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 北游記
  • 余象斗
  • 3971字
  • 2015-11-06 12:01:22

祖師得道見帝

卻說太子回朝,妙樂天尊從半空中同國王下來,妙樂天尊曰:“汝可用心修行,三年后若有功,則我來矣。”國王唯唯聽命,晝夜勤苦坐煉,饑則食松,渴則飲水。時光易過,不覺三年滿矣。妙樂天尊一日到來,問曰:“弟子知道乎?”王曰:“不知。”又問曰:“知世事乎?”王又答曰:“不知。”又問曰:“知生死乎?”王又答曰:“不知。”又問曰:“知有身乎?”王又答曰:“不知。”天尊見國王天地間之事,俱不知之,識其心死入道,微微笑曰:“功成矣。”王曰:“何得成功?”天尊曰:“子莫知之心灰矣。”王曰:“吾更當如何?”天尊曰:“賜汝五道祥云,入中天參玉皇。”國王聽罷,叩頭拜謝。同天尊上天。先至三清閣參見三清,三清慶賀。次日早朝,玉帝升殿,眾真君朝罷,三清出班奏曰:“臣有妙樂天尊,收一弟子,乃西霞國王修行得道者,來見我主。”玉帝聽罷,命宣進。國王三呼畢,帝問眾仙:“當封何爵?”眾仙奏曰:“此是我主一魂化身,任主自裁。”玉帝聞奏大驚,叫國王抬頭,一見國王美貌,心中大悅,即封國王金闕化身蕩魔天尊,造一九天遷軟府,掌管本天宮,管三十六員天將,賜過黑龍袍一領,七星劍一把,七寶冠一頂,繡墩同坐,同入同行。國王謝恩。玉帝大設筵宴,慶賀朝散不題。

卻說上帝次日去太陽宮,鄧化出接祖師,上帝見并無三十六員天將,問鄧化曰:“玉帝封某在此掌管三十六員天將,為何不見一將?”鄧化稟曰:“原日乃是玉帝一魂化身掌管,因其意貪,墮去凡間,無人在此,故此天將俱下凡間去了。”祖師曰:“既有此情,某當來日面君。”不題。

卻說次日平明,玉帝升殿。祖師奏曰:“蒙我主著臣去太陽宮管三十六員天將,因無主管,俱走下凡矣,乞我主上裁。”玉帝聞奏,問眾臣曰:“祖師奏此,當復何如?”眾臣曰:“太陽宮既是祖師掌管,天將若走下凡,自就令祖師去凡間收歸天曹,則為妙矣。”帝依奏,即著祖師去凡間收天將。祖師謝恩出朝,心下十分憂悶,因不知眾天將去向,不若去見我師妙樂天尊,以問其故。思罷,即入兜率宮。妙樂天尊正在禪壇打坐,祖師向前打個和合。天尊曰:“弟子到此為何?”祖師曰:“非為他事而來,蒙圣上封去太陽宮,掌管三十六員天將,弟子去時,一個也無。回奏玉帝,帝問眾臣“眾臣奏帝命弟子自去收復帶歸,弟子下凡不知去向,敬來請問師父。”天尊曰:“我若不說,你不知之。你有四十二年災難未滿,故有此事而來。天將此回亦收不得,更要投胎入凡,受盡苦難,才得入極樂之界。”祖師曰:“今從何處投生!”天尊曰:“目今凈洛國王無子,善勝皇后燒夜香當天求子。汝今化一道金光,去投入皇后胎中,后日長成,修行功滿,那時方得入天曹享用。”祖師聽罷,只得拜別,化一道金光,飄飄蕩蕩,飛入凈洛國來。

善勝皇后正在御園燒夜香,忽然睡去。那一道金光投入皇后腹中。皇后即夢見吞一紅日入腹,身懷有孕。不覺十個月滿,開皇二十五年三月初三日午時,凈洛國皇后生下太子,太子在后肋撞出,皇后氣絕。妙樂天尊念動咒語,即吹氣入皇后左肋,皇后漸漸返魂,區省人事。滿宮中盡是紫霧罩住,有九條龍吐沫,待太子沐浴畢。一時間妙樂天尊帶龍騰空而去,宮中如舊。宮娥出奏國王。國王大喜,命抱出太子,見其眉目秀,骨格希奇。國王大悅,即代太子取名,叫作玄元太子。

不覺春去秋來,光陰迅速。祖師于凈洛國投胎,年有十四歲矣。有一年,凈洛國元宵放燈,國王升殿,太子出來奏父王,要去看燈。父王曰:“你乃一東宮,不可夜出觀燈。”太子曰:“兒扮為民,去看便回。”國王依奏,即著指揮湯伯同太監四名,保太子出朝,去市觀燈。太子正出朝門,行不一箭之路,但見:燦爛花燈高掛,笙簫管樂喧天唱。彩嬌娥勝天仙,飲樂壺漿歡慶。

太子同湯伯轉過南街,見幾個飲酒醉人東倒西歪,不省人事。太子又轉過北街,亦見幾個在花街上孟姐家作樂,二人爭風,打將起來。太子又轉過東街,又見一人在街上偷人銀袋,被人亂打無休,打得叫天叫地。太子看罷,猛然大聲嘆曰:“如何免得酒色財氣四事,則我何必為君?”有天上斗母元君,因元霄下凡,變一道士,以探人心,遇見太子出此言,向前揖而答之曰:“貧道方才聽見客官說,要脫酒色財氣四事,尊非要求得此方?貧道有之。”太子曰:“汝何以脫得?”道人曰:“貧道棄父母,別妻子,隨緣度日,可不是脫得?”言未已,旁邊指揮湯伯,但見道士出此言勸太子,咬牙欲斬道士。道士一見,駕祥云騰空半天,現出本身,言曰:“道本無根,要人自尋;若戀富貴,恐昧真靈。吾非他人,乃斗母元君也。”太子一見,望空拜曰:“弟子情愿棄江山出家。”那道士曰:“吾去矣,君不進來,天宮無位。”太子大驚,同湯伯回朝。次日平明,國王升殿,太子出朝,奏遇道人事,欲去修行。國王曰:“今者天下妖邪多矣,豈有天仙來凡度人?吾兒不可執迷,江山之貴不享,而慕望外之事乎?決不準汝之奏。”太子又奏曰:“神仙之說,往往有之,修行之事,自古流傳,安可不信真言,而昧正道。但他日一旦而逝,無常迅速則何以改前過。乞父王賜臣離宮出家,倘他日功成,則九族可超升矣。”國王見太子執意要出家修行,心中大怒,即著校尉鄭才,將太子囚去冷宮受苦,候其回心,然后赦出。鄭才即將太子囚去冷宮,王退朝。太子入到冷宮,思想嘆曰:“若無陰陽,豈有晝夜?若無天堂,豈有地獄?前夜見者若邪,則無勸我修行之心,必有思意。前者道士又說他是斗母元君,若是元君點我修行,見我被囚,必來救我。若不燒起好香,當天禱告,請元君到此,指引我修行之路,有何不可?”想罷,即點動好香,當天祈祝。告詞未罷,元君在云頭叫曰:“太子,汝今被父囚禁在此,某諒難以脫之。不若從父之命,棄卻修行,早作脫身之計。”太子曰:“弟子自從幸遇師父,心無變異,雖死不從父命,倘父將某苦禁于此,有死而已。何肯悔言而聽父乎?”元君曰:“汝果有真心出家,此處非修行之所。”太子曰:“既非修行之所,安能脫身而往他處乎?”元君曰:“汝若肯去,離城有八十五里,有一山名武當山,那里可以行修。”太子曰:“焉能去得?”元君曰:“可閉著兩眼,同汝離此。”太子即閉兩眼,元君駕一朵祥云,將太子抱在懷中,離了冷宮,直到武當山。但見:

青山隱隱石壁,柳綠飄飄奇花;四周山色勝玉,真乃神仙造化。

卻說太子同元君到山,拜元君為師,朝夕講經說法,坐煉修行不題。

話分兩頭,卻說次日國王升殿,校尉鄭才奏說:“不見了太子。”國王大怒,斬了鄭才,十分煩惱,有文武趙全、孫越、馮元、王龍、王榮一班臣子,出班奏曰:“我主若要尋回太子,可出下榜文,于四方張掛,有人知太子者奏知,賞金千兩,留得太子者加封官職。”國王依奏,即出下榜文,于路上各處張掛。忽一樵夫姓陳名春,住在武當山下,日前見一人,同一道人入山中去。今聞朝中不見太子,出有榜文,自料前日見者,必是太子,去揭榜文,奏知國王。不知后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太子頭挽陰陽髻

卻說一日國王升殿,傳奏說:“武當山樵夫陳春見太子,揭榜來見我主。”王命宣進,山呼畢,王曰:“卿既揭榜見孤,曾見太子否?”陳春曰:“小民日前見一人,同一道士入武當山去,臣思是太子,特來奏王。”王曰:“汝既見二人入山,汝可引路,孤即今指揮湯伯,校尉黃鐘,同五百金甲,將卿為引路官,去武當山尋見太子,回來重賞。”陳春謝恩出朝,同指揮等直往武當山進發。入山中,見太子頭梳陰陽角髻,端然坐在石壁之下。眾軍向前山呼,太子并不發一言,默默而坐。湯伯吩咐金甲將向前去扯太子回朝,只見一霎時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自北方而來,對面不能見人,沙石亂紛紛撒將下來。金甲將大驚,同湯伯等抱頭掩耳,走回朝中。

次日國王升殿,湯伯同陳春、黃鐘入見,國王問曰:“卿等到武當山,曾見太太子被戲下武當子否?”湯伯奏曰:“臣到武當,果見太子坐于巖壁之下。小臣吩咐金甲將向前去請太子回朝,太子半言不答。一霎時間飛沙走石而來,對面不能見人。臣等只得走回,奏知我主。”國上聽罷,言曰:“既太子在武當山,寡人即再著陳春為引道官,同文武群臣,帶御林軍三千,排駕接太子回朝。“眾臣謝恩出朝。次日會齊眾僚友,陳春為引道官,一路而行,直抵武當山進發。來到武當山,入見太子,山呼畢,太子曰:“勞動眾卿遠來,有何話說?”眾臣奏曰:“臣等領國王旨意,特來接千歲車駕回朝。”太子曰:“未離國則可,今者誰家慕道,安敢忘佛法而歸俗,天地無私,若有一念不靜,可不自取其罪乎?”眾臣等奏曰:“某等聞人子出家學道,先蒙不孝。今者千歲執意不回,國主老矣,又無再裔即位,晝夜憂心。倘有危時,則何人可為披麻執杖者?又何人可為嗣位之主乎?太子安保不被卿啄之議論,眾口之公談乎?如此則千歲學道未成,而不幸之名則先成矣。眾臣乃千歲之赤子,安敢匿過,見而不言乎?乞千歲參詳參詳。”太子聞眾臣之言,忍不住腮邊下淚,亦言曰:“父王無子即位我亦知此久矣。曾問我師,師云,我父王令歲當生一子即位。眾卿回奏我父,不必憂慮,卿等請回朝罷。但吾既出家,安有再入朝之理?卿等為臣為子者,盡忠尚不能盡孝,何況出家之人,不能顧父母之劬勞乎?倘得天從人愿,他日入道,則我父母皆為佛矣。如其不然,事由天定,亦不能保其議論也。卿等勿復多言,作速回朝,盡忠輔主,以盡臣職,倘他日我母有弟長成嗣位,亦賴卿等輔政。”眾臣見太子不從,立意出家,只得拜辭回朝,一路而回。不知后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太子被戲下武當

卻說凈洛國王升殿,眾臣回朝,俯伏金階奏曰:“臣等到武當山見太子,千言萬語解勸,太子如風過耳,不肯回朝,臣等見太子執意,以我主無嗣事奏之。太子云,曾聞師父說,陛下皇后懷孕,今歲該再有一子即位,臣等只得回朝,奏知陛下。”國王見奏,嘆曰:“彼若執意不回,難以再去。若云孤后更有一子,亦未可準信,此皆非卿等之罪也,樵夫得其報信封為巡檢之職,眾臣各賜白金一斤,免朝三日。”眾文武謝恩退朝。不覺光陰迅速,春回秋慕,凈洛國皇后果又生一太子。國王大悅,取名叫作玄虛。后來長成,即凈洛國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靖州| 乌海市| 拉孜县| 菏泽市| 靖州| 敦煌市| 东平县| 凤翔县| 萨迦县| 蒙山县| 蓬溪县| 喀喇| 新晃| 万源市| 平昌县| 从化市| 濮阳县| 河北区| 宜川县| 稻城县| 大足县| 宜黄县| 曲阳县| 乐业县| 固安县| 弋阳县| 壶关县| 焦作市| 越西县| 木兰县| 大邑县| 建水县| 类乌齐县| 平阴县| 桂阳县| 马关县| 如东县| 巴南区| 长白|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