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獻
宋
選舉
紹圣四年丁丑何昌定榜:張讀 永安里人。
張讀,字圣行。以上舍生擢第,調穎昌府法曹參軍,除編修《國朝會典》,以父年逾九十,求便親,通判本州。后除諸王府直講。未幾,請郡自效,知興化軍。
時靖康初,國步多艱,士卒驕恣。一日,讙趨庭下,乞額外給賜。讀正色叱之,諸卒咸服,反告其渠魁,即梟首于市,一郡肅然。建炎初被召,以疾辭,奉祠。
性至孝,居喪廬墓,蔬食終制。家居杜門掃卻,所交皆天下士。其始與陳瑩中友善,既從仕,為趙清獻、范純禮所獎重。及其后也,與李方叔、端叔為蘇黃門客。子由作東坡墓銘,獨以示讀,讀曰:“斯文妙盡東坡平生,政恐仇人復借此媒蘗,不若刮磨之為愈。令東坡無此銘,萬世之下,不知有東坡乎!”
晚年,徙居晉江,與李文肅邴過從尤厚。善屬文,閩中碑碣多出其手,資入即分親故之貧者。壽八十卒。李文肅哭以詩,有“累日塵生甑,經年肘見衿”之語。嘉熙中,令趙崇栗以其能盡孝,表曰“曾子里”,在永安。
讀子滿進以明經著,遂自在坊東市分居新康大平、后安、墩頭。后有志仁、必得、圓宗、慈光、仲元、世寶、子才、子大等,俱由貢出仕,均奕代之裔也。
紹興二十四年甲戌特奏名:楊景申
景申,字夢符,仕湖北帥幕。工詩文,有《鳳山集》。
淳熙元年甲午童子科:黃 胄
二年乙未特奏名:楊 震 景申從弟。
十四年丁未王容榜:連之瑞
紹熙二年庚戌余復榜:薛純儒
慶元二年丙辰鄒應龍榜:連三益 崇善里人。
三益,字叔友。晉江傅忠簡伯成奇其材,妻以女。知沙縣,為政明簡,庭無留訟。及去,民遮留數千。倅廣州,將行,伯成告以佐理之法,三益一循其言,盡卻饋例,人服清節。再倅紹興,未上,卒。子端愨知建寧縣。
是年童子科:尤 臺
尤臺,字公輔。八歲能屬文,腹稿立就。應童子科舉,中書試以《公則說賦》,數刻而成,詞藻絕出,擬奏賜官,格于吏議,僅免三舉,不第終。
五年己未曾從龍榜:余誠之 余克濟
克濟,字叔濟,誠之從弟。尉侯官,有貴官治第,求尉廨地及教場益其居,帥諾之,克濟袖啟力爭,世傳誦焉。
為浙西常平干官,幕畫明辯,諸使交薦。知梅州。將上,有傳其境盜發,或勸之徐行。克濟單車就道,曰:“乘其未集,可亟圖也。”
克濟肫肫儒者,而勇于為義,所至治績寬平可紀。卒年八十。其學邃于《春秋》,著《通解》十五卷。
嘉泰二年庚戌傅行簡榜:丘迪哲
迪哲,仕大理卿。邑人立祠講堂東,與余克濟并祀。
寶慶二年丙戌王會龍榜:胡 淡
十六年癸未蔣重珍榜:林魁辰
嘉定三年鄉薦:鄭思忱
思忱,字景千。授《尚書》于西溪李季辯,解析精詣,生徒常百數。嘉定三年,詞賦首薦中第,為新興令,除遺利錢三百萬。知崇安縣,以譖左遷浦城丞。謁真文忠公,與語知其賢,言于太守,得復任,知南恩州,浙東參議官。雷變,上封事,言士溺苞苴,民坐困且盜,宜去貪恤人,節用蓄力。除監登聞檢院,卒。
思忱豪爽而和睟,凝然有守君子也。所著有《詩書釋》。
七年甲戌袁甫榜:陳子木
十三年庚辰特奏名:黃申孫
十五年壬午上舍釋褐:陳椿壽
椿壽,字子植,與邑人陳子木并邃禮學。
紹定二年己丑黃樸榜:胡元袞 淡從弟。
特奏名:陳雷煥 黃始振
五年壬辰特奏名:黃商楫
商楫,字筑翁,申孫弟。明《周禮》,為經學師。終順昌簿。
端平二年乙未登第:唐夢斧
夢斧,授同安主學,改修職郎,升郁林州司戶。胞弟夢震,由選貢授湖州教授,時有兄弟聯芳之譽。
淳祐十年庚戌方逢辰榜:陳應雷 胡似翁
應雷,以省試第一人登第。仕循州教授,有文學。
寶祐四年丙辰特奏名:吳仲明
開慶元年己未周振炎榜:黃廷瑞
景定三年壬戌特奏名:趙震龍 陳舉龍
咸淳元年乙丑阮登炳榜:黃榮甫 趙由燦
四年戊辰陳文龍榜:陳應鰲 趙由華 陳雨潤
薛夢傅 董巨川(特奏名)
七年辛未釋褐:趙次劉
明
科第
洪武十七年甲子黃維清榜:劉安生 龍興里人,以府學中式。
沈正嗣 依仁里人,《府志》載三十二年。
十八年乙丑丁顯榜:劉安生 監察御史。
二十二年已卯楊子榮榜:謝仙舉 永安里人,鄭府伴讀。
永樂三年乙酉楊端儀榜:楊賢德 來蘇里人,海寧縣丞。
十八年庚子吳觀榜:馮 轂 崇信里人,萬載教諭。
林 信 新康里人。
宣德七年壬子林同榜:羅 裕
正統六年辛酉方玭榜:詹 靖 崇信里人。
詹靖,字邦寧,令敦仁之后也。景泰中,知廣昌縣。縣有揭姓者,素豪黠,前令不能制,靖至,置諸法,一境肅然。嘗曰:“居家如是,居官如是,若為富貴謀,非所學矣。”升開州同知,卒于官。
景泰元年庚午翁賓榜:李煜 感化里人。
李煜,字秉常,號勤齋。舉人,春闈副榜,署羅源縣諭。值沙、尤寇亂,學宮傾毀,捐資重建大成殿、明倫堂暨東西廡。課督諸生,常禮一切謝卻。改江西南城諭,一如羅源。升南豐令,詢利害,悉興除,城外筑通濟橋,民免風波,眾立石紀功。復建壇壝與曾子固書院,設鋪舍,建“眾安亭”。政績詳載太史劉青齋、太常卿程廣平碑。豐人祀名宦,今祀鄉賢。時邑令錢守中,于感化里河洋保為特建梯云坊。圯,柱尚存。
成化十三年丁酉蔡清榜:陳 璋 晉江人,武康教諭。
弘治五年壬子林文迪榜:陳興仁 同安人,烏程教諭。
十一年戊午林士元榜:劉 春 在坊人。
劉春,字材達,號璞齋,在坊人,隱士劉乙之后。春少欽其祖高尚,剪茅鳳麓山左,名其池曰“鳳湖”,園曰“麓圃”,讀書其中。先世頗贏饒,父敏,重然諾,好施,常出資賑乏,鄉人稱曰“劉義公”。至春而環堵蕭然,茹荼衣褐,力學不衰。年十九,冠童子試,入邑庠。娶王氏,有樂羊妻之風,每篝燈刺女紅,相對佐讀午夜。學成,為巡按張公某首拔,領弘治戊午鄉薦。己未,南宮不售,有志入太學肄業,不歸。以攻苦鉥腎,病歸而歿,年四十有二。時理學紫峰陳琛志其壙,稱為清溪人物生色。然春之碩學宏抱,終未見于世,論者惜之。
十四年辛酉張燮榜:詹 源 靖孫。
十八年乙丑顧鼎臣榜:詹 源
詹源,字士潔,本遺腹子,十余歲則慨然丈夫自期,所以事母至孝,舉進士,授戶部主事,改監察御史。方逆瑾用事,凡拜官者必私謁謝,諸御史奉差遣,非千金賂瑾不得。源皆謝絕之,乞養母還。久之,就家轉貴州按察僉事,之官未一年,御史阿當權意劾源,朝議源任未年,尼御史章不行。
乾清宮災,大工興,采木貴陽川湖,源精心受事。香爐山苗叛,督將卒剿平之。擢云南按察副使,兵備臨安,執貪官置之法,御史私庇之,源執益固,乃直達于朝,貪官竟罷。御史銜源,源亦坐罷歸。
源預作墓志,自謂“不能紆轡違已,干謁競世;不能是非兩可,以取好人之名;不能足恭無禮,以要上下之譽;不能厚貌深情,以假道學之模;剛直而不能容人過,高負而不能受人犯。”其為人如此。
正德十四年已卯陳公升榜:高鳳山
鳳山,生貌甚寢,端坐如神明,凡與人言,成人不信,稚子信之。為攸縣教諭,勤課后學,振起士風。升信豐知縣,民有“信豐高知縣,無柴燒草薦”之謠。歸家,教授里中,御史聶豹知其清,示意關請。鳳山弟欲受人金為地,鳳山執笞之。其卒也,泉守熊汝達賻之金二十。
按:蘇琰曾遺匪莪何先生書,曰:“高公鳳山,琰不知其詳。琰丁酉歲,夜宿古樓鋪鬻楮金人家,主人出蔬飯相對,年可四十余,貌甚樸。門外人呼曰‘高大舍’。就詢之,具對曰:‘先父名某,為吏九年,歸無以家,來此買甫田十畝,身訓村童,而予作小生活。先父死,不能具斂殯,有門生黃一棟料理之。’問之今有幾兄弟幾孫?曰:‘只身也,一老母、一妻、一妾,三人造楮 金,予行鬻之。’時同宿友人衣一絹袍,主人問曰:‘布何細耶?’琰曰:‘絹也。’主人曰:‘吾未嘗見先人衣此。’辛亥冬,再過其地訪之,其鄰曰:‘田鬻他徙,母死無子矣。’琰更恨前日不問高公之詳也。”
嘉靖二十二年癸卯黃繼周榜:詹 彬 靖孫。
二十五年丙午洪世遷榜:李 瀾 煜姪。
李瀾,字子觀。事父母至孝,居喪號擗如不欲生,兄歿,諸子未長,瀾子之。平生所為,在倡義舉,恤貧乏,割私田以充公祀。時時捐橐金,佐其族眾婚嫁死喪之不贍給者。郡人饑,出粟數百斛賑救。
仕衢州別駕,掃除干沒,里胥不得營窟穴錢谷中相緇染。一為假守,三為假令,獄訟衰息,政教流行,第不能為容當事,當事者媒糵之。瀾方送織造留都,聞其萌芽,即拂衣歸里,斂襜帷,偃蓬帆,從衢城外過。衢父老日攜壺漿江干待李使君,莫蹤跡也。
瀾去衢既久,晉江黃宗伯鳳翔宿衢郵邸,問郵卒:“異時李使君治衢何如?”卒曰:“清甚。”宗伯曰:“使君故有家,無藉衢為肥也。”卒曰:“公見肥人不吃酒炙乎?恨不兼人啖耳。”宗伯笑頷之而嘆曰:”“李公!李公!當于古人中求之。”卒而崇祀鄉賢,春秋祭奠。壽八十九。以子栻職贈參政。
三十八年已未丁士美榜:詹 彬
彬,字汝宜。授戶部主事,榷臨清鈔關。關故征商榷會,檣轂鱗湊,緡算憧憧,彬寬平蒞之。估販之眾,日占算庭下,目授衡校,額入其輸,并準恒紀。駔儈吏隸,故嘗附益私求者,令無參其中,輸者咸無假庇,莫不泉赴壑受。署所屬役至不得自衣食賈區,幸靡所漁獵,皆歡然列肆中。歲算視常額羨以萬計,彬悉以上之朝。前后榷關之人交口唾罵,大司農竟持古進羨之說罪之,坐謫為鳳陽府通判。彬亦邑邑卒,卒之日,葛衣為斂而已。君子嘆曰:“若彬在今世,廉矣勇矣!”
四十三年甲子王大道榜:李道先 感化里人,常德府知府。
詹仰庇 源子,應天中式。
四十四年乙丑范應期榜:詹仰庇
仰庇,字汝欽。初為南海令,年方二十六,精敏治辦,直躬力持。擢監察御史,為隆慶二年。居臺兩月余,數上疏。
穆宗下戶部購求寶石珍珠諸物期三日。大司農戶科、給事中請寢不得。仰庇疏言:“珍珠寶石多藏中貴之家,尚方索急,即持高直。今南北多事,財用不給,兩廣軍興乏餉,疏請再四,當事者存根本之慮,不敢多與。而購一寶石,坐費萬金,何視珠玉之貴,土地人民之賤?請今買進者悉停罷之。”
明年春,內宮監辦治煙火進奉,元夕火藥突發,延燒內房以十余間。仰庇復疏言:“宮禁閟嚴,研治火藥,突及房屋,燎若不止,勢將奈何?夫人主損德之大,莫過逸欲;逸欲之漸,恒起近習;近習縱恣,一至于此!倘不究治府奸抵隙,損德大矣!臣見每歲上元,京師東角頭,四五日間,張設燈市,每燈一架,直金數百,中官富家夸財競買,游觀喧雜,男女參廁,淫侈莫甚,請并敕廠、衛禁革,以端表正之地,成節儉之風。”皆報聞。
居數月,外廷聞陳皇后遷居別宮,寢疾危困,近侍稀少,皆以為憂,而不敢言。仰庇復言:“天子有后,猶天有地,陛下宜篤宮闈之好,隆《關睢》之風,俾為宗廟社稷之主,四方家人之則。近聞出居坤寧,置之別宮,寢食夙夜,嬪御稀闕,以致抑郁成疾。中外聞者,莫不垂涕,萬一不諱,謂圣德何?”上故不手批章奏,是日手仰庇牘,責其妄言,姑置不罪。
居亡何,被旨巡視監局庫藏。異時省直輸糧,中貴人監收之,率沒其羨于地者。仰庇謂奈何盡民膏血,滿斛則已。外官吏輸帛內監,內監率取其額外鋪墊,不厭其意,即經年蠹朽,無所得入。仰庇廉所困厄,必入乃罷。而監局盜冒租稅,其費不貲,概難訾省。仰庇復上疏搜剔欺匿,歷指主名具奏。中貴切齒仰庇,苛摘其疏中二字以為不恭,以激上怒。上責仰庇悖逆狂妄,屢次不悛,命錦衣逮至午門,杖一百為民。
仰庇為御史八閱月耳,而四上疏,疏指斥中貴人為多。其始穆宗書名屏間,每聞外廷疏至,則曰:“此又詹某來耶?”及其末疏,所以洗刷近倖,至令無瀋可啜。中貴人從中中仰庇,而仰庇及于罪矣。
始仰庇之上慰問陳皇后疏也,其時方以試御史巡視皇城,遇醫官從禁中出,為言皇后起居狀,內心憂。既過王文肅時方編修,則亦同所眷切,而嘆曰:“臺省諸公誰復言者?”仰庇默然心念,謂真無敢言耶?既具疏入,而文肅甚喜曰:“臺中有公矣!”既,廷杖削籍。天下嘖嘖:“詹公名御史也。”歸而閉戶讀書,時時結社吟詩,開尊倚杖溪山之間,悠然不有人世。
神宗登極,起廣東參議,復乞歸,家居十有三年。撫、按交章奏薦,復起江西參議,轉山東副使、南京太仆寺少卿,晉左僉都御史。為蔡虛齋請謚,而虛齋得謚曰“文莊”也。他如申飭御史出巡事宜,及定擬章奏體式,具見施行。晉左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一以正紀綱、崇體統為意,遂為后進所不喜。
亡何,移疾乞歸,家居復與耆儒契密,談古道今,留連溪山間如故。行部使者、郡國守相,圖見顏色,一切謝絕之。顧諸公時時伺仰庇言為是非,民之困征稅、苦牽誣者,得其居常慨嘆之聲,焦蒿之色,而田里間脈脈蒙覆露矣。仰庇居鄉,使人有所慕而為善,有所畏而不敢為不義。友人潘洙言:“使詹公立朝,有虎豹在山之勢。”蘇茂相言:“詹公鄉居,所謂不用之用,無功之功。”卒賜祭葬,贈尚書。
隆慶元年丁卯張履祥榜:詹啟東 仰庇族侄。
萬歷二年甲戌孫繼皋榜:詹啟東
四年丙子劉庭蘭榜:李懋檜 瀾從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