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嚴是愛,溺是害——從來紈绔少偉男(3)
- 窮養男孩富養女孩100招
- 石赟
- 2865字
- 2015-12-28 12:17:10
媽媽對楊燦說:“你既然要去工作了,那么這個月的零花錢我就不給你了,同時也不應該再接受爺爺奶奶的錢了,因為他們的年紀都大了,已經沒有賺錢的能力了。”楊燦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涯”。一天下來,堆積如山的盤子讓楊燦連歇一會兒的時間都沒有。第二天,他就不想再去了。但是媽媽嚴厲地對他說:“你這樣就覺得累了怎么行,必須堅持一個月。”楊燦雖然有些生氣,但第二天還是去了親戚的飯店。
就這樣楊燦堅持了一個月,每天還要回來學習,在學習完了的時候,他不會再去逛網店,買新奇的東西,而是選擇睡覺。奶奶看見楊燦疲憊的樣子,就對他媽媽說:“咱們家又不是缺他花的錢,你這樣對孩子不是太狠了嗎。”
媽媽說:“這樣才是為他好,讓他知道賺錢不容易,他就不會浪費。知道愛惜自己賺來的錢,知道愛惜別人賺來的錢。”
一個月的打工生活讓楊燦改變了很多,他在知道賺錢辛苦的同時,也學會了容忍和堅強。他對媽媽說:“我每天這樣辛苦,才賺這么少的錢,賺錢真的是不容易啊。如果我不好好讀書,今后也只能靠體力賺錢,這不是我想要的。”媽媽的“狠心”讓楊燦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不但學會了珍惜錢財,還學會了珍惜時間。
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賺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要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對男孩“狠一點”,讓他們吃一點苦,或者讓他們在適當的時候體會一下賺錢的難處,才更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對孩子說“我的錢并不是你的”
孩子以為父母的錢就應該給自己花,父母掙錢就是為了自己。孩子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就會失去奮斗的動力,特別是一些生長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家長要想讓孩子自立,就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錢并不是他的。讓孩子明白他并沒有權利對父母的錢財進行支配,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早地獨立,樹立奮斗目標。
在現實社會中,男孩要承擔的責任往往比女孩大,所以男孩子的自立性要更早地培養。有很多男孩都有這樣的意識,父母的錢就是自己的。所以出生于富裕家庭的男孩,根本就不會把賺錢當一回事。同樣,也擔負不起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德國漢堡有一位先生的家族很有錢,從祖輩起他們就已經不需要再去工作賺錢了,因為他們家的錢放在銀行里,吃利息也吃不完。他是一個真正的有錢人,但卻從來不亂花一分錢。他的生活總是很有計劃,因為他深深記得父親對他說過的一句話。
在他18歲那年,父親讓他一個人出門去旅游。旅游的費用是父親給他出的,但是非常少,一天25歐元,相當于人民幣25元。父親讓他在外面旅游一個月再回來,于是他拿著父親給的錢出門了。
這樣少的錢,一旦要住旅館的話,就不能再買吃的,但是如果要買吃的,就不能住旅館。這個男孩在外旅行40天,有幾天他一直靠喝自來水、吃面包度日。有時候,他會睡在馬廄里,有相當多的時間他都是在野外露營的。遇到刮風、下雨的天氣,整夜都不能睡覺。
這個青年回到家的時候,家里舉行了盛大的派對來歡迎他。但是,這個青年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他對父親訴說這一路上的經歷時充滿了怨氣。他問父親說:“爸爸,你這樣有錢,為什么才給我這么一點旅費啊?”
父親對兒子說:“兒子,我用的是自己的錢,而你用的卻是我的錢。我給你很少的錢,讓你去旅行就是為了讓你明白這個道理。”青年聽完父親的話后,心里非常難過,但是他又覺得父親說得很有道理。雖然父親很有錢,但是這些錢如果父親不愿意留給自己,那么他就什么都沒有。父親的話雖然讓青年的感覺很不好,但是每當想亂花錢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的這句話。所以青年決定,要將這句話說給自己的兒子聽。
父親的話對兒子來說雖然殘酷了一點,卻使兒子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有時候,為了能夠培養男孩良好的習慣,讓他們有自尊、有擔當,父母就要對孩子狠一點。只有讓男孩從小吃一些苦,他們才會珍惜父輩辛苦積攢下來的家業。
徐元現在是國內一家著名公司的軟件工程設計師,徐元說自己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完全歸功于爸爸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徐元的爸爸是一名軍人,母親是一位教師。
徐元小時候,因為父母的工作忙,沒有辦法照顧自己,所以一直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外婆比較嬌慣他,一般他提出來的要求,老人都會盡量滿足他。
7歲上小學的時候,徐元被接回到父母的身邊。剛回到父母身邊的徐元,除了陌生的感覺外就是害怕,因為爸爸總是用一雙嚴厲的眼睛注視著自己。帶徐元去逛商場的時候,爸爸是不允許徐元亂挑玩具的。
爸爸這樣告訴徐元:“你只能挑最便宜的,而且不能超過兩件,因為你現在還沒有辦法賺錢。”徐元心里十分不樂意,但是因為害怕爸爸嚴厲的眼神,所以也不敢任性妄為。徐元上了中學以后,看見同學穿名牌運動鞋很羨慕,回家常和媽媽說這些事情。
坐在一旁的爸爸聽見徐元這樣說,就搭腔說:“吃和穿是你的基本需求,但是名牌運動鞋卻是奢侈品,在你自己沒有賺錢以前,不要浪費我和你媽媽賺的錢。”年少的徐元聽見爸爸的話,難過地掉下了眼淚。就在那一刻起,他暗暗地下決心要靠自己的能力賺錢。所以,徐元一直學習非常刻苦,并最終考上了名校,畢業后成為一名出色的軟件工程設計師。
其實徐元的父母不是不能給兒子買一雙名牌運動鞋,父親之所以不愿意給兒子買昂貴的運動鞋,就是為了讓他養成良好的消費意識和習慣。假設徐元的父親在兒子提出要求后,二話不說就給他買了奢侈的運動鞋,徐元的愿望輕易地被滿足,他就會喪失奮斗的動力,而這樣的教育方式無論對父母還是對孩子都是不利的。
父母不斷地滿足孩子奢侈的要求,只能讓孩子越來越奢侈。他們不會節約,也不會通過自己的雙手來賺取自己的未來。父母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奢侈”的思想,更不應該用奢侈品來滿足孩子的需求。其實,無論是富裕家庭還是貧苦家庭的孩子,在出生的時候他們都不知道錢財是什么概念。如果孩子有奢侈的想法,也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受熏陶的結果。
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想法,應該及時阻止,而不是縱容。對男孩更應該這樣,有句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家長應該教給孩子生活的方法,而不是讓他們只會花父母賺來的錢。只有讓孩子從小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才能確保孩子健康地成長,使孩子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雙手最可靠”
孩子終有一天會離開父母的懷抱,成就自己的事業。在此之前,父母不應該讓孩子產生過多的依賴。應該讓孩子明白,靠別人終究不如靠自己,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是一樣的,只有自己有了能力,才能成就未來。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遇到困難不退縮,迎難而上。這樣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要讓男孩變成一個優秀的人才,必須從小就開始對他嚴格要求。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所以都舍不得對孩子嚴格要求,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
家長要知道,男孩長大了要獨立地撐起自己的一片天,只有成功的男孩才能被社會承認,才能得到大家的贊賞。所以父母就應該培養男孩的能力,讓男孩從小就明白父母不能成為自己永遠的靠山,自己的雙手才是最可靠的。
寧海的父親經營一個加油站,夫妻倆經常早出晚歸沒有辦法照顧寧海。寧海小的時候是由奶奶照顧的,但是后來奶奶生病去世了,所以寧海放學回家后常常吃不上飯。為此,寧海對自己的父母非常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