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博物匯編神異典釋教部紀事
- (清)陳夢雷
- 4760字
- 2015-11-09 16:17:43
佛法金湯編。牟子融之后。蒼梧儒生。獻帝興平二年。因世亂無仕官意。銳志佛道。乃制理惑論三十七篇。其文有問曰。何以正言佛。佛為何謂乎。牟子曰。佛者覺也。猶三皇神五帝圣也。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緒。佛之言覺者。恍惚變化。分身散體。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圓能方。能老能少。能隱能彰。蹈火不燒。履刃不傷。在污不染。在禍不殃。不行而到。無作而光。故號為佛。問曰。夫至實不華。至詞不飾。珠玉少而貴。瓦礫多而賤。圣人制七經之本。不過三萬言。眾事備焉。今佛經卷以萬計。言以億數。非一人力所能堪也。仆以為煩而不要。牟子曰。江海所以異于行潦者。以其深廣也。五岳所以別于丘陵者。以其高大也。若高不絕山阜。跛羊凌其巔。深不絕涓流。孺子浴其淵。麒麟不處苑囿之中。吞舟之魚。不游數仞之溪。何者。小不能容大也。佛經前說億載之事。卻道萬世之要。太素未起。太始未生。其微不可握。其纖不可入。佛悉彌綸其廣大之外。剖析其杳渺之內。靡不紀之。故其經卷以萬計。言以億數。多多益具。眾眾益富。何不要之有。問曰。佛道至尊至大。堯舜周孔。曷不修之乎。七經之中。不見其辭。子既耽詩書悅禮樂。奚為復好佛道。竊為吾子不取。牟子曰。書不必孔子之言。藥不必扁鵲之方。合議者從。愈病者良。君子博取眾善。以輔其身。子貢云。夫子何常師之有堯事尹壽。舜事務成。旦學呂望。丘學老聃。亦不具見于七經也。況佛身相好變化。神力無方焉。能舍而不學乎。五經事義。或有所缺。佛不見記。何足怪哉。問曰。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何其異于人之甚也。殆富耳之語。非實之云。牟子曰。少所見多所怪。睹馲駝言馬腫背。堯眉八采。舜目重瞳。皋陶鳥喙。文王四乳。禹耳三漏。周公背僂。伏羲龍鼻。仲尼反宇。老子日角目元。鼻有雙柱。手把十文。足踏二五。此非異于人乎。佛之相好奚疑哉。問曰。子以經傳之辭。華麗之說。褒贊佛行。稱譽其德。高者凌青云。廣者逾地圻。得無逾其本過其實乎。牟子曰。吁吾之所褒。猶以塵埃附嵩岱。收朝露投滄海。子之所謗。猶握瓢觚欲減江海。操耕耒欲損昆侖。側一拳以翳日光。舉土塊以塞河沖。吾所褒不能使佛高。子之毀不能令其下也 曹植精通書藝。邯鄲淳稱為天人。每讀佛經。輒留連嗟玩。以為至道之極宗。嘗游漁山。聞空中梵天之響。清揚哀婉。因仿其聲。寫為梵唄。今法事有漁山梵。即其余奏也。嘗著辨道論。言仙道虛妄。
三國志劉繇傳。繇溯江南保豫章駐彭澤。笮融先至。殺太守朱皓。入居郡中。繇進討融。為融所破。更復招合屬縣攻破融。融敗走入山。為民所殺。繇尋病卒。時年四十二。笮融者。丹陽人。初聚眾數百。往依徐州牧陶謙。謙使督廣陵彭城運漕。遂放縱擅殺。坐斷三郡委輸以自入。乃大起浮圖祠。以銅為人。黃金涂身。衣以錦采。垂銅槃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課讀佛經。令界內及旁郡人有好佛者聽受道。復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前后遠近至者。五千余人。戶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于路。經數十里。民人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以巨億計。曹公攻陶謙。徐土搔動。融將男女萬囗馬三千匹走廣陵。廣陵太守趙昱。待以賓禮。先是彭城相薛禮。為陶謙所逼。屯秣陵。融利廣陵之眾。因阻誅殺昱。放兵大略。因載而去過殺禮。然后殺皓。
佛法金湯編。闞澤會稽山陰人。好學居貧。為人傭書自給。所寫既畢。則能誦記。由是博覽群籍。虞翻見而稱之曰。闞生矯杰仲舒子云流也。孫權辟之。補西曹掾。復拜太子太傅。為尚書令。封都鄉候。嘗舍宅為德潤寺。權嘗問曰。孔子制述典訓。教化來葉。老莊修身自玩。放浪山水。歸心澹泊。何事佛為。澤曰。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佛之設教。諸天奉行。不敢違佛。以此言之。優劣可見也。
齊春秋。晉安王子懋字云昌。武帝子也。年七歲時。母阮叔媛常病危篤。請僧行道。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花更鮮。子懋流涕禮佛誓曰。若使阿姨護祐。愿華竟齋如故。七日齋畢。畢更鮮紅。看視罌中。稍有根須。阮病尋差。世稱其孝感。
晉書周浚傳。浚子嵩拜御史中丞。王敦密使妖人李脫。誣嵩及周筵。潛相署置。遂害之。嵩精于事佛。臨刑猶于市誦經云。
蔡謨傳。彭城王統上言。樂賢堂有先帝手畫佛像。經歷寇難。而此堂猶存。宜敕作頌。帝下其議。謨曰。佛者夷狄之俗。非經典之制。先帝量同天地。多才多藝。聊因臨時而畫此像。至于雅好佛道。所未承聞也。盜賊奔突。王都隳敗。而此堂塊然獨存。斯誠神靈保祚之征。然未是大晉盛德之形容歌頌之所先也。人臣睹物興義。私作賦頌可也。今欲發王命敕史官。上稱先帝好佛之志。下為夷狄作一象之頌。于義有疑焉。于是遂寢。
王珣傳。珣弟珉。名出珣右。時有外國沙門。名提婆。妙解法理。為珣兄弟。講毗曇經。珉時尚幼。講未半便云。已解。即于別室。與法門法綱等數人自講。法綱嘆曰。大義皆是。但小未精耳。
顧眾傳。穆帝即位。何充執政。復征眾為領軍。不起。服闋乃就。是時充與武陵王不平。眾會通其間。遂得和釋。充崇信佛教。眾議其糜費。每以為言。嘗與充同載經佛寺。充要眾入門。眾不下車。充以眾州里宿望。每優遇之。
何充傳。充性好釋典。崇修佛寺。供給沙門以百數。糜費巨億而不吝也。親友至于貧乏。無所施遺。以此獲譏于世。阮裕嘗戲之曰。卿志大宇宙。勇邁終古。充問其故。裕曰。我圖數千戶郡。尚未能得。卿圖作佛。不亦大乎。于時。郄愔及弟曇。奉天師道。而充與弟準崇信釋氏。謝萬譏之云。二郗諂于道。二何佞于佛。
何準傳。準字幼道。穆章皇后父也。高尚寡欲。弱冠知名。州府交辟并不就。兄充為驃騎將軍。勸其令仕。準曰。第五之名。何減驃騎。準兄弟中第五。故有此言。充居宰輔之重。權傾一時。而準散帶衡門。不及人事。唯誦佛經。修營塔廟而已。
佛法金湯編。郄超為桓溫府掾。超問謝安曰。支遁所談。何如嵇中散。安曰。嵇盡力道。才得半耳。超著五戒文。更修歲月齋戒。凡齋不得嘗魚肉。不御妻妾。迎中而食。既食之后。美味甘香。一不得嘗。洗心念道。歸依三實。
晉書王湛傳。湛孫述。述子坦之。與沙門竺法甚厚。每共論幽明報應。便要先死者。當報其事。后經年。師忽來云。貧道已死。罪福皆不虛。惟當勤修道德。以升濟神明耳。言訖不見。坦之尋亦卒。
佛圖澄傳。石季龍僭位。傾心事澄。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營造寺廟。相競出家。真偽混淆。多生愆過。季龍下書料簡。其著作郎王度奏曰。佛方國之神。非諸華所應祠奉。漢代初傳其道。惟聽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漢人皆不出家。魏承漢制。亦循前軌。今可斷趙人悉不聽詣寺燒香禮拜。以遵典禮。其百辟卿士逮眾□□例皆禁之。其有犯者。與淫祠同罪。其趙人為沙門者。還服百姓。朝士多同度所奏。季龍以澄故下書曰。朕出自邊戎。忝君諸夏。至于饗祀。應從本俗。佛是戎神。所應兼奉其夷。趙百姓有樂事佛者。特聽之。
王恭傳。恭將奔桓元。至長塘湖。遇商人錢強。強以告湖浦尉。尉收之。以送京師。即于建康之倪塘斬之。恭信佛道。調役百姓。修營佛寺。務在壯麗。士庶怨嗟。臨刑猶誦佛經。謂監刑者曰。我闇于信人。所以致此。
苻堅載記。堅游于東苑。命沙門道安同輦。權翼諫曰。臣聞。天子法駕。侍中陪乘。清道而行。進止有度。三代末主。或虧大倫。適一時之情。書惡來世。故班姬辭輦。垂美無窮。道安毀形賤士。不宜參穢神輿。堅作色曰。安公道冥至境。德為時尊。朕舉天下之重。未足以易之。非公與輦之榮。此乃朕之顯也。命翼扶安升輦。
姚興載記。興托意于佛道。公卿已下。莫不欽附。沙門自遠而至者。五千余人。起浮圖于永貴里。立波若臺于中宮。沙門坐禪者。恒有千數。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矣。
搜神后記。晉淮南胡茂回能見鬼。雖不喜見。而不可止。后行至揚州。還歷陽城。東有神祠。中正值民。將巫祝祀之。至須臾頃。有群鬼相叱曰。上官來。各迸走出祠去。回顧見二沙門來入祠中。諸鬼兩兩三三相抱持。在祠邊草中伺望。望見沙門。皆有怖懼。須臾二沙門去。后諸鬼皆還祠中。茂回于是信佛。遂精誠奉事。
佛法金湯編。顧凱之字長康。小字虎頭。工畫。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時沙門慧力。建瓦官寺。朝賢施者。不過十萬。長康素貧。諾錢百萬。人皆笑之。一日于殿壁。畫維摩像。將點眸子曰。第一日見者責施十萬。第二日見者五萬。第三日任例責施。及開戶。光明照寺。施者填塞。果得錢百萬 何無忌。崇信佛法。造枳園寺。以安帝西還。皇運凱泰。勸帝興起釋門。修營功德。
弘明集。宋武帝。始登位。夢一道人提缽就乞。因而言曰。君子前世。施維衛佛一缽之飯。今居斯位。帝遣問嚴公。征其虛實。嚴公即送七佛經呈聞。
宋書張敷傳。元嘉初。敷為員外散騎侍郎秘書丞。江夏王義恭。鎮江陵。以為撫軍功曹。轉記室參軍。時義恭就太祖求一學義沙門。比沙門求見發遣。會敷赴假還江陵。太祖謂沙門曰。張敷應西。當令相載。及敷辭。上謂曰。撫軍須一意懷道人。卿可以后艑載之。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旨曰。臣性不耐雜。上甚不悅。
范泰傳。泰暮年。事佛甚精。于宅西。立祇洹精舍。
北山錄。宋文帝謂求那□摩曰。弟子常欲齋戒不殺。以身徇物。不獲從志。□摩曰。刑不夭命。役無勞力。則使風雨順時。寒暖應節。百谷滋繁。桑麻郁茂。如此持齋。齋亦大矣。如此不殺。德亦眾矣。寧在缺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后方為弘濟耶。
太平廣記。宋王淮之字元會。瑯玡人也。世尚儒業。不信佛法。常謂身神俱滅。寧有三世耶。元嘉中。為丹陽令。十年得病。氣絕少時。還復暫蘇。時建康令賀道力。省疾。適會下床。淮之語道力曰。始知釋教不虛。人死神存。信有征矣。道力曰。明府生平置論不爾。今何見而乃異之耶。淮之斂眉答云。神實不盡。佛教不得不信。語訖而終 宋尚書謝晦。為荊州刺史。謂塔寺不宜在人間。當移之郭外。乃自率部下。至新寺門。遣隊士八十。持刀斧毀壞浮圖。尊像縱橫。瓦木傾墜。俄而云霧暗天。風塵勃起。晦即怖走。隊人驚散。莫知所以。晦等夜夢。咸見沙門飛騰空中光明顯赫。又見二人形悉丈余。容姿甚偉。厲聲嗔曰。所行反道。尋當自知。其后隊人。滿身著癩疾。經時而死。余人并犯法就終。謝晦連年患瘠病。后因謀叛。合家被誅。皆非命而卒 宋劉齡。不知何許人。居晉陵東路城村。頗奉佛法。于宅中立精舍。時設齋。元嘉九年三月二十七日。父暴亡時。巫祝并云。家當更有三人喪亡。鄰家有事道祭酒魏巨。常為章符。誑誘村里。語齡曰。君家喪禍未已。由不奉明神也。若改事大道。必蒙福祐。不改意者。將滅其門。齡遂敬延祭酒。罷不奉法。巨云。宜焚經像。災乃當除耳。遂爇精舍。炎熾移日。唯屋而已。經像幡座。儼然如故。像于中夜。大放赤光。其時諸祭酒。有二十許人。有懼靈驗。密委去者。巨等師徒。意猶不止。披發禹步。執持刀索云。斥佛還故國。不得留中夏為民害也。齡于其處。如有人毆打。頓仆于地。家人扶起。方余氣息。遂痿躄不能行。魏巨體內發疽。日出血三升。不一月苦死。自外同伴。并患癩疾。鄰人東安太守水立和。傳于東陽。時多見者 宋魏世子。梁郡人。奉佛精進。兒女尊修。唯婦執迷不信。女年十四病死。七日而蘇。云可安施高座并無量壽經。世子即為具設經座。女雖持齋戒。未常看經。今即升座。誦聲清利。下啟父言。兒死便往無量國。見父兄及己三人。池中已有芙蓉大花。后當化生其中。唯母獨無。不勝此苦。故歸啟報。語竟復絕。母于是敬信法教。
宋書袁粲傳。粲初名愍孫。為太子右衛率侍中。孝建元年。世祖率群臣。并于中興寺八關齋。中食竟。愍孫別與黃門郎張淹。更進魚肉食。尚書令何尚之。奉法素謹。密以白世祖。世祖使御史中丞王謙之糾奏。并免官。
張暢傳。暢子淹黃門郎。封廣晉縣。子太子右衛率。東陽太守。逼郡吏。燒臂照佛。百姓有罪。使禮佛贖刑。動至數千。并免官禁錮。
宣驗記。車母者。遭宋廬陵王青泥之難。為虜所得。在賊營中。其母先來奉佛。即燃七燈于佛前。夜精心念觀世音。愿子得脫。如是經年。其子忽叛還。七日七夜。獨行自南走。常值天陰。不知東西。遙見有七段火光。望火而走。似村欲投。終不可至。如是七夕。不覺到家。見其母猶在佛前伏地。又見七燈。因乃發悟。母子共談。知是佛力。自后懇禱。專行慈悲。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長安的荔枝(雷佳音、岳云鵬主演影視劇原著小說)
同名實體書新鮮上市,馬伯庸歷史短小說“見微”系列神作!大唐天寶十四年,長安城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要在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保鮮期只有三天,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家人,李善德只得放手一搏……古裝版社畜求生記,帝國夾縫中的小人物史詩。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桃花折江山(孟子義、劉學義主演《桃花映江山》原著小說)
趙國有美人桃花,為求自保一心向夫君,魏國有俊朗丞相,擁護明主誰也不疼惜,美人曰:我又美又聰明你還有什么不滿意?丞相云:你小心思太多防不勝防讓人心驚。美人嘆氣:好好好我說不過你,不過雙贏合作的計劃,相爺您再考慮考慮?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