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6章 李道人獨步云門(3)

正在徬徨之際,忽聽得隱隱的漁鼓簡響,走去看時,卻是東岳廟前一個瞎老兒,在那里唱道情,聚著人掠錢。方才想起:“臨出山時,仙長傳授我的偈語,第二句道:‘聽簡而問。’這個不是漁鼓簡?我該問他的。且自站在一邊,待眾人散后,過去問他便了。”只見那瞎老兒,止掠得十來文錢,便沒人肯出。內中一個道;“先生,你且說唱起來,待我們斂足與你。”瞽者道:“不成!不成!我是個瞎子,倘說完了,都一溜走開,那里來尋討?”眾人道:“豈有此理!你是個殘疾人,哄了你也不當人子。”那瞽者聽信眾人,遂敲動漁鼓簡板,先念出四句詩來道:“暑往寒來春復秋,夕陽橋下水東流。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念了這四句詩,次第敷衍正傳,乃是“莊子嘆骷髏”一段話文,又是道家故事,正合了李清之意。

李清擠近一步,側耳而聽,只見那瞽者說一回,唱一回,正嘆到骷髏皮生肉長,復命回陽,在地下直跳將起來。那些人也有笑的,也有嗟嘆的,卻好是個半本,瞽者就住了鼓簡。待掠錢足了,方才又說。此乃是說平話的常規。誰知眾人聽話時一團高興,到出錢時,面面相覷,都不肯出手。又有身邊沒錢的,假意說幾句冷話,佯佯的走開去了。剛剛又只掠得五文錢。那掠錢的人,心中焦躁,發起喉急,將眾人亂罵。內中有一后生出尖攬事,就與那掠錢的爭嚷起來。一遞一句,你不謙,我不讓,便要上交廝打。把前后掠的十五文錢,撒做一地。眾人發聲喊,都走了。有幾個不走的,且去勸廝打,單撇著瞽者一人。

李清動了個惻隱之心,一頭在地上撿起那十五文錢,交付與瞽者,一頭口里嘆道:“世情如此磽薄,錢財恁般珍重!”瞽者接錢在手,聞其嘆語,問道:“你是兀誰?”李清道:“老漢是問信的,你若曉得些根由,到送你幾十文酒錢。”瞽者道:“問甚么信?”李清道:“這青州城內,有個做染匠的李家,你可曉得么?”瞽者道:“在下正姓李,敢問老翁高姓大名?”李清道:“我叫做李清,今年七十歲了。”瞽者笑道:“你怎么欺我瞎子,就要討我的便宜。我也不是個小伙子,年紀倒比你長些,今年七十六歲了。只我嫡堂的叔曾祖,叫做李清,你怎么也叫做李清?”李清見他說話有些來歷,便改著口道:“天下盡有同名同姓的,豈敢討你的便宜?我且問你,那令曾叔祖,如今到那去了?”瞽者道:“這說話長哩!直在隋文帝開皇四年,我那叔曾祖也是七十歲,要到云門山穴里,訪甚么神仙洞府,整脩了許多麻繩,一吊吊將下去。你道這個穴里,可是下去得的,自然死了。原來我家合族全仗他一個的福力,自他死后,家事都就零落;況又遭著兵火,遂把我閤族子孫,都滅盡了。單留得我一個現世報,還在這里,卻又無男無女,靠唱道情度日。”李清暗忖道:“原來錯認我死在云門山穴里了。”又問道:“他吊下云門穴去,也只一年里面,怎么家事就這等零落得快?合族的人,也這等死滅得盡?”瞽者道:“哎呀!敢是你老翁說夢哩!如今須不是開皇四年,是大唐朝高宗皇帝永徽五年了。隋文帝坐了二十四年天下,傳與煬帝,也做了十四年,被宇文化及謀殺了,因此天下大亂。卻是唐太宗打了天下,又讓與父親做皇帝,叫做高祖,坐了九年。太宗自家坐了二十三年。如今皇帝就是太宗的太子,又登基五年了。從開皇四年算起,共是七十二年。我那叔曾祖去世時節,我只有得五歲,如今現活七十六歲了,你還說道快哩!”李清又道:“聞得李家族里,有五六千丁,便隔得七十二年也不該就都死滅,只剩得你一個。”瞽者道:“老翁你怎知這個緣故?只因我族里人,都也有些本事,會光著手賺得錢的。不料隋煬帝死后,有個王世充造反,到我青州,看見我家族里,人丁精壯,盡皆拿去當軍。那王世充又十分不濟,屢戰屢敗,遂把手下軍馬,都消折了。我那時若不虧著是個帶殘疾的,也留不到今日!”李清聽了這一篇說話,如夢初覺,如醉方醒,把一肚子疑心,才得明白。身邊只有三四十文錢,盡數送與瞽者,也不與他說明這些緣故,便作別轉身,再進青州城來。

一路想道:“古詩有云;‘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果然有這等異事!我從開皇四年,吊下云門穴去,往還能得幾日,豈知又是唐高宗永徽五年,相隔七十二年了。人世光陰,這樣容易過的!若是我在里面多住幾時,卻不連這青州城也沒有了。如今我的子孫已都做故人,自己住的高房大屋,大皆屬了別姓,這也不必說起。只是我身邊沒有半分錢鈔,眼前又別無熟識,可以挪借,教我把甚么度日?左右也是個死,那仙長何苦定要趕我回來怎的?”嘆了幾聲,想了一會,猛然省道:“我李清這般懵懂,怎么思量還要做仙哩?我臨出門時,仙長明明說我回家來,怕沒飯吃,曾教我到他書架上拿本書去。如今現在袖里,何不取出書來,看道另做甚么生意?”你道這本書是甚么書?原來是本醫書,專治小兒的病癥,也不多幾個方子在上面。那李清看見,方才悟道:“仙長曾對我說,此去不消七十多年,依舊容我來到那里。我想這七十年,非比云門穴底下,須在人世上好幾時,不是容易過的。況我老人家,從來藥材行里,不曾著腳,怎便莽莽廣廣的要去行醫?且又沒些本錢,置辦藥料。不如到藥鋪里尋個老成人,與他商量,好做理會。”

剛剛走得三百馀步,就有一個白粉招牌,上寫著道:“積祖金鋪出賣川廣道地生熟藥材。”當下李清看見,便大喜道:“仙長傳授我的第三句偈語,說道:‘傍金而居。’這不是姓金的了?世稱神仙未卜先知,豈不信哉!豈不信哉!”只見鋪中坐的,還不上二十多歲,叫做金大郎。李清連忙向前,與他唱個喏,問道:“你這藥材,還是現賣,也肯賒賣?”金大郎道:“別人家買藥的,就要現錢才賣。只有行醫開鋪的,是長久主顧,但要藥料,只上個帳簿取去,或一季、或一月一算,總數還錢,叫做半賒半現。”李清便扯個謊道:“我原是個幼科醫人,一向背著包,沿村走的。如今年紀老了,也要開個鋪面,坐地行醫,不知那里有空房,可以賃住?乞賜指引,也好與貴鋪做個主顧。”金大郎道:“就是我家隔壁,有一間空房,不見門上貼著‘招賃’兩字么?只怕窄狹,不彀居住。”李清道:“我老身別無家小,便一間也盡勾了。只是鋪前須要豎面招牌,鋪內須要藥廂、藥刀,各色家伙,方才像個行醫的。這幾件,都在那里去置辦?不知可也賒得否?”金大郎道:“我鋪里盡有現成馀下的在此,我一發都借了你去。待生意興旺時,連那藥帳,一總算還與我,豈不兩得其便!”那李清虧得金大郎一力周旋,就在他藥鋪間壁住下。想起:“當初在云門山上,與親族告別之時,曾有詩云:‘翻笑壺公曾得道,猶煩市上有懸壺。’不意今日回來,又要行醫,卻不應了兩句讖語。”遂在門前橫吊起一面小牌,寫著“懸壺處”三個字。直豎起一面大牌,寫著“李氏專醫小兒疑難雜癥”十個字。鋪內一應什物家伙,無不完備。真個裝一佛像一佛,自然像個專門的太醫起來。

恰好這一年青州城里,不論大小人家,都害時行天氣,叫做小兒瘟,但沾著的便死。那幼科就沒請處,連大方脈的,也請了去。豈知這病,偏生利害,隨你有名先生下的藥,只當投在水里,眼睜睜都看他死了。只有李清這老兒古怪,不消自到病人家里切脈看病,只要說個癥候,怎生模樣,便信手撮上一帖藥;也不論這藥料有貴有賤,也不論見效不見效,但是一帖,要一百個錢。若討他兩帖的,便道:“我的藥,怎么還用兩帖?”情愿退還了錢,連這一帖也不發了。那討藥的人,都也半信半不信。無奈病勢危急,只得也贖一帖回去吃看。你道有這等妙藥?才到得小兒口里,病就好一半,一咽咽下肚里去,便全然好了。還有拿得藥回去,小兒已是死了的,但要煎的藥香,沖在那小兒鼻孔內,就醒將轉來。這名頭就滿城傳遍,都稱他做李一帖。

從此后,也不知醫好了多少小兒,也不知賺過了多少錢鈔。我想李清是個單身子,日逐用度有限,除算還了房錢、藥錢,和那什物家伙錢以外,贏馀的難道似平時積攢生日禮一般,都爛掉在家里?畢竟有個來處,也有個去處。原來李清這一次回來,大不似當初性子,有積無散。除還了金大郎鋪內賒下各色家伙,并生熟藥料的錢,其馀只勾了日逐用度,盡數將來賑濟貧乏,略不留難。這叫做廣行方便,無量功德。以此聲名越加傳播。莫說青州一郡,遍齊魯地方,但是要做醫的,聞得李一帖名頭,那一個不來拜從門下,希圖學些方術。只見李清再不看甚醫書,又不親到病人家里診脈,凡遇討藥人來,收了銅錢,便撮上一帖藥,又不多幾樣藥味。也有說來病癥是一樣的,倒與他各樣的藥;也有說來病癥是各樣的,倒與他一樣藥。但見拿藥去吃的,無有不效。眾皆茫然,莫測其故,只得覓個空間,小心請教。李清道:“你等疑我不曾看脈,就要下藥。不知醫道中,本以望聞問切,目為神圣工巧,可見看脈是醫家第四等,不是上等。況小兒科與大方脈不同,他氣血未全,有何脈息可以看得?總之,醫者,意也。無過要心下明,指下明,把一個意思揣摩將去。怎么靠得死方子,就好療病?你等但看我的下藥,便當想我所以下藥的意思。那大觀本草這部書,卻不出在我山東的,你等熟讀本草,先知了藥性,才好用藥。上者要看本年是甚司天,就與他分個溫涼。二者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就與他分個燥濕。三者看是甚等樣人家,富貴的人,多分柔脆;貧賤的人,多分堅強,就與他分個消補。細細的問了癥候,該用何等藥味,然后出些巧思,按著君臣佐使,加減成方,自然藥與病合,病隨藥去。所以古人將用藥比之用兵,全在用得藥當,不在藥多。趙括徒讀父書,終致敗滅,此其鑒也!”眾等皆拜,謝教而退。豈知李清身邊,自有薄薄的一本仙書,怎肯輕易泄漏?正是:

小兒有命終須救,老子無書把甚看。

李清自唐高宗永徽五年,行醫開鋪起,真個光陰迅速,不覺過了第六年,又是顯慶五年、龍朔三年、麟德二年,乾封二年、總章二年、咸亨四年、上元二年、儀鳳三年、調露一年、永隆一年、開耀一年,一總共是二十七年了。這一年卻是永淳元年,忽然有個詔書下來,說御駕親幸泰山,要修漢武帝封禪的故事。你道如何叫做封禪?只為天下五座名山,稱做五岳。五岳之中無如泰山,尤為靈秀,上通于天,云雨皆從此出。故有得道的皇帝,遇著天下太平,風調雨順,親到泰山頂上,祭祀岳神,刻下一篇紀功德的頌,告成天地。那碑上刻的字,都是赤金填的,叫做金書。碑外又有個白玉石的套子,叫做玉檢。最是朝廷盛舉。那天帝是不好欺的,頌上略有些不實,便起怪風暴雨,不能終事。這也不是漢武帝一個創起的,直從大禹以前,就有七十九代,都曾封禪。后來只有秦始皇和漢武帝兩個,這怎叫得有道之君?無非要粉飾太平,侈人觀聽。畢竟秦始皇遇著大雨,只得躲避松樹底下;漢武帝下山,也被傷了左足。故此武帝之后,再沒有敢去封禪的。那唐高宗這次詔書,已是第三次了。青州地方,正是上泰山的必由去處,刺史官接了詔,不免點起排門夫,填街砌路,迎候圣駕。那李清既有鋪面,便也編在人夫數內,催去著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印江| 甘德县| 新绛县| 萝北县| 板桥市| 和田市| 永德县| 沾化县| 右玉县| 文山县| 承德县| 思南县| 陵川县| 玉环县| 贵南县| 土默特右旗| 利川市| 三亚市| 怀远县| 武城县| 汤阴县| 兴山县| 婺源县| 宁乡县| 伊川县| 佛山市| 延川县| 榆中县| 潼关县| 四川省| 花垣县| 霍山县| 芷江| 新余市| 怀远县| 丰台区| 贵定县| 周口市| 娄烦县| 永登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