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說喂養
添加輔食不要影響母乳喂養
寶寶4~6個月時,純乳類食品已不能滿足他的生長需要,只有及時添加輔食,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但是,添加輔食并不意味著母乳喂養的結束,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母乳喂養最好堅持到2歲,甚至更長時間。不少媽媽給寶寶添加輔食后,就把母乳斷掉,這等于直接把“輔食”轉“正餐”,寶寶發育不完全的腸胃很難完全消化吸收這些輔食的營養成分,甚至可能導致少食、腹瀉的發生,時間長了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輔食添加因寶寶而異
純母乳喂養的寶寶,除了母乳什么也不吃,說明媽媽奶水充足,寶寶沒有其他食物營養的需求。遇到這樣的情況,只要適當給寶寶添加含鐵豐富的食品,如強化鐵米粉、蛋黃,其他就不必過多添加了。純母乳喂養的寶寶,6個月后才開始添加輔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直不吃輔食,斷不了母乳,這種情況根本不存在。吃輔食只是時間問題,媽媽不要因添加輔食困難而煩惱。如果乳汁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寶寶自然會吃母乳以外的食物。
補鐵輔食,預防寶寶貧血
寶寶在6個月以前不易貧血,這是因為在出生前媽媽已給寶寶儲備了頭3~4個月生長所需的鐵。而4~6個月后要從食物中攝入鐵,如果食物中含鐵量不足就會發生貧血,這也是造成這一階段寶寶貧血的主要原因。
所以4~6個月以后的寶寶,必須有規律地添加輔食來補鐵,攝取一些含鐵的食物。可以添加強化鐵米粉;蛋黃中的鐵易于被寶寶吸收利用,所以蛋黃必不可少。7~8個月以后也可給寶寶添加碎肉、肉松、動物血、肝泥等。另外,綠色蔬菜泥和新鮮水果汁也需要及時補充,其中豐富的維生素C有利于促進鐵的吸收。
添加輔食講原則
輔食添加合理、科學,能促進寶寶身體各項功能的發育,添加不合理、不科學會給寶寶帶來不適,并為寶寶今后的健康埋下隱患。因此,媽媽要掌握好添加輔食的原則(見圖①②③④)。
明確添加目的和時間。添加輔食,是幫助寶寶進行食物品種轉移的過程,以乳類為主食逐漸過渡到以谷類為主食。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應安排在6個月時,4~5個月可讓他適當嘗嘗輔食的味道。
興趣培養為主。要從寶寶易吸收、接受的輔食開始添加,逐漸適應,培養對新鮮食物的興趣。
尊重寶寶口味。寶寶有權利選擇食品口味,寶寶不吃某種食品時,不要強求。
避開夏季開始。夏季寶寶的食量減少,如果寶寶抗拒輔食,可等到天氣涼爽些再說,媽媽要學會放棄。
要有一定的順序性。一般按谷物——蔬菜和水果——動物性食物的順序添加。動物性食物添加的順序應為:蛋黃泥——魚泥——肉泥——全蛋(蒸雞蛋羹)——肉末。輔食添加的順序不能打亂,否則會加重寶寶腸胃負擔,甚至會影響免疫系統功能的建立。
輔食添加要配合寶寶消化、吞咽、咀嚼能力的發育。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由軟到硬、由泥到碎逐步添加。
患病時停止添加。添加輔食要在寶寶身體健康、心情愉悅時進行,寶寶患病時,不要嘗試添加輔食。
有不良反應時暫停。如寶寶出現了腹瀉、嘔吐、厭食等情況,應暫停輔食添加,待寶寶消化功能恢復時再開始。
?從少量到多量。比如,蛋黃先從1/4 個開始,再到1/2個和1個。開始添加的食物可以每天吃1次,再到每天吃2次,這樣逐漸增加吃的次數。
?由稀到稠,逐漸添加。
如米湯→稀粥→米糊→稠粥→軟飯。
?由細到粗。
如菜汁→菜泥→碎菜→菜葉片→菜莖。
?從植物性食物到動物性食物。
如谷類→蔬果→蛋→魚、肉、肝、豆。
怎樣判斷寶寶是否適應輔食
主要是看大便,便次、性狀沒有特殊改變,即為適應,其他還可以看寶寶的精神狀態、有沒有嘔吐及對食物的興趣等。千萬不要因為寶寶第1次接觸食物表現出來的不是十分喜歡的表情,媽媽就認為不適應,這只是寶寶沒有適應食物性狀和味道,因為畢竟輔食不同于寶寶已經習慣的母乳或配方奶。
1歲以內寶寶的輔食不要加鹽
1歲以內的寶寶通過母乳或是配方奶攝取的鈉已經可以滿足自身需求,不需要再加鹽了。寶寶的腎臟功能發育不完全,過多的鹽、糖等調料會增加肝臟負擔,不利于寶寶的健康。另外寶寶的味覺正處于發育過程中,對外來調味品的刺激比較敏感,加調味品容易造成寶寶挑食或厭食。
寶寶便秘別用蜂蜜來調理
如果寶寶有便秘,不要用蜂蜜來調理。1歲以下的寶寶食用蜂蜜及其制品時,可能因肉毒桿菌污染,引起寶寶食物中毒。這是因為土壤和灰塵中往往含有被稱為“肉毒桿菌”的細菌,蜜蜂在采取花粉釀蜜的過程中,有可能會把被污染的花粉和蜜帶回蜂箱。微量的毒素就會使寶寶中毒,出現持續1~3周的便秘,而后弛緩性麻痹、哭泣聲微弱、吮乳無力、呼吸困難。
從1/4個蛋黃開始添加
4~6個月的寶寶應逐步添加蛋黃,可以先喂一個蛋黃的1/4,如果寶寶消化得很好,大便正常,無過敏現象,那么可以逐步加喂到1/2、3/4,直至6個月后就可以喂整個蛋黃了。最初給寶寶添加蛋黃時,可先把雞蛋煮熟,注意不能煮得時間太短,以蛋黃恰好凝固為宜,然后將蛋黃剝出,用小勺碾碎,直接加入配方奶或米粉中,攪拌均勻后即可喂給寶寶。
剛開始喂寶寶果汁時,按1份果汁8份水的比例。
上班族媽媽也可以繼續母乳喂養
上班族媽媽要提早準備好吸奶器,白天上班時間根據奶脹情況,吸奶1~2次,吸出的奶可以放在奶瓶或母乳保存袋里,放入冰箱或背奶包中保存,下班后盡快帶回家。在冰箱冷藏室保存的母乳,可以留著第2天白天喂給寶寶。
有少數乳汁分泌非常充足的媽媽,在寶寶小的時候,可以多擠出一些母乳,保存在冰箱的冷凍室里,通??梢詢Υ?~4個月。到媽媽開始上班無法直接喂哺寶寶時,就可以提前自然解凍,以便白天喂給寶寶。
建議上班后的媽媽每天至少能保證3次哺乳,即下班回家后,晚上臨睡前和清晨起床后,這樣可以有效刺激泌乳,延長母乳喂養的時間。
擠出來的奶怎樣儲存
擠出來的母乳,如果準備當天或者第2天喂給寶寶,一般擠到奶瓶里,立即放入冰箱冷藏室里保存即可,下班后放入背奶包盡快帶回家,再放入冰箱中冷藏。在0~4℃的冰箱冷藏室里,母乳最長可保存8天。但由于在母乳的儲存與轉運過程中,難以一直保持0~4℃,因此建議還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喂給寶寶。如果準備長期保存擠出的母乳,可使用母乳專用儲存盒或保存袋,放在冰箱冷凍室里。為保證母乳的新鮮度,購買背奶包時一定要看它的保冷效果。
為保證母乳的新鮮度,購買背奶包時一定要看它的冷效果。
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奶怎樣解凍和加熱
無論是放在冰箱冷凍室還是冷藏室里的母乳,都不宜用微波爐解凍和加熱,因為那樣會破壞母乳里的活性成分和部分營養成分。冷藏室里的母乳取出后,可以放在40℃左右的溫水里加熱,也可以使用暖奶器或食物加熱器,加溫到40℃左右(加熱器通常都有加熱溫度指示線),即可喂給寶寶。
保存在冷凍室里的母乳,要先放到冷藏室里自然解凍,然后再同冷藏室保存的母乳一樣用溫水加熱。提醒媽媽要特別注意的是,解凍后加熱過的母乳,如果寶寶沒喝完,就要扔掉千萬不可以重新放回冷藏室或冷凍室里保存,再次加熱喂給寶寶。
過度加熱會破壞過度加熱會破加熱。
怎樣預防上班以后奶水減少
有些媽媽在剛剛恢復上班后,會感覺到奶水減少,于是懷疑自己能否繼續母乳喂養寶寶,甚至有少數媽媽因此索性給寶寶斷了奶。專家建議,不要因為母乳減少就輕易斷奶!
在產后4個月左右,很多媽媽都會經歷“暫時性哺乳危機”,即本來乳汁充足的媽媽,忽然感覺乳汁減少、變稀,乳房無脹奶的感覺。寶寶哭鬧次數增加,喂奶后不久寶寶又要吃,體重增加也不理想。這是由于媽媽較長時間的疲勞,睡眠休息不好,喂奶次數不足、寶寶的需要量在增加,吸吮乳房的時間卻不夠充分等原因造成的。在媽媽剛恢復上班后,又可能因不適應工作節奏,感覺壓力大而造成乳汁的減少。
建議媽媽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逐漸適應恢復工作與照顧寶寶的雙重壓力,保證足夠的睡眠與休息時間,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盡可能延長母乳喂養的時間。其次,媽媽要在上班前和回家后,讓寶寶充分吸吮乳房,以刺激乳汁的分泌。只要每天能堅持喂奶3次或以上,乳汁的分泌量就能維持在一定水平上。另外,白天上班時,雖然可以給寶寶喂配方奶代替母乳,但不應無限制地加量,以免影響到寶寶吃母乳。過度加熱會破壞營養,可隔溫水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