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
史記越世家云夏少康之庶子 【無余也】 封于會稽以奉禹祀賀循會稽記云少康封其少子號曰于越越國之稱始于此按越絕書禹到大越上苗山會計爵有德封有功更茅山曰會稽是越之稱巳見于三代之前非始于無余之封也賀循蓋未之考爾言越而冠之以大則越自昔為大國可知矣
會稽
會稽上應牽牛之宿下當少陽之位自晉渡江以來三吳豪杰嘗請以為都后雖不果亦足見當時以為重地言其形勢則晉元帝以為今之關中言其豐腴則江左諸公比之鄠杜之間是擬之長安矣蓋其地襟海帶江方制千里實東南一大都會又物產之饒魚鹽之富實為浙右之奧區也昔熙寧中陳舜俞嘗云越為東南一都會公私晏安百度饒羨蒼山白水連屬附郭古今以為人物登覽之勝于是朝廷以守帥之重遇名卿佚元老似非勛望地勢能居一時之右者莫敢當也在彼時其重巳如此況 今日乎 中興以來地拱 行都去天尺五非但為扶風馮翊而已
至唐中和三年升越為義勝軍以劉漢宏為節度使光啟三年改義勝軍為威勝軍以董昌為節度使干寧三年改威勝軍為鎮東軍以錢镠為鎮海鎮東軍節度使且升為大都督府镠如越州受命還治錢塘號越州為東府梁貞明中镠既為吳越國王遂以杭為西都越為東都其后又以越為會稽府 【以州為府不得其時镠系儀囗判會稽府亦不知在何時】 以上史冊既備之則沿革之詳似不容略也故備論于此
風俗
前志論風俗之美謂有禹之遺風王铚學記云余姚有諸馮之地舜所生也會稽之地禹所沒也舜禹功被萬世而有見于風俗又王安石有歷山賦蓋亦思舜而作也則習俗之美兼有舜之遺風矣 【或謂舜居河東歷山雷澤各有其地越人別指歷山舜井象田仍以余姚上虞各縣風土記曲為之辭未免附會此周文忠公陸氏翼孟音解序也然自書傳阨于秦火彼是此非無從折衷是否當不必問今但取其風俗之美耳】
城郭
羅城隋開皇中楊素所筑唐干寧中錢镠重修皇佑中守王逵復修且浚治池壕嘉定十三年守吳格雖重修后多摧圯十六年汪綱又加繕治并修諸門城之東曰五云門 【即古雷門晉王獻之所居有五色祥云見故取以名門】 水門曰都泗 【舊作賜】 東南曰稽山門水門曰東郭西曰迎恩門 【唐昭宗命錢镠討董昌镠以兵三萬屯迎恩門則迎恩之名其來久矣】 西南曰常喜門 【又謂之偏門】 南曰植利門北曰三江門以至堰埭亦皆修筑視宣和劉侯有光焉
子城嘉佑初刁約奏修之至八年始克成歲久復壞嘉定癸未守汪綱既治羅城因并葺其缺壞譙樓并鎮東軍門秦望門亦加雘飾而補苴之遂為一郡壯觀
學校
慶歷四年詔天下皆立學景佑中李照始議創建至嘉佑中方成隆興二年吳芾重修周綰為記嘉定十六年汪綱又增葺之
縣學
嵊縣學在縣西嘉定七年令史安之移建于縣西南繼錦坊為屋百區袁燮作記
上虞縣學淳熙十一年令劉筥重修豐誼作記
山陰縣學嘉定十六年令趙汝駉重修郡捐緡錢三十萬以助其費陳耆卿作記
蕭山縣學嘉定十七年汪綱委監和旨酒庫葉應輔為主學而學舍頹弊為甚捐錢三十萬米數十石重修他邑有學亦加整葺
貢院
郡昔遇科舉即僧舍為試所忠定史公鎮越時得爽塏地干道九年守錢端禮始創貢院其時舉人比今僅及其半嘉定十五年歲適大比守汪綱乃重行整葺且增屋三十間視庭下地雖稍廣遇雨則泥濘不可容足又命鑿石加甃坦然如砥士子便之院前待試地亦計工石填砌為永久利云
教場
小教場元在臥龍山上頗為隘狹嘉定十五年守汪綱命以作院地創筑前建臺門繚以墻垣中為堂曰雄威以為常教之所
軍營
府之軍營凡十有二曰雄節系將第一指揮曰威捷第二系將指揮曰威果系將第二十二指揮第二十三指揮不系將第五十四指揮曰全捷系將第四指揮第五指揮曰全捷不系將第十三指揮曰廂軍崇節第一指揮第八指揮曰壯城指揮曰牢城指揮廢壞久不葺軍兵皆僦居于外嘉定十六年守汪綱葺舊外添創屋一千余間盡括軍兵遷入營壘于是軍制稍嚴整矣
都作院在小教場之側嘉定十五年守汪綱創建凡屋二十余間
倉
苗米倉在府衙東
糯米倉在西門外
并嘉定十五年守汪綱重修及添造
庫
敕書架閣庫
圣節儀仗庫
書板庫
東甲仗庫
西甲仗庫
陳設庫
銀器庫
書籍庫
雜物庫
軍資庫
公使庫
倚卓庫
轎庫
炭庫
牙契局 果子局 燈油局
賣酒交錢局 府治局 樂部局
以上并郡守汪綱創建及重修越為督府蓋嚴除戎之備而斷甲朽器頹垣敗壁馴習浸久漫不加省汪捐緡錢三萬打造器甲二千副辟東西甲仗庫舊址建屋四十五間石楹磚甃聳易舊觀視諸庫局尢為宏壯
場務
激賞庫酒樓在照水坊
都酒務酒樓在蓮花橋
并郡守汪綱建
館驛
通川亭
問津亭
并在府倉南廢為酒肆久矣嘉定十六年郡守汪綱重修且增創他屋若廚湢之屬悉皆備具以為往來者館寓之所
嵊縣
訪戴驛在縣之訪戴坊嘉定八年令史安之重建于東門之外
上虞縣
懷謝驛在縣之東邑有東山晉謝安嘗游故云
坊巷
坊巷之名見于前志者僅二十余嘉定十七年守汪綱始新其華表重揭扁榜凡九十六所又斜橋坊路乃臺明往來之沖也每遇雨苦于泥濘綱復命伐石甃砌二州往來者甚便之王狀元坊其廢巳久故前志止載詹莫二坊綱訪問得其舊址鼎新再建
第一廂
外竹園坊 里竹園坊 晉昌坊 元真坊
外鍾離坊 里鍾離坊 靜林坊 甘露坊
外梧柏坊 里梧柏坊 杏花坊 親仁坊
目連坊 季童坊 義井坊 新路坊
小新坊 都亭坊 法濟坊 孝義坊
禮禋坊
第二廂
棚樓坊 花行坊 日池坊 月池坊
照水坊 小德政坊 寶幢坊 廣陵坊
石灰坊 樸木坊 樂義坊 永福坊
押隊坊 諸善坊 上黨坊 義井坊
祥符坊 詹狀元坊 莫狀元坊
第三廂
西河坊 小驛坊 南市 富民坊
華嚴坊 鐵釘坊 蕙蘭坊 德惠坊
大市門坊 治平坊 甲子坊 開元坊
南觀仁坊 獅子坊 云西坊 菩提坊
耀靈坊 植利坊 采家坊 柴場坊
京兆坊 天井坊 水溝坊 大新坊
河南坊 施水坊 船場坊 府橋坊
桐木坊 槿木坊 愛民坊
第四廂
賢良坊 火珠坊 少微坊 板橋坊
北市 瓦市 雙橋坊 水澄坊
新河坊 大路坊 石灰坊 錦鱗坊
武勛坊 晝錦坊 迎恩坊 草貌坊
筆飛坊 斜橋坊 戒珠坊 王狀元坊
第五廂
教德坊 臥龍坊 車水坊 顯應坊
秦望坊
禮遜坊
禮遜坊即義里今為竹園坊昔有紀伯與陳囂鄰修藩籬而侵其地囂不較又益與之伯慚亦退所侵因成通衢郡守多之為目曰義里今長慶寺乃二人之宅華鎮詩云鄰里相歡起美談通衢高柳碧鬖鬖至今風俗輕虞芮目擊岐周始自慚
會稽
廣平路在稽山門外東南一十里廣平程師孟元豐初為守華鎮覽古云民服其政日有余裕放浪于山水間泛鏡湖款禹祠探藏書訪丹井攬宛委之秀挹若耶之勝往來必由稽山之蹊山中之民相率而治之芟繁夷險使肩輿安行飛蓋無阻師孟字公辟時為夕郎路以公名
嵊縣
前志嵊縣一十坊今二十四坊
訪戴 秀異 字民 佐理 集賢 招提
繼錦 通安 繼孝 齊禮 遷善 桃源
兆慶 迎春 嘉會 仁德 弦歌 醴泉
清河 進德 妙音 豐義 成俗 化民
繼錦坊按縣有繼錦鄉舊名治化天圣中邑人史綸登進士第其子叔軻繼之縣令魏琰改今名
蕭山
清風坊晉許詢所居故號曰許君里招賢坊梁江淹所居故號曰江君里覺苑寺即淹之宅也
園圃
西園在臥龍山之西府治據臥龍形勝處龍之囗府東門也龍之尾西園也景佑中唐詢作蔣堂曲水閣詩序則以園創于堂今以齊唐王公池記考之自吳越時巳為游觀之地蓋后來廢不葺治至堂始復其舊觀爾非創于堂也守吳格嘗葺之未幾亭宇多壞嘉定十六年汪綱復增葺之又創憩棠一亭頗為華麗云
府廨
唐元微之云州宅居山之陽凡所謂臺榭之勝皆因高為之以極登覽嘗以詩夸于白樂天云州城縈繞拂云堆照水稽山滿目來四面無時對屏障一家終日在樓臺星河影向檐前落鼓角聲從地底回我是玉皇香案吏謫居猶得小蓬萊誦其詩則當唐盛時州宅之勝可想而知矣干寧中董昌叛即廳堂為宮殿昭宗命錢镠討平之以镠為節度镠惡昌之偽跡乃撤而新之故元微之與李紳諸公所登臨吟賞之處一皆不存若滿桂樓海榴亭杜鵑樓其跡巳不復可考而名傳于世者蓋以諸公之詩也建炎以后又復頹毀而 本朝諸公登臨之處亦不可復考如逍遙堂井儀堂五云亭披云望云二樓者殆不勝數凡州宅之堂舍亭館見于今者悉著錄之庶來者有所考云
州宅后枕臥龍而面直秦望自錢镠再建壞而復修不知其幾嘉定十五年守汪綱以謂其敝巳極弗治則不可枝矣于是外自譙樓以至設廳旁由廊廡吏舍內自寢堂燕坐庖湢之所悉治新之鳩工于嘉定十五年春落成于十六年冬內外罔不一新按镠重建在唐天佑元年甲子 【此按镠重建軍府署記】 至嘉定十六年癸未實三百二十年其再新若有數云
常衙廳在儀門之東舊頗迫窄守汪綱至是始辟其址而增廣之廊廡畢備上為秦望閣不知作于何時趙抃嘗有詩則熙寧之前已有之矣 【自此至棣萼堂皆汪綱重修】
清思堂在常衙廳之后不知作于何時張伯玉趙抃皆有詩今刻石于堂上
青隱軒在常衙廳之東政和間王仲薿作
延桂閣在清思堂之側前有巖桂甚古守趙彥倓建王補之摘杜子美賞月延秋桂之句以名樓之下為寢處燕坐之所便房夾室悉備蓋館士所寓之地也汪綱更新之且添創他屋及庖湢之所居者頗以為便
招山閣在棣萼堂之下不知作于何時舊名清涼閣守洪邁改今名
云近在招山閣之右宅堂之廊廡也趙彥倓建蓋取杜子美云近蓬萊常五色之句以名
棣萼堂在云近之下紹熙元年洪邁領郡以其兄丞相適干道中嘗出守邁取綸告中語有矧伯氏棠陰之舊增一門棣萼之華故名
燕春在清思堂后守汪綱創建摘張伯玉燕寢長居紫府春之句以名
云根在州宅后守汪綱創建摘張伯玉州宅近云根之句以名
四面屏障在州宅后守汪綱創建摘元微之四面無時對屏障之句以名
步鰲在州宅之后守汪綱創建取沈紳云隨步武鰲頭穩之句以名
拂云在州宅后子城之下守汪綱創建摘元微之州城縈繞拂云堆之句以名
晚對在州宅之后洪邁所建取杜甫翠屏宜晚對之句以名覆之以茅巳頹毀不存守汪綱即舊址再建無塵在州宅之上拂云之左守汪綱創建摘張伯玉疏竹間花陰了無塵土侵之句以名
蓬萊閣在設廳后臥龍之下章楶作蓬萊閣詩序云不知誰氏創始按閣乃吳越錢镠所建楶偶不知爾淳熙元年其八世孫端禮重修乃特揭于梁間云定亂安國功臣鎮東鎮海兩軍節度使檢校太師侍中兼中書令食邑一萬戶實封六百戶越王镠建其名以蓬萊者蓋舊志云蓬萊山正偶會稽 【舊志今巳不傳沈少卿紳和孔司封登蓬萊閣詩云三山對峙海中央自注于下云舊志蓬萊山正偶會稽】 元微之詩云謫居猶得小蓬萊錢公輔詩云后人慷慨慕前修高閣雄名由此起故云自元佑戊辰章楶修之又八十七年錢端禮再修又四十八年汪綱復修綱自記歲月于注云蓬萊閣登臨之勝甲于天下自昔以來不知其凡幾壞幾修矣邇年其壞尢甚而修之于嘉定十五年歲次壬午十一月己巳朔十五日己未者郡守新安汪綱仲舉也
鎮越堂汪綱創建綱自記于柱云由蓬萊閣而下凡三級始達廳事承平時皆有堂宇廢圯巳久后來者乃由中鑿蹬道以便往來而饗軍延見吏民之所遂為通行之路非獨失帥府之觀瞻其于陰陽家之說尢為妨忌郡寖不如昔民亦多艱未必不由于此嘉定辛巳予自憲移帥即有意稍復舊觀顧力未贍弗暇明年秋公帑稍有銖積于是補苴罅漏芟夷草萊筑一堂于上以鎮越名之蓋東南之鎮其山曰會稽而鎮東又越之軍額也名實其核地高而爽堂奧而明秦望諸山皆欣然鎖會有效奇獻秀之勢又創行廊四十間于兩翼聯屬蓬萊并與閣一新之山川朝拱氣象環合而斯堂之勝遂獨擅于越中矣工既畢功姑記歲月于此是歲九月辛未新安汪綱書堂之扁榜三大字 大丞相史魯公之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