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何者布施。幾種布施。此二種難。三善具足憂波提舍。彼說應知。何者眾生為有為無。如菩提心優婆提舍。彼說應知。菩薩布施為當滿足。一切眾生為不滿足。彼義今說。菩薩滿足云何滿足。菩薩普于一切眾生。心皆平等舍一切物普施眾生。滿足一切眾生愿故。菩薩云何舍一切物所有一切內外之物。愿令一切眾生解脫清凈心。舍乞求人來如自己物自物想。取一切眾生平等心故。若菩薩施離彼我過。舍衣食等。布施滿足一切眾生。若不取者非菩薩過。菩薩心施一切乞者。猶如龍王。譬如龍王一切求者皆悉等與。若不受者非龍王過。譬如龍王興大密云覆于虛空平等降雨。藥草叢林樹木生長。陂池悉滿。高處不受非龍王咎。如是菩薩平等普施一切乞者。若有不受非菩薩過。滿足一切眾生愿故。菩薩布施作如是愿。我為滿足一切眾生無上樂故。種種物施一切生處。我常滿足一切眾生。是故菩薩作愿布施。一切生處得大富樂。以彼愿力布施力熏。生生處處種種布施。無量眾生皆悉滿足。離殺生等種種不善是無畏施。一切眾生皆悉滿足。如世尊說。止殺生故是則布施。一切眾生不畏不憎。如是等故如為示現畢竟涅槃。無量眾生住涅槃樂。為諸菩薩授佛記已。然后菩薩自取涅槃。如是因緣舍苦得樂。如是滿足一切眾生。

何者佛法。彼義今說。法身依止十力無畏不共法等。此是佛法。彼一切法皆是佛知故名佛法。如彼圣者文殊師利所說偈言。

不思議正覺  不可量如來

緣覺聲聞等  所不能測量

況一切眾生  能知彼如來

凡夫戲論行  如來無戲論

唯佛能知佛  佛法行依止

自然身心智  除佛無能解

又復云何菩薩布施如是滿足一切佛法。何須說六。彼義今說。實有六種。以何意故唯說布施。此義今說。此是菩薩善方便意。如善方便菩薩布施。則能滿足六波羅蜜。如善方便修多羅說郁伽羅問修多羅說。在家菩薩布施滿足六波羅蜜。云何滿足。所謂菩薩異異種物。彼彼求者皆悉施與心不分別。如是名為檀波羅蜜。依菩提心修行布施。如是名為尸波羅蜜。于乞求者不嗔不動。如是名為羼提波羅蜜。若布施他我何所用。無如是心有如是力。如是名為毗梨耶波羅蜜。若有來乞若施施已。不熱不悔自心喜樂善意心生。如是名為禪波羅蜜。若布施已。于一切法心無所得不望果報。如彼黠慧無有少法貪著喜樂如是不著。唯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名為般若波羅蜜。如是滿足六波羅蜜。以要言之一切具足。又如世尊大乘經說無量具足。如是一切皆此中攝。又住大地諸菩薩等。有如是意。彼住大地諸菩薩意。布施滿足一切佛法。又復對治諸眾生故世尊說法。或有眾生以布施門。為說滿足一切佛法。或有眾生乃至慧門。

又復為示菩薩愿故。菩薩滿足乞求者意。作如是愿。如我滿足彼求者意。以此善根。愿令滿足一切佛法。如是說者。則無有過。

何者相好。彼義今說。三十二相。所謂手足皆有輪文善安平住。手網縵指手足柔軟。七處平滿指長身寬。正直大身。項則如貝身毛上靡。因尼鹿踹髀平臂平。陰馬王藏。皮妙金色。一孔一毛。眉間則有白毫顯面。師子上身肩前后圓。其背平正味中上味。身體圓滿如尼拘陀頂上高圓。修廣長舌妙梵音聲。師子頤頰齒則鮮白。齊平而密有四十齒。目睫紺青牛王眼。

八十種好。隆赤膩甲圓指錦文。脈深不見。手足踝平骨節堅密。二足趺平足下文長。手足平正文深膩潤。舌次第語唇色赤好。如頻婆果不高不下。舌赤軟少白象王舌。雷吼云聲善美音聲如文殊響。滿足眾好兩臂平等。身體凈潔衣裳亦爾。普身柔軟眾分皆等。次第善密身分分善。分分寬博善坐圓滿。舌正美言語論次第。齊舌皆深行密仙王普皆可喜第一善凈。離闇電光普遍光明。師子牛王龍王鵝步右旋轉行。舌不長短舌則圓美。腹脅不卓離于惡欲。身無黑黡無有垢惡外圓而利。又不前卻高隆而凈無有垢穢。笑微而緩。目如青葉居婆羅耶。笑則如法眉面處所次第相應。眉正不邪不少不多。皆悉離過不可毀呰皆不可嫌。諸根善勝額中善滿第一可喜。面額相類上身平滿。不白不黑有種種香。不堅不濁次第善緊。勝妙文章有難提旋跋陀摩那。應量身形發順不亂。

佛何以故。此中教示相好究竟尸波羅蜜。彼中便遮此義。今說初業菩薩憶念相好。悕望欲得。饒益彼故。方便教示。彼未久行故。愛相好舍離饒益。悲心布施相應饒益如是故遮。又復若人貪著妙色究竟相好。悕望憶念。為彼人遮。若有眾生成熟饒益彼須教示。此有眾生見如來身相好莊嚴。發菩提心故如是說。如轉女身修多羅說。又復未發菩提心者饒益教示。又復久發菩提心者。空等相應饒益故遮。又具福德滿足饒益。是故教示智具。滿足饒益故遮。又求世尊相隨形好滿足究竟。取著故遮。又復貪著喜樂等過。寂靜饒益為彼故遮。如是因緣此經不遮。諸佛世界幾種清凈幾種不凈。彼義不說。彼不清凈。要有二種。何者為二。一者眾生相。二者行相。眾生相者。謂眾生過言。行相者所謂行過。彼眾生過惡行。眾生依止種種虛妄諸見。彼行過者。坑坎堆阜蕀刺等過。如是地多食飲衣服寶等受用皆不具足。如是相對眾生功德。行功德故世界清凈。彼復菩薩無量種種愿力自在。應如是知。諸佛世界功德無邊。菩薩愿力自在無邊發起精進是亦無邊。如是種種不可盡說。又此諸佛世界清凈唯說少分。余者應知。如世尊說。有十二種諸功德場和合聚集彼清凈覺得佛世界。何等十二。一者劫場和集故。得以功德場皆究竟故。二者時場和集故。得以法行等不過時故。三者眾生場和集故。得以法智故。四者世界場和集故。得以善凈故。五者調御眾生場和集故。得以無[革*必]故。六者乘場和集故。得以一行故。七者陀羅尼場和集故。得以無余物故。八者佛法場和集故。得以無一切外道法故。九者功德場和集故。得以不諂故。十者直心深心場和集故。得以本性凈生凈眾生處凈故。十一者圣場和集故。得以不離福田故。十二者道場和集故。得以乘前佛所乘來故。又此世尊釋迦牟尼佛之世界。為是清凈為不清凈。今說清凈。何以知之。以世尊心善清凈。故。若得有人心不清凈故。見此佛世界不凈。依彼意故。世尊說言。我今出。于五濁惡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知無垢稱修多羅說。菩薩欲得凈佛世界。當凈其心。隨其心凈佛世界凈。爾時慧命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疑念。若菩薩心凈佛世界凈者。今我世尊釋迦牟尼。行菩薩時意豈不凈而佛世界不凈若此。

爾時世尊以知慧命舍利弗念而問之言。舍利弗。于意云何。汝舍利弗勿作是念。日月豈不凈耶。而盲者不見。慧命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佛言。舍利弗。眾生如是。無智罪故。不見如來世界清凈。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世界常自清凈。而汝不見。爾者蠡髻梵王。語慧命舍利弗言。大德舍利弗。仁意莫謂此佛世界為不清凈。今此世尊釋迦牟尼世界清凈。慧命舍利弗問梵王言。此佛世界云何清凈蠡髻梵言。大德舍利弗。譬如他化自在天宮莊嚴殊妙。我見世尊釋迦牟尼世界清凈功德莊嚴亦復如是。慧命舍利弗復言梵王。我今唯見此佛世界。丘陵坑坎蕀刺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言。大德舍利弗。仁者如是心有丘陵坑坎等穢。信不清凈故。見此佛世界不凈。復次大德舍利弗。若有能于一切眾生心皆平等深心清凈。則見此佛世界清凈。爾時世尊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百千不可計數功德珍寶具足莊嚴。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勝妙珍寶莊嚴世界。時此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大眾皆見嘆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爾時世尊告慧命舍利弗言。舍利弗。汝今為見我佛世界無量功德勝莊嚴不。慧命舍利弗言。我見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見世尊不可思議莊嚴世界清凈悉現。佛言。舍利弗。我佛世界清凈如是。下劣眾生見不凈耳。舍利弗。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業力飯則不同。如是舍利弗。眾生共生一佛世界。若心凈者。則見世尊世界清凈。我今以此修多羅量故說清凈。

以要言之。滿足眾生發起精進。一切眾生等心示現。滿足佛法發起精進。自證示現。究竟相好發起精進。此則示現。普賢依止清凈世界發起精進。一切眾生富樂示現。

又復有義。初如厭病。二如聞藥。三如悕藥。四如病人所居舍宅。又復示現。初大悲力。二示智力。三身心力。四者直心深心修力。如是示現。

又復有義。初說不舍一切眾生。二者得力。四無所畏不共法等一切佛法。三者得身著不可嫌。四者得佛無上法王相應世界。

又復有義。滿足眾生發起精進。檀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為示現故。滿足佛法發起精進。般若波羅蜜智波羅蜜故。究竟相好發起精進。羼提波羅蜜方便波羅蜜故。凈佛世界發起精進。尸波羅蜜。禪波羅蜜。如是示現。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城县| 松溪县| 江门市| 新乡市| 靖远县| 驻马店市| 扎鲁特旗| 宁阳县| 璧山县| 城步| 嵊泗县| 从化市| 措美县| 浪卡子县| 宝清县| 祁东县| 恩施市| 广东省| 德州市| 沾化县| 如皋市| 瓦房店市| 连江县| 麻江县| 花莲县| 高雄市| 怀安县| 工布江达县| 福泉市| 垫江县| 芜湖市| 治多县| 惠来县| 台东县| 广饶县| 怀仁县| 岐山县| 温州市| 鄯善县| 修水县|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