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 扁鵲心書
  • 竇材
  • 4009字
  • 2015-11-10 18:52:53

豬牙皂角(炙去皮弦) 銅青(另研) 大黃(生用) 金線重樓(即金線釣蝦蟆,制法見后,各五錢。)上為末。每服一錢,小兒三五分,白湯灌下。牙關緊者,鼻中灌下,吐痰立愈。

萬靈膏

治小兒疳瘦腹脹,水瀉多消。

香附(一兩) 青皮 川黃連 肉桂 巴豆(去油) 砂仁 肉果(各五錢)上為末,醋糊丸黍米大。每用三五七丸溫水下。

育嬰丹

治小兒面黃肚大,青筋作瀉及五疳諸積,健脾進食。

上好白蠟(一兩二錢,入銚頓化,傾入碗內七次) 朱砂(飛凈,一錢,心疳用之) 赤石脂(一錢,火,脾疳用之) 青黛(一錢,肝疳用之) 寒水石(一錢,用泥罐上下蓋定火 ,肺疳用之) 牡蠣(一錢,火 ,腎疳用之)先將白蠟研碎,后加各經引藥,共研細末,分作十帖。每用雞蛋一枚,開一小孔,去黃留清,入藥一帖,攪勻,紙封口,或蒸,或用火煨,任意食之,酒飯無忌。

抑青餅

治小兒驚風,清膈化痰,降熱火。

防風 薄荷 桔梗(炒,各一兩) 甘草(炙) 青黛(凈,各五錢) 冰片(四分)共為末,蜜丸芡實大,或捏作餅姜湯下。

朱砂丸

治小兒膈熱消痰。

半夏(制) 辰砂(各五錢) 杏仁(三十粒,去皮)共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十丸,或五七丸,食后薄荷湯下。

醒脾丸

治久瘧不瘥。

川烏(五兩,姜汁浸去黑皮,切片) 大蒜(三兩,煨去皮)共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小兒量減。

奪命丹

治中風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 斜,言語謇澀。

川烏(酒煮) 蒼術(米泔浸,各四兩)共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服十五丸,忌見風,暖蓋出汗。

脫衣散

治汗斑及紫白癜風。

附子 硫黃(各五錢)共為末,姜汁調,以茄蒂蘸擦三四次全愈。

百花散

治腿肚血風 瘡,小兒螻蛄癤,或耳底出膿,瘰 痔漏。

川烏五兩搗為末。凡一切瘡毒,以麻油調涂,濕者干糝,耳中出水吹入,牛馬六畜瘡皆可治。人家合醬入此末五錢,不生蟲蛆。

附∶金線重樓治證

金線重樓俗名金線釣蝦蟆,采得去外黑粗皮,用石頭打碎,勿見鐵器。

曬干為末,小罐收貯。凡一切要吐痰涎之證,用代瓜蒂最妙。

一治風痰結胸,用一錢,陰陽水和服,吐去痰即愈。

一治傷食成瘧疾者,用一錢,臨發,空心水和服,一吐即愈。

一治禁口痢疾,涼水和服一錢,吐痰即愈。

服金液丹各證引藥

虛勞白湯下,或姜湯下。

骨蒸潮熱地骨皮湯或炒胡黃連五分煎湯,或丹皮湯下。

吐血茅根湯或藕節湯下。

消渴烏梅湯或石膏湯下。

肺脹真蘇子湯下。

中滿陳皮湯或木香湯或芥菜湯下。

水腫車前子湯或木通湯下。

休息痢白者,用臭椿根皮湯下,紅者用雞冠花湯下。

脾泄車前子炒焦煎湯下。

注下木通湯下。

大便閉芒硝煎湯下。

小便閉木通湯下。

尿血山梔木通湯下,或燈心竹葉湯下。

霍亂藿香湯下。

吐瀉生姜燈心湯下。

尸厥姜湯下。

氣厥真蘇子湯下。

陰證附子湯下。

陰毒黃 湯或附子湯下。

目中內障木賊菊花湯下。

心下作痞,枳實桔梗湯下。

心胃痛延胡索湯或酒下。

胃寒米谷不化,干姜麥芽湯下,兩脅急痛青皮湯下。

肚腹痛甘草白芍湯下。

臍腹痛麥芽湯下。

小腹痛小茴香湯下。

膀胱疝氣小茴桔核湯下。

女人子宮虛冷姜湯下。

赤帶地榆湯下。

白帶樗白皮湯或白果炒 煎酒下。

小兒急驚風金銀花湯下。

慢驚風人參湯下。

一切疑難之證俱用姜湯下。

(昔人稱金液丹有起死回生之功,真是救危神劑,然亦有戒人服餌者。如蘇頌之《本草圖經》,寇宗之《本草衍義》,一言其為效雖捷,為患亦速;一言其人但知用之為福,而不知為禍。蓋亦有所鑒而云,世人于此疑而不敢服者多矣。然余常見二人,年少時,皆荒耽于色,至五十外皆患虛損,服參附渺若不知,有勸餌硫黃者,二人皆服皆有效。一人不能節欲,閱五六年竟以氣脫而殞;一人能止欲,至八十余始卒,此目所親擊者也。夫藥以治疾,有是疾必得是藥而后愈。許叔微所謂“形有寒邪,雖嬰孩亦可服金液;藏有熱毒,雖羸老亦可服大黃。”至哉!通變之說,理不妄也。但中病則已,久服或致偏勝之患。凡藥皆如是,豈特金液丹哉!其或服之終身,反致壽考,此其稟受特異余人,非可概論。若夫元氣未衰,陰精先耗,此藥實非所宜。更或漁色之徒,朝餐夕餌,不以此為治疾之良劑,而以此為逞欲之單方,自戕其生,而不之懼,卒乃歸咎于金液丹之不可餌。然則鑒人之傷食而并議稻麻菽麥之不宜餐,鑒人之傷飲而并疑酒漿茗汁不可啜,豈理也哉?因憶書冊中所載服硫黃而受益者采摘數條附錄于后以示來者。)(《夷堅志》云∶唐與正知醫,遇人有奇疾,多以意治之。從舅吳巡檢病不得前溲,臥則微通,立則涓滴不下,醫人遍用通利小腸諸藥,窮技巧勿驗。其侄孫來問吳∶常日服何藥?曰∶常服黑錫丹。問∶何人結砂?曰∶自為之。唐灑然悟曰∶此繇結砂時,鉛不死,硫黃飛去,鉛砂入積膀胱,膀胱臥則偏重,故猶可溲,立則正塞水道,以故不能通。乃取金液丹三百粒分為十服,煎瞿麥湯下之,膀胱所積之鉛得硫黃皆化成灰,自水道下,猶累累如細砂,病遂愈。)(《類編》云∶仁和縣一吏早衰,病瘠齒落,從貨藥道人得一方∶碾生硫黃為細末,入豬臟中,水煮臟爛,入蒸餅丸如梧子大,隨意服之。兩月后飲啖倍常,步履輕捷,年逾九十,略無老態,執役如初。因從邑宰入村,醉食牛血,遂洞下數十行,所泄如金水,頓覺 悴,少日而死。李巨源得其事于臨安入宮醫官管范,嘗與王樞使言之,王曰∶嘗聞豬肪脂能制硫黃,茲用豬臟尤為得理。樞使亦合服之,久亦見效。)(《本草通元》云∶壬子秋余應試,北雍有孝廉張抱赤,久荒于色,腹滿如斗,以參湯吞金匱丸,小便差利,滿亦差減。閱旬日而滿腹如故,肢體厥逆,仍投前藥,竟無裨也。舉家哀亂,惟治終事。抱赤泣告曰∶若可救我,當終身父事之。余曰∶能餌金液丹數十粒,雖不敢謂萬全,或有生理。抱赤連服百粒,小便遄行,滿消食進,更以補中、八味并用,遂獲痊安。故夫藥中肯綮,如鼓應桴。世之病是證而不得援者眾矣。有如抱赤之傾信者幾人哉!且硫非治滿之劑,特以元陽將絕,參附無功,藉其純陽之精,令陰寒之滯,見 冰消爾。)

神治諸般風氣靈膏

紅砒一斤入罐化汁,用金頭蜈蚣、全蝎末投砒內,以砒不起煙為度。又以砒用槐角子一斗煮三晝夜,水干為度,上以土筑實,封固,火 鍋通紅,死砒脆白化成汁。用砒一兩,配前金液硫一兩,共研為末,攤于膏藥貼患處。

汗斑神效方

黑芝麻一撮 堿汁半杯(按字書無“堿”字系俗人所造,正寫當作“堿”字。)將芝麻研細入堿汁,煎數沸,搽之即愈。

《扁鵲心書》三卷及《》一卷,宋紹興中開州巡檢竇材所集錄,已嘗鋟板行世,而歲久湮沒,人間少有見者。古月老人得之,詫為奇書秘冊,寶藏不啻在瑯函玉笈中。老人精醫理,于古今方論,剖析疑似,指斥訛謬,皆合軒岐正義。遇危急之疾,他人縮手告難,老人治之往往奏效。年五十外又得此書,嗣后治人痼疾,益多奇驗。沒后,其子道周繼其業,嘗手其書示余,曰∶思欲重刊,以傳于世。而家貧乏力,遲之十余年,竟不克刊,道周亦沒,歷今又十余年。見其孫紀云語及是書,因出其祖手錄副本見示,上有參論百余條,拾遺補闕,可謂竇氏功臣。第字句不無訛錯,邊方亦有蠹蝕。問前者所見原本,則歸橫塘一藏書家。余深以不得再見為歉,又恐此本久亦湮沒不存。爰加較勘,即以參論諸條附注其下,以付剖劂。一以恩故人昔日見示斯編之意;一以使奇方要訣,流傳世上,后人用之得以起沉 而保天年,為益甚無窮也。回思數十年前與古月老人父子相晤語,宛然疇昔事,歲月如馳,兩人墓木已拱,不獲親見是書重刊,為可嘆也。老人名玨字念庵,因姓胡氏,故自號古月老人。

乾隆乙酉二月丁丑朔紫陽山民王琦書竇氏材生于宋之中葉,而書中有河間丹溪遺訛后世之語,又鐘乳粉方下,訾丹溪“多服發渴淋”之說為謬,又言制法見時珍《本草》,何緣舉元明人之書而及之,其為后人增益無疑,兼知是編非竇氏原本矣。仲景《傷寒論》,古今奉為不刊之典,竇氏顧有指摘其未當者數條,蓋由膠執其詞,未嘗融貫以參領其活潑之用,致意見有差池耳。再后人自當分別觀之,能鑒其是,更能正其非,判然不惑,斯為善讀古書者。

人稟陰陽二氣。以成此身,身之內皆二氣所充周也。互以相生,因以相濟,而無過與不及之相陵,是以內外和平而無疾病。有疾病者反是。治之者,扶陽保陰,各視其攸宜,損之,益之,以期于至當而無偏焉。是書重在扶陽,或者疑其不免偏見,然余嘗觀天地間日月盈虧,寒暄遞運,雨 時若,草木盛衰,而信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乃造化自然之樞機。若夫陽常有余,而蕓生不厭其有余;陰常不足,而蕓生不苦其不足。以此悟扶陽之理視保陰為尤要者,亦本造化當然之軌。則竇氏之書以灼艾為第一,餌丹藥為第二,用附子為第三,傳此三法以為保命真訣,洵千古不磨之法。何庸排訾其非哉。其議論張王以下六子也,非務為好辯以矯異也。序中已明言,學六子之書,以調治小疾百發而百中。特以數十種大病,垂危之證,非其書中所載諸方可能救療,而別有救療之方而言也。惟是藥與人有宜不宜之殊,方與證有對不對之異,于古書能善讀者,又貴能善用。茍僅能見其外之形似,而未能察其內之神機。惘惘然,執紙上陳言而嘗試之,一有不當,人且乘其間而議是書扶陽之法為誤而不可遵循矣。嗟,嗟!扶陽正理,何誤之有,因用者之不當,而并咎昔人立言之誤,吾恐斯人之學亦誤于保陰之說,夭枉天下蒼生更多而曾不自覺也,可勝嘆哉!二月十三日己丑琢崖又書雕板未竣,或有阻余者曰∶陶節庵錄成《家秘》的本,戒其子勿以示人,恐淺陋者妄肆詆 。子珍是編,什襲而藏之,擇其人示焉可矣,胡事鐫梨刻棗,以昭示于世,不慮淺學之徒是非鋒起,或加涂抹,而為是書瘡 與?余曰∶人心各異,所見不同,于是書而非之,或涂抹之,如吾子所言固有矣。然豈無重之珍之,更欲重刊之,如古月老人父子者乎!昔華佗能剖割積聚,湔洗腸胃,其方書焚毀不傳,后人以為恨,然使其書尚存,恐謂其誕妄不經者必多,孰敢有信而用者。今竇氏之書寧獨異于華氏之書耶?余幸其得存于今也。亟重刊之,化一帙為千百帙,冀其長留天地間,而不至澌滅無傳。后人得之,或有信而用者,此之起死扶衰,通閉解結,而反之于平。則是書實博施濟眾之良書,其為有功于蒼赤豈少哉!彼執偏滯之見,平居則嘖有煩言,于扶陽之理,肆為排擊;臨險證則袖手 徨,莫之能救。其學之優劣可一覽而知,其言之是非,曾何足為重輕乎!二月二十六日壬寅琢崖又書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宜君县| 宜章县| 右玉县| 肥西县| 锦屏县| 福清市| 宜良县| 内乡县| 寿阳县| 道孚县| 抚远县| 白城市| 吉水县| 汉川市| 武穴市| 拉萨市| 通许县| 于都县| 叶城县| 婺源县| 同心县| 长白| 孟州市| 贵阳市| 淳安县| 沂源县| 长丰县| 唐海县| 焦作市| 进贤县| 雷波县| 咸阳市| 西华县| 大冶市| 江山市| 丽江市| 宜良县| 松溪县| 元氏县| 古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