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修身篇(1)

稟父母·謹守父親保身之則

【原文】

男國藩跪稟

父親大人萬福金安,自閏三月十四日,在都門拜送父親,嗣后共接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日,父親到長沙發信,內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謹悉祖父母大人康強,家中老幼平安,諸弟讀書發奮,并喜父親出京,一路順暢,自京至省,僅三十余日,真極神速。

邇際男身體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漸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則頭昏,故常冥心于無用,優游涵養,以謹守父親保身之訓。九弟功課有常,《禮記》九本已點完,《鑒》已看至《三國》,《斯文精粹》詩文,各已讀半本,詩略進功,文章未進功。男亦不求速效,觀其領悟,已有心得,大約手不從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須扶持,尚未能言,無乳可食,每日一粥兩飯。家婦身體亦好,已有夢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進士龍翰臣得狀元,系前任湘鄉知縣見田年伯之世兄,同鄉六人,得四庶常,兩知縣,復試單已于閏三月十六日付回。茲又付呈殿試朝考全單。

同鄉京官如故,鄭莘田給諫服闕來京,梅霖生病勢沉重,深為可慮。黎樾喬老前輩處,父親未去辭行,男已道達此意。廣東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茲將抄報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謹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掛懷。家中事,蘭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

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謹稟,即請母親大人萬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譯文】

兒子國藩跪著稟告

父親大人萬福金安。自從閏三月十四日,在京城城門拜送父親回家,后來共接到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日,父親到長沙發信,里面有四弟的信,六弟的文章五首。恭謹地得知祖父母大人身體康健強壯,家里老小都平安,諸位弟弟發奮讀書,并且高興的知道父親離京后一路順暢,從京城到省城,只用了三十多天,真是神速。

眼下兒子身體如常,每晚早睡,起得也早。只是不能用腦過度,過度了便頭昏。所以經常靜下心來讓腦子不想任何事情,身心優閑以加強涵養工夫,以便謹敬的遵守父親關于保身的訓示。九弟的功課很正常,《禮記》九本已點完,《鑒》已看到《三國》,《斯文精粹》詩文各讀了半本,詩歌稍有進步,文章沒有進步。但也不求很快見效。看他對書的領會程度,已經有些心得,大約只是手不從心,還表達不出吧。

甲三在三月下旬已能行走,不要別人扶持,還不能說話,沒有乳吃,每天一頓粥兩頓飯,家婦身體也好,已有生男的喜兆,婢女仆從都與原來一樣。

今年新進士龍翰臣得了狀元,是前任湘鄉知縣見田年伯的世兄,同鄉六個,得了四個庶常、兩個知縣。復試單已經在閏三月十六日寄回,現又寄呈殿試朝考的全單。

同鄉的京官還是那些。鄭莘田給諫服闕來京城。梅霖生病勢嚴重,很是可慮。黎樾喬老前輩那里,父親沒有去辭行,兒子已代為致意。廣東的事,四月十八日得捷報,現將抄報寄回。

兒子等在京城,自己知道謹慎從事。堂上各位老人,不必掛念。家里的事,蘭姐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的事怎樣成全?兒子希望大人告訴一下。兒子謹稟,即請母親大人萬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稟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原文】

男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十月廿二,奉到手諭,敬悉一切。鄭小珊處,小隙已解。

男人前于過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來,念念改過,雖小必懲,其詳具載示弟書中。

耳鳴近日略好,然微勞即鳴。每日除應酬外,不能不略自用功,雖欲節勞,實難再節。手諭示以節勞,節欲,節飲食,謹當時時省記。

蕭辛五先生處寄信,不識靠得住否?龍翰臣父子,已于十一月初一日到;布疋線索,俱已照單收到,惟茶葉尚在黃恕皆處。恕皆有信與男,本月可到也。男婦及孫男女等皆平安,余詳于弟書,謹稟。(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譯文】

兒子國藩跪著稟告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十月二十二日,收到手諭,敬悉一切。鄭小柵那里,小小嫌隙已經化解。兒子以前對于過失,每每自己忽略了。自十月以來,念念不忘改過,問題雖小也要懲戒。詳細情況都寫在給弟弟的信中。

耳鳴近日稍好了些,但稍微勞累一點便又響起來了。每天除應酬外,不能不略為自己用功,雖想節勞,實在難以再節了。手諭訓示兒子節勞,節欲,節飲食,我一定時刻牢記遵守。

蕭辛五先生那里寄信,不知可靠不?龍翰臣父子,已在十一月初一日到了。布疋、線索,都已照單子收到,只是茶葉還在黃恕皆那里。恕皆有信給我,本月可以到。兒媳婦和孫兒和孫女都平安,其余的詳細寫在給弟弟的信中,謹此稟告。(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

【原文】

諸位賢弟足下: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長沙所發信,內途中日記六頁,外藥子一包。

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無日不憂慮,誠恐道路變故多端,難以臆揣。及讀來書,果不出吾所料,千辛萬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鄭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實不勝感激!在長沙時,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

四弟來信甚詳,其發憤自勵之志,溢于行問;然必欲找館出外,此何意也?不過謂家塾離家太近,容易耽閣不如出外較凈耳。然出外從師,則無甚耽擱,若出夕做書,其耽擱更甚于家塾矣。

且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

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數奇,余亦深以為然;然屈于小試,輒發牢騷,吾竊笑其志之小而所憂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圣外王之業,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故其為憂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也,以德不修學不講為憂也。

是故頑民梗化則憂之。蠻夷猾夏則憂之,小人在位,賢人否閉則憂之,匹夫匹婦不被己則憂之。所謂悲天命而憫人窮,此君子之所憂也。若夫一體之屈伸,一家之饑飽,世俗之榮斥得失,貴賤毀譽,君子固不暇憂及此也。六弟屈于小試,自稱數奇,余窮笑其所憂之不大也。

蓋人不讀書則已,亦既自名曰讀書人,則必從事于《大學》。《大學》之綱領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內事也。昔讀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謂此三項,與我身毫不相涉,則讀書何用?雖使能文能詩,博雅自詡,亦只算識字之牧豬奴耳,豈不謂之明理有用之人也?朝廷以制藝取士,亦謂其能代圣賢立言,必能明圣賢之理,行圣賢之行,可以居官蒞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為分外事,則雖能文能詩,而于修己治人之道?關茫然不講,朝廷用此等人作官,與用牧豬奴作官,何以異哉?

然則既自名為讀書人,則《大學》之綱領皆己立身切要之事明矣。其修目有八,自我觀之,其致功之處,則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誠意。格物,致知之事也。誠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謂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國天下,皆物也。天地萬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格物而窮其理也。如事親定省,物也。究其所以當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隨行,物也。究其所以當定省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養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齊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書,句句皆物也。切己體察,窮其理,即格物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進,下學在此,上達亦在此。

吾友吳竹如格物工夫頗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倭艮峰先生則誠意工夫極嚴,每日有日課冊。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筆之于書,書皆楷字。三月則訂一本,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盡其慎獨之嚴,雖妄念偶動,必即時克治,而著之于書,故所賣之書,句句皆切身之要藥。茲將艮峰先生日課,鈔三葉付歸,與諸弟看。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艮峰樣,每日一念一事,皆寫之于冊,以便觸目克治,亦寫楷書。馮樹堂與余同日記起,亦有日課冊。樹堂極為虛心,愛我如兄弟,敬我如師,將來必有所成。余向來有無恒之弊,自此寫日課本子起,可保終身有恒矣。蓋明師益友,重重夾持,能進不能退也。本欲抄余日課冊付諸弟閱,因今日鏡海先生來,要將個子帶回去,故不及鈔。十一月有折差,準抄幾葉付回也。

余之益友,如倭艮峰之瑟僴,令人對之肅然。吳竹如竇蘭泉之精義,一言一事,必求至是。吳子序邵慧西之談經,深思有辨。何子貞之談字,其精妙處,無一不合,其談詩尤最符契。子貞深喜吾詩,故吾自十月來,已作詩十八首,茲抄二葉付回,與諸弟閱。馮樹堂陳岱云之立志,汲汲不逞,亦良友也。鏡海先生,吾雖未嘗執贄請業,而心已師之矣。

吾每作書與諸弟,不覺其言之長,想諸弟或厭煩難看矣。然諸弟茍有長信與我,我實樂之,如獲至寶,人固各有性情也。

余自十月初一起記日課,念念欲改過自新;思從前與小珊有隙,實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門謝罪。恰好初九日小珊來拜壽,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談。十三日與岱云合隊,請小珊吃飯,從此歡笑如初,前隙蓋釋矣。近事大略如此,容再讀書。國藩手具。(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譯文】

諸位賢弟足下:

十月二十一日,接到九弟在長沙所發的信里面有路上日記六頁,外藥子一包。二十二日接到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一切聊以自慰。

自從九弟離京城后,我沒有一天不憂慮,深怕道路變故多端;旦以預料。等讀了來信(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千辛萬苦,才得到達,幸運!真是幸運!與鄭同行不足以依靠,我早知道了,郁滋堂這樣好,我實在感激不盡。在長沙時,沒有提到彭山屺,為什么?四弟來信寫得很詳細,他發奮自勵的志向,流露在字里行問。但一定要出外找學堂,這是什么意思?不過說家塾學堂離家里太近,容易耽擱,不如外出安靜。然而出外從師,自然沒有耽擱。如果是出外教書,那耽擱起來,比在家塾里還厲害。

而且真能發奮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讀書,就是曠野地方,熱鬧場所,也可以讀書,背柴放牧,都可以讀書。如不能發奮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讀書,就是清凈的地方,神仙的環境,都不宜讀書,何必要選擇地方,何必要選擇時間,只要問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六弟埋怨自己的命運不佳,我也深以為然。但只是小試失利,就發牢騷,我暗笑他志向太小而心中憂慮的不大,君子的立志,有為民眾請命的器量,有內修圣人的德行,外建王者稱霸天下的雄功,然后才不負父母生育自己,不愧為天地間的一個完全的人。

所以他所憂慮的,是因自己不如舜皇帝,不如周公而憂慮,以德行沒有修整、學問沒有大成而憂慮。所以,頑固的刁民難以感化,則憂;野蠻的夷、狡滑的夏不能征服,則憂;

小人在位,賢人遠循,則憂;匹夫匹婦沒有得到自己的恩澤,則憂。這就是通常所兌的悲天命而憐憫百姓窮苦,這是君子的憂慮。如果是一個人的委屈和伸張,一家人的饑和飽,世俗所說的榮與辱,得與失,貴與賤,毀與譽,君子還沒有功夫為這些去憂慮呢。

六弟委屈于一次小試,自稱數奇,我暗笑他所憂的東西太小了。

假如有人不讀書便罷了,只要自稱為讀書人,就一定從事于《大學》。《大學》的綱要有三點:明德、新民、止至善,都是我們的份內事情。如果讀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說這三點,與我毫不相干,那讀書又有什么用?雖說能寫文能做詩,博學雅聞自己吹噓自己,也只算得一個識字的牧童而已,豈可叫明白事理階個有用的人。朝廷以制藝來錄取士人,也是說他能代替圣人賢人立言,必須明白圣賢的道理,行圣賢的行為,可以為官管理民眾,整躬率物。如果以為明德、新民為份外事,那雖能文能詩,而對于修身治人的道理,茫茫然不懂,朝廷用這種人作官;和用牧童做官,又有何區別呢?

既然自稱讀書人,那么《大學》的綱領,都是自己立身切要的事情已十分明白,《大學》應修的科目共有八個方面,以我看來,取得功效的地方,只有兩條,一條叫格物,一條叫誠意。格物,致知的事情,誠意,力行的事情。物是什么?就是本末的物。

身、心、憊、知、家、國、天下,都是物,天地萬物,都是物。日常用的、做的,都是物。格,是考究物及窮追他的方面理如侍奉父母,定期探親,是物。何應當定期探親的理由,就是格物。研究為何應當跟隨兄長的理由,就是格物。我的心,是物。研究自己存心的道理,廣泛研究心的省悟、觀察、涵養的道理,就是格物。我的身體,是物。研究如何敬惜身體的道理,廣泛研究立齊坐尸以敬身的道理,就是格物。每天所看的書,句句都是物。切己體察,窮究其理,就是格物,這是致知的事。所謂誠意,就是知道了的東西就努力去做,誠實不欺。知一句,行一句,這是力行的事。兩者并進,下學在這里,上達也在這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汪清县| 福清市| 岱山县| 永济市| 民和| 罗源县| 卢氏县| 汽车| 枞阳县| 郑州市| 静宁县| 河间市| 即墨市| 香港| 长武县| 甘谷县| 台中市| 贡觉县| 铜梁县| 富蕴县| 麻阳| 乌鲁木齐市| 承德县| 延安市| 湖南省| 浮梁县| 西华县| 宿松县| 资阳市| 界首市| 桑日县| 大安市| 商南县| 堆龙德庆县| 台前县| 高平市| 金秀| 丽水市| 建宁县| 安远县| 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