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家族史——曾氏祖先的治家之道(1)
- 曾國藩傳(傳記袖珍館2)
- 張麗編著
- 3340字
- 2015-11-03 14:43:21
1.曾家祖先的治家之道
清嘉慶十三年,歲次戊辰,1808年。有一戶姓曾的人家遷到了湘鄉縣南一個叫白楊坪的小山村。由于村子地處偏僻,人煙稀少,所以稍有風吹草動全村便盡人皆知。剛遷來的曾家共有十幾口人,家境一般。曾家的長者雖然已年過花甲,但白須飄飄,精神矍鑠,一臉慈祥,仿佛一位仙者。
這位老者便是曾國藩的祖先曾竟希,也是曾家在清初最早遷到湖南湘鄉的祖先。曾竟希有兩個兒子,其中第二個便是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人稱星岡公。曾玉屏有三個兒子,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是老大,曾玉屏的第二個兒子早年病死,第三個兒子曾驥云沒有孩子。相比之下,曾麟書可謂多子多孫,他生有四個女兒和五個兒子,曾國藩排行老二,上面是一位姐姐,下面有四個弟弟和三個妹妹,但最小的妹妹早年夭折。
湘鄉曾家祖籍衡陽,歷代都以耕種為生,是靠天吃飯的農民,家境自然好不到哪去。自明朝以來,曾家人都與科舉無緣,連個秀才也沒有。直到曾竟希的祖父曾元吉一代,才開始逐漸擺脫貧窮。曾元吉夫妻靠勤勞的雙手創下了一片家業,在湘鄉大界蓋了多處宅院,在衡陽購買了四十畝土地。在當時來說,也算家境闊綽。到了曾元吉年老之時,他把自己的家業全部分給了子孫后代。
在曾國藩的高祖曾輔臣去世三十二年后,他的獨子曾竟希便帶著全家十多口人遷到了湘鄉縣南百余里外的小山村白楊坪,在白楊坪買了很多便宜的土地。那時的曾竟希六十六歲。
曾家歷來奉行節儉、勤奮,為人厚道。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是曾竟希的次子,他在年少時受到父輩影響,勤奮好學,努力上進。但后來隨著家境日漸富裕,他開始變得好吃懶做,不求上進,常和紈绔子弟混在一起,染上了不少惡習。每日騎馬到湘潭街上,和臭味相投的朋友喝酒劃拳,常常是通宵達旦,日升高頭還在酣眠。
轉眼一年又一年,曾玉屏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感覺這種生活毫無意義,開始感到厭倦。一日,正在旅館里睡覺的曾玉屏感覺口干,便下床去喝水。喝完水之后,他準備接著睡,卻聽見隔壁有人在談論他。一人說:“這曾家祖輩都很勤勞,可如今卻出了此等輕浮淺薄之子孫,真是家門不幸啊!”另一人也隨之嘆氣。聽到這些話,此時的曾玉屏再也睡不著了,他輾轉難眠,想想這幾年的所作所為,確實感到羞愧。在那時,名聲比什么都重要。那兩個人的話像尖刀一樣刺中了曾玉屏的心臟,他不想給祖上丟臉,不想把祖上辛苦得來的家業毀在自己的手上。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曾玉屏終于醒悟,他決定不能再這樣混下去了。從此之后,曾玉屏成為了家里起床最早,干活最多的一個人,再也沒有偷懶。而“早”字便成為曾家門訓中八條之一。改過自新之后的曾玉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起初大家對他的行為有些懷疑,但畢竟他不像以前那么無所事事游手好閑了,對于這種轉變,曾家人都為之高興。
湘鄉地處丘陵地帶,大部分土地都是山丘,凹凸不平。要想在這樣的土地上耕種,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可曾玉屏不怕困難,日夜不停地在山丘上耕種梯田。為了干活方便,他在山腳下搭了一間小屋子,不斷地開山鑿石拓荒。終于他開墾了一片大田地。種上作物之后,他親自放水澆灌、除草、施肥,然后喂豬、養魚,天天如此,從沒有停過。
在曾玉屏和雇工的辛勤勞作下,曾家所有的山林、田產年年大獲豐收。直到曾玉屏步入老年之后,由于身體緣故,他不得不放下地里的活,但仍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晚年,他將自己一生的治家心得總結為八條:祭祖、善待親鄰、早起床、勤掃庭院、讀書、種菜、養魚、養豬,告誡曾家子孫要恪守這些信條,并代代相傳。
曾玉屏既是擁有百畝土地的地主,又是自耕自樂的農民。他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為曾家子孫留下了精神財富,更為曾家子孫的半耕半讀創造了有利條件。正因為有曾玉屏創造的這一切,曾家子孫才有了讀書的資本。
由于曾玉屏的勤勞,使他得到了鄉里人的重視和尊敬。曾玉屏剛開始在山丘上開地時,許多人都嘲笑他,認為他只是一時興起。可正是由于這種嘲諷,讓曾玉屏一鼓作氣,歷經磨難,終于把像鱗甲一樣的小山丘改造成相連成片的田地,這時,鄉里人對他豎起了大拇指,連連稱贊。沒過多久,他就成了地方上受人尊敬的大人物。
曾玉屏無論在整個家族里還是鄉鄰里,都有非常高的社會地位。這是因為:
第一,他是將曾氏族人組成宗族的倡導者,并以筑宗、置祠、祀產之舉成了曾氏宗族組織的領袖。
第二,曾玉屏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每次鬧饑荒,他都恤孤濟貧。遇見道路橋梁毀壞不治者,他都出資修橋補路,備受鄉鄰的尊敬。他常告誡子孫:“若是一定要等到富貴了再去想這些事情,則天下終無可成之事。”
第三,曾玉屏是一個富人仁者。由于他本人未能考取功名,在他年老時常“引為深恥”,自知這一切不能改變,便讓子孫拜名師,多讀書。此外,他和讀書人交往密切,還喜歡把一些文人志士邀請到家中做客,聽他們講學。他對“老成端士”和所有讀書人都以禮相待。
第四,曾玉屏非常注重鄰里、親戚關系。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事,他都會幫忙出錢、出力幫助。
因此,這時的曾玉屏已成為湖南湘鄉白楊坪的精英,曾家的社會地位也是從這時開始提高的。
在曾國藩初入仕途時,曾玉屏就曾對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說:“吾家以農為業,雖富貴毋失其業。彼為翰林,事業方長。吾家中食用,無使關問,以累其心。”即使在曾玉屏住京期間,他也不忘自己種菜,自己拾糞,終生勤儉,子孫無不敬仰。曾玉屏還總結自己年輕時的經歷,告訴少年曾國藩要“人以懦弱無剛為恥,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當年曾國藩離家準備進京做官時,他來到祖父曾玉屏的面前,和祖父告別,等待祖父大人的臨別教誨。曾玉屏說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影響了曾國藩的一生。曾玉屏說:“爾的官是做不盡的,爾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滿招損,謙受益,爾若不傲,更好全了。”
當然,曾玉屏此類讓后人受益的話還有很多,這些話都成為曾國藩的座右銘,讓他受用一生。
曾玉屏的言傳身教,讓曾國藩感受頗深。他說:“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訓,唯星岡公之教尤應謹守牢記。”又言:“余常細觀星岡公儀表絕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頗重厚,蓋取法于星岡公。”
2.曾國藩的父親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是曾玉屏的長子,曾玉屏從小對其要求嚴格。由于曾玉屏年少時放棄了讀書機會,所以知識貧乏。年少的他還未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直到后來他成了具有威望的人之后,鄉鄰遇事便向他求教,他才為自己知識貧乏、沒有功名而后悔。他痛恨自己早年棄學,所以他對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寄予厚望,希望他有朝一日考取功名,為祖上爭光。為此他四處打探,花重金為曾麟書聘請名師,并督促曾麟書刻苦讀書,“窮年磨礪,期于有成”。
盡管曾麟書每天勤學苦練,但卻成績平平,并無讀書天分。雖然他曾參加過十多次童試,都名落孫山,但他仍然日夜苦讀。直到四十三歲那年,他才成為補縣學生員。而次年,他的長子曾國藩便入該縣學。曾麟書自知沒有讀書的天分,于是,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曾國藩兄弟身上,便“發憤教督諸子”,然后在家做起了私塾先生。
曾麟書雖然沒有謀得一官半職,但他是曾家五六百年以來出的第一個秀才,因為正是由于他才改變了曾家的歷史。從此,曾家人才輩出,成為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
作為私塾先生的曾麟書,非常重視對子弟的基礎教育,他督促子弟學習,耐心細致,多年以后他的子弟仍念念不忘他的教誨。同樣,他對曾國藩兄弟五人的教育也非常嚴格,正是由于其父的嚴格要求,才為他們打下堅實基礎。曾國藩五歲那年,便在父親執教的私塾里讀書,一讀便是十五年,直到二十歲才到衡陽求學。多年以后,曾國藩還想起父親的諄諄教誨。曾麟書告訴子弟們:“讀書是為了盡忠報國,為了做一個明事理的君子;讀書能開闊胸懷,拓寬視野,所以人人都要多讀書,而且要讀好書;讀書貴有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樣才能有所收獲,有所長進。”他還說:“有志進取亦是圣賢;如果能有志,就能讀好書,就能做到代圣賢之言,孝悌之心,仁義之理,皆能透徹。”曾國藩在外求學時,父親給他的信中就特別強調:“只管用心讀書,不用考慮其他的任何事情。”在曾國藩、曾國荃及曾國華應考時,曾麟書分別給他們寫信,要他們“臨切揣摩墨卷,一心讀書,切莫分心外務,因為心志不專則業不精,心馳于外,則業荒于內。此不可不知所戒也。”甚至曾國藩在京做官時,父親在信中仍強調:“祖父去世后不必回歸,家中一切不必掛牽,嗣后爾寫出信,只教諸弟讀書而已,不必別有議論也。”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失憶后,她一腳踹了渣老公
結婚兩年,丈夫回家的次數不超過十次。最后一次,他提了離婚。秦禾心灰意冷,出了車禍,再睜眼,竟然失憶了!她不再戀愛腦,不再卑微求全,重新做回了首富秦家的小公主。性子嬌蠻肆意,打臉虐渣,專治各種不服。上節目,有記者追問:“聽說有人搶了秦小姐的老公?所以你才離婚了?”秦禾不在意地笑笑,“男人么,她要搶,那就給她了,多的是。”眾人只看見,顧氏太子爺、秦姐那位的前夫,臉好像黑了,眼睛好像紅了。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