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別之目斷魂銷(2)
- 桑榆情緣
- 小宗飛獅
- 1973字
- 2015-11-20 11:43:15
李揚被張帆將到這兒,也只能應付幾句了:“咱們幾個都是發小,經受了這么多年的風風雨雨,為祖國的解放和經濟建設我們也算是付出了不少,現在咱們各自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并且干的都不錯。我和張帆還在服役,將來什么時間轉業,轉業以后干什么,這些我沒考慮,相信張帆也沒考慮。我倆的姻緣也不是什么秘密,既無父母之命,也無媒妁之言,是這么多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形成的,是不是張帆。”
張帆把頭一歪:“別打岔,說那些難聽的話,客套話盡量少說。具體今后怎么發展我還沒想好呢。”
金環一看,給石柱和小寶使個眼色,說:“這樣吧,你們倆單獨談談,咱們幾個回避一下,好不好。”說完幾個快速地退了出去。
這時,屋里只剩下李揚和張帆了,倆人誰也沒說話,屋里的空氣像是凝固了。眼含淚珠的張帆突然抱住李揚,失聲哭了起來,如雨的淚水順著臉頰滾落下來,濕透了李揚厚厚的棉衣。“別這樣,讓人看到不好。”李揚安慰了一句。張帆根本沒理會這些,嘴上嘟囔著:“分開這么多年,你知道我是怎么過來的嗎?很長時間感覺自己好孤獨,但總是這樣安慰自己:詩人都是孤獨的。又一想,自己雖然愛寫詩,但不是詩人,充其量算是個詩詞愛好者。我雖算不上超脫世俗之人,但也算是個堂堂正正的女人或者正直的軍人,誰沒有七情六欲,誰不想自己心上的人?也許是離家太久了,太遠了,好幾年沒見到你,也沒跟家人好好地呆會兒,心里難免有些傷感。”面對同樣淚灑前襟的李揚繼續說道“不說這些了,你去過邊疆嗎?”
“邊疆太遠了,我沒去過,是像傳說的那樣好嗎?”李揚擦了擦臉上的淚水問道。
“邊疆是個好地方,特別是我們駐防的云山腳下,白色、黃色、綠色層次分明,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哎,李揚,你還記得柳宗元有一首描寫孤獨絕境的那首詩嗎?”
“哪首詩?我知道你酷愛寫詩,所以你對詩很敏感。”
“記得不太準了,大概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說心里話,現在我呆著的地方真好似千山鳥飛絕,萬徑人無蹤。而在我的心底卻隱藏著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一片憂郁!很長時間我好像徘徊在一片孤島荒野中,獨自迎接著冬日暮雪的飄逝!”
“你說的也太憂郁了,深處邊疆并人跡罕至的地方肯定很孤獨,我非常理解你。”這時,李揚的臉輕輕地貼在了張帆的長發上,接著說:“一個人在那么遠的地方,確實難為你了,不行就回來吧。”
張帆很為難:“我們單位剛改制,雖然還是部隊編制,但它的工作內容完全變了,一切都要從頭干起,剛有點兒眉目就要求轉業,不太合適,有好多工作都是我親自辦的,一旦離開,不但工作要受損失,從我內心來說,我也不愿意現在就回來,”她停了一會兒,看著李揚說出了心底的話:“說真話,我恨不得現在就結婚,依偎在你那寬厚的胸前。下班后倆人共同下廚房,做可口的飯菜,一邊吃著一邊聽你講兒時的故事和部隊上的趣事兒。”張帆沒說完,李揚接上了話茬兒:“將來你再給我生個胖小子,整天活蹦亂跳地圍在咱們身邊,那該是多幸福呀。”
“想什么呢,我跟你說吧,這一切的一切,目前還是幻想,還不是過這種生活的時候,我想了只要倆人有緣,就是再過五十年也會結合在一起的。”
“咱倆現在都是軍人,結婚是要經上級批準的。有句老話說得好: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個命令就得開拔。我同意你的看法,過幾年再說吧,有情人終成眷屬。”
由于回家乘坐的火車時間到了,敲門聲打斷了李揚和張帆的纏綿,倆人整理了一下衣服:“請進。”金環推門進來了。
“金環呀,火車到點兒了嗎?”
金環不情愿的說道:“還有一個小時火車就要開了,我們得馬上去車站,李揚你一起回去嗎?”
李揚說:“官身由不了自己,眼下工作太忙,等忙過這段時間我專程回去。”
張帆失望的雙眼含著淚花,說:“那只能這樣了,咱們走吧。”
李揚送走了張帆和金環他們,沒有直接回宿舍,而是沿著護城河北岸走去。
沿河兩岸的草坪平展如毯,半人高的叢林和各類樹木翠綠別致。垂楊柳率先染綠了河堤兩旁,線兒一樣的柳絲,象少女的長發一直垂到水面。李揚駐足河堤,仰頭遠望,天空晴朗,微風拂面,平靜的水面上,有兩只鴛鴦正在戲水,不時激起層層漣漪。
他看到在溫暖陽光下,河邊的長椅上依偎著對對戀人,說著只有倆人能聽到的甜甜話兒,享受著愛情的親親蜜蜜。在一顆大樹下的長椅子上,坐著一對鶴發童顏的老者,像是久別的戰友或朋友親密地交談著,不時還用手絹替對方擦拭眼角的淚痕。他們也許在回憶過去的歲月,一起追尋那難忘的甜蜜;也許在享受當今的幸福生活,暢想更加美好的未來。看到兩位老者,李揚的心里曖曖的,幻想著如果有一天自己和張帆到了這個年紀,也會這樣相互牽著手,走在沿河兩岸,一起享受人生的快樂嗎?
“李團長,找您半天了,晚上六點緊急會議,請您準時參加。”警衛員小劉向李揚傳達了開會通知。
“什么內容?”李揚問。
“詳情不知,聽說是部隊調防問題。”李揚想,又要調防了,部隊這次又要開往哪里?和張帆這么一別,不知道下次相見在何年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