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說下
止,彼以此其然也,說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疑是其然也。謂四足獸,與生烏與,物盡與,大小也。此然是必然,則俱。為麋同名,俱闖,不俱二,三與闔也。包、肝、肺、子,愛也。橘茅,食與拾#31也。白馬多白,視馬不多視,白與視也。為麗不必麗,不必麗與暴也。 為非以人,是不為非,若為夫勇不為夫,為屨以買衣為屨,夫與屨也。二與一亡,不與一在,偏去。未。有文實也,而后謂之;無文實也,則無謂也。不若敷與美,謂是,則是固美也,謂也,則是非美,無謂則報也。見不見離,一二不相盈,廣循堅白。舉不重,不與箴,非力之任也。為握者之頹倍,非智之任也。若耳目異。木與夜孰長,智與粟孰多,爵、親、行、賈,四者孰貴?麋與霍孰高?麋與霍孰霍?紉與瑟孰瑟?偏,俱一無變。假,假必非也而后假。狗假霍也,猶氏霍也。物或傷之,然也。見之,智也。吉#32之,使智也。疑蓬,為務則士,為牛廬者夏寒,蓬也。舉之則輕,廢之則重,非有力也。沛從削,非巧也。若石羽,循#33 也。闔者之敝也以飲酒,若以日中,是不可智也。愚也。智與?以己為然也與?愚也。俱,俱一,若牛馬四足。惟是,當牛馬。數牛,數馬,則牛馬二;數牛馬,則牛馬一。若數指,指五而五一。長宇,徙而有處,宇。宇,南北在且#34 有在莫,宇徙久。無堅得白,必相盈也。在,堯善治,自今在諸古也。自古在之今,則堯不能治也。景,光至景亡。若在,盡古息。景,二光夾一光,一光者景也。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止#35;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遠近有端與于光,故景庫#36內也。景,日之光反燭人,則景在日與人之問。景,木柩#37景短大。木正,景長小。大小于木,則景大于木,非獨小也。遠近臨正鑒,景寡,貌能、白黑,遠近、柩正、異于光鑒。景當俱就,去余當俱。俱用北。鑒者之臭,于鑒無所不鑒。景之臭無數,而必過正。故同處,其體俱,然鑒分。鑒中之內。鑒者近中,則所鑒大,景亦大。遠中,則所鑒小,景亦小。而必正。起于中綠正而長其直也。中之外,鑒者近中,則所鑒大,景亦大;遠中,則所鑒小,景亦小。而必易,合于#38 而長其直也。鑒,鑒者近,則所鑒大,景亦大;亦#39遠,所鑒小,景亦小,而必正。景過正。故招負衡木,如#40重焉,而不撓?極勝重也。右校交繩,無加焉而撓,極不勝重也。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權重相若也相衡,則本短標長。兩加焉,重相若,則標必下,標得權也。挈有力也,引無力也,不心#41所挈之止于施也。繩制挈之也,若以錐刺之。挈,長重者下,短輕者上,上者愈得,下下者愈亡。繩直權重相若,則心矣。收,上者愈喪,下一者愈得,上者權重盡,則遂挈。兩輪高,兩輪為輪,車梯也。重其前,弦其前。載弦其前,載弦其軸,而縣重于其前。是梯,挈且挈則行。凡重,上弗挈,下弗收,旁弗劫,則下直。她,或害之也。壞梯者不得42;直也。今也廢尺于平地,重不下,無鎊也。若夫繩之引軸也,是猶自舟中引橫也。倚、倍、拒、堅,躺倚焉則不正。誰姘石素石耳。夾帚者法也。方石去地尺,關石于其下,縣絲于其上,使適至方石,不下,柱也。膠絲去石,挈也。絲絕,引也。未變而名易,收也。買,刀耀相為賈。刀輕則耀不貴,刀重則耀不易。王刀無變,耀有變,歲變耀則歲變刀。若齋子。賈盡也者,盡去其以不嫌也。其所以不條去,則佛。缶賈也宜不宜,缶欲不欲。若敗邦齋室,嫁子無子。在軍不必其死生,聞戰亦不必其生。前也不懼,今也懼。或,知是之非此也,有知是之不在此也,然而謂此南北,過而以己為然。始也謂此南方,故今也謂此南方。智論之,非智無以也。謂,所謂,非同也,則異也。同則或謂之狗,其或謂之犬也。異則或謂之牛,牛或謂之馬也。俱無勝,是不辯也。辯也者,或謂之是,或謂之非,當者勝也。無讓者酒,未讓,始也,不可讓也。于石一也,堅白二也,而在石。故有智焉,有不智焉,可。有指子智是,有智是吾所先舉,重。則子智是,而不智吾所先舉也。是一。謂有智焉有不智焉也#43。若智之,則當指之智告我,則我智之。兼指之,以二也。衡指之,參直之也。若日必獨指吾所舉,毋舉吾所不舉,則者固不能獨指。所欲相不傳,意若未校。且其所智是也,所不智是也,則是智是之不智也,惡得為一,謂而有智焉有不智焉。所,春也,其執固不可指也。逃臣不智其處,狗犬不智其名也。遺者,巧弗能兩也。智,智狗,重,智犬,則過。不重則不過。通,問者曰:子智饑乎?應之日:訊何謂也?彼曰獻施,則智之。若不問肌何謂,徑應以弗智,則過。且應必應,問之時若應,長應有深淺。天#44常中在,兵人,長所。室堂,所存也;其子,存者也。據在者而問室堂,惡可存也?主室堂而問存者,孰存也?是一主存者以問所存,一主所存以問存者。五合,水土火,火離然。火鑠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合之府木#45;木離木。若識麋與魚之數,惟所利,無欲惡。傷生損壽,說以少連,是誰愛也?嘗多粟,或者欲不有能傷也。若酒之于人也。且恕人利人,愛也則惟恕弗治也。損飽者去余,適足不害,能害飽,若傷麋之無脾也。且有損而后益智者,若窺病之之于窺也。智以目見,而目以火見,而火不見。惟以五路智,久不當。以目見,若以火見。火,謂火熱也,非以火之熱。我有若視日智。雜所智與所不智而問之,則必曰:是所智也,是所不智也。取去俱能之,是兩智之也。無,若無焉,則有之而后無。無天陷,則無之而無。擢疑無謂也。臧也今死,而春也得文文死也可。且猶是也。且且#46 ,必然。且已,必已。且用工而后已者,必用工#47后已。均,發均縣,輕#48 而發絕,不均也。均,其絕也莫絕。堯霍,或以名視人,或以實視人。舉友富商也,是以名視人也。指是躍也,是以實視人也。堯之義也,是聲也于今,所義之實處于古。若殆于城門與于臧也。狗,狗犬也,謂之殺犬,可,若兩脫。使,令使也。我使我,我不使亦使我。殿戈亦使,殿不美亦使,殿。荊沉,刻之貝也。則沈淺非刻淺也。若易五之一,以楹之傳也,見之,其于意也不易,先智意相也。若楹輕于秋,其于意也洋然。段、椎、錐俱事于屨,可用也。成繪屨過椎,與成椎過繪屨同,過件#49也。一,五有一焉,一有五焉,十二焉。非新半,進前取也。前,則中無為半,猶端也。前后取則端中也。新必半,毋與非半,不可新也。可無也,已給,則當給不可無也。久有窮無窮。正九,無所處而不中縣,搏也。樞宇不可偏舉,字也。進行者先敷近,后敷遠。行者行者#50;必先近而后遠。遠修#51近修也,先后久也。民行修必以久也。一方貌盡#52,俱有法而異,或木或石,不害其方之相臺#53 也。盡貌猶方也,物俱然。牛狂與馬惟異,以牛有齒,馬有尾,說牛之非馬也,不可。是俱有,不偏有偏無有。日:之#54與馬不類,用牛#55角馬無角,是類不同也。若舉牛有角馬無角以是為類之不同也,是狂舉也。猶牛有齒,馬有尾。或不非牛而非牛也,可#56。則或非牛或牛而牛也,可。故日牛馬非牛也,未可,牛馬牛也,未可。則或可或不可,而日牛馬牛也未可亦不可。且牛不二,馬不二,而牛馬二。則牛不非牛,馬不非馬,而牛馬非牛非馬,無難。彼,正名者彼此,彼此可。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彼此不可。彼且此也,彼此亦可。彼此止于彼此,若是而彼此也,則彼亦且此此也。唱無過,無所周,若牌。和無過,使也,不得已。唱而不和,是不學也。智少而不學,必寡。和而不唱,是不教也。智而不教,功適息。使人奪人衣,罪或輕或重;使人予人酒,或厚或博。聞在外者,所不知也。或日在室者之色若是其色。是所不智若所智也。猶白若黑也,誰勝?是若其色也。若白者必白。今也智其色之若白也,故智其白也。夫名以所明正所不智,不以所不智疑所明。若以尺度所不智長。外,親智也;室中,說智也。以諄,不可也。出入之言可,是不諄,則是有可也。之人之言不可,以當,必不審。惟,謂是霍可,而猶之非夫霍也,謂彼是是也。不可謂者,毋惟乎其謂。彼猶惟乎其謂,則吾謂不行。彼若不惟其謂,則不行也。無南者,有窮則可盡,無窮則不可盡。有窮無窮未可智,則可盡不可盡不可盡未可智,人之盈之否未可智。而必人之可盡不可盡亦未可智。而必人之可盡愛也,諄。人若不盈先窮,則人有窮也。盡有窮無難。盈無窮,則無窮盡也,盡有窮無難。不二智其數,惡智愛民之盡文也?或者遺乎其問也?盡問人則盡愛其所問,若不智其數而智愛之盡文也,無難。仁,仁愛也。義,利也。愛利,此也。所愛所利,彼也。愛利不相為內外,所愛利亦不相為外內。其為仁內也,義外也,舉愛與所利也,是狂舉也。若左目出右目入,學也,以為不知學之無益也,故告之也,是。使智學之無益也,是教也,以學為無益也教,諄。論誹,誹之可不可,以理之可誹,雖多誹,其誹是也;其理不可非,雖少誹,非也。今也謂多誹者不可,是猶以長論短。不誹,非己之誹也。不非誹,非可非也。不可非也,是不非誹也。物,甚長甚短,莫長于是,莫短于是,是之是也,非是也者,莫甚于是。取高下以善不善為度,不若山澤。處下善于處上,下所請上也。不是,是則是且是焉。今是文于是,而不于是,故是不文。是不文則是而不文焉。今是不文于是,而文于#57是,故文與是不文同說也。
十竟
#1『缶』《閑詁》作『舌』。
#2『攸』《閑詁》作『彼』。畢沅云:『舌』即『正』字。下同。
#3『問』字畢沅據《經說上》改為『聞』。
#4『博』《閑詁》作『傳』。
#5畢沅云衍一『且』字。
#6畢沅云『體〕前脫門不』字。
#7王引之云:『守』當為『宇』之誤,是也。
#8門也』字畢沅據下文改作『之』。
#9俞曲園云:『循』當作『修』,隸書兩字相似而誤。
#10『從』畢沅以意校作『徙』。
#11王引之云:『量』為『景』字之誤。
#12『傳』《閑詁》校作『搏』。
#13同注10
#14『召』王引之校作『合』。
#15俞曲園云:『箕』當作『甚』。
#16顧千里云:『恕』當從《經》作『恕』。
#17『舊』《閑詁》作『奮』。
#18『譽』《閑詁》作『舉』。
#19后『功,功不待時,若衣裘』為重文,畢沅疑衍。
#20王引之云:『今』字衍。
#21『且』王引之校作『旦』,是也。
#22『偏』下王念孫補『去』字。
#23『去』下王引之補『或』字。
#24『夫』王引之云當為『矢』,是也。
#25『孰』《閑詁》作『執』。
#26『聞』畢沅以意校作『問』。
#27『虛』前王念孫據《經》補『問』字。
#28本句《閑詁》校作『端與端俱盡』。
#29《閑詁》『未』下補『可』字。
#30『負』《閑詁》據昊鈔本校作『負』。
#31『抬』《閑詁》校作『招』。
#32『吉』王引之校作『告』。
#33『循』《閑詁》據《經下》校作『循』。
#34同注21。
#35『止』《閑詁》校作『上』。
#36『庫』盧頤爐以意校作『庫』。
#37『柩』《閑詁》作『拖』,下同。
#38王引之云『于』下脫『中』字。
#39『亦』王引之校作『元』。
#40『如』字畢沅據意校作『加』。
#41『心』畢沅以意校作『正』。下文『繩直權重相若,則心矣』的斗心』字同。
#42『』畢沅據上文校作『』、昊鈔本亦作『』。
#43『也』《閑詁》作『可』。
#44『天』《閑詁》作『大』。
#45『木』《閑詁》作『水』。
#46『且且』王引之云當作『且然』。
#47王引之云:『工』下當有『而』字。
#48『輕』下孫星衍據《列子》補『重』字。
#49『件』張仲如依《經》校作『仵』。
#50張仲如云『行者』誤重。
#51俞曲園云『修』字衍。
#52王引之云『貌盡』當作『盡類』。
#53『臺』王引之校作『合』。
#54盧頤煌云『之』上當有『牛』字。
#55『牛』下王引之以意補『有』字。
#56《閑詁》無『可』字。
#57『于』《閑詁》作『與』。
大取
天之愛人也,薄于圣人之愛人也;其利人也,厚于圣人之利人也。大人之愛小人也,薄于小人之愛大人也;其利小人也,厚于小人之利大人也。以臧為其親也而愛之,非愛其親也;以臧為其親也而利之,非利其親也。以樂為利其子,而為其子欲之,愛其子也;以樂為利其子,而為其子求之,非利其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