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
新生兒特點
新生兒順利娩出后,產房醫生會為他清理呼吸道,擦去口鼻中的黏液,再用吸管吸出呼吸道黏液;接著刺激新生兒哭,待新生兒大聲啼哭后,處理臍帶。做完這些后,醫生會擦凈新生兒身上的胎脂,在病歷上打上新生兒足底印和媽媽的拇指印,接著會測量身長、體重,醫生還會進行新生兒評分。
新生兒生長發育標準
身長:新生兒的身高標準范圍為:男寶寶46.8~53.6厘米,平均值為50.2厘米,女寶寶46.4~52.8厘米,平均值為49.6厘米。
體重:根據體重值,可把新生兒分為正常體重兒(2.5千克≤體重<4千克)、低體重兒(體重<2.5千克)、巨大兒(體重≥4千克)。
外形:皮膚紅紅、涼涼的,頭部相對較大,頭發貼在頭皮上,四肢蜷曲,小手緊握,哭聲響亮。
呼吸:呼吸很淺,頻率忽快忽慢,節律常不一致,每分鐘大約40~60次,兩周后會逐漸穩定。
便尿:出生后不久排出墨綠色的黏稠狀胎便,2~3天后轉成黃便。出生24小時內第1次排出尿液,顏色淡黃,有時可能會帶些橘紅色結晶。
睡眠:一晝夜有18~22小時都處于睡眠狀態,只有餓了、尿了才會醒來哭鬧片刻,吃飽或更換尿布后安然入睡。
先天反射:已具備覓食、吮吸、握持、踏步、自我保護等先天反射本領,這些是新生兒特有的。大部分先天反射在3~4個月后消失。
新生兒的體格標準
新生兒能力發展標準
聽覺:醒著時,近旁10~15厘米處發出響聲,可使新生兒四肢軀體活動突然停止,好像在注意聆聽聲音。新生兒喜歡聽媽媽的聲音,不喜歡聽過響的聲音和噪音。如果在耳邊聽到過響的聲音或噪音,他的頭會轉到相反的方向,甚至用哭聲來抗議這種干擾。只要新生兒醒著,家人要多和他說話,用親切的語氣和他交談,還可以給他準備搖動時會發出柔和響聲的玩具。
觸覺:已經習慣于被子宮包裹的新生兒,出生后還是喜歡緊貼著身體的溫暖環境。當抱起新生兒時,他們喜歡緊貼著你的身體,依偎著你。新生兒哭的時候,爸爸媽媽最好抱起他,并且輕輕地拍拍他,這一過程可以滿足新生兒觸覺安慰的需要。新生兒對不同的溫度、濕度、物體的質地和疼痛都有觸覺感受能力,喜歡接觸質地柔軟的物體。嘴唇和手是新生兒觸覺最靈敏的部位。
視覺:新生兒一出生就有視覺能力,雖然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但每2~3小時會醒來一會兒。當他睜開眼時,爸爸媽媽可以試著讓他看自己的臉。新生兒的視焦距調節能力差,最佳距離是20厘米,爸爸媽媽可以在距離新生兒眼睛20厘米處放一個紅色圓形玩具,吸引新生兒的注意力,然后移動玩具上、下、左、右擺動,新生兒會慢慢移動頭和眼睛追視玩具。有的新生兒睡覺時會嘴巴微張,這是因為此時鼻腔發育不是很完全,需要張著嘴幫助呼吸。
有的新生兒睡覺時會嘴巴微張,這是因為此時鼻腔發育不是很完全,需要張著嘴幫助呼吸。
2~4天內體重會減輕
新生兒出生后體重會生理性下降,可達到出生體重的9%,這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出生后排出了大小便;吐出了較多的羊水和黏液;通過呼吸及出汗排出了一些水分;媽媽最初幾天奶少,新生兒出生后的補充量少等。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不必擔心,只要按照科學的喂養方式及時哺乳并細心護理,體重一般會在7~10天恢復到出生時的水平。
頭會顯得比較大
胎兒時期,腦組織發育特別快,而軀干和四肢發育相對較慢。所以,新生兒頭會顯得比較大而身體相對比較小,看上去像個“大頭寶寶”。隨著新生兒逐漸長大,腦組織發育趨緩,而軀干和四肢發育加快,頭就看上去顯得沒那么大了。
眼睛有點斜視
新生兒的眼球運動還不能很好地協調,所以有時候會看到兩個黑眼珠向不同方向移動,這種情況就是“斜視”。“斜視”在新生兒時期是正常現象,經2~4周會自行消失。
“馬牙”和“螳螂嘴”不是病
有些新生兒牙床的黏膜上有米粒大小的白色突起物,它就是人們常說的“馬牙”。而新生兒兩頰內側會有明顯的突起,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螳螂嘴”。“馬牙”是口腔內上皮細胞的聚集,會自行脫落。“螳螂嘴”是口腔黏膜下的脂肪組織,可以幫助新生兒有力地吸吮,隨著吸吮期的結束,會慢慢消退。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輕易拿針去挑,以免引起感染。
面部表情會有怪相
新生兒會出現一些令媽媽難以理解的怪表情,如皺眉、咧嘴、咂嘴、雙眼球上翻等,新手媽媽沒有經驗,會認為這是新生兒有問題,其實這是新生兒的原始反射。但如果新生兒長時間重復出現同一種表情,就可能是由某種疾病引起的,應及時就醫,以排除抽搐的可能。
幾乎都會“脫皮”
給新生兒洗澡或換衣服的時候,常會發現有薄而軟的白色小片皮屑脫落,特別多見于手指及腳趾部位。其實這是正常現象。新生兒皮膚最外面的一層表皮角化層發育不完善,因而很薄且容易脫落。表皮里面的一層叫真皮,表皮和真皮之間有基底膜相聯系。新生兒由于基底膜不夠發達,細嫩松軟,使得表皮和真皮聯結不緊密,表皮就容易脫落。另外,新生兒出生后受外界寒冷和干燥空氣的刺激,皮膚收縮,水分丟失,也更容易脫皮。
青灰色“胎記”大多在4歲時消失
新生兒背部和臀部等部位會有形狀各異、大小及數目不等的青灰色胎記,這是真皮內細胞的特殊色素積聚沉著所造成的。隨著寶寶年齡增長,真皮內細胞沉積的色素逐漸減少,會自行消退。大約4歲完全消失,但少部分會保留終身。
每天睡18~22小時
新生兒每天要睡18~22小時,睡眠分為深睡和淺睡。深睡時,新生兒很少活動,安靜、眼球不轉動、呼吸均勻。淺睡時,眼睛雖然閉合,但眼球在眼瞼下轉動,并伴有豐富的表情,有時四肢還會有舞蹈的動作。爸爸媽媽不要把這些表現當作新生兒的不適而用過多的喂食和護理打擾他。
偶爾打噴嚏并非感冒
新生兒偶爾打噴嚏并不是感冒的表現,這是由于新生兒鼻腔血液的運行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遇到外界的微小物質如棉絮、絨毛或塵埃等便會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噴嚏,這是新生兒自我保護的生理反射,也可以說是新生兒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種方式。新生兒突然吸入冷空氣也會打噴嚏,可以不用擔心。蛻皮是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爸爸媽媽不必過于擔心。
蛻皮是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爸爸媽媽不必過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