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
伊芳洛絕少,今多自京師來,京師亦自河北置之。今河北沿邊滄、瀛州等處所出甚多。徐州亦有,但不及河北者。小兒解顱,以螯并白芨,爛搗,涂囟上,顱合。此物極動風,體有風疾人,不可食,屢見其事。河北人取之,當八九月蟹浪之時,直于塘濼岸上,伺其出水而拾之。又,夜則以燈火照捕,始得之。時黃與白滿殼,凡收藏十數日不死,亦不食。此物每至夏末秋初,則如蟬蛻解。當日名蟹之意,必取此義。
原蠶蛾
有原復敏速之義,此則第二番蛾也。白僵蠶條中已具。屎,飼牛代谷。又以三升醇酒,拌蠶屎五斗,用甑蒸熱,于暖室中鋪于油單上,令患風冷氣閉及近感癱風人,就所患一邊臥,著溫熱,濃蓋覆,汗出為度。若虛人須常在左右,防大熱昏冒。仍令頭面在外,不得壅覆,未全愈,間,再作。
蠶蛻
治婦人血風,此則眠起時所蛻皮是也。其蠶退紙謂之蠶連,亦燒灰用之,治婦人血露。
鰻鱺魚
生剖曬干,取少許,火上微炙,候油出,涂白剝用,以指擦之,即時色轉。凡如此五七次用,即愈,仍先于白處微微擦動。
鮫魚
鮫魚沙魚皮一等,形稍異。今人取皮飾鞍劍。余如經。
河豚
河豚,經言“無毒”。此魚實有大毒,味雖珍,然修治不如法,食之殺人,不可不謹也。濃生者不食亦好。蘇子美云∶“河豚于此時,貴不數魚蝦”。此時詩家鄙諷之言,未足全信也,然此物多怒,觸之則怒氣滿腹,翻浮水上,漁人就以物撩之,遂為人獲。橄欖并蘆根汁,解其毒。
紫貝
紫貝大二三寸,背上深紫,有點但黑。《本經》以此燒存性,入點眼藥。
鱸魚
鱸益肝腎,補五臟,和腸胃。食之宜人,不甚發病。宜乎,張翰思之也。
蝦麻
多在人家渠塹下,大腹,品類中最大者是。遇陰雨或昏夜即出食。取眉間有白汁,謂之蟾酥。以油單裹眉裂之,酥出單上,入藥用。有人病齒縫中血出,以紙 子蘸干蟾酥少許,于血出處按之,立止。世有人收三足枯蟾,以罔眾,但以水沃半日,盡見其偽。蓋本無三足者。
蛙
蛙其色青,腹細,嘴尖,后腳長,故善躍。大其聲則曰蛙,小其聲則曰蛤。《月令》所謂“雀入大水化為蛤”者也。唐韓退之詩∶“一夜青蛙啼到曉”者是此。食之,性平,解勞熱。
蛤蚧
補肺虛勞嗽有功,治久嗽不愈。肺間積虛熱,久則成瘡,故嗽出膿血,曉夕不止,喉中氣塞,胸膈噎痛。蛤蚧、阿膠、生犀角、鹿角膠、羚羊角各一兩,除膠外,皆為屑,次入膠,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銀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濾去滓,臨臥微溫,細細呷。其滓候服盡,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升斤,如前服。若病患久虛,不喜水,當降序水。張刑部子皋病極,由樞密況送此方,遂愈。
鯪鯉甲
穴山而居,亦能水。燒一兩存性,肉豆蔻仁三個,同為末,米飲調二錢服,治氣痔。膿血甚者,加 皮一兩燒入。中病即已,不必盡劑。
蜘蛛
蜘蛛品亦多,皆有毒。經不言用是何種,今人多用人家檐角、籬頭、陋巷之間,空中作圓網,大腹、深灰色者。遺尿著人作瘡癬。
蜻蛉
其中一種最大,京師名為馬大頭者是。身綠色。雌者,腰間一遭碧色。用則當用雄者。陶隱居以謂青色大眼。一類之中,元無青者,眼一類皆大。此物生化于水中,故多飛水上。唐杜甫云∶“點水蜻蜓款款飛。”
石蠶
謂之為草,則繆矣。經言“肉解結氣”,《注》中更辨不定。此物在處有,附生水中石上,作絲繭如釵股,長寸許,以蔽其身,色如泥,蠶在其中。此所以謂之石蠶也。今方家用者絕稀。此亦水中蟲耳,山河中多。
蛇蛻
蛇蛻,從口翻退出,眼睛亦退,今合眼藥多用,取此義也,入藥洗凈。
蛇黃
椎破,中間有如自然銅者佳。治心悸動,火燒赤,酒淬至酥,二兩,朱砂一兩,與蛇黃同研,水飛,天麻二兩,別為末,與前二味合勻,每以半錢,少以薄菏湯調,食后、夜臥服,殊效。
金蛇
金蛇,今方書往往不見用。
烏蛇
尾細長,能穿小銅錢一百文者佳。有身長一丈余者。蛇類中此蛇入藥最多。嘗于順安軍塘濼堤上,見一烏蛇長一丈余,有鼠野狼嚙蛇頭,曳之而去,是亦相畏伏爾。市者多偽,以他蛇熏黑色貨之,不可不察也。烏蛇脊高,世謂之劍脊烏梢。
白花蛇
諸蛇鼻向下,獨此蛇鼻向上。背有方勝花紋,以此得名。用之去頭尾,換酒浸三日,棄酒不用,火炙,仍盡去皮骨。此物毒甚,不可不防也。
蜈蚣
背光,黑綠色,足赤,腹下黃。有中其毒者,以烏雞屎水稠調,涂咬處,效。大蒜涂之,亦效。復能治丹毒瘤,蜈蚣一條干者,白礬皂子大,雷丸一個,百步二錢,秤,同為末,醋調涂之。又,畏蛞蝓,不敢過所行之路。觸其身,則蜈蚣死,人故取以治蜈蚣毒。桑汁、白鹽亦效。
馬陸
即今百節蟲也。身如槎節,節有細蹙紋,起紫黑色,光潤,百足。死則側臥如環,長二三寸,尤者粗如小指。西京上陽宮及內城磚墻中甚多,入藥至鮮。
(噎)(烏紅)
諸家所論備矣,然終不敢舍詩之意。嘗析窠而視之,果有子如半粟米大,其色白而微黃。所負蟲亦在其中,乃青菜蟲,卻在子下,不與蟲相著。又非葉蟲及草上青蟲,應是諸蟲皆可也。陶隱居所說近之矣。人取此房研細,醋調,涂蜂蠆。
雀甕
多在棘枝上,故又名棘剛子。研其間蟲汁,灌小兒,治(原缺)。
鼠婦
鼠婦此濕生蟲也,多足,其色如蚓,背有橫紋蹙起,大者長三四分。在處有之,磚瓷及下濕處多,用處絕少。
螢
常在大暑前后飛出,是得大火之氣而化,故如此明照也。今人用者少。《月令》雖曰“腐草所化”,然非陰濕處終無。
衣魚
多在故書中,久不動帛中或有之,不若故紙中多也。身有濃粉,手搐之則落。亦嚙毳衣,用處亦少。其形稍似魚,其尾又分二歧,世用以滅瘢痕。
白頸蚯蚓
自死者良,然亦應候而鳴。此物有毒,昔有病腹大,夜間蚯蚓鳴于身,有人教用鹽水浸之而愈。崇寧末年,隴州兵士暑月中在 廳前,跣立廳下,為蚯蚓所中,遂不救。
后數日,又有人被其毒,博識者教以先飲鹽湯一杯,次以鹽湯浸足,乃愈。今入藥,當去土,了微炙。若治腎臟風下疰病,不可闕也,仍須鹽湯送。王荊公所謂“ 壤太牢俱有味,可能蚯蚓獨清廉”者也。
螻蛄
此蟲當立夏后,至夜則鳴,《月令》謂之螻蟈鳴者是矣。其聲如蚯蚓,此乃是五技而無一長者。
蜣螂
大小二種∶一種大者為胡蜣螂,身黑光,腹翼下有小黃,子附母而飛行,晝不出,夜方飛出,至人家庭戶中,見燈光則來。一種小者,身黑暗,晝方飛出,夜不出。今當用胡蜣螂,其小者研三十枚,以水灌牛馬,治脹結,絕佳。狐遇而必盡食之。
斑蝥
須糯米中炒,米黃為度。妊身人不可服,為能潰人肉。治淋藥多用,極苦,人尤宜斟酌。下條芫青,其用與此不相遠,故附于此。
馬刀
京師謂之 岸,春夏人多食,然發風痰,性微冷。又順安軍界河中亦出 ,大抵與馬刀相類,肉頗淡,人作 以寄鄰左,又不能致遠。亦發風。此等皆不可多食。今蛤粉,皆此等眾蛤灰也。
貝子
今謂之貝齒,亦如紫貝,但長寸余,故曰貝子。色微白,有深紫黑者,治目中翳,燒用。北人用之氈帽上為飾及綴衣,或作蹀躞下垂。
甲香
甲香,善能管香煙,與沉、檀、龍、麝用之甚佳。
蝎
大人小兒通用,治小兒驚風不可闕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尤功。今青州山中石下捕得,慢火逼,或烈日中曬。蝎渴熱時,乃與青泥食之,既滿,復以火逼殺之,故其色多赤,欲其體重而售之故也。醫家用之皆悉去土。如蠆人還能禁止之,自嘗被其毒,兄長禁而止,及令,故蜇終不痛。翰林禁科具矣。
五靈脂
行經血有功,不能生血。嘗有人病眼中翳,往來不定,如此乃是血所病也。蓋心生血,肝藏血,肝受血則能視。目病不治血,為背理。此物入肝最速。一法∶五靈脂二兩,沒藥一兩,乳香半兩,川烏頭一兩半,炮去皮,同為末,滴水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生姜溫酒磨服,治風冷氣血閉,手足身體疼痛冷麻。又有人被毒蛇所傷,良久之間已昏困。有老僧以酒調藥二錢,灌之,遂蘇。及以藥滓涂咬處,良久,復灌二錢,其苦皆去。問之,乃五靈脂一兩,雄黃半兩,同為末,只此耳。后有中毒者,用之無不驗。此藥雖不甚貴,然亦多有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