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 詞徵
- 張德瀛
- 4416字
- 2015-11-20 19:00:14
金主亮詞
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贈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語,金主亮聞之,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或云:“金主亮遣使臣朝賀,隱畫工於中,圖臨安城邑,及吳山西湖之勝,既進,繪事間然,有垂涎杭越之想。”今觀呈史及藝苑雌黃所載金主諸詞,獨具雄鷙之概,非但其武功之足紀也。
元虞薩詞
前人評韓、柳文者曰,韓如靜女,柳如名姝。殊覺未稱。獨元虞伯生、薩雁門二家詞,則極相類。虞詞幽,薩詞繁麗,殆有別耳。
元人詩宜入小令
李賓之論詩云:“宋之拙者皆文也,元之巧者皆詞也。”今觀元人詩,如袁通甫之“象管烏絲題往事,玉簫錦瑟負華年”,郝伯常之“桃李東風蝴蝶夢,關山明月杜鵑魂”,虞伯生之“一徑綠陰三月雨,數聲啼鳥百花風”,袁伯長之“曉沐緩垂蒼玉佩,晚妝愁帶紫羅囊”,顧仲瑛之“池上桃開銷恨樹,閣中香進助情花”,陳剛中之“芙蓉夜月開天鏡,楊柳春風擁畫圖”,楊鐵之“一雙孔雀銜青綬,十二飛鴻上錦箏”,薩雁門之“螺杯注酒搖紅浪,采扇題詩染綠煙”,宋顯夫之“龍頭瀉酒紅云艷,象口吹香綠霧斜”等句,皆宜於小令。若以之入詩,氣格卑矣。
高仲常詞
高仲常貧也樂詞,朱竹詞綜錄之,蓋賀方回小梅花詞六闋之一。考向伯恭亦賦是調二闋。後人以賀詞六闋合為三闋,以向詞二闋合為一闋,皆誤。蓋上闋六句平側各三韻,後闋下三句同。然起二句側韻,句法七字,乃所謂過變也。
蛻巖詞
蛻巖詞無自制腔,其詞腴於根,而盎於華,直接宋人步武。於元之一代,誠足以度越諸子,可謂海之明珠,鳥之鳳皇矣。
蛻巖警句
陸輔之詞旨,摘樂笑翁警句十馀條,吳子律又為之補,美已盡矣。愚因仿陸氏詞旨,錄蛻巖詞警句,使與樂笑翁匹焉。“縱留得楝花寒在,啼已無聊。”“山容水態依然好,惟有綺羅云散。”摸魚兒,春日西湖泛舟。“多情正要人拘管,無奈綠昏紅暝。”前調,錢萬戶宜之邀予賦瑤臺景。“恨翠禽啼處。驚殘一夜,夢云無跡。”疏影,王元章墨梅圖。“把柔情一縷,都隨好夢,作陽臺雨。”水龍吟,賦倩云。“誰將玉斧明月,奈瓊樓高處無人。”“絲箋密記多情事,一看一回腸斷。”陌上花,使歸閩浙歲暮有懷。“碧云江雨小樓空,春光已到銷魂處。”踏莎行,江上送客。皆瑯然可誦也。
邱長春詞
邱長春西游記,乃其門人李志常所述。記中載邱長春在邪米思干大城寓故宮中,題鳳棲酲二詞壁上云:“一點靈明潛啟悟。天上人間,不見行藏處。四海八荒惟獨步。不空不有誰能睹。瞬目揚眉全體露。混混茫茫,法界超然去。萬劫輪回遭一遇。九元齊上三清路。”“日月循環無定止。春去秋來,多少榮枯事。五帝三皇千百祀。一興一廢長如此。死去生來生復死。輪回變化何時已。不到無心休歇地,不能清凈超於彼。”詞下一首下闋疑脫二字。故宮為北印度境,回紇所居,算端氏之遺址也。記中并有恨歡遲一詞,邱長春重九日賞菊作。
宋元人詠桂詞
南宋人詞詠桂者,毛吾竹、謝勉仲、吳夢窗諸家最著。皇慶中,顧仲瑛集同人金粟影亭賦桂,同作者袁華、于立、陸仁、張遜均足抗手。朱梧巢續鴛鴦湖棹歌云:“玉笙錦瑟銷沉後,雅集空懷顧阿瑛。”風致可想。
張小山小令
張小山、喬夢符小令并稱。然張之小令遠軼夢符之上。如雙調水仙子云:“繡床人困,玉關夢回,錦字書遲。”黃錘人月圓云:“桃花吹盡,佳人何在,門掩殘紅。”仙呂一半兒云:“喚蠻蠻,一半兒依隨,一半兒懶。”是調即詞之憶王孫,兩“兒”字蓋襯字。中呂山坡羊云:“湖上藕花,是上柳颼,渾是秋愁,休上樓。”中呂滿庭芳云:“闌干畔,芳枝綠滿,梅子替心酸。”句法偶與詞合,然“畔”、“滿”是韻,音響究異。越調憑闌人云:“煉霞成大丹,袖云歸故山。”皆能豐約中度,旋復回環,宜其居關馬諸人之上。
明銅盤詞
明宣廟鎏金銅盤,方徑三寸五分,宣德七年正月十五日制。有御題錦堂春詞鐫於上云:“映日稼花旖旎,縈風細柳輕盈。游絲十丈重門靜,金鴨午煙清。戲蝶渾如有意,啼鶯還似多情。游人來往知多少,歌吹散春聲。”許Ο川作歌紀其事,銅盤後歸曾賓谷方伯家。
張以甯詞
阮志金石略,載張以甯詞序曰:“廣州省治,南漢主劉钅辰故宮,鐵鑄四柱猶存。周覽嘆息之馀,夜泊三江口,夢中作一詞,覺而忘之,但記二句云“千古興亡多少恨,總付潮回去”。因隱括為明月生南浦一闋云:“海角亭前秋草路。蘚葉風清,吹散蠻煙霧。一笑英雄曾割據。癡兒卻被潘郎誤。寶氣銷沉無覓處。蘚暈猶殘,鐵鑄遺宮柱。千古興亡知幾度。海門依舊潮來云。”案:以甯,字志道,古田人,元末官翰林學士承旨。明初,例徙南京,召為侍讀學士,使安南道卒。有翠屏集四卷。
黃莊元宵詞
成化中,黃編仲昭、莊栓討昶,撰元宵詞,又上疏論列,以去。其後每有文字,輒命文華門仁智殿輩為之,往往傳奉,驟得美官。黃莊固志節之士矣,然迫意去位,又不知潘佑、韓熙載之以詞規諷者,為足資鑒戒也。
王抑庵詞
王抑庵浪淘沙詞“風暖翠煙飄。殘雪都消。游絲百尺墜晴霄。可惜春光容易過,又近花朝。驅馬第三橋。芳意蕭條。緋桃渾似放嬌嬈。瘦盡城南千樹柳,不似宮腰。”其言婉而有致,吳處厚所謂文章艷麗,亦不害其為正也。至其青玉案二闋,一則云:“可恨狂風寒卷地。絳英零落,素姿飄墜。滿眼成憔悴。”再則云:“日日狂風吹客袂。九門鳴轂,六街游騎。但見芳塵起。”兩詞殆指石亨、徐有貞諸人言之,其痛念於景帝之變乎。
楊升庵詞
揚子云云,詞人之賦麗以淫。升庵詞爛若編貝,然麗以淫矣。其江月晃重山、浪淘沙諸闋,又議禮謫戍滬州時所作。
陳白沙詞
陳白沙漁歌子云:“紅蕖風起白鷗飛。大綱攔江魚正肥。微雨過,又斜暉。村北村南買醉歸。”結響騷雅,使劉後村見之,當不敢嗤為押韻語錄。
湯義仍詞
湯義仍詞,情文俱美,大致不出曲家科臼。若阮郎歸之“斷腸春色在眉彎。倩誰臨遠山。蜀妝啼雨畫來難。高唐云影間。”舞身如環,綽有豐度,斯足稱矣。
豁堂和尚詞
凈慈豁堂和尚,工詩與書畫,性喜游覽。嘗畫一漁艇於竹樹下,曖曖漠漠,煙水一灣,題一詞其上。“來往煙波,十年自號西湖長。秋風五兩。吹出蘆花港。得竭盡同歌,夜靜聲初朗。無人賞。自家拍掌。唱得青山響。”見李介立天香閣隨筆,詞極俊爽。王蘭泉編明詞綜,惜未收入。
王船山詞
王船山有鼓棹初集、鼓棹二集,其詞多不葉律,如詩之長短句而已。二集中有蝶戀花衰柳詞一闋獨佳,頗肖六一。今錄之於左:“為問西風因底怨。百轉千回,苦要情絲斷。葉葉飄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遠。陣陣寒雅飛影亂。總趁斜陽,誰肯還留戀。夢里鵝黃拋錦線。春光難借寒蟬喚。”
吳梅村詞
吳梅村祭酒,為本朝詞家之領袖,其出處絕類元之許衡。慢聲諸詞,吟嘆頹息,蒼莽無盡,蓋所謂有為言之者也。
王漁洋詞
王漁洋有句云“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世以王桐花稱之。正如吳囗次之稱紅豆詞人,杭堇浦之稱陳微貞竹影詞人,均屬一時韻事。建安許賡皋子秋史,其詞有“人在子規聲里瘦”之句,人呼為許子規。年二十馀,游武夷,墜巖死。
彭羨門詞
彭羨門,與王漁洋齊名,時有彭、王之目。滕王閣落成一詩,尤為漁洋心折。王評其詞為近代詞人第一。集中詞如菩節蠻之“泓黛秀聯娟。云鬟亞玉肩”,鷓鴣天之“翠蛾一滴能傳語,熏住春愁不放還”,玉樓春之“江南無限斷腸花,枝上東風枝下雨”,瑤花之“舊歡如夢多少事,記取金釵羅帕”,白苧之“裊柔條,斷送了落紅如霰”,尤悔庵所謂含柳吐秦,沈偶僧所謂綽有生趣者,謂此類也。
汪遠孫詞
洪思填詞圖,題者甚夥,清尊集載有胡敬、孫同元、姚伊憲諸詩,并汪遠孫望湘人一詞。詞云:“正沉吟抱膝,兀坐髭,傳神阿堵如現。棗核纖豪,蕉紋小硯。譜出新詞黃絹。舊事疏狂,閑身落拓,愁深愁淺。賴竹絲、陶寫幽情,悄把紅兒低喚。商略宮移羽換。聽珠喉乍轉,翠樽檀板。怕秋雨梧桐,滴盡玉簫清怨。靈均一去,旗亭凄斷。只剩湘流鳴咽。怎知道、林月溪花,舊日詩才尤擅。”相傳思好度曲,以長生殿一書,鐫秩而去,時人嘲之曰“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謂此也。洪詩有“林月前後入,溪花冬夏開”之句,樊榭嘗亟稱之,故汪詞云然。
屈翁山詞
屈翁山中,有九歌、九辯遺旨,故以騷屑名篇。觀其潼關感舊、榆林鎮吊諸忠烈諸闋,激昂慨慷,如蒯通讀樂毅傳而涕泣,其遇亦可悲矣。
粵詩四大家
吾粵當國初時,如陳恭尹、屈大均、梁佩蘭、王隼皆以詩鳴,有四大家之稱。屈詞最夥,陳與梁下之,惟王詞未見。故老謂其好彈琵琶,撰新樂府,即志中所稱琵琶楔子。意必有令慢諸作,或遺佚既久,遂無可考歟。
梁汾閩客謠
字字雙,唐王麗真所制調,或云是和章,非一手所成。明陳元朋翼飛步趨王作,不失累黍。顧梁汾閩客謠賦是調云:“煙嵐潑翠山復山。雪浪卷空灘復灘。車船算緡關復關。琴劍羈游難復難。”一字一淚,能使征人逐客,讀之泫然。
梁汾寄吳漢槎詞
梁汾詞,脫然畦封,如陳夢良之秀綽,李通判之雅潔,其盛傳者莫如寄吳漢槎寧古塔二章。其賦六橋詞,集中僅存其四。割踏莎行半闋,虞美人半闋,為踏莎美人,此等實不足為後賢矩。毛西河翦半詞亦然。
西河詞
河右詞六卷,姜汝長浚選刻,前四卷名當樓集,附西河集中。愚按西河詞,選本絕少,因錄數章於此。遇陳王云:“金斗熨開魚子衤頡、襯紅裳。銅瓶注暖獅頭炭、理黃妝。頻呼小玉因聲巧,欲簽泥金恐恨長。那見瑤臺成粉幢,果然銀漢是紅墻。”酒泉子云:“風攬紅簾,秋損隔簾人影,倩秦娥、纏越苘,唱吳鹽。黃鋪白鎖春相望。高閣魂驚難上。那更堪、花滿桁,柳垂檐。”菩薩蠻云:“輕雷鹿鹿宮車轉。晚涼偷弄王管。雙甲小資夷。黃鸝處處啼。春風吹欲遍。盡作西清怨。暗里換歌頭。伊州似石州。”相見歡云:“倚床還繡芙蓉。對花叢。牽得絲絲柳線、翠煙籠。愁思遠。拋金翦。唾殘絨。羞煞鴛鴦銜去、一絲紅。”相傳有怨家摘其詞曲中語,以為訕謗。按驗無實,得不坐。蓋幾於王胄之庭草無人隨意綠矣。
西河望江南詞
西河望江南詞:“誰浣素紗窺越女,因歌白苧號吳儂。總在石蓮東。”聞之,蓮實經秋,房枯子黑,其堅如石者為石蓮。李昌谷詩“人在石蓮中”是也。楊之詩“金波影里石蓮花”,蓋段柯古所云生小石間者,是別一種。
丁飛濤詞
丁飛濤蚤歲有白燕樓詩,流傳吳下,士女爭采摭,書於衣袖間。婺州吳器之贈以詩云:“恨無十五雙鬟女,教唱君家白燕樓。”其為時傾倒若此。所撰扶荔詞,如柳初新詠柳云:“及早和他同倚,怕消魂夕陽飛絮。”大有江潭搖落之感。然如宗定九所評則過矣。飛濤與同里沈謙、陸圻、柴紹炳、毛先舒、孫治、張綱孫、吳百朋、虞黃昊、陳廷會并有時譽,世稱西冷十子。通籍後,與宋荔裳、施愚山、張譙明、周釜山、嚴顥亭、趙錦帆唱酬日下,稱燕臺七子云。
竹用六朝語
古人呼妻曰鄉里,六朝時已有此稱。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鄉里落他處。沈休文詩:“還家問鄉里,詎堪持作夫。”朱竹洞仙歌詞“算隨處可稱鄉里”,用六朝語也。
竹用紅亭詞
紅亭,虢州西亭也,竹送丁雁水觀察虔州用之。雜岑嘉州詩,如“紅亭出鳥外”,“百尺紅亭對萬峰”,“紅亭水木不知暑”,“紅亭綠酒送君還”,皆指其地。
竹用玉玲瓏詞
竹寄龔蘅圃詞,“玉玲瓏閣前,松石經過,朱夏曾撫”。閣為龔氏藏書之所。按杭堇浦東城雜記,玉玲瓏,宋宣和花綱石也,上有字紀歲月,蒼潤嵌空,叩之聲如雜佩,本包涵所靈隱山莊舊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