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 傳法正宗記
  • 契嵩
  • 4702字
  • 2015-11-19 16:04:20

正宗分家略傳上(并序)

序曰。正宗至第六祖大鑒禪師。其法益廣。師弟子不復(fù)一一相傳。故后世得各以為家。然承其家之風(fēng)以為學(xué)者。又后世愈繁。然周于天下。其事之本末已詳于傳燈廣燈二錄宋高僧傳。吾不復(fù)列之此。而書者蓋次其所出之世系耳。故分家傳起自大鑒。而終于智達(dá)。凡一千三百有四人也。

大鑒所出法嗣。凡四十三人。其一曰西印度[王  屈]多三藏者。一曰韶陽法海者。一曰廬陵志誠者。一曰匾檐山曉了者。一曰河北智隍者。一曰鐘陵法達(dá)者。一曰壽州智通者。一曰江西志徹者。一曰信州智常者。一曰廣州志道者。一曰廣州印宗者。一曰清源山行思者。一曰南岳懷讓(避諱)者。一曰溫州玄覺者。一曰司空山本凈者。一曰婺女玄策者。一曰曹溪令韜者。一曰西京光宅慧忠者。一曰荷澤神會者。一曰韶陽只陀者。一曰撫州凈安者。一曰嵩山尋禪師者。一曰羅浮定真者。一曰南岳堅固者。一曰制空山道進(jìn)者。一曰善快者。一曰韶山緣素者。一曰宗一者。一曰秦望山善現(xiàn)者。一曰南岳梵行者。一曰并州自在者。一曰西京咸空者。一曰峽山泰祥者。一曰光州法凈者。一曰清涼山辯才者。一曰廣州吳頭陀者。一曰道英者。一曰智本者。一曰清苑法真者。一曰玄楷者。一曰曇璀者。一曰韶州刺史韋據(jù)者。一曰義興孫菩薩者。

大鑒之二世。曰清源行思禪師。吉州安域人也。初于大鑒之眾最為首冠。大鑒嘗謂之曰。從上以衣與法偕傳。蓋取信于后世耳。今吾得人何患乎不信。我受衣來常恐不免于難。今復(fù)傳之慮起其諍。衣缽宜留鎮(zhèn)山門。汝則以法分化一方無使其絕。思尋歸其鄉(xiāng)邑。居清源山之靜居寺。最為學(xué)者所歸。其法嗣一人。曰南岳石頭希遷者。

大鑒之二世。曰南岳懷讓禪師。金州人也。初自嵩山安國師法會往參六祖大鑒。大鑒問曰。什么處來。曰嵩山來。大鑒曰。什么物恁么來。讓曰。說似一物即不中。大鑒曰。還可修證否。讓曰。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大鑒曰。秖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hù)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昔般若多羅所讖。蓋于汝足下出一馬駒。蹋殺天下人。病在汝心不須速說。讓即豁然大悟。事大鑒歷十五載。尋往南岳居般若精舍。四方學(xué)者歸之。故其所出法嗣凡九人。一曰江西道一者。一曰南岳常浩者。一曰智達(dá)者。一曰坦然者。一曰潮州神照者。一曰揚(yáng)州嚴(yán)峻者。一曰新羅國本如者。一曰玄晟者。一曰東霧法空者。

大鑒之二世。曰羅浮定真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靈運(yùn)者。

大鑒之二世。曰制空山道進(jìn)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荊州玄覺者。

大鑒之二世。曰韶州下回田善快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善悟者。

大鑒之二世。曰司空山本凈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中使楊光庭者。

大鑒之二世。曰緣素禪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韶州小道進(jìn)者。一曰韶州游寂者。

大鑒之二世。曰只陀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衡州道倩者。

大鑒之二世。曰南楊慧忠國師。越州諸暨人也。姓冉氏。得法于大鑒。尋隱于南陽白崖山黨子谷。凡四十余年不出其山。唐肅宗聞其風(fēng)。上元二年乃使其臣。孫朝進(jìn)馳詔。及忠至京師。賜肩輿上殿。待以師禮。然忠道力充甚。智辯絕世。雖以道規(guī)教帝者。而無所畏恧。沮折邪見輩。雖難問萬端。未嘗少為之屈。其所出法嗣五人。一曰吉州耽源真應(yīng)者。一曰鄧州香嚴(yán)惟戒者。一曰開府孫知右者。

肅宗皇帝  代宗皇帝。

大鑒之二世。曰洛陽荷澤神會禪師。初以沙彌參見大鑒。因問答乃發(fā)大慧。戒后會大鑒入滅。北秀之說浸盛。會遂趨京師。以天寶四年獨(dú)斷祖道為南北宗著書曰顯宗論。大鑒所傳自是遂尊于天下。其所出法嗣一十八人。一曰黃州大石山福琳者。一曰沂水蒙山光寶者。一曰磁州法如者。一曰懷安郡西隱山進(jìn)平者。一曰澧陽慧演者。一曰河湯懷空者。一曰南陽圓震者。一曰宜春廣敷者。一曰江陵行覺者。一曰五臺山神英者。一曰五臺山無名者。一曰南岳皓玉者。一曰宣州志滿者。一曰涪州朗禪師者。一曰廣陵靈坦者。一曰寧州通隱者。一曰益州南印者。一曰河南尹李常者大鑒之三世。曰南岳石頭希遷禪師。其所出法嗣凡二十一人。一曰荊州天皇道悟者。一曰京兆尸利者。一曰丹霞天然者。一曰潭州招提慧朗者。一曰長沙興國振朗者。一曰澧州藥山惟儼者。一曰潭州大川和尚者。一曰汾州石樓和尚者。一曰鳳翔法門佛陀和尚者。一曰潭州華林和尚者。一曰潮州大巔和尚者。一曰潭州長髭曠禪師者。一曰水空和尚者。一曰寶通者。一曰海陵大辯者。一曰渚涇和尚者。一曰衡州道詵者。一曰漢州常清者。一曰福州碎石和尚者。一曰商州商嶺和尚者。一曰常州義興和尚者。

大鑒之三世。曰道一禪師漢州什邡人也。姓馬氏。其形魁梧有異相。出家初學(xué)律范禪定。皆能專之。晚至衡山。會讓大師了大法要。尋以其法歸天下之學(xué)佛者。然當(dāng)時之王侯大人慕其道者。北面而趨于下風(fēng)。不可勝數(shù)。前祖之讖至是一皆應(yīng)之。其所出法嗣者凡一百三十七人。大鑒之后世能以法而得人者。一最為隆盛。一曰越州大珠慧海者。一曰百丈惟政者。一曰泐潭法會者。一曰杉山智堅者。一曰泐潭惟建者。一曰澧州茗溪道行者。一曰石鞏慧藏者。一曰紫玉山道通者。一曰江西北蘭讓禪師者。一曰洛京佛光如滿者。一曰南源道明者。一曰忻州酈村自滿者。一曰鼎州中邑洪恩者。一曰百丈懷海者。一曰鎬英者。一曰崇泰者。一曰玉姥山翛然者。一曰華州策禪師者。一曰澧州智聰者。一曰云秀山神鑒者。一曰揚(yáng)州智通者。一曰杭州智藏者。一曰京兆懷韜者。一曰處州法藏者。一曰河中府懷則者。一曰常州明干者。一曰鄂州洪潭者。一曰象原懷坦者。一曰潞府元禮者。一曰河中府保慶者。一曰甘泉志賢者。一曰大會山道晤者。一曰潞府法柔者。一曰京兆覺平者。一曰義興勝辨者。一曰海陵慶云者。一曰洪州玄虛者。一曰三角山總印者。一曰魯祖山寶云者。一曰泐潭山常興者。一曰處州西堂智藏者。一曰京兆章敬懷暉者。一曰柏巖明哲者。一曰鵝湖大義者。一曰伏牛山自在者。一曰盤山寶積者。一曰芙蓉山太毓者。一曰麻谷山寶徹者。一曰鹽官齊安者。一曰五泄山靈默者。一曰大梅山海常者。一曰京兆惟寬者。一曰湖南如會者。一曰鄂州無等者。一曰歸宗智常者。一曰韶州清賀者。一曰紫陰山惟建者。一曰封山洪[泳-永+(虍-七+(一/八/八/目))]者。一曰煉山神玩者。一曰崛山道圓者。一曰玉臺惟然者。一曰池州灰山曇覬者。一曰荊州寶積者。一曰河中府法藏者。一曰漢南良津者。一曰京兆崇禪師者。一曰南岳智周者。一曰白虎法宣者。一曰金窟惟直者。一曰臺州柏巖常徹者。一曰乾元暉禪師者。一曰齊州道巖者。一曰襄州常堅者。一曰荊南寶正道本者。一曰云水靖宗者。一曰荊州靈湍者。一曰龍牙圓暢者。一曰雙嶺道方者。一曰羅浮山修廣者。一曰峴山定慶者。一曰越州惟獻(xiàn)者。一曰光明普滿者。一曰汾州無業(yè)者。一曰澧州大同廣澄者。一曰南泉普愿者。一曰五臺鄧隱峰者。一曰佛[山  (奧-釆+米)]和尚者。一曰烏臼和尚者。一曰石霜大善者。一曰石臼和尚者。一曰本溪和尚者。一曰石林和尚者。一曰西山亮座主者。一曰黑眼和尚者。一曰米嶺和尚者。一曰齊峰和尚者。一曰大陽和尚者。一曰紅螺山和尚者。一曰龜洋無了者。一曰利山和尚者。一曰乳原和尚者。一曰松山和尚者。一曰則川和尚者。一曰西園曇藏者。一曰百靈和尚者。一曰金牛和尚者。一曰洞安和尚者。一曰忻州打地和尚者。一曰秀溪和尚者。一曰馬頭峰神藏者。一曰華林善覺者。一曰水塘和尚者。一曰古寺和尚者。一曰江西椑樹和尚者。一曰京兆草堂和尚者。一曰陽岐甄叔者。一曰蒙溪和尚者。一曰黑澗和尚者。一曰興平和尚者。一曰逍遙和尚者。一曰福溪和尚者。一曰水老和尚者。一曰浮杯和尚者。一曰龍山和尚者。一曰居士龐蘊(yùn)者。一曰天目明覺者。一曰王屋山行明者。一曰京兆智藏者。一曰大陽希項(xiàng)者。一曰昆山定覺者。一曰隨州洪山大師者。一曰連州元堤者。一曰泉州慧忠者。一曰安豐山懷空者。一曰羅浮山道行者。一曰廬山法藏者。一曰呂后山寧賁者。

大鑒之三世。曰下回田善悟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潭州無學(xué)者。

大鑒之三世。曰衡州道倩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湖南如寶者。

大鑒之三世。曰耽源山真應(yīng)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吉州正邃者。

大鑒之三世。曰法如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荊南惟忠者。

大鑒之三世。曰河陽懷空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蔡州道明者。

大鑒之三世。曰烏牙山圓震禪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吳頭陀者。一曰四面山法智者。

大鑒之三世。曰五臺山無名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五臺山華嚴(yán)澄觀者。

大鑒之三世。曰益州南印因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義俯者。

大鑒之四世。曰鄧州丹霞山天然禪師。其所出法嗣七人。一曰京兆翠微無學(xué)者。一曰丹霞義安者。一曰吉州性空者。一曰本童和尚者。一曰米倉和尚者。一曰揚(yáng)州六合大隱者。一曰丹霞慧勤者。

大鑒之四世。曰藥山惟儼禪師。其所出法嗣九人。一曰道吾圓智者。一曰云巖曇晟者。一曰華亭船子德誠者。一曰宣州椑樹慧省者。一曰藥山高沙彌者。一曰鄂州百顏明哲者。一曰郢州涇源光宓者。一曰藥山[卄/夒]禪師者。一曰宣州落霞和尚者。

大鑒之四世。曰潭州長髭曠禪即。其所出法嗣。一人曰潭州石室善道者。

大鑒之四世。曰潮州大巔和尚。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漳州三平山義忠者。一曰茱山和尚者。

大鑒之四世。曰潭州大川禪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仙天和尚者。一曰福州普光和尚者。

大鑒之四世。曰虔州西堂智藏禪師。其所出法嗣四人。一曰虔州處微者。一曰雞林道義者。一曰新羅國慧禪師者。一曰新羅國洪直者。

大鑒之四世。曰蒲州麻谷山寶徹禪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壽州良遂者。一曰新羅無染者。

大鑒之四世。曰湖南東寺如會禪師。其所出法嗣四人。一曰吉州茱山慧超者。一曰舒州景諸者。一曰莊嚴(yán)寺光肇者。一曰潭州幕輔山昭禪師者。

大鑒之四世。曰京兆章敬寺懷暉禪師。其所出法嗣凡十六人。一曰京兆弘辯者。一曰龜山智真者。一曰鼎州懷政者。一曰金州操禪師者。一曰鼎州古堤和尚者。一曰河中府公畿和尚者。一曰柏林閑云者。一曰宣州玄哲者。一曰河中府寶堅者。一曰西京道志者。一曰絳州神祐者。一曰西京智藏者。一曰許州無跡者。一曰壽山惟肅者。一曰新羅玄昱者。一曰新羅覺體者。

大鑒之四世。曰杭州鹽官齊安禪師。其所出法嗣八人。其一曰襄州關(guān)南道常者。一曰洪州雙嶺玄真者。一曰徑山鑒宗者。一曰白云曇靖者。一曰潞府文舉者。一曰新羅品日者。一曰壽州建宗者。唐宣宗皇帝。

大鑒之四世。曰婺州五泄山靈默禪師。其所出法嗣四人。一曰福州龜山正原者。一曰甘泉寺曉方者。一曰甘泉寺元遂者。一曰明州棲心寺藏奐者。

大鑒之四世。曰洛京佛光寺如滿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太子少傅白居易者。

大鑒之四世。曰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其所出法嗣三人。其一曰新羅國迦智者。一曰杭州天龍和尚者。一曰新羅國忠彥者。

大鑒之四世。曰荊州永泰寺靈湍禪師。其所出法嗣五人。其一曰湖南上林成虛者。一曰五臺秘魔和尚者。一曰湖南祇林和尚者。一曰呂后山文質(zhì)者。一曰蘇州法河者。

大鑒之四世。曰幽州盤山寶積禪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鎮(zhèn)府普化和尚者。一曰鎮(zhèn)州上方和尚者。

大鑒之四世。曰京兆興善寺惟寬禪師。其所出法嗣六人。一曰京兆法智者。一曰京兆慧建者。一曰京兆無表者。一曰京兆元凈者。一曰京兆慧光者。一曰京兆義宗者。

大鑒之四世。曰云水靖宗禪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華州小馬神照者。一曰華州道圓者。

大鑒之四世。曰潭州龍牙山圓暢禪師。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嘉禾藏廙者。一曰羊腸藏樞者。

大鑒之四世。曰汾州無業(yè)大達(dá)國師。其所出法嗣二人。其一曰鎮(zhèn)州常正者。一曰鎮(zhèn)州奉先義禪師者。

大鑒之四世。曰廬山歸宗寺法常(或作智常)禪師。其所出法嗣六人。一曰福州芙蓉山靈訓(xùn)者。一曰漢南谷城縣高亭和尚者。一曰新羅大茅和尚者。一曰五臺山智通者。一曰洪州高安大愚者。一曰江州刺史李渤者。

大鑒之四世。曰魯祖山寶云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云水和尚者。

大鑒之四世。曰紫玉山道通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山南道節(jié)度使干迪者。

大鑒之四世。曰華嚴(yán)寺智巖禪師。其所出法嗣一人。曰黃州齊安和尚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尔山市| 正安县| 中方县| 晋城| 康平县| 高州市| 收藏| 天长市| 泊头市| 古丈县| 全州县| 乌兰县| 咸宁市| 卓资县| 横峰县| 钦州市| 宁乡县| 沾化县| 刚察县| 斗六市| 敖汉旗| 互助| 阿鲁科尔沁旗| 尼玛县| 富顺县| 乌拉特后旗| 绍兴市| 高淳县| 澜沧| 贺州市| 兰溪市| 南京市| 囊谦县| 卫辉市| 苍南县| 嘉黎县| 浮梁县| 宁河县| 博爱县| 定襄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