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生阿閦佛剎者。當念東方不可計諸佛天中天。善法品等因緣。諸佛天中天所可說法。念其無有等者。令我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當復說法如是。如諸佛天中天。念其眾弟子因緣等。我何時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亦當有無央數不可計諸弟子眾。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當念三事。當曉了念是三大事。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念是三大事合會德本。為一切眾生作跡念持愿。作無上正真道。用一切眾生故愿三事。善男子善女人。菩薩摩訶薩。愿無上正真道。不可限一切眾生。若有人來。以器欲限取虛空。來已謂言。善男子持善本。與我共分之。佛言舍利弗。若使善本有色者。一切眾生。便可以器滿限取虛空。不可竟是善本以器取。如是舍利弗。愿善本于無上正真道。是亦不可以器取。如是謂為薩蕓若善本。若有念三事善本。便轉得三寶。若有菩薩摩訶薩念是三事善本愿。皆見善法。菩薩行三事善本愿。降伏眾魔及官屬。所向欲念生何佛剎。即得生其佛剎。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亦如是。四維亦如是。若有菩薩摩訶薩。念是三事善本積累。以持作勸助。勸助已持愿向阿閦佛剎。其人即得生其佛剎。
佛告舍利弗。若干百佛剎。若干千佛剎。若干百千佛剎。如是佛剎之善快。諸佛剎之善快空耳。阿閦佛剎亦如是。我當見其佛剎之善快。見是以我亦當取。如是比佛剎之善快。當勸助若干百菩薩。若干千菩薩。若干百千菩薩為現正。令歡喜踴躍上及阿閦世尊等。菩薩摩訶薩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剎。若有菩薩摩訶薩。專發是意向阿閦佛。若使不行者如是為欺。專發是意便得生阿閦佛剎。譬如有城中無市無有園浴池及萬物。亦無有象馬。亦無有往來中者。云何舍利弗。其城寧有疆王在其中止不。是城德為最下。如是為快不。強王在大城。其城有善德萬物。如是城為最上也。如是舍利弗。于是我三千大千世界佛剎力之善快。如我佛剎為下耳。是不為上好也。是間我佛剎所有之善快。如是舍利弗。若菩薩欲凈其佛剎之善快者。欲取者。當如是清凈取之。如阿閦佛昔行菩薩道時。所取清凈佛剎之善快。復次舍利弗。于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令人民在須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道。復教令在辟支佛道。我所教授諸弟子。及余弟子皆共合會。當令在阿閦佛剎諸弟子眾邊。百倍千倍萬倍億百千倍。巨億萬倍不與等。但說解脫者無有異。我諸弟子。及彌勒佛所有諸弟子。及復余弟子皆復共合會。當令在阿閦佛剎諸弟子眾邊。是亦百倍千倍萬倍。億萬倍不與等。所以者何。阿閦佛一一說法時。人民得道者不可復計。佛言舍利弗。置我諸弟子。復置彌勒佛諸弟子。于陂陀劫中。諸佛天中天所有諸弟子。及余得道弟子。復共合會。當令在阿閦佛剎諸弟子眾邊。百倍千倍萬倍億萬倍巨億萬倍不與等。但說解脫者無異人。
爾時賢者舍利弗白佛言。如天中天所說。如我所知。當觀其佛剎為阿羅漢剎不為凡夫之剎也。所以者何。彼阿羅漢甚眾多。佛言。如是舍利弗。彼剎阿羅漢生死已盡者甚眾多。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星宿不可計亦不可知多少。阿閦佛一一說法時。得阿羅漢者不可計。如是舍利弗。一一聚會時。不可計無央數人得阿羅漢道。三千大千世界中星宿可知數。阿閦佛剎是諸天人民。以天眼見光明。用積累德本。阿閦佛剎三千大千世界。是諸人民善男子善女人。晝夜往至阿閦佛所。若有聞是德號法經。聞已即受持諷誦者。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前世為皆已聞見阿閦佛昔求菩薩道時。所以者何。若有聞是德號法經。即有信者。是阿閦佛德號法經。十方等世界佛剎求菩薩道。及求弟子道之人。悉受諷誦持說之。他方佛剎諸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住及余菩薩。亦說阿閦佛所結愿。及生阿閦佛剎者。甫當生者。東方亦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等十方亦如是。一切諸佛剎求菩薩道人。皆受是德號法經。諷誦持說之。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住。復有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及余菩薩亦如是說阿閦佛所結愿及生其佛剎者甫當生者。如是舍利弗。阿閦佛阿比羅提世界住。炎照十方等諸求菩薩道之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諷誦阿閦佛德號法經。聞已即持諷誦愿生阿閦佛剎者。臨壽終時。阿閦佛即念其人。所以者何。儻憋魔得其便即轉所愿如來故念之。其善男子善女人不復轉會。當得所愿及無上正真道。若有他異因緣。無能嬈害者。如是火刀毒水是亦不行。若復有撾捶者是亦不向。亦不畏人非人。其人如是等見護。便生阿閦佛剎。
佛言。譬如舍利弗。日宮殿遠住遙炎照天下人。如是阿閦佛遠住。炎照他方世界諸住菩薩摩訶薩。譬如得天眼比丘遠住遙見色之光。如是舍利弗。阿閦佛遠住遙見他方世界諸住菩薩摩訶薩。見其顏色形類。譬如神通比丘遠住知他人意所念。如是舍利弗。阿閦佛遠住遙知他方世界諸住菩薩摩訶薩意。譬如神通比丘遠住遙以天耳聞聲。如是舍利弗。阿閦佛遠住遙聞他方世界諸菩薩摩訶薩語。及生其剎者。是善男子善女人阿閦佛知其名字及種姓。若有受是德號法經諷誦持者。舍利弗。是人為見阿閦佛。當知是人臨壽終時。阿閦佛即為其人。賢者舍利弗白佛言。難及天中天。諸佛世尊。諦囑累諸菩薩摩訶薩。佛言如是。舍利弗。諸佛天中天。諦囑累諸菩薩摩訶薩。所以者何。菩薩諦受囑累者。便為諦受一切眾生已。譬如轉輪王。若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十第二十不可計諸倉。中有稻米大麥小麥及種種谷。谷貴時便出令谷賤。如是舍利弗。菩薩如來記竟。菩薩摩訶薩未成最正覺時。譬如谷貴。已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便安隱說法如谷賤。是故諸佛天中天。諦囑累諸菩薩摩訶薩。佛言。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聞已即受諷誦持。雖不愿生阿閦佛剎者。當知是菩薩摩訶薩。為比阿惟越致。若有菩薩摩訶薩。受是阿閦佛德號法經。持已受諷誦。為若干百人若干億百千那術人解說之。當令若干億那術百千人積累德本。是人如所積德本。其菩薩是德本不可計。是菩薩摩訶薩德本眾多。已便坐無上正真道。佛言。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訶薩。欲疾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者。當受是德號法經。當持諷誦。受持諷誦已。為若干百若干千若干百千人解說之。便念如所說事。即得大智慧。其罪即畢。以得是大智慧。其罪畢已。其人自以功德。便盡生死之道。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弟子道者。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便當受持當諷誦。受持諷誦已。為若干百人若干千人若干百千人解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是法經。自以功德即自取阿羅漢證。佛言。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專持說是德號法經。是人如是便舍等正覺。自以功德取阿羅漢證。佛語舍利弗。是阿閦佛德號法經。終不至癡人手中。當至黠人手中。佛言。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是德號法經至其手中者。為見如來已。譬如舍利弗種種諸寶其價甚重。從大海采來者。云何舍利弗。從大海采種種寶當先至誰手中。舍利弗言。天中天。當先至國王若太子左右手中。佛言。如是舍利弗。是阿閦佛德號法經。當先至菩薩手中及阿惟越致。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便受持諷誦。諷誦已。
即當專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賢者舍利弗白佛言。是阿閦佛德號法經。薄德之人終不得聞受持諷誦。所以者何。天中天。不能得阿惟越致故。
佛告賢者舍利弗。審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金銀滿是天下。以布施愿言我持是使聞阿閦佛德號法經。薄德之人終不得聞是經。亦不得受持諷誦。菩薩摩訶薩聞阿閦佛德號法經者。為成阿惟越致行。聞已受持諷誦。是故專得無上正真道行。佛語舍利弗。二生補處。三生補處等正覺。求弟子道人所不能及。若有聞阿閦佛德號法經受持諷誦。為若干百人若干千人若干百千人說之。譬如舍利弗轉輪王以福德自然生七寶。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昔愿所致。我為說是德號法經。若有菩薩摩訶薩說是德號法經。若復有菩薩摩訶薩聞是經。甫當聞者亦福德所致。佛語舍利弗。阿閦佛德號法經。于是陂陀劫中所有諸佛天中天皆當說是經。如是令無缺減安諦。亦如我所說。若有菩薩摩訶薩。欲疾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者。當受是阿閦佛德號法經。當持諷誦說之。當令廣普。若是德號法經在郡國縣邑。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諷誦。其菩薩摩訶薩。有是經為護郡國縣邑。其有受是德號法經。當持諷誦。復出家學道離罪。菩薩摩訶薩。當令居家學道者知之。所以者何。善男子善女人。黨不能究竟是德號法經。佛語舍利弗。若遠郡國縣邑有行是經菩薩摩訶薩。當往至彼。當受是經諷誦持說。善男子善女人雖不諷誦。但有是經卷當說供養之。若不得經卷者便當寫之。若使其人不與是經卷持歸寫者。菩薩便就其家寫之。若使善男子善女人言。自餓寫者自餓寫之。若言經行寫當經行寫之。若言住寫當住寫之。若言坐寫當坐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