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晁氏客語
  • 晁說之
  • 4925字
  • 2015-11-11 11:40:49

《書》有意異而語相似者,有意相似而語異者,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語相似而意異者也,“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語異而意同者也。

王平甫謂荊公長于議古而短于議今,工于知己而拙于知人。范堯夫謂識君子而不識小人,或問其故,曰:“小人意智不可無,但不使爾。”

少年嘗有文投文正,文正既愛且嘆,堯夫問之,文正曰:“此人不宜早達,是把孟子作不識字人看底人。”

鄒至完云:“以愛己之心愛人,則仁不可勝用矣;以惡人之心惡己,則義不可勝用矣。”

陳襄述古云:“人之所學,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徐仲車云:“作仁且作,仁未到得能反處;仁到盡處,然后可以言能反。”

游定夫云:“血氣之剛,能得幾時?”

楊中立云:“人要為善,須先明善始得。”

陳并巨中《勸學文》云:“凡不可與父兄師友道者,不可為也;凡不可與父兄師友為者,不可道也。”

哲廟時,劉器之論宮人除邪。或云:“九重之中安有邪物?”答云:“心乎不得其正,邪物得而窺之,何間九重?”

呂原明,元佑間侍講,大雪不罷講,講《孟子》有感,哲廟一笑,喜為二絕云:水晶宮殿玉花零,點綴宮槐臥素屏。特敕下簾延墨客,不因風雪廢談經。其二曰:強記師承道古先,無窮新意出陳編。一言有補天顏動,全勝三軍賀凱還。

原明初作侍講,札子陳所學,略云:“人君之學,不在于遍讀雜書,多知小事,在于正心誠意,少私寡欲。”

石子殖說:“呂申公因哲宗賜御筆白樂天詩與二蘇,及進詩表謝,申公遂集古經句,作一冊進,云:‘比似寫唐人無益詩,不如寫圣人語。’曰:‘君子作事,婉而成章。詩也須進,但中間有說爾。’”此恐非申公所為(謝云晦叔初召來,進《君道》十篇,在賜詩前)。

范堯夫上章言事未報,有見之者曰:“聞相公自上章后,已備遠行,非他人所能及。”堯夫曰:“不然。其所言幸主上聽而行之,豈敢為難行之說以要譽焉。”

至完雖遇冗劇事,處之常優游,因論《易》曰:“常雜而不厭,若雜而厭,非所以為常。”

韓治與同僚處,一日有卒悍厲,眾皆怒之,惟韓不顧,凝如平時,徐言曰:“無忿疾于頑,惟頑能致人忿故也。”人謂其有家學,蓋魏公之后。

許沖元曾因故云:“嘗與某不足者,于差除每用心。”或曰:“何也?”曰:“防其不肖之心生。”

釋氏謂:火行為變化,性如甘草,遇火則熱,油麻入火則冷,甘蔗煎為沙糖則熱,水成湯則冷。

《陰符經》謂:禽之制在氣。生起云:“元龜食蟒,飛鼠斷猿,狼虱嚙鶴,青要食虎,此皆以小制大。”言在氣不在形也。

非其道非其義,則一介不可以取與;如其義如其道,故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取與之大小皆所不論。

范文正作守,歲荒且疫,公作興徭役以勞之,曰:“在民得食其力,又使人氣血運動,豈類東山之游?”

《雄雉》刺軍旅數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曠,故詩云:“道之云遠,曷云能來”,恐只是男女怨曠之言,非宣公遠于道故不能懷來也。觀書不可著其言語,當以意逆志,如孔子于《鴟鸮》“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乃得國家閑暇,明其政形之意。子夏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孔子乃答以“繪事后素”,子夏乃曰“禮后乎”,又曷嘗著其言語?

無為為道,有為為事,是道常無用也。

伯夷非君不事,非民不使,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疑乎隘也;然不念舊惡,此所以為伯夷。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雖袒裼裸裎,不以為浼,疑乎不恭也;然不以三公易其介,此所以為柳下惠。

趙括言兵事,父不能難,然不謂善,而卒知其敗。阮瞻執無鬼論,鬼為之屈,至變異形以信之。事因有其理,昭然而橫辯之,勝不可折者,人皆以辯勝者為然,未易論知言也。

呂正叔十八歲已能看《春秋》。人問之,曰:“以經按傳之真偽,以傳質經之是非。”

顏淵問為邦,孔子答以“文質之中,是非之公”。

齊地有蟲,類蚯蚓大者,人謂之曰巨白,善擘地以行,呼之聲訛也。孟子所謂“吾必以仲子為巨擘”者,即蚯蚓之大者也。蓋前嘗謂蚓,而后充其操,注以為大指,非也。

今之與楊墨辯者,如追放豚,既入其笠,又從而招之,說者以為笠欄也,非也。香白芷之類異名,豚之所甘。既放之得所,又召之,非善防邪說者也。

致遠謂范宏甫:“知機不必在于事,聲音貌象便須知。”因舉《易》“上交不諂,下交不瀆”。范云:“不獨在己當知之,受人之諂瀆元當知。”

古人顧是非,不論利害。顧利害者古人所恥,今人并利害亦不顧;責名不責實者古人所恥,今人名亦不責。

善者,人皆知可欲,然必有諸己;斯信有諸己矣,然后充實光輝,大而化圣。而不可知用功處只在有諸己。

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聞伯夷之風者猶如此,子貢游夫子之門而貨殖,何也?中立曰:“久長難得入。”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未出門、未使民時當如何?中立曰:“對境不動難。”

原明答問秀老云:“譽之者過其實,毀之者失其真,要之亦法門之猛將也。”

原明答佛儒之間:“吾儒事是人可作得,佛家事只可自作,不可教人作。”

原明謂:“六經藥方也,史傳是人服藥之效也。”

韓師樸拜相,誥詞云:“使天下皆知忠獻之有子,則朕亦可謂得人。”

蒲傳正因鄆州梁山賊事,責詞云:“汝不以龔黃為心,朕獨不愧孝宣之用人乎?”

上知后苑作使過太府寺錢六十余萬,詔令非特旨,不得于諸處借支。一中官挾《周禮》進,指膳夫內府之類:“惟王及后不會然之。”遂罷。

上書鄭谷《雪》詩為扇,賜禁近。“亂飄僧舍茶煙濕”,改云“輕飄僧舍茶煙濕”,云:“禁中諱危亂傾覆字,宮中皆不敢道著。”

胡學士宗回率常人,四千緡以賻至完;劉安上決舟子參至完者。

荊公凡處事必要經據,托人賣金,零賣了銖兩不足,甚怒。元澤云:“銖銖而較之,至兩必差。”遂解。

荊公論黃河冰泮常打損汴口,云:“何不用閘?”客云:“黃河水非他處比擬,冰下水流積疊而起,閘無濟于事。”不能答云云。

新法:戶主死,本房無子孫,雖生前與他房弟侄,并沒官,女戶只得五百貫。鄧綰爭之,荊公不從,曰:“賢且道利國好利民好?”鄧歸,謂其子云云。

司馬溫公作相,以李公擇為戶部。公擇文士,少吏才,人多訝之。公曰:“方天下意朝廷急于利,舉此人為戶部,使天下知朝廷之意,且息貪吏望風掊刻之心也。”

一切世間君子小人,好惡不常,若要一時周遍,冠昏喪祭往還飲食之禮一一適當周至時,費盡一生心力,只得人道是個好周至人,然又不能使君子小人皆喜。所謂外慕,也只有一個誠意,千古萬金使不盡。

君子所以不言人之過者,何也?未說口不臧否人也,未說先自治而后人也,只是自治為急,常恐自家身心錯了,念念在此,何暇管他別人。夫子曰:夫我則不暇。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三人行,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亦默識得心而已,又何須只管說?然說人善,猶可諷諭;說人不善,又一等小人未必不欲學作人。過必不善,才言人過,便自家已有些忿心;若說人好,則不好者自然分明,不消說。然既說這個好,那個必不好,又不如都不說更好。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佛氏說:喜一障礙,怒十障礙。

昔人自廉數貪,今人自貪數廉。

止罵所以助罵,助罵所以止罵也。

荊公謂呂晦叔曰:“漢元晚節,劉向數上疏切諫,疑犯分也。”晦叔曰:“有貴戚之卿。”

荊公論舜納于大麓,何義?晦叔曰:“薦之于天。”

周室班爵祿,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故司祿之官闕焉。

子產,惠人也,云:“唯有德者能以寬服人,其次莫如猛,善自修其短也。”

狄仁杰一言而全人之社稷,穎考叔一言而全人之母子,晏子一言而省刑。

韓文公詩號狀體,謂鋪敘而無含蓄也,若雖近不褻狎,雖遠不背戾,賅于理多矣。

造意者常居尊與貴,作事者常居卑與賤。造意速作事遲,以事之遲副意之速常不及,故在上者不可以意之速責事之遲。

梅圣俞作試官日,登望有春色,題于壁上:不上樓來今幾日,滿城多少柳絲黃。惟歐公一見賞之,以為非圣俞不能。韓持國酷愛韋蘇州詩,如《贈孔先生》詩云:鳥啼春意闌,林變夏陰早。與蘇州詩云“綠陰生畫寂,孤花表春余”相類。

元厚之、許沖元同得郡,沖元表云:“職由罪廢,姑去近司;命自恩遷,更叨便郡。”

造玉清昭應宮,牒州郡供木,丁晉公自作公文云:“不得將皮補曲,削凸見心。”

梅圣俞《舟中送人》詩云:只恐夜冰合,為君愁曉寒。荊公《送人》詩:只應今夜月,未便照相思。荊公詩有惜別意。

蔡君謨知開封府,事日不下數千,每有日限事,揀三兩件記之,至其日問,人不測如神。

易動而無形者,驚也,過則虛矣。寵辱如之,故曰:寵辱若驚。

有微情者如一件事,說輕重便別。

人心動時,言語相感。

言順而理不可屈。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國人,此為君而言也,非為臣者,所以責君。父子之間不責善,此為父而言也,非為子者,所以責父。

陶朱公之遣子,不從父言而子死;郭汾陽待盧杞子,用父之言而能全。

馮道功高而名節非也,當以管仲為比,曰:“管仲之器小哉。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袵。”

唯口起羞,唯甲胄起戎,唯衣裳在笥,唯干戈省厥躬。慎發也,有發則命大司徒教以車甲。途有餓殍而不知發。魯公墓銘有云“西方有興”之句,蓋取于此。興戎興兵,人常語也。

張良致四皓以正太子,分明是決然之策,乃曰亦一助也。

張良以五世事韓,為報仇故,使高祖以伐項羽;非高祖用張良,張良用高祖也。

范增,史所載者只有勸項羽誅沛公一事,然沛公終不可誅,縱使誅了沛公有天下,亦隨而失之。蓋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秦失天下以逆天理背人情也,沛公所為皆循天理順人情,而羽反此以取天下,則范增之勸亦非當也,盍亦反其本矣?

酰醢百甕,王齋日三舉,皆護意根也。

尋常心氣,如入官印了,疑未入,又復看。本老云:“作官放子細何妨?”

“管仲,曾西之所不為”,“可以觀志,若功業,則別論”,“說大人,則藐之”,與“我得志,弗為也”:事甚淺近,孟子所以言者,恐與淺近者言。

文中子心跡之說,或云:“心不欲如此,而跡不得已如此;心欲如此,而跡固不如此。心跡可以判矣。”致遠云:“恐此偽也,非心跡之真判。”子中云:“心跡固有判,文中子不當自謂也。”

游定夫問程伊川:“陰陽不測之謂神?”伊川云:“賢是疑了問?揀難底問?”

豐相之持定,幾叟兄弟見之:下階未畢,進揖,未答;下畢,到尋常揖處,方答。

程明道發語皆可錄。受知神廟,神廟問張載、邢恕所學,奏云:“張載臣所畏,邢恕從臣游。”

伊川云:“意,從心,從音。猶擊鼓也,音不離鼓,出于鼓也;意不離心,已是心之發處。”

張子正蒙云:“冰之融結,海不得而與焉。”伊川改為“不得而有焉”。

伊川謂明道曰:“吾兄弟近日說話太多。”明道曰:“使見呂晦叔則不得不少,見司馬君實則不得不多。”

十月二十四日降圣節(起于仁廟朝)。

任理而不任情者,魏公能之,又識事之機會。臨薨,謂永叔曰:“凡處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穩,一任閑言語。”

罪謂之業,蓋人之所為未免于罪也。《易》“吉兇與民同患”,未能無利害吉兇也。《易》之吉者,未至于無悔,言無悔者六而已。

《唐書》不書詔,列奸臣于夷狄后。

孫莘老云:“杜甫如‘日長唯鳥雀,春暖獨柴荊’,言亂離有深意也,得風雅體。‘草黃騏驥病,沙晚鹡鸰寒’,謂祿薄君子不得志,世亂兄弟不相見。‘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謂君子失時,小人得志也。‘返照入江翻石壁,歸云擁樹失山村’、‘老樹飽經霜,梅杏半傳黃’,腰中一字最工。‘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甫因見此而有感也,蓋橘柚錫貢,龍蛇皆禹之事也。‘六花卻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仆皆惆悵’,謂小人乘君子之器,圉人太仆養馬者不得賜,而為假馬者得,故惆悵也。《贈竇侍御》詩云:與奴白飯馬,《青芻》詩曰:駒云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又云:言刈其蔞,言秣其駒:敬其奴馬如此,則敬主人可知。”

徐仲車言:“退之《拘幽操》為文王羨里作,乃曰:‘臣罪當誅兮,天王圣明。’此可謂知文王之用心矣。《凱風》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而云母氏圣善,我無令人重自責也。”

神廟愛“功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之句,以謂非詩人所及。

神廟謂劉巨濟曰:“作詩者,序與意俱盡,故云故作是詩;意已盡而語未絕,故云而作是詩。”

神廟問陸農師:“疏布以冪八尊,畫布以冪六彝,何以別疏布?”對云:“疏取其氣達,非密布也。”何洵直云:“疏勺可以不密乎?”

元佑間,議袷祭,子瞻云:“何以明之?《詩》云‘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劉器之云:“不然。此一篇祀天亦用,祀地亦用,至如《潛》季冬薦魚,春薦鮪,豈一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阳市| 大关县| 广平县| 桦南县| 沿河| 开平市| 寻甸| 启东市| 綦江县| 延边| 沧州市| 仙居县| 靖远县| 五原县| 团风县| 韩城市| 湟中县| 吉木乃县| 文安县| 灯塔市| 汽车| 江孜县| 永州市| 西华县| 滨海县| 土默特右旗| 扎赉特旗| 莒南县| 页游| 三台县| 芦溪县| 耿马| 开平市| 襄垣县| 南召县| 葵青区| 安溪县| 清镇市| 柳河县| 黎平县| 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