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 哀臺灣箋釋
  • 佚名
  • 1205字
  • 2015-11-06 11:04:47

華山狡計用牢籠,遣使招降技亦窮。烈士臨危諳大義,孤臣應變矢精忠㈠。仲璋枉工箋上語㈡,蒯通空弄舌尖鋒㈢。乃下塞井夷灶令㈣,準待秋高銳意攻。苻堅欲起投鞭眾㈤,金亮期成立馬功㈥。

㈠中東戰事始末云:日總督華山資紀屢攻臺南不克,臺中反敗于義民,數遣使向劉軍門招降,說以利害。軍門曰:戰,危事也。貴國之勝,一時之僥幸耳。本軍門雖兵稀糧絕,尚能勉支數月,斷不作降,將軍請速去,毋溷乃公!日使見軍門義正詞嚴,非劉公島諸庸奴可以威劫者,而益嘆軍門之遇云。

㈡三國志魏書王粲傳:廣陵陳琳字孔璋。臧洪傳:袁紹興兵圍之,歷年不下,令洪邑人陳琳書與洪,喻以禍福,責以恩義。洪答書有行矣孔璋,足下徼利于境外,臧洪受命于君親;吾子托身于盟主,臧洪策名于長安;子謂余身死名滅,仆亦笑子生死而無聞焉。魏氏春秋曰:紹令陳琳為文,傳檄州郡。紹敗,歸太祖,太祖謂曰: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祖父耶?琳謝罪。太祖愛其才而不咎也。通監:唐則天光宅元年,監察御史薛仲璋奉使江都,從徐敬業反。敬業以仲璋署右司馬,臨海丞駱賓王為記室。是箋檄多出賓王手,而仲璋不與焉。此或孔璋之誤。抑別有仲璋其人者,姑存俟考。

㈢史記蒯通傳:通,范陽人也。楚漢初起,說范陽令降武信君,又說韓信襲齊歷下軍,烹酈生,遂定齊地,信自立為假齊王。時漢方困于滎陽,遣張良立信為齊王,以安固之。項王亦遣武涉說信,欲與連和。蒯通知天下權在信,乃說信曰:仆嘗受相人之術。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貴不可言。信曰:何謂也?通因請間曰:天下初作難也,俊雄豪杰建號一呼,天下之士云合霧集,魚鱗雜襲,飄至風起。當此之時,憂在亡秦而已。今劉、項分爭,使人肝腦涂地,流離中野,不可勝數。當今之時,兩主懸命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為楚則楚勝。為足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勢莫敢先動。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弗行,反受其殃。愿足下孰圖之!信猶豫不忍背漢,遂謝通。

㈣左傳成公十六年:晉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戰。甲午晦,楚晨壓晉軍而陣。軍吏患之。范匄趨進曰:塞井夷灶,陣于軍中,而疏行首;晉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杜注:疏行首者,當陣前決開營壘為戰道。林注:為楚所壓,戰地迫狹,故自塞井夷灶以為戰地;又不可出陣,故結陣于軍中。

㈤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秦錄:苻堅字永固,一字文玉,健弟雄之第二子也。姿貌魁杰,臂垂過膝,目有紫光。任王猛,殺苻生而自立,去皇帝號,稱大秦天王,改元永興。至建元十九年,違王猛遺屬,大舉伐晉。陽平公苻融諫不聽,率兵百余萬,投鞭斷流,聲勢甚盛。十一月,卒為晉將謝玄、劉牢之等敗于肥水。苻融死之。

㈥ 史紀事本末:高宗紹興三十一年五月,金人來求淮漢之地。初,金主亮聞人言,行在景物繁麗,嘗密隱畫工于奉使中,俾寫臨安湖山以歸。為屏,而圖已之像策馬于吳山絕頂,題詩其上,有立馬吳山第一峰之句。后亮南侵,為虞允文所敗,其將都統制耶律元弒之,并焚其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庆县| 河南省| 葫芦岛市| 岐山县| 抚顺市| 道孚县| 龙岩市| 永川市| 黄骅市| 德州市| 泰宁县| 洪江市| 油尖旺区| 安阳县| 思南县| 萨嘎县| 高淳县| 保德县| 南雄市| 二连浩特市| 微博| 临桂县| 星子县| 鸡东县| 乌鲁木齐市| 贵阳市| 周宁县| 渭南市| 玛纳斯县| 大城县| 开封市| 连云港市| 上饶县| 清水县| 沐川县| 原平市| 峡江县| 镇原县| 江油市| 玛多县|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