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獻地圖荊軻鬧秦庭論兵法王翦代李信(2)
- 東周列國志
- (明)馮夢龍
- 4032字
- 2016-01-06 16:59:37
秦王心戰目眩,呆坐了半天,神色才稍微鎮定了些。走到柱子邊去看荊軻,只見荊軻雙目圓睜,怒氣沖沖,就像活著時一樣。秦王害怕了,命令將荊軻、秦舞陽的尸首,及樊於期的頭顱,一同在市中焚燒,燕國使節的隨從皆砍下頭顱,分掛在秦國的各個國門。吩咐完畢,秦王起駕回了內宮。宮中的后妃聽到這一重大的變故,都前來問安,秦王于是設下宴席以壓驚稱賀。內中有一個胡姬,原來是趙王的宮人,秦王破了趙國,將她選入后宮,因她善于彈琴,備受寵愛,被立為后妃。秦王讓她彈琴以便解除煩悶。胡姬撫琴而唱道:羅縠單衣兮可裂而絕,八尺屏風兮可超而越,鹿盧之劍兮可負而拔,嗤彼兇狡兮身亡國滅。
秦王喜愛胡姬編歌的敏捷,特賜予她繒綺一篋,當晚盡歡,在胡姬那里過了夜。胡姬生下一子,取名胡亥,就是后來的二世皇帝。這是后話。
第二天早晨,秦王上朝,論功行賞,第一有功的當推夏無且,賞賜給他二百鎰黃金,并說:“無且愛我,所以關鍵時刻用藥包打荊軻。”又喚小內侍趙高說:“‘把劍推到背后再拔出來’,全靠你提醒了我。”也賞賜黃金一百鎰。群臣中用手與荊軻搏斗的,視傷的輕重加賞。殿下郎中等擊殺秦舞陽的,亦各得到了賞賜。蒙嘉錯誤地為荊軻等人傳了話,用凌遲這種酷刑將他處死,并將他的家人也一并處死。蒙嘉在這命令下達前已經病故,他的兒子蒙武,在秦國部隊內任職,因不知情,所以寬宥免死。秦王怒氣更旺,于是益發加兵,用王賁為將領,協助其父王翦,一齊攻打燕國。
燕太子丹聽說秦王再次攻打燕國,不勝其憤,帶領全部將領迎戰于易水的西面。燕軍大敗,夏扶、宋意在戰斗中都死去了。太子丹奔向薊城,鞠武被殺死了,王翦合兵圍住了燕國,十月攻下了城池。燕王喜對太子丹說:“今日國破家亡,都是因為你!”丹對答說:“韓、趙兩國俱已破滅,難道也是我的罪過?現今城中的精兵,尚有二萬,而遼東這個地方,背靠著山,前面又有大河阻擋,還足以固守,父王您應當趕快去那里!”燕王喜不得已,登上車從東門出行。太子丹率領著所有的精兵強將,親自為他斷后,護送燕王東行,退守到了遼東,在平壤重建了國都。王翦攻下薊城后,到咸陽去告捷。
王翦多年勞累留下了病根,上表要求告老還鄉。秦王說:“太子丹的仇恨,我時刻都不會忘記,但王翦實在是老了。”派將軍李信帶領王翦的部下,去追趕燕王父子。秦王把王翦召回來,賜予他很多財物。王翦因病辭謝后,老死于頻陽。燕王聽說李信帶兵追來,派使節向代王嘉求救。代王嘉于是給燕王寫了一封信,大略說:秦國之所以急于攻打燕國,是因為他們怨恨太子丹的緣故。燕王如能殺了太子丹向秦國謝罪,秦國必定不會再發怒,燕國的社稷就可以保全了。
燕王喜猶豫不定,不忍心這樣做,太子丹害怕自己被殺,于是與他的賓客一起,逃到桃花島上隱匿了起來。李信在首山駐扎下了軍隊,派人拿著數說太子丹罪過的信交給燕王喜。燕王喜恐懼萬分,謊稱找太子丹商量對策,用酒將太子灌醉并將他縊死,然后又砍下了他的頭,燕王喜放聲慟哭。時值夏季的五月,忽然天上紛紛揚揚下起了雪,平地上積雪二尺五寸,寒冷刺骨就像嚴冬一樣,人們都說這是太子丹的怨氣凝結而成的。燕王將太子丹的首級,用匣子裝好送到李信的軍中,并寫了一封謝罪的信。李信飛馬入報秦王,并且說:“五月天氣卻下起了大雪,軍人為嚴寒所苦多有生病的,請求暫時班師回國。”秦王與尉繚商議,尉繚說:“燕國棲身于遼東,趙國棲身于代州,他們就像游魂一樣,不用多久,就會自散。如今之計,應當先攻下魏國,再打荊楚,等到這兩國攻打下了,燕、代兩國就不費吹灰之力了。”秦王說:“很好。”于是下一道詔書命令李信收兵回國。又命王賁為大將,率領十萬大軍,出函谷關去攻打魏國。
當時魏景泯王已去世,太子假稱王已經三年了。早在秦國攻打燕國時,魏王假已經修建了大梁這座城市,城內城外都挖了深溝,預先修好了以作防備。并派人去交結齊王,將利害關系說給齊王知道:“魏國與齊國的關系就像唇與齒,唇亡則齒寒。魏國一旦消亡,那災禍一定會降到齊國頭上,希望能同心協力,互相救援。”齊國自君王后薨,他的弟弟后勝做宰相,接受了秦國黃金的賄賂,竭力阻止齊與魏合縱,他說:“秦國一定不會辜負齊國的,但今天如果與魏合縱,必定會觸怒秦國。”齊王建被他的話所迷惑,于是辭退了魏國的使者。王賁連著幾仗都打贏了,進爾圍攻大梁城。當時正碰上連天大雨,王賁乘著油幙車,察看水源,了解到黃河在大梁城的西面,而汴河從滎陽發源,亦從大梁城的西面經過,于是命令軍士在西北方向挖出一條渠道,將黃河、汴河的水引向大梁城,但先在渠的下方筑一道堤,阻止水下流。
軍士們冒雨進行著這項工程,王賁親自督工。溝渠挖成后,一連十天,大雨不止,水勢浩大,王賁命令毀了堤壩疏通溝渠,于是黃河、汴河之水沿著這條渠洶涌而來,渠內、渠外大水泛濫。大梁城被水浸泡了三天,房屋坍塌的不計其數,秦兵乘機攻打了進去。魏王假正與群臣商議寫投降書的事,被王賁俘虜,與他的后宮佳麗及眷屬一齊被押送去了咸陽。假在途中病死。王賁悉數取得魏國的土地,把它列為秦國的三川郡。并得到了野王管轄的地域,廢除衛君角,將他貶為貧民。魏國自晉獻公那一朝代開始,畢萬得到了封邑,畢萬生下了芒季,芒季生武子犨,武子犨輔佐晉文公成就了霸業,犨傳到第四代為桓子侈,桓子侈翦滅了范氏、中行氏、智氏,侈又生文侯斯,文侯斯與韓國、趙國共分晉國為三份,一共傳了七代到了魏王假,經歷了二百年的歷史。史臣有書贊曰:畢公之苗,因國為姓,胤裔繁昌,世戴忠正。文始建侯,武益強盛;惠王好戰,大梁不競。信陵養士,神氣稍振。景湣式微,再傳而隕。
這是秦王二十二年時的事。這一年,秦王采納尉繚的策略,又計劃攻打楚國。他問李信說:“將軍估計一下,討伐楚國這一仗,用多少兵力就夠了?”李信回答說:“不過用二十萬兵力。”秦王又召見老將王翦,問他同樣的問題,王翦說:“李信憑借二十萬兵力去攻打楚國,必敗。以臣的愚見,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內心忖度道:“老人本來就比較怯懦,不如李將軍氣盛勇敢。”于是不用王翦,而命李信為大將,蒙武做他的副手,率領軍隊二十萬去攻打楚國。李信攻打平輿,蒙武攻打寢邱。李信年少驍勇,一鼓作氣打下了平輿城,然后引兵向西,又攻下了申城,派人拿著書信與蒙武相約,準備與蒙武在城父相合,并一起搗毀邾城。
再說楚國自李園殺春申君黃歇后,立捍為幽王。捍是黃歇與李氏所生的兒子。幽王在位十年而逝,沒有子嗣。當時李園亦已去世。群臣于是擁戴同一宗族的一位公子猶為哀王。哀王即位兩個月,他的遠房兄弟負芻殺死了他而自立為王。負芻在位三年時,聽說秦國已開始攻略本國的土地,于是拜項燕為大將,率兵二十余萬,水路、陸路一齊進發。項燕得知李信帶兵正從申城出來,自己率領著大軍到西陵去迎戰他,又派副將屈定,在魯臺山等七處設下埋伏。李信依恃著自己的勇力,一路前行,正遇上項燕的軍隊,兩軍交鋒,戰斗正酣之時,七處的伏兵一齊吶喊著圍了上來,李信抵御不了眾多的敵兵,大敗而逃。項燕帶兵追趕,三天三夜不停息,殺死都尉七人,軍士死傷者無數。李信帶著殘兵敗將退守到了冥陒,項燕又攻破了這座城市,李信只得丟下城池接著逃跑。項燕一直追到平輿,將秦國侵占的土地如數收復。
蒙武此時尚未到達城父,聽說李信戰敗逃竄,也退出楚國來到趙國境內,派使者急告秦王。秦王聽到李信兵敗的消息,大怒,削除了李信的官爵和封地。
親自出馬到頻陽造訪老將王翦,問他說:“將軍您預計李信率領二十萬軍隊攻打楚國必敗,現今果然有辱秦軍了!將軍您雖然有病,但能不能為寡人振作起來,帶兵去打一仗呢?”王翦再次拜謝說:“老臣因病有些糊涂,身心也都衰老,大王還是選擇更能干的將領去任用吧。”秦王說:“這次出征,非你將軍不可,將軍請不要再推辭了。”王翦說:“大王如果不得已一定要用老臣,那老臣必要六十萬兵士才行。”秦王說:“寡人曾聽說,古代的大國只有三軍,次等的國家只有二軍,小國只有一軍,而且軍隊出征并不全數開拔,所以國內不會缺乏兵力。王霸的威勢凌駕于各諸侯國之上,他們國家的軍隊也只有千輛戰車,按一輛戰車配備七十五名兵士計算,也從未達到十萬的數目。今天將軍您一定要用六十萬兵力,這是前所未有的呀。”王翦回答說:“古代打仗,約定日子擺下陣勢,雙方列陣而戰,步伐有一定的規定,動干戈但不致人重傷,聲討別國的罪行但不兼吞土地,雖然動用了武器,但其中尚寓含著禮讓的意思。所以帝王動用兵力,不必數量很多。齊桓公在國內政變取得了勝利,其動用兵力不過三萬人,而且還是更替地使用的。今各諸侯國以兵力相爭,恃強欺凌弱小,以人員眾多損害人口少的國家,逢人便殺,遇地便攻,兵力動輒數萬,圍城經常數年,因此農夫都拿起了刀槍,兒童都被列進了兵冊,形勢所逼,即使想少用兵力也是不可能的。況且楚國擁有東南方廣大的土地,一聲號令,百萬兵力都可具備,我所說六十萬,還恐怕不能與楚國兵力相當,怎么還能再減少呢?”秦王嘆息著說:“不是將軍您在軍隊里歷練多年,就不能這樣透徹地看問題,寡人聽將軍的。”于是帶著王翦入了朝廷,當天就拜他為大將,將六十萬兵力交授與他,仍用蒙武做副將。臨行之日,秦王親自到壩上設宴餞別。王翦拿著酒杯,祝福秦王長壽,然后說:“大王飲了這杯,我有一些請求。”秦王一飲而盡,問道:“將軍有什么話要說?”王翦從袖中取出一簡,上面開列咸陽良田美宅數處,向秦王請求說:“把這些田宅批給我們家。”秦王說:“將軍若得勝回朝,我將與你共享榮華富貴,何必擔心貧窮呢?”王翦說:“臣老了,大王即使給我官爵封地,這就像風中的燭光,能照亮多長時間呢?不如在臣目力所及之時,多多地給予我良田美宅,作為子孫產業,這樣就能世代享受大王您的恩德了。”秦王大笑,同意了。王翦帶軍隊行至函谷關,又派使者向秦王索要園池數處。蒙武不理解,說:“老將軍的請求,不是太多了吧?”王翦私下里告訴他:“秦王性格剛強凌厲而且多疑,今天他將精兵六十萬交付與我,是傾全國兵力托付給我了。我多多地索取田宅園池,謊稱為子孫大業考慮,是用以安慰秦王的心的。”蒙武說:“老將軍高見,我可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