽時根不宜深,亦不宜露,大致蘭根上浮土一二分,蕙根上浮土四五分足矣。

一云:新花初種,盆泥須結,俟花落后,另用干泥翻種,則須松矣。

本年子葉叢生,明年不能有花,反之,明年則花必茂;有五六年無花,葉亦不甚發者,翻盆則茂;太肥不花者,子葉壯盛;太瘦不花者,子葉細弱,俱須翻盆翻種后,要肥者瘦之,瘦者肥之,無不花矣。

栽種之泥,必須干燥,栽蘭者,須陰干后篩去粗塊,栽蕙者,曬亦不妨,篩出之粗泥石塊,即可置于盆底,至于分栽建蘭,又須久曬,如附錄內所載,可取。若凡蘭有花瓣不凈者,其法用箬作團,將蕊圍繞,旋以細干泥糝入,俟花蕊漸長,泥亦逐漸加高,至花將放時,然后去之,則花瓣之筋可滅,此系得之耳食,果否未曾試也;建花畏蟻畏蚓,為傷根也,蘭蕙亦足為害,并宜設法除去之。

凡用情于人者,人無不感而情動,至花亦然,使澆灌得宜,久而弗懈,則以生以長,日就蓬勃,惟恐用情過當,或有始鮮終,則人實為之,花亦索然意盡矣。

春布和風,夏施時雨,秋滋湛露,冬被陽曦,天之培養也;朝注清泉,暮除莠草,熱加蔭蔽,寒謹蓋藏,人之培養也,右宜近林,左宜近野,前迎南向,后障北吹,地之培養也。

一云:新花本年不用施肥,灌以雨水,夏秋間用河水澆之,足矣,倘所發子葉瘦削,次年二三月方可澆肥。

細花不發箭,由肥氣勝于土氣,若不澆肥,總能有花。

海虞有以花為業者,舍其耕耨,專事花叢,每逢佳種,不惜厚值購求,培栽辛勤,性命依之,一俟花葉繁多,即以分賣,往往價增十倍,故有田連阡陌,不如好花多得之說,可見人心不古,舍本逐末,巧于取利如此。

澆灌有時,夏秋必於黎明,使盆土濕透,約水氣得周一耋夜為度,春用六七分水氣(冬用三分水氣,此燥極方可干而移帶潤,惟冬日含宜)宜干帶潤,若燥極止須以三分水氣,于沿澆之。

種須松土,取其瀝濕,且根氣舒展,新葉易生,膩土栽之,往往不發。

一云:取山黃泥燒透,磨細如粉,同礱糠灰和勻,種素花最妙,夏用豆汁澆之,又與建蘭同法矣。

花歷云:“凡栽花,宜用六儀,母倉滿收成開,及甲子、己卯、戊寅、己丑、辛卯、戊戌、己亥、庚子、丁未、戊申、壬子、戊午等日,忌用死熏,乙日、建日、破日、火日,并謹遵憲書,不宜栽種之日,栽蘭蕙者不可不知”。

凡盆花根盛者花衰,若蘭蕙有長根直下者,發花亦少,宜翻盆剪去離葉根三四寸,勻鋪栗炭屑一層,然后種之,其根繁而不長,花亦能茂。

或云:栽時花根入土深者,則根長而不花,及犯忌應忌之日,亦不發箭,俱須擇吉日翻種。

葉綠而黝者,傷于肥濕,葉黃而黯者,傷于干瘦,惟色翠而有神,光華潤澤,無一葉少損,由培植之功到也。

予友花奴子黃友嗜花有癖,家植名品甚多,賞鑒特真,茲先登其辨論數條,其余當采入續編,以補記中缺略云,細花澆肥,常熟用糞,先須夜露月余,然后可用,宜以春秋二分前后,候泥極干,從盆旁澆下,不可使著葉根,隨即如法,淋濯透足,下后須半月,不令日曬,否則萎爛,此外用肥各法,隨人活變,不可執一而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和县| 沂源县| 沙坪坝区| 关岭| 类乌齐县| 潼关县| 开平市| 关岭| 鄱阳县| 墨玉县| 泉州市| 谢通门县| 且末县| 交口县| 建瓯市| 大邑县| 永清县| 牙克石市| 嘉兴市| 惠东县| 张北县| 宝清县| 馆陶县| 肃南| 温宿县| 大关县| 武穴市| 虞城县| 睢宁县| 佛学| 宜川县| 萨迦县| 平武县| 含山县| 青铜峡市| 渭源县| 元朗区| 安康市| 红原县| 西峡县|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