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9章

問曰。何以故八解脫說凈解脫想滅解脫身作證。不說余。答曰。余亦說。如彼大因經所說。阿難。如比丘于八解脫順逆身作證成就游。以此可知余亦說身作證。問曰。此一契經說八解脫身作證。余契經何以唯說此二解脫身作證。答曰。此二解脫勇猛勤行多作方便。以是故說二解脫身作證。或曰。謂此二解脫說界邊。凈解脫者說色界邊。想滅解脫者說無色界邊。以故爾。或曰。謂此二解脫說地邊。凈解脫者說四禪地邊。想滅解脫者說非想非不想地邊。或曰。凈解脫者緣觀凈不起結。世尊說身當作證。想滅解脫者非心法。身所生非心所生。身力可得。非心力可得。世尊說身當作證。或曰。世尊說大因經。八解脫身作證成就游者。彼一切游二解脫故。以是故世尊說。凈解脫想滅解脫身作證。說曰。此佛契經說八解脫為方。問曰。何以故世尊說八解脫為方。答曰。為教化故。有受化者應聞方名得解。是故世尊為教化故。說八解脫為方。如余契經。為教化故說諦為方。如是世尊為教化故。說八解脫為方。或曰。此契經有因有緣。如所說。王波斯匿告捕象者。汝捕象人。速捕野象已白我令知。于是捕象者受王教已。至空野處捕象。得已還白王曰。唯尊當知已捕得象。隨王處分。于是王告善御象。汝御象人速調御此野象。調已還來白我。彼善御象者受王教已。將野象而調御之。極調已還白王曰。唯尊所敕調象。今已極調。于是王欲試此象。令御象者御已。王乘所出。出城已而彼象遙見大牝象群。見已奔走馳向。彼善御象者極以力御而不能制。彼象被鉤斫而無所覺。于是王告善御者。汝速回此象無令斷我命根。御者對曰。天王。極以力制而不可禁。王及御象者殆至于死。彼宿緣會象趣樹間。于是善御象者手攀枝授與王。于是王及善御者攀枝而下。象奔走趨群。王告御象者曰。汝云何令頂生王乘此不調之象。御者叉手對曰。天王。當賜威顏。此象極已調。王告曰。云何知極調。御者對曰天王。彼象已習人間之食。彼食空野中食不能存命。彼欲止自還。還已當令王見所以為調。于是野象欲止還至王城。彼御象者將象至王所。告象曰。我當令汝有所作。勿得動轉。若不忍者。我當令汝如本所更。彼象有智即然可之。寧令我死愿不見本所更事。彼御者以大鐵鉗。鉗大熱鐵團著其頂上。燒象頂如燒樺皮。彼象不敢動轉。于是御象者白王曰。天王。當觀象調如此。王告御者曰。前者是誰之過。御者對曰。天王。是心之過。王告曰。何以故不調御心。御者對曰。唯能御形不能調心。王告曰。誰有能調心者。于是御者右膝跪地。叉手面向只桓精舍白王曰。天王。彼佛世尊止此舍衛祇樹給孤獨園。彼能調心。于是王有心于世尊。欲見世尊。于是王及御者還乘本象。便往祇樹給孤獨園。彼時世尊為無量百千眾眷屬圍繞說微妙法。于是王下象已。步至世尊所。世尊方便說喻。非一切聲聞辟支佛。彼王漸欲近。世尊見已告諸比丘。象師御象走趣一方。或東西南北及諸方。御馬師調御馬走趣一方。或東西南北及諸方。調牛師調御牛走趣一方。或東西南北及諸方。無上士御人師。調御人趣一切方。一切方者色觀色是初方。乃至想滅解脫身作證成就游為八方。以是故佛契經以解脫說為方。問曰。解脫云何如方。答曰。同八事故名為方。解脫者八。方亦八。問曰。如方有十解脫有八。云何同八事故名為方。答曰。如彼御象者能御八方。終不能令至上下。是故同八事故名為方。或曰。如象因方而趣。如是受化者。緣故解脫現在前。尊者瞿沙說曰。解脫及方者。三事同。三事差降。三事同者。如象不趣向方不可調御。世尊亦爾。不因化者不能令解脫現在前。如象調御至一方不趣余方。如是世尊為受化者。令一解脫現在前。非余解脫。如象調御趣一方遠離余方。如是世尊為受化者。令一解脫現在前。遠離余解脫。此三事同。三差降者。象者不至方不可調御。世尊住一方已。為受化者極令彼遠。能令解脫現在前。象者御趣一方不趣余方。世尊為八受化者。能令一時八解脫現在前。象者御趣一方遠離余方。世尊為受化者。能令一解脫現在前。余解脫近為習學故。是謂三差降。廣說八解脫處盡。

鞞婆沙八除入處第三十七

八除入者。云何為八。此比丘內有色想觀外色少。若好若丑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此初除入。復次比丘內有色想觀外色無量。若好若丑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此二除入。復次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少。若好若丑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此三除入。復次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無量。若好若丑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此四除入。復次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青青色青見青光。無量無量凈。意愛意樂無厭。如青蓮花。青青色青見青光。如成就波羅奈衣。極搗熟令悅澤。青青色青見青光。如是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青青色青見青光。無量無量凈。意愛意樂無厭。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此五除入。復次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黃黃色黃見黃光。無量無量凈。意愛意樂無厭。如迦羅尼。黃黃色黃見黃光。如成就波羅奈衣。極搗熟令悅澤。黃黃色黃見黃光。如是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黃黃色黃見黃光。無量無量凈。意愛意樂無厭。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此六除入。復次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赤赤色赤見赤光。無量無量凈。意愛意樂無厭。如頻頭迦羅花。赤赤色赤見赤光。如成就波羅奈衣。極搗熟令悅澤。赤赤色赤見赤光。如是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赤赤色赤見赤光。無量無量凈。意愛意樂無厭。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此七除入。復次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白白色白見白光。無量無量凈。意愛意樂無厭。如明星白白色白見白光。如成就波羅奈衣。極搗熟令悅澤。白白色白見白光。如是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白白色白見白光。無量無量凈。意愛意樂無厭。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此八除入。

問曰。八除入有何性。答曰。無貪善根性。彼相應法共有法總五陰性。界者。或欲界系。或色界系。地者。初四除入初禪二禪地。后四除入第四禪地。何以故。謂從初解脫二解脫。或初四除入故從凈解脫成后四除入故。依者。盡依欲界。行者。初四除入不凈行。后四除入凈行。緣者。盡緣欲界欲界中色入緣。意止者。是身意止。智者。雖性非智。但等智相應。定者。非定。痛者。初四除入喜根相應。后四除入護根相應。問曰。當言過去耶。當言未來耶。當言現在耶。答曰。當言過去。當言未來。當言現在。問曰。當言過去緣耶。當言未來緣耶。當言現在緣耶。答曰。當言過去緣。當言未來緣。當言現在緣。問曰。當言名緣耶。當言義緣耶。答曰。當言名緣。當言義緣。

問曰。當言己意緣耶。當言他意緣耶。答曰。當言己意緣。當言他意緣。此是除入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說性已。當說行。何以故說除入。除入有何義。答曰。緣壞故名為除入。如所說。能壞處所者。是故世尊說除入。是謂緣壞故名為除入。八除入者。云何為八。此比丘內有色想觀外色少者。少自在故。少緣故。名為少好者。謂色青黃赤白悅澤名為好。丑者。謂色青黃赤白不悅澤名為丑。彼色壞已知壞已見者。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敕自在。如大家已有奴責數自在教敕自在。如是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敕自在。是故說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者。如是修彼想也。是故說作如是想。此初除入。初者次第數便有初。次順數便有初。復次次第正受便有初故曰初。除入者何所除入。當正受時壞色故曰除入。復次比丘內有色想觀外色無量者。自在無量故。緣無量故。名為無量。好者。謂色青黃赤白悅澤名為好。丑者。謂色青黃赤白不悅澤名為丑。彼色壞已知壞已見者。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名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敕自在。如大家已有奴呵責自在教敕自在。如是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敕自在。是故說彼色壞已知壞已見。如是作想者。如是修彼想也。是故說作如是想。此二除入。二者。次第數便有二。次順數便有二。復次次第正受便有二。故曰二。除入者。何所除入。當正受時壞色故曰除入。復次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少者。自在少故。緣少故。名為少好者。謂色青黃赤白悅澤名為好。丑者。謂色青黃赤白不悅澤名為丑。彼色壞已知壞已見者。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名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敕自在。如大家已有奴呵責自在教敕自在。如是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敕自在。是故說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者。如是修彼想也。是故說作如是想。此三除入。三者。次第數便有三。次順數便有三。復次次第正受便有三。故曰三。除入者何所除入。當正受時壞色故曰除入。復次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無量者。自在無量故。緣無量故。名為無量。好者。謂色青黃赤白悅澤名為好。丑者。謂色青黃赤白不悅澤名為丑。彼色壞已知壞已見者。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敕自在。如大家已有奴呵責自在教敕自在。如是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敕自在。是故說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者。如是修彼想也。是故說作如是想。此四除入。四者。次第數便有四。次順數便有四。復次次第正受便有四。故曰四。除入者何所除入。當正受時壞色故曰除入。復次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青者。現青想現青種現青聚。是故說青。色者。如此色青如是彼色形亦青。是故說青色。青見者。眼行眼境界眼光。是故說青見青光者。青光青明青焰。是故說青光。無量者。無量無邊不可計。是故說無量。無量凈者。如彼色無量。如是彼色中凈亦無量。是故說無量凈。意愛者。彼色愛喜好喜念。是故說意愛。意樂者。意樂著自娛。是故說樂。無厭者。樂欲忍。是故說無厭。如青蓮花青青色青見青光。如成就波羅捺衣。極搗熟令悅澤。青青色青見青光。如是比丘內無色想觀外色青。青色青見青光。如是無量無量凈。意愛意樂無厭。彼色壞已知壞已見者。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敕自在。如大家已有奴呵責自在教敕自在。如是彼色中離欲斷欲度欲。便壞已知壞已見。呵責自在教敕自在。是故說彼色壞已知壞已見。作如是想者。如是修彼想也。是故說作如是想。此五除入。五者。次第數便有五。次順數便有五。復次次第正受便有五。故曰五。除入者何所除入。當正受時壞色。故曰除入。如青除入。黃赤白除入亦如是。

問曰。何以故無色不立除入。答曰。佛世尊于法真諦。余真無能過。彼盡知諸法相盡知行。謂有除入相彼立除入。謂無除入相彼不立除入。或曰。除入者能壞色。以故名為除入。無色中無色可壞。以故彼不立除入。廣說八除入處盡。

鞞婆沙十一切入處第三十八

十一切入者。云何為十。此比丘地一切入。一思惟上下諸方無二無量。水一切入。火一切入。風一切入。青一切入。黃一切入。赤一切入。白一切入。無量空處一切入。無量識處一切入。十思惟上下諸方無二無量。問曰。十一切入有何性。答曰。初八無貪善根性。無量空處無量識處一切入四陰性。界者。初八色界系。無量空處無量識處一切入者。無色界系。地者。初八一切入根本第四禪。何以故。從凈解脫成八一切入故。無量空處一切入即無量空處地。無量識一切入即無量識處地。依者。一切依欲界。行者。八一切入凈行。無量空處無量識處一切入不施設行。緣者。初八一切入欲界緣。無量空處無量識處一切入無色界緣。意止者。初八一切入身意止。無量空處無量識處一切入三意止。智者。初八一切入雖性非智。但等智相應。無量空處無量識處一切入是等智。定者。非定。痛者。一切護根相應。問曰。當言過去耶。當言未來耶。當言現在耶答曰。當言過去。當言未來。當言現在。

問曰。當言過去緣耶。當言未來緣耶。當言現在緣耶。答曰。當言過去緣。當言未來緣。當言現在緣。

問曰。當言名緣耶。當言義緣耶。答曰。當言名緣。當言義緣。

問曰。當言己緣耶。當言他緣耶。答曰。當言己緣。當言他緣。此是十一切入性。己種相身所有自然。說性已。當說行。何以故說一切入。一切入有何義。答曰。普緣故名一切入。十一切入者。此比丘地一切入者。普緣故一思惟。一者。次第數便有一。順次數便有一。復次次第正受便有一。上下者。上即上方。下即下方。諸方者。四方及四維也。無二者。不俱不散。無量者。無量無限不可計。水一切入。火一切入。風一切入。青一切入。黃一切入。赤一切入。白一切入。無量空處無量識處一切入。無量一切入者。普緣故。十思性者。次第數便有十。順次數便有十。復次次第正受便有十。上下者。上即上方。下即下方。諸方者。四方及四維。無二者。不俱不散。無量者。無量不可限不可計。

問曰。無所有處非想非不想處。何以故不立一切入。答曰。佛世尊于法真諦。余真無能過上。彼盡知諸法相盡知行。謂有一切入相立一切入。謂無一切入相不立一切入。或曰。無量行故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立一切入。無所有處非想非不想處無無量行。是故不立一切入。

問曰。此中說上下及諸方。八一切入應爾。上下及諸方無量空處無量識處一切入。無地不可見。何以故說上下及諸方。答曰。彼雖無上下。正受故可得上下。謂彼行正受者。或上或下或中。是故說上下。如契經說諸賢行地。一切正受者作是念。謂地即是我。謂我即是地。我與地一無二。

問曰。此云何如是行地一切正受者。謂地計是我。答曰。行正受者曾行正受故說。如本曾作沙門故以沙門為名。曾阿練阿練為名。曾戒律戒律為名。曾法師法師為名。如是行正受者。曾行正受故說。

問曰。三禪何以故不立解脫除入一切入。答曰。三禪樂一切生死中最妙。行者著彼樂不求此善根以故爾。問曰。若爾者何以故三禪中有神通變化。答曰。如是彼中或有善根或無。莫令彼地善根空。或曰。此神通變化能長養樂。非是損解脫除入一切入。于樂是損非是長養。以是故三禪不立解脫除入一切入。

問曰。解脫除入一切入何差別。答曰。解脫者令不向門。除入者壞于緣。一切入者普緣解脫除入一切入。是謂差別。廣說十一切入處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仁县| 舒城县| 黔南| 德令哈市| 永福县| 弋阳县| 新蔡县| 安泽县| 龙口市| 延川县| 西宁市| 炎陵县| 铜川市| 察隅县| 罗田县| 伽师县| 会理县| 西平县| 汾西县| 沙雅县| 洛扎县| 扶绥县| 福州市| 和田县| 马龙县| 哈密市| 高碑店市| 资讯 | 准格尔旗| 兴文县| 青海省| 老河口市| 保山市| 津南区| 嵊州市| 竹溪县| 烟台市| 屏东市| 鄱阳县| 新田县| 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