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我與讀書(1)

這是一篇不該寫而終于決定寫的文章。不該寫的原因是,比喻說,居室內(nèi)只有幾件多年伴隨的破桌子、爛板凳之類,而視為奇珍,并攔住過路人,請人家進來欣賞,這說輕些是愚陋,重些是狂妄。而又決定寫,如文題所示,是因為先與“讀書”,后與《讀書》,有些關(guān)系。后來居上,且說近一兩年來,不知道以何因緣,我的一些不三不四的文章,竟連續(xù)占了《讀書》的寶貴篇幅。根據(jù)時風加市風,印成鉛字的名字見三次以上,就有明眼人或不明眼人大注其意,自然,也因為文中總不免有些不三不四,或說野狐禪氣,有些認真的人就不淡然置之。于是,據(jù)說,有人發(fā)問了:“這新冒出來的一位是怎么回事?”又據(jù)說,這問是完全善意的。何以為報?想來想去,不如索性把不三不四的來路和情況亮一下;看了家底,也就不必再問了吧?這家底,大部分由“讀書”來,小部分由“思考”來;思考的材料、方法以及動力也是由讀書來,所以也無妨說,一切都是由讀書來。這樣說,沒有推卸責任之意,因為書是我讀,思考是我思考,辮子具在,跑不了。語云,言者無罪,說是這樣,希望實際也是這樣。以下入正文,圍繞著讀書和思考,依老習慣,想到哪里說到哪里。

由呱呱墜地說起。遺憾也罷,不遺憾也罷,我未能有幸生在書香門第,因而就不能寫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那樣的書;還不只我沒聞過,就我及見的人說,祖父一輩和父親一輩都沒聞過。家庭是京、津間一個農(nóng)戶,雖然不至缺衣少食,卻連四書、五經(jīng)也沒有。到我該讀蒙書的時候,三味書屋式的私塾已經(jīng)幾乎絕跡,只好順應(yīng)時勢,入鎮(zhèn)立的新式學堂。讀的不再是三、百、千,而是共和國教科書。國文是重點課,開卷第一回是“人手足刀尺,山水田,狗牛羊”,比下一代的“大狗叫,小狗跳”死板得多。時代不同,據(jù)說總是越變越好。是否真值得這樣樂觀,我不知道;但不同確是不錯,大不同是:現(xiàn)在一再呼吁甚至下令減輕學生負擔,我們那時候卻苦于無事可做。忝為學生,正當?shù)南e之法是找點書看,學校沒有圖書館,鎮(zhèn)上也沒有;又不像江南,多有藏書之家,可以走宋濂的路,借書看。但那時候的農(nóng)村有個優(yōu)越條件,是不入流的“小說家者流”頗為流行,譬如這一家有《濟公傳》,那一家有《小五義》,就可以交換著看。于是,根據(jù)生物,為了活,最能適應(yīng)或?qū)⒕偷脑?,就東家借,西家換,大量地看舊小說。現(xiàn)在回想,除了《紅樓夢》《金瓶梅》之外,通行而大家熟知的,歷史、俠義、神魔、公案、才子佳人,各類的,不分文白,絕大部分是石印的小本本,幾乎都看了。有的,如《聊齋志異》《三國演義》《鏡花緣》等,覺得特別有意思,還不只看一遍。

這樣盲人騎瞎馬地亂讀,連續(xù)幾年,現(xiàn)在問,得失如何?失難說,因為“不如怎樣怎樣”是空想,不可能的事,不管也罷。只說得(當然是用書呆子的眼看出來的),如果教訓也算,可以湊成三種。一種是初步養(yǎng)成讀書習慣,后來略發(fā)展,成為不以讀書為苦,再發(fā)展,成為以眼前無書為苦。另一種是學了些筆下的語言,比如自己有點什么情意想表達,用白,用文,都像是不很費力。還有一種是教訓。古人說,詩窮(多指不能騰達)而后工。我想可以擴而充之,說書也是窮(多指財貨少)而后能讀。專說我的幼年,依普通農(nóng)家的傳統(tǒng),是衣僅可蔽體,食僅可充腹。娛樂呢,現(xiàn)在還記得清清楚楚,家里一件玩具也沒有,冬閑的時候,男頑童聚在一起,只能用碎瓦片、斷樹枝做投擲、撞擊的游戲。這很單調(diào),而精力有余,只好謀消磨之道,于是找到最合用的,書。何以最合用?因為可以供神游,而且長時間。總之,因為窮,就讀了不少。現(xiàn)在,也可算作進步之一樁吧,不要說幼兒園,就是小家庭里,如果有小孩,也是玩具滿坑滿谷,據(jù)說其中還有電氣發(fā)動、會唱會鬧的。我老了,步伐慢,跟不上,總有杞人之憂,像這樣富而好樂,還會有精力和興趣讀書嗎?——不好再說下去,否則就要一反韓文公之道,大作其《迎窮文》了。

總有七八年吧,小學不好再蹲下去。農(nóng),士,商,三條路,受了長兄畢業(yè)于師范學校的影響,走熟路,考入官費的通縣師范學校。成文規(guī)定,六年畢業(yè);不成文規(guī)定,畢業(yè)后到肯聘用的小學當孩子王。不知為什么,那時候就且行善事,莫問前程。課程門類不少,但考試及格不難,可以臨陣磨槍,所以還是常常感到無事可做。學校多年傳統(tǒng),兩種權(quán)力或自由下放給學生,一種是操辦肉體食糧,即用每人每月四元五角的官飯費辦伙食;一種是操辦精神食糧,即每月用固定數(shù)目的圖書費辦圖書館。專說所謂圖書館,房間小,書籍少,兩者都貧乏得可憐。但畢竟比小學時期好多了,一是化無為有,二是每月有新的本本走進來。其時是二十年代后期,“五四”之后十年左右,新文學作品(包括翻譯和少數(shù)新才子佳人)大量上市的時期,又不知道以何因緣,我竟得較長時期占據(jù)管理圖書館的位置。近水樓臺先得月,于是選購、編目、上架、借收等事務(wù)之余,就翻看。由于好奇加興趣,幾年時光,把這間所謂館的舊存和新購,絕大部分是新文學作品,小部分是介紹新思想的,中的,由紹興周氏弟兄到張資平、徐枕亞;外的,帝俄、日本、英、法、德,還有西班牙(因為產(chǎn)生了堂吉訶德),凡是能找到的,幾乎都看了。

與小學時期相比,這是由溫故而走向維新。有什么獲得呢?現(xiàn)在回想,半瓶醋,有時閉門自喜,不知天高地厚。但究竟是睜開眼,瞥了一下新的中外,當時自信為有所見。就算是狂妄吧,比如,總的說,搜索內(nèi)心,似乎懷疑和偏見已經(jīng)萌了芽。這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如許多傳統(tǒng)信為真且正的,上大人的冠冕堂皇的大言,以至自己的美妙遐想,昔日贊而嘆之的,變?yōu)榘胄虐胍桑蚋纱嘁芍?。這是懷疑的一類。還有偏見的一類,專就文學作品說,比如對比之下,總覺得,散文,某某的不很高明,因為造作,費力;小說,某某的,遠遠比不上某些翻譯名著,因為是適應(yīng)主顧需求,或逗笑,或喊受壓,缺少觸動靈魂的內(nèi)容。這類的胡思亂想,對也罷,錯也罷,總而言之,都是由讀書來的。

三十年代初我?guī)煼秾W校畢業(yè),兩種機緣,一堵一開,堵是沒有小學肯聘用,開是畢業(yè)后必須教一年學才許升學的規(guī)定并不執(zhí)行,合起來一擠就擠入北京大學??既氲氖俏膶W院,根據(jù)當時的自由主義,入哪一系可以自己決定。也許與過去的雜覽有關(guān)吧,胡里胡涂就選了中國語言文學系。其時正是考證風刮得很厲害的時候,連許多名教授的名也與這股風有關(guān),如錢玄同,把姓也廢了,改為疑古;顧頡剛越疑越深,以至推想夏禹王是個蟲子;胡適之的博士是吃洋飯換來的,卻也鉆入故紙堆,考來考去,說儒的本職原來是吹鼓手,等等。人,抗時風是很難的,何況自己還是個嘴上無毛的青年。于是不經(jīng)過推理,就以為這考證是大學問,有所知就可以得高名,要加緊步伐,追上去。追,要有本錢,這本錢是依樣葫蘆,也鉆故紙堆。

在其時的北京大學,這不難,因為:一,該上的課不多,而且可以不到;二,圖書館有兩個優(yōu)越條件,書多加自由主義。書多用不著解釋,專說自由主義,包括三項:一是閱覽室里占個位子,可以長期不退不換;二是書借多少,數(shù)量不限;三是書借多久,時間不限。于是利用這種自由,我的生活就成為這樣:早飯、午飯之后,除了間或登紅樓進教室聽一兩個小時課之外,經(jīng)常是到紅樓后面,松公府改裝的圖書館,進閱覽室入座。座是自己早已占據(jù)的,面前寬寬的案上,書堆積得像個小山嶺。百分之九十幾是古典的,或研究古典的。先看后看,沒有計劃,引線是興趣加機遇,當然,尤其早期,還要多憑勢利眼,比如正經(jīng),正史,重要子書,重要集部,一定要看,就是以勢利眼為指導(dǎo)的。

機遇呢,無限之多,比如聽某教授提到,逛書店碰到,看書,王二提到張三,張三提到李四,等等,就找來看。興趣管的面更廣,比如喜歡看筆記,就由唐、宋人的一直看到俞曲園和林琴南;喜歡書法,就由《筆陣圖》一直看到《廣藝舟雙楫》。量太大,不得不分輕重,有些,尤其大部頭自認為可以略過的,如《太平御覽》《說文解字詁林》之類,就大致翻翻就還。這樣,連續(xù)四年,在圖書館里亂翻騰,由正襟危坐的《十三經(jīng)注疏》《資治通鑒》之類到談情說愛的《牡丹亭》《霓裳續(xù)譜》之類,以及消閑的《回文類聚》《楹聯(lián)叢話》之類,雜亂無章,總的說,是在古典的大海里,不敢自夸為漫游,總是曾經(jīng)“望洋向若而嘆”吧。

也要說說得失。語云,開卷有益,多讀,總會多知道一些,有所知就會有所得。這是總的。但是也有人擔心,鉆故紙堆,可能越鉆越胡涂。明白與胡涂,分別何所在,何自來,是一部大書也難得講明白的事。姑且不求甚解,也可以從另一面擔心,不鉆也未必不胡涂。還是少辯論,且說我的主觀所得。一方面是積累些中國舊史的知識,這,輕而言之是資料,可備以后的不時之需;重而言之是借此明白一些事,比如常說的人心不古就靠不住,古代,壞人也不少,尤其高高在上的,他們的善政都是幫閑或兼幫忙的文人粉飾出來的。另一方面是學了點博覽的方法,這可以分作先后兩步:先是如何找書看,辦法是由此及彼,面逐漸擴大;后是如何趕進度,辦法是取重舍輕,舍,包括粗看和不看。這些,我覺得,對我后來的“盡棄其學而學焉”確是有些幫助。失呢,也來于雜覽,因為不能專一,以致如室中人多年后所評,樣樣通,樣樣稀松?;蛉纭稘h書·藝文志》論雜家所說:“雜家者流,蓋出于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及蕩者為之,則漫羨而無所歸心。”

大概是大學四年的末期,腦海里忽然起了一陣風暴。原來底子薄,基礎(chǔ)不鞏固,抗不住,以致立刻就東倒西歪,具體說是有了強烈的惶惑之感。還可以具體并重點地說,是心里盤問:偏于破的,如舜得堯之二女,是郗鑒選東床坦腹式的許嫁或卓文君式的私奔,還是曹丕得甄氏式的搶,三代之首位的夏禹王,是治水的圣哲兼開國之君,還是個蟲子,等等,就是能考清楚了,遠水不解近渴,究竟有什么用?偏于立的,生而為人,生涯只此一次,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有意義,意義何在,要怎樣生活才算不辜負此生,等等問題是切身的,有精力而不先研討這個,不就真是辜負此生了嗎?這是注意力忽然由身外轉(zhuǎn)向身內(nèi)。何以會有此大變?直到現(xiàn)在我也不明白。但這變的力量是大的,它使我由原來的自以為有所知一霎時就如墜五里霧中。

我希望能夠盡早撥開云霧而見青天。辦法是胸有成竹的,老一套,讀書,讀另一類的書。起初是樂觀的。這樂觀來于無知,以為扔開《十三經(jīng)注疏》之類,找?guī)妆局v心理、講人生的書看看,就會豁然貫通。當然,這樂觀的想法不久就破滅了。破滅有淺深二義:淺的是,不要說幾本,就是“讀書破萬卷”也不成;深的是,有些問題,至少我看,借用康德的論證,是在人的理性能力之外的。這些后面還要談到,這里只說,因為想撥開云霧,我離開大學之后,就如入另一個不計學分、不發(fā)證書的學校,從頭學起。

為你推薦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guān)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tài)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tǒng)。

三弦 29.5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除我之外
會員

商渺從十八歲開始跟著盛聿,她自信滿滿,總以為自己在他心里是不一樣的。直到后來,盛聿帶回來一個姑娘,又軟又嬌,像極了那年的她。

遲來的周先生
會員

青梅竹馬到相看兩厭,簡橙從周聿風的肋骨變成一塊雞肋骨,成了他故事里的蛇蝎美人,惡毒女配。后來兩人解除婚約,所有人等著看她笑話,她轉(zhuǎn)身嫁給前未婚夫的小叔,那個高不可攀,無人敢染指的矜貴男人。簡橙救過周庭宴一次,求過他兩次。第一次周聿風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挽留,第二次她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恢復(fù)自由身。周庭宴說事不過三,救命之恩只能滿足她三個愿望,于是第三次…簡橙:“小叔,你缺老婆不?”

尤知遇 3.1萬讀過
龍族(1-4合集)
會員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院——卡塞爾學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江南 201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子县| 华阴市| 绥阳县| 沙坪坝区| 四川省| 松溪县| 横峰县| 抚顺县| 阿克| 南投市| 登封市| 阿勒泰市| 昂仁县| 土默特右旗| 平罗县| 章丘市| 瑞丽市| 瑞昌市| 梅河口市| 大方县| 博湖县| 孝昌县| 日喀则市| 阿坝| 郎溪县| 咸丰县| 年辖:市辖区| 瓦房店市| 嵊州市| 确山县| 区。| 柯坪县| 工布江达县| 淅川县| 博爱县| 南澳县| 霍邱县| 嵊泗县| 遵化市| 霸州市| 辽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