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五門一月一同一日,亦有五門同年辰例。客者,客邪也;主者,主氣也。知之者,刺之無有不效“八脈始終連八會,本是紀綱;十二經絡十二原,是為樞要。”甲光明走乙肝,乙蠡溝走甲膽,丙腕骨走丁心,丁通里走丙小腸,戊豐隆走巳脾,巳公孫走戊胃,庚偏歷走辛肺,辛列缺走庚大腸,壬飛揚走癸腎,癸大鐘走壬膀胱,三焦與包絡相為表里,此為十二原穴。八脈者,奇經也。有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陽維、陰蹺、陽蹺,是為八脈也。八會者,腑會中脘,臟會章門,筋會陽陵泉,髓會陽輔,血會膈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膻中,此八穴陰通八脈,相輔而用。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方見幽微;一時取十二經之原,始知要妙。

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用甲、丙、戊、庚、壬五穴,每時相配乙、丁、己、辛、癸。一時十穴,五六三十,兩手兩足相對,共計六十穴。一時平取十二經之原,亦可遍經而已矣。

“原夫補瀉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識本經。”《經》云∶寧失其穴,勿失其經;寧失其時,勿失其氣。古人云∶有八法∶彈、捻、循、捫、攝、按、爪、切,用此如神,故不再執呼吸也。

“交經繆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手足大病,左因右侵凌,右因左攻擊。黃帝云∶是動則病經氣,更取所生者,病血絡更然,故上下、前后、左右、腹背,交經平刺也。

“巨刺與繆刺各異,微針與妙刺相通。”巨、微、妙,毫針之刺;繆,交平而刺;巨,隨氣色而針之,故不同也。

“觀部分而知經絡之虛實;視浮沉而辨臟腑之寒溫。”此言三部九候,刺虛實、寒熱、表里也,而后刺法行焉。

“且夫先令針耀,而慮針損;次藏口內,而欲針溫。”古人云∶口溫針暖,毋令針冷,與皮肉相合,故不損折也。

“目無外視,手如握虎,心無內慕,如待貴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手法之原,先要左手在穴重按有準,右手輕捻至分寸,自不痛也。

“空心恐怯,直立側而多暈;背目沉掐,坐臥平而沒昏。”此明用針規矩法式也。

“推于十干、十變,知孔穴之開合;論其五行、五臟,察日時之旺衰。伏如橫弩,應若發機。陰交、陽別而定血暈,陰蹺、陽維而下胎衣。”三陰之交與三陽別走陰蹺、陽維,皆治產難、下胎、血暈,此之謂也。

“痹厥偏枯,迎隨俾經絡接續;漏崩帶下,溫補使氣血根據歸。”風科有一痹,言風寒濕冷而為痹也。接續,刺包、焦諸穴。女人血下有四∶崩者急下,漏者點滴下,滲者浸浸而下,帶者隨便溺而下。榮衛氣息安定,方可刺也。

“靜以久留,停針候之。”用針刺產難、崩漏淹涎等病,皆可停針留法,罔不效也。

“必準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閉塞;端的處,用大鐘治心內之呆癡。”照海通陰蹺,足少陰經也,可刺喉閉。大鐘走足太陽,可刺失心之病。

“大抵疼痛實瀉,癢麻虛補。體重節痛而俞居,心下痞滿而井主。”百病麻癢不仁、清冷者,虛也,可補之;疼痛者,實也,可瀉之。五門所主不同,井主心下滿悶;滎主氣熱恍惚;俞主體節疼痛;經主寒熱喘嗽;合主氣逆泄利也。

“心脹咽痛,針太沖而必除;脾痛胃疼,瀉公孫而立愈。胸滿腹痛刺內關,脅疼肋痛刺飛虎。筋攣骨痛而補魂門,體熱勞嗽而瀉魄戶。頭風頭痛刺申脈與金門,眼癢眼疼,瀉光明與地五。瀉陰 止盜汗,治小兒骨蒸。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中風環跳而宜刺,虛損天樞此一節俞穴明注,不必重解。

“由是午前卯后,太陰生而疾溫;離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子、丑、寅三時,陰中之少陽不足為用也。午前卯后,乃辰巳之時,陽中之老陽,可治萬病之虛寒。酉、戌、亥三時,陰中之老陰,不足生發也。離左酉南,乃未申之時,陽中之少陰,可治萬病之煩躁者。溫其虛寒則針而補之,灸而呵之;冷其煩躁則針而瀉之,灸而吹之。

以丈夫同室女、婦人,比童子治之。

“循捫彈努,留吸母以堅長。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噓短。”此言八法,虛補其母,實瀉其子也。

“動退空歇,迎奪右而瀉涼;推內進搓,隨濟左而補暖。”此明左右轉針補瀉,取手俯、手仰法也。

“慎之!大危疾患,色脈不順而莫針;寒熱風陰,饑飽醉勞而切忌。”天有六氣,陰、陽、風、雨、晦、明;地有六邪,風、寒、暑、濕、溫、燥;人有六情,喜、怒、哀、樂、好、惡。共十八事,皆禁忌,不可針也。

“望不補而晦不瀉,弦不奪而朔不濟。”望日魂魄皆滿,血氣堅盈,不可補也。晦日月空已盡,人氣已衰不可瀉也。朔日月會也,月之陰魄未成,日之陽魂始生,人氣亦然,故不可瀉也。上弦月始生,氣血始結,衛氣始行,不可奪也。下弦月始減,人氣血亦空,不可古圣有云,針刺之法大禁,一月之內晦、朔、弦、望四日,謂之四忌。

“精其心而窮其法,無灸艾而壞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針而失其位。”“位”者,胃也。灸不當其穴,損傷榮血,肝也。刺不中其法,喪敗衛氣,胃也。

“避灸處而和四肢,四十有九;禁刺處而除六俞,一十有二。”忌針之穴,見《針經》第四卷。

“抑又聞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闕而得蘇;太子暴死為厥,越人針維會而復醒。肩井、曲池,甄權刺臂痛而復射;懸鐘、環跳,華佗刺 足而立行。秋夫針腰俞而鬼免沉 ,王纂針交俞而妖精立出。刺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取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嗟夫!去圣愈遠,斯道漸墜,或不得意而散其學,或炫其能而犯禁忌。愚庸志淺,難契于元言,至道淵深,得之者有幾?偶述斯言,不敢示諸明達者焉,庶幾乎童蒙之心啟。”

天星十一穴歌訣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徹。

委中配承山,下至昆侖絕。

環跳與陽陵,通里與列缺。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專心常記此,莫與閑人說。

三百六十穴,不如十一穴,此法少人知,金鎖都門 。

將針治病患,有如湯沃雪。

非人莫傳與,休把天機泄。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兩筋間,能除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并積聚,腫滿膝脛酸,勞傷形瘦損,氣蠱病諸般。人過三旬后,針灸眼能寬。取穴當舉足,得法不為難。

內庭

內庭足兩間,胃脈是陽明,針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遍身風隱疹,伸欠及牙疼,瘧病不思食,針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未得,筋緩怎梳頭,喉閉促欲絕,發熱竟無休,遍身風隱疹,針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兩指岐骨間,頭痛并面腫,瘧疾病諸般,熱病汗不出,目視暗漫漫,齒齲鼻鼽衄,喉禁不能言,針著量深淺,令人便獲安。

委中

委中曲 里,動脈偃中央,腰重不能舉,沉沉壓脊梁,風痹髀樞痛,病熱不能涼,兩膝難伸屈,針下必安康。

承山

承山名魚腹, 下分肉間,可治腰背痛,久持大便難,香港腳膝下腫,戰栗腰疼酸,霍亂轉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侖

昆侖足外踝,后向足跟尋。 腫腰尻痛,腳胯痛難禁,頭痛肩背急,氣喘上沖心,雙足難行履,動作即呻吟,要得求安樂,須將穴下針。

環跳

環跳在髀樞,側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針得主攣拘,冷風并濕痹,身體或偏枯,呆癡針與灸,用此沒疏虞。

陽陵

陽陵居膝下,一寸外廉中。膝腿難伸屈,拘攣似老翁,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風,誠記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

通里腕側后,度量一寸中,善呻并數欠,懊 及心忪,實在四肢腫,喉間氣難通,虛則不有語,苦嘔痛連胸,肘膊連 痛,頭腮面頰紅,針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窮。

列缺

列缺腕側上,手指頭交叉,主療偏風患,半身時木麻,手腕全無力,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諸病恰如拿。

人神尻神歌訣

九部人神歌訣

一臍二心三到肘,四咽五口六在手,七脊八膝九在足,輪流順數忌針灸。

九部人神禁忌圖

人神尻神歌訣

九宮尻神歌訣

針家若要辨尻神,一歲坤宮外踝輪,二震還當牙共 ,三頭口乳巽宮陳,四中肩尾并窮骨,五耳干宮背面循,六管兌宮當手膊,七為腰項艮之門,八離膝肋毋輕視,九坎當臍肘腳存,十歲根據前零順走,明醫仔細與評論。

其法一歲起坤宮,二歲震宮,若一十歲仍在坤宮,二十歲震宮,三十歲巽宮,零年隨順九部尻神禁忌圖

太乙日游九宮血忌訣

凡八節之日,各根據其宮,起一日、二日,順數一十日,仍在本宮。二十日、三十日,零數在巽……至十日復至離宮。二十日在坎,三十日在坤,四十日在震,四十一日在巽,不宜針灸左肩也。余并同用此例。

(通支別,共九十四穴)

辛手太陰肺經

(凡五穴為井、滎、輸、經、合,后二穴為支別,共七穴)少商 為井木。在大指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大,與爪甲根齊,白肉際宛宛中。禁灸,宜刺血,針三分,向上三分。治咳嗽喘逆,咽喉壅閉,雙蛾,枯樓風。

魚際 為滎火。在大指本節后內散脈,屈指大維尖。針三分。治傷風咳嗽,頭疼目眩,咽干嘔吐,少氣,掌心、大指發熱痛。

太淵 為輸土。在掌后橫紋頭陷中。治咳嗽、腹脹、心疼,嘔吐上氣,眼疾。

經渠 為經金。在寸口陷中,脈會處。禁灸,傷神。針向太淵穴。治熱病、喘逆,心尺澤 為合水。在肘中紋上動脈,臂屈伸橫紋筋骨罅中。禁灸。治五般腰疼,手臂風痹。肘疼筋急,咳嗽上氣,口干痛,癲癇。

列缺 通任脈,別走陽明。針一分,向下。在腕側,以手交叉取食指盡處,兩筋骨罅中。治傷寒,發熱無汗,氣喘寒熱,諸嗽有痰,心滿腹脹,食噎,游走氣,七 八瘕,腸風,臟毒,小便五淋,半身不遂,腕勞臂痛, 瘧,婦人血氣不和,胎衣不下,小兒脫肛。

孔最 抵手陽明,在腕上一寸宛宛中。治太陰熱病無汗,肘臂屈伸難。

庚手陽明大腸經

(正六穴,其支二穴,共計八穴)商陽 為井金。在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針一分,向上三分。治喘急氣上,二間 為滎水。在大指次指第二節后,內側陷中。針入一分,向后三分。治肩背強痛以驚,喉痹,鼻衄,牙痛。

三間 為輸木。在大指次指第三節后內側,捻拳橫紋頭中。針一分,沿皮向后透合谷穴。治胸滿,腸鳴泄瀉,喉痹咽干,氣喘唇焦,牙痛齒齲。孕婦勿用。

合谷 為原。在大指次指虎口岐骨間動脈中。治頭面耳目鼻頰口齒諸疾,傷寒發熱無汗,小兒疳氣,眼疾。

陽溪 為經火。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直刺下。治熱病心煩,頭風目痛,癲癇喜曲池 為合土。在肘外輔骨,屈伸、曲手橫紋頭,以手拱胸取之。治中風半身不遂,遍身風痛,瘡疥,兩手拘攣紅腫,傷寒發熱,過經不除。

偏歷 手陽明絡,別走太陰。在腕后三寸。治瘧寒熱無汗,目昏耳鳴,口 ,手痛,喉痹,鼽衄,水蠱,小便不利。

肩 兩手關系肩頭膊骨正中,兩骨間,舉臂取之。治中風半身不遂,手臂攣急,筋骨酸痛,風熱隱疹。

丁手少陰心之經

(正五穴,其支二穴,共計七穴)少沖 為井木。在手小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治五癇,心痛,熱病,胸滿氣急,手攣臂痛,掌熱。虛悲驚;實喜笑。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皮山县| 大英县| 武陟县| 济阳县| 邯郸县| 连云港市| 格尔木市| 措勤县| 临夏县| 府谷县| 民乐县| 南召县| 依兰县| 姚安县| 新竹市| 皋兰县| 中江县| 阿克苏市| 大足县| 酉阳| 中阳县| 闽清县| 武隆县| 宁明县| 聂荣县| 阿拉善左旗| 澄迈县| 潜江市| 天门市| 长兴县| 泗水县| 漳浦县| 克东县| 仙居县| 潮州市| 襄垣县| 汕头市| 开鲁县| 壤塘县| 丰都县| 蒲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