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會法旨。問說時方人為生物信。法身雖遍說必有方。未知此經于何而說復幾會說。為佛獨說為托他人。仰答事由使無惑也。答法身無在而無不在。即體之用應必有方。略說七處不同。實則處窮法界。言七處者第一會菩提場。第二會普光明殿。第三會忉利天。第四會夜摩天。第五章
會兜率天。第六會他化自在天。第七會逝多園林。而三會普光故會有九。第一會在菩提場說如來依報因果。第二會普光法堂說十信法門。第三會忉利天宮說十住法。第四會夜摩天宮說十行法。第五會兜率陀天說十回向法。第六會他化自在天說十地法。賢圣有隔故越化樂。第七重會普光法堂說因圓果滿法。有十一品經。前六因圓后五果滿。第八三會普光法堂說普賢大行法六位頓成。第九會室羅伐城逝多園林說入法界法門。而第九會末歸菩提場則十會圓明頓彰玄極。言為佛獨說為托他人者此經欲表諸佛齊說故。于諸會多是十方諸佛加菩薩說欲明一說一切說故。第一會十方諸佛加普賢菩薩說普賢是華嚴海會主故表普法故。第二會文殊為主而十首共談表十信門萬德首故。第三會法慧菩薩說表十住法慧心增故。第四會功德林菩薩說表十行法森聳故。第五會金剛幢菩薩說表十回向高出歸向義故。第六會金剛藏菩薩說表十地法含藏出生不可壞故。第七會亦普賢菩薩說表因圓果滿普周法界行德皆普故。第八會亦普賢菩薩說沒六位名收六位行為二千行法。舉一圓收始自初心終極等覺皆共同修乃至成佛不舍因故。第九會如來自入師子顰申三昧令諸大眾頓證法界示相而說。普賢文殊二圣開發百城善友并皆同說故此一會曲分為二。一即本會如來現相二圣開顯頓證法界。二即六十一經末終盡八十諸善知識為善財說明漸證法界。漸頓該羅本末交映皆證法界故。略明會處顯文若斯。若散取經文總有十處。初此閻浮二周百億三遍十方四盡塵道五通異界六該剎塵七重攝剎八復重收九猶帝網十余佛同。則約會略舉三千界塵廣周法界。無盡說主通三種世間無不說也。束此九會以為四分。第一會從世主妙嚴品至毗盧遮那品有十一卷經文。名舉果勸樂生信分。第二從第二會如來名號品至如來出現品有三十一品四十一卷經文。名修因契果生解分。第三以第八會離世間一品有七卷經文名托法進修成行分。第四以第九會入法界一品有二十一卷經文名依人證入成德分。若展九會為三十九品。初會六品。一世主妙嚴品。二如來現相品。三普賢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五華藏世界品。六毗盧遮那品。第二會亦有六品。一如來名號品。二四圣諦品。三光明覺品。四菩薩問明品。五凈行品。六賢首品。第三會亦有六品。一升忉利天宮品。二忉利宮中偈贊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初發心功德品。六明法品。第四會有四品。一升夜摩天宮品。二夜摩宮中偈贊品。三十行品。四十藏品。第五會三品。一升兜率天宮品。二兜率宮中偈贊品。三十回向品。第六會一品。十地品。第七會有十一品。一十定品。二十通品。三十忍品。四阿僧祇品。五如來壽量品。六菩薩住處品。上六明等覺因圓。七佛不思議法品。八如來十身相海品。九隨好光明功德品。十普賢行品。十一如來出現品。第八會唯一品即離世間品。第九會亦唯一品即入法界品。初三會各六品為十八品。四五兩會共有七品成二十五品。第七會十一品故有三十六品。六八九三會各唯一品故有三十九品。又束三十九品以為三分。初世主妙嚴品為序分。二現相品已下為正宗分。三從入法界品六十一經爾時文殊從善住樓閣出已下竟經為流通分。三十九品調冠。真宗九會四分彰其大格。現文若此具本難彰。尋其名題方知綱要謹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