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頡利由于將財物都扔下未能帶在身上,無力再付拓羯兵那昂貴的傭金,拓羯們認(rèn)錢不認(rèn)人,盡管他們?yōu)樽约旱耐耄瑳Q不會投降,但他們也不再追隨頡利,于是離開他轉(zhuǎn)投到西突厥等地,為當(dāng)?shù)貦?quán)貴賣命或干脆繞道回國去了。
頡利的身邊本來沖出來的人便不多,這個更是雪上加霜,頡利得知蘇尼失被李道宗追計自己的時候帶人連夜出逃,藏到了蘇尼失部落附近的一片深谷之中。
李道宗身為皇室宗族,被封任城王,蘇尼失既然向大唐效忠,當(dāng)然不敢惹他,舉傾國之軍民四處搜尋,他的兒子阿史那忠在一個荒谷之中搜到了頡利,昔日縱橫天下的頡利未加反抗,束手就擒。
李道宗的副手,大同道副總管張寶相率軍先趕到,從使那忠手中移接過頡利,并交到李靖帳中,輕取了這頭號戰(zhàn)功。
李靖一邊對頡利好生照顧、招待,一邊以八百里加急向李世民報喜:“突厥已平,頡利已被活捉,將隨軍返抵長安。”
李靖的奏折一到長安,頓時朝野沸騰,萬民同慶,頡利可汗率二十萬鐵騎攻到渭河畔的舊事,雖然已經(jīng)過了幾年,但無論高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記憶猶新,如今突厥被平,頡利就擒,誰能不高興呢?
這消息傳到了太上皇所居的大安宮,太上皇李淵亦欣喜異常,當(dāng)年他剛剛起事之時,為了得到突厥的支持,不得不向突厥稱臣納貢,受盡屈辱,如今總算出了一口惡氣!
李淵對侍衛(wèi)道:“當(dāng)年漢高祖被困白登,這個仇一直沒能報成,今天我的兒子能夠滅掉突厥,我托付得人,還有什么擔(dān)憂的呢?”
李淵捎信給李世民,晚上他要在凌煙閣設(shè)宴,請長孫無忌、高士廉、蕭瑀、魏征等親近之臣和李神通、李神符等幾個王爺,以及長孫皇后等幾個后妃同慶。
雖然損失了象黃明這樣前途無量的年輕將領(lǐng),但在回到長安的時候,李靖還是很高興的,畢竟當(dāng)年渭橋之盟時起,心中就一直有一塊心病,如今終于得償夙愿了。
但甫到長安,李靖便得到一個驚人的消息:杜如晦以病辭世!
杜如晦與房玄齡任尚書左右仆射,并為宰相,房玄齡善于謀劃,杜如晦長于決斷。每議政事李世民常說,非杜如晦莫能籌斷,可見對他的重視。而杜如晦死后,李世民更廢朝三日,以示懷念。
李靖與杜如晦私交平平,但如此良相失之乃國之大不幸,李靖為國為民,又怎么能不擔(dān)心呢?
而另一件事更讓他心中難以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