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方
千金不易牡丹方 治產后十三癥。
當歸(三錢) 川芎 生地 澤蘭葉 香附(醋炒) 益母草 延胡索(各一錢五分)產婦冒風。加防風天麻(各一錢) 血暈。加五靈脂(醋炒) 荊芥穗(炒黑各一錢) 三四朝后發熱。加炮姜。(炒黑) 人參。黃 (各一錢) 心膈迷悶。加陳皮。枳殼。砂仁。(各一錢)血崩。加地榆。山梔。丹皮(各一錢) 咳嗽。加杏仁。桑皮。桔梗。(各一錢) 死血不行。腹硬。加紅花。枳實。桃仁。(各一錢)飲食不進。加山楂。麥芽(各一錢) 心神恍惚。加茯神。遠志。(各一錢) 脾胃作脹。加白術。
茯苓。蒼術。濃樸。陳皮。砂仁。枳殼(各一錢) 胞衣不下。加樸硝(三錢) 俱煎服治產后肉線方 婦人產后。設有垂出肉線。約長三四尺。觸之。痛引心腹欲絕者。系過于用力?;蛴昧μ弥省S美辖ㄈ镞B皮搗爛) 麻油(二斤) 同姜拌勻。炒干。先以熟絹四五尺。疊作長模式。將肉線輕輕盛起。盤曲作三團。納入產戶。以絹袋盛姜就近熏之。冷即更換。熏一日夜。肉線可縮入大半。二日可以盡入。切不可令肉線斷。斷則難治矣。
保胎無憂散大熟地(五錢) 山萸肉(二錢五分) 益母草(一錢) 條黃芩(五分) 麥冬(二錢五分)生地(一錢五分) 阿膠(一錢) 北五味(一分)藥味甚平。奏效甚速。真良方也。勿以平淡忽之。凡受胎兩個月服起。每日一劑。服五十劑止。再無小產諸癥。若常服亦妙。
胞衣不下方倒勾塵 梁上掛下塵土。尾向上勾者。男胎四條。女胎三條。新瓦焙研末。黃酒一小杯。調服即下。
三朝方 每朝一服。能除百病。易于受胎。
歸尾(二錢) 枳殼(一錢) 山楂(三錢) 香附(五分) 制木通(一錢) 澤蘭(一錢)赤芍(一錢) 元胡索(醋炒一錢) 濃樸(五分) 加馬料豆一撮。
附小兒方
簡驗神方 預防嬰兒。臍風。馬牙。等癥。
枯礬(五錢) 硼砂(一錢五分) 朱砂(一錢五分) 冰片(二分) 麝香(一分) 共為細末。凡嬰兒下地。
洗過即用此末。代礬糝臍根下。每日換尿布時。仍糝此藥。完此一料。永無臍風等癥。
小兒赤游方 腿上紅腫?;蚱頍嵴呤?。遍走一身者死。
一用哺退雞蛋內臭水。拂上兩三次。即愈。
一用紋銀煎水。頻拂亦妙。
一用大黃(一錢五分) 青黛(一錢) 冰片(五分) 共研末。蜜水調敷。
夜啼兒 因襁護太過。父母同床熱極所致。諺云。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與寒。
一用犀黃。飛朱砂。(各五厘) 涂小兒舌上。立止。
一用雞屎涂小兒臍中。男用雌。女用雄。
馬牙方 小兒百日之內。口上 。牙根。生白泡點。名曰馬牙。急用銀針挑破。取出白點。勿落喉中。以陳墨涂患處。即愈。倘挑破。出血不止。用母發燒灰。擦之即止。以黃柏(一錢) 甘草(五分) 煎服。
臍風撮口方 臍風撮口。多由小兒初生。臍帶露風所致。急視牙根。并上 。有白泡子。將青布裹紙擦破。用蔥搗爛。敷臍上。春夏用新鮮艾葉和蔥搗。敷傍硬處。以絹裹之。如預備宣風散。服之更妙。
宣風散方 全蝎(二十一個) 麝香(五厘) 二味另研和勻。每服二分五厘。金銀花煎湯調下。
走馬疳方 用石首魚。首中白骨。菜油沸透。調敷即愈。
疳痢歌云 孩兒雜病變成疳 不問強羸女與男 煩熱毛焦鼻口燥 皮膚枯槁四肢癱 腹中時時更下痢 此方便是青黛散 孩兒百病服之安 單用青黛水。研服是也。(仙方)疳癥遇仙丹 治一切肚大。黃瘦。腹痛。蟲積。神效。
雄黃(三錢) 麝香(五分) 膽星(二錢) 全蝎(大炒去足) 僵蠶(炒各一錢) 巴豆(五分夾紙打去油) 朱砂(飛二錢為衣)共稱凈末。神曲糊丸。如菜子大。每服一丸。白湯下。(杭州知榮和尚得此方濟人千萬矣)孩兒勞方 陳酒。童便。各一鐘先煎。再加人乳。白蜜。各一鐘。共煎成膏。病者多煎服。
幾次即愈。
稀痘神方蓖麻子(揀肥白大者三十六粒去殼用肉) 丹砂(一錢) 麝香(一分) 先將丹砂。麝香。
俱研極細。后入蓖麻子。同研成膏。于五月五日午時。搽小兒頭頂心。胸前心。背脊心。兩手心。
兩腳心。
兩手膀灣。兩腿膝灣。兩脅窩。通共十三處。俱要搽到。搽如錢大。勿使藥剩。搽后不可洗動。聽其自落。本年搽過一次。出痘不過數粒。次年再搽一次。出痘僅一二粒。
再次年又搽一次。痘永不出矣。如未周歲小兒。于七月七日。九月九日。根據法搽之。
愈妙。傳方之家。已一十六代。不曾出痘。豈但云稀而已哉。此方簡而易用。且搽在皮膚之外。有益無損。誠保幼之靈丹也。識者珍之。
小兒初生。未食乳前。先以甘草。黃連。大黃。各少許。浸湯取濃汁。調朱砂末。抹兒口中。
可免痘瘡之患。
小兒瘡癤。只宜將金銀花煎湯。內服。外洗。解其瘡毒。切不可用水銀。硫黃。信石。木鱉之類?;虿??;蜓?。瘡雖愈。而毒瓦斯內攻。必致變生危癥。戒之戒之。
小兒周歲后。便能飲食。切不可任其多食。尤忌一切難消之物。粥飯雖可食。必須有節。有等愚夫愚婦。小兒才哭。即取物與食。以致傷脾。食積。泄瀉。食疳?;蛑码y救。咎將誰歸。況古語云。惜兒須惜食。奉勸世人。遵而行之。毋將飲食。自害兒也。
凡藏胞衣。宜擇月空方位。每逢單月。月空在壬丙。逢雙月。月空在甲庚。又須僻靜地位。吉無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