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寶寶發熱不要慌,全程護理有章法(1)

孩子一發熱,家長就著慌,其實發熱并不可怕,只是一種癥狀,面對孩子發熱,家長們要冷靜觀察、細心護理。焦慮歸焦慮,但不能亂了方寸,只有掌握發熱的來龍去脈,才能讓孩子跨過發熱這道坎,收獲真正的健康。

Check Point

●半歲后孩子通過戰勝發熱建立免疫系統

●精神狀態是衡量孩子病情的“金指標”

●孩子發熱時要少穿、少蓋、少包

●尋找發熱的源頭才能真正降溫

●治療發熱能口服用藥就不要輸液

●41℃以下的單純發熱不會“燒傻”孩子

●熱性驚厥不可怕,冷靜處理避免窒息

●幼兒急疹多會自愈,別因恐熱而過度干預

section01你所不知道的寶寶發熱真相

發熱是寶寶鑄就免疫力的最佳時機

半歲之后的孩子最常出現的身體狀況就是發熱,幾乎每個帶過孩子的家長都曾被孩子突然升上來的體溫驚嚇到,都曾為孩子持續數日不退的發熱焦慮抓狂過,也都因不了解發熱的真正原因和后果而產生過各種胡思亂想。從公立醫院到私立醫療機構,我在兒科診室為孩子們看了十多年的病,見過無數因孩子單純發熱而緊張甚至驚恐的家長,甚至我這個兒科醫生也在兒子樂樂第一次發熱時有過徹夜擔憂的經歷。所以說,要想擺脫發熱的困擾,必須要了解發熱的來龍去脈,并保持正確的心態。

頻繁發熱不一定就是有嚴重疾病

琦琦的媽媽就是一個典型的被孩子發熱所困擾的家長。琦琦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今年3歲,剛上幼兒園,從5月到11月這半年間平均每個月發熱一到兩次,琦琦媽媽帶琦琦來看診的時候特別地焦慮、擔心,緊鎖的眉頭、焦灼的眼神、不安的語氣,讓整個診室的氣氛都變得凝重。

不等我問完診,琦琦媽媽已經開始不停地發問:“為什么琦琦半年間發熱這么頻繁?醫生,不會是什么不好的毛病吧?不會是白血病吧?”再看琦琦,雖然發著高燒,但面色紅潤、活動自如,精氣神好著呢。

憑我的經驗來看,琦琦的病情并不嚴重,沒有什么大問題。于是我寬慰琦琦媽媽不要過于擔心,但因為琦琦媽媽的堅決要求,我們給琦琦做了一些化驗檢查,最后證實琦琦就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沒有任何其他惡性疾病的證據。最后,琦琦的發熱在第五天退了,這下琦琦媽媽懸著的心才徹底地放了下來。

發熱往往能幫助孩子建立免疫系統

其實,大多數嬰幼兒在2歲內都會出現8~10次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孩子已經入了幼兒園,或者家里有已經上學的哥哥姐姐,那可能會得更多次上呼吸道感染,因為病菌容易在密切接觸的孩子之間傳播。

不過,家長對此不必過于擔心。大家都知道,我們生存的自然界有成千上萬種病菌,我們的呼吸道直接與外界相通,且孩子的呼吸道及免疫系統都沒有發育完善,因此更容易遭到病菌的侵襲,也就會出現反復的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后,孩子的呼吸道就會恢復正常的狀態。

所以,面對孩子的反復發熱,如果醫生判斷只是由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那么家長們就無需太緊張,因為這種反復感染發熱的過程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

新生兒會從媽媽體內獲得一些抗體,這些抗體可以保護新生兒不受病菌的侵襲,所以一般半歲內的孩子患感染性疾病的概率相對要小一些。到半歲以后,孩子從媽媽身上獲得的抗體慢慢消耗殆盡,必須依靠自身去健全自己的免疫系統,從而獲得抗體,而這些抗體正是在一次次與病菌的交鋒中獲得的。

要點1

感冒發熱幫助孩子建立免疫系統

半歲后,普通的感冒發熱是孩子獲得抗體、建立自身免疫的好機會,家長無需太緊張,不必一有發熱苗頭就急于遏制,干預一定要恰當而不可過度,相信孩子的自愈力。

如果不好理解,可以這樣打個比方。新生兒好比一個新成立的國家,最開始從媽媽那里繼承了一些防御武器,但用完后就必須靠自己的努力來建立新的防御工事。起初他的國防力量(免疫力)很薄弱,敵軍(病菌)入侵的時候,尚不能有效地組織防御,敵軍就會攻入(如病菌進入血液循環,或肺部、腦部等部位),大部分的國家會在敵軍入侵時組織反抗,一步步建立起自己完善的國防力量,下次再有敵軍入侵的時候,就擁有了足夠的力量去殲滅敵人。

孩子遭受病毒、細菌攻擊的時候,就像新成立的國家面對入侵者會做出反抗一樣,孩子的身體也會做出一系列反應,也就是反抗病菌的入侵,其中發熱就是最常見最重要的反抗表現之一。通過一次次地戰勝發熱,孩子的免疫力也在一步步得到完善。所以說,發熱并不總是可怕的,有時候反而是孩子建立屬于自己的“免疫部隊”的最佳時機。

孩子上學后容易交叉感染,增加發熱概率

現在的孩子們真是被照顧得特別周到,家長們為孩子營造了非常好、非常干凈的生活環境,甚至有的家長對孩子有些過度保護,很少讓孩子在戶外活動,孩子接觸的人群也相對單純,通常只有幾個主要照顧者。一旦上了幼兒園,孩子進入一個很大的集體以后,接觸到的環境變得復雜,這個病毒,那個細菌,便集體來襲,以往一直待在相對干凈的環境中的孩子往往就招架不住了,并且孩子聚集在一起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孩子就會頻繁出現感冒發熱等各種癥狀。

我的兒子樂樂在上幼兒園之前,也是被保護得很好的孩子,結果上幼兒園的第一個學期,上學和請假在家的時間相當,頭疼腦熱咳嗽之類的基本沒消停過。直到經受住了這一個個考驗,樂樂才真正成了頑強的“小戰士”,對一般的疾病都有了一定的抵抗力,于是第二學年的情況就好多了。

作為兒科醫生,我知道很多時候孩子的疾病并不嚴重,普通的感冒發熱并不會傷害到孩子的健康,家長們是因為對疾病不夠了解,所以才產生了對疾病的恐懼。因此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的健康問題以外,更應該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摒棄不必要的焦慮和不恰當的做法,家長只有擁有正確的心態,掌握正確的疾病知識,才能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康復。

寶寶有病不會裝,精神好就不用慌

初入冬的一個夜晚,兒科急診室,我正被生病的孩子以及孩子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圍得里三層外三層,那叫一個水泄不通。

突然,急診室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伴隨著一位年輕女子帶著哭腔的呼喊:“醫生,救命啊!”急診室里常常上演“生死時速”,但凡聽到急促的腳步聲、女人的哭聲、呼救聲,醫生的心臟就會猛然收縮,不過最讓人緊張的還是廣播里護士的呼叫聲:“兒科醫生,速來搶救室。”

孩子發熱但精神好,說明問題不大

聽到呼救的聲音,我立即跑出診室,迎面而來的一位年輕媽媽,抱著一個約摸1歲大的寶寶,年輕媽媽的眼睛里透著慌亂和無助,帶著哭腔望著我說:“醫生,快救救我的寶寶!”“別急,來,讓我看看。”我一邊安撫她,一邊看了看媽媽懷里的寶寶,小家伙可精神了,烏溜溜的眼珠子瞪著這個陌生而又熱鬧的地方。

這下我頓時明白了七八分,寶寶看起來并沒什么大礙,倒是媽媽比較焦慮,此刻最主要的是安撫好媽媽的情緒,緩解她的焦慮。接下來我仔細地詢問了寶寶的情況。

寶寶叫豆豆,剛滿1歲,突發高熱,但沒有其他不適癥狀,精神狀態也很好,我確定寶寶目前并不存在大的問題。“豆豆媽,別緊張,寶寶只是有些發熱,這是因為她正在與疾病打仗呢,小家伙精神很好,說明這場戰斗她很輕松,她肯定能打敗病菌的!”我輕松地對豆豆媽說道,于是豆豆媽放下了些許緊張的情緒,面部表情也松弛下來了。

“先讓護士給寶寶量個體溫,寶寶發熱的時候不能包這么嚴實,你要給寶寶脫點衣服散散熱。”說完后,我回到診室,還得接著處理之前先來的孩子們。

體溫高低并不是孩子病情輕重的判斷依據

急診室經常會有這種情況出現,門口圍著一堆孩子和一堆家長,某位緊張的家長突然沖進來說:“醫生,我的孩子高燒39℃!”焦急的語氣中透露出想要優先看診的渴望,這時旁邊原本默不作聲的家長們頓時開始騷動起來:“醫生,我們家的39.5℃”“醫生,我們家的40℃”……家長們立即擺開架勢,比誰體溫高啊,想插隊,門兒都沒有。這時候,我必須得出來收拾局面了:“各位家長,有沒有自備的退熱藥?38.5℃以上的孩子先服退熱藥,沒有退熱藥的,我先開退熱藥,吃完藥了,咱還按順序看。”

要點2

體溫高不代表病情嚴重

發熱時體溫升高是因為免疫系統在工作,只要孩子精神好,即使體溫高問題也不大,孩子的精神狀態比體溫更能反映病情輕重,家長們不用因體溫的升降而過于緊張。

在大部分醫院的兒科門診,尤其是工作量極其大的那些地方,一般兒科醫生來不及針對每個孩子的疾病詳細問診,也沒有時間去做詳細的全身體格檢查。因此對于有經驗的兒科醫生來說,看診的感覺尤為重要。兒科門診大部分都是常見病,而這些常見病大部分都不嚴重,具有自限性,有較大自愈的可能性。對于有些一天看100個小病號的醫院門診,事實上醫生不可能記住每個孩子的病情,但有一點是必須要做到的——及時地甄別出病情真正嚴重的孩子并進行治療。

那是不是體溫越高代表病情越嚴重,越有看診的優先權呢?當然不是。體溫的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嚴重程度。如果孩子發著高燒,但卻活蹦亂跳,說明孩子病情并不嚴重,而那些即便體溫不高,但不哭不動的孩子才是真正病情嚴重的。

孩子的病情是否嚴重,關鍵看精神狀態,孩子不裝病,有勁兒就能鬧騰呢。我常常跟家長說這樣一句話:“如果孩子能吃能喝能玩能睡能拉,問題就不會太大,不哭不動的孩子才是真的病了。”臨床上我就遇到過很多孩子因為生病時表現得太“安靜”,家長也不懂觀察,不覺異常,導致病情差點被延誤。

要點3

孩子發熱時出現以下情況要及時就醫

·異常安靜,精神萎靡

·不吃不喝,不哭不動

孩子太“安生”,往往預示病得重

2歲半的男孩小軍軍,兩天都不吃不喝不下床活動。大家想想,正常的2歲半的男孩,除了吃飯睡覺,有消停的時候嗎?兩天不下床了,一定是非常嚴重的情況。但是一開始,家長并沒有覺得有什么問題,兩天后才覺得孩子狀態不對。當時孩子是夜里來住院部的,接診醫生看孩子沒發燒,心跳呼吸都正常,并沒有引起重視,就按普通的病情處理。幸好,孩子一夜平安沒出狀況。

第二天主任帶著大家一起查房,發現孩子頸部強直,克氏征、巴氏征等一系列反映大腦神經系統的體查項目都不正常,結合孩子很差的精神狀態,我們都懷疑可能是孩子腦部出了問題。于是準備給孩子做腰椎穿刺檢查(簡稱腰穿檢查)。

要點4

腰穿不會影響孩子發育

腰穿是兒科常用的檢查手段,雖然有創,但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且極少出現并發癥,家長不必過于擔心,當醫生確定需要做腰穿來明確病因時應遵醫囑。

腰穿檢查屬于有創性的檢查,按照現在的醫療規范,每家醫院做這個檢查之前都要和家長簽一個腰穿同意書。進過醫院的人都知道,發生率極低的,甚至沒發生過的但理論上有億萬分之一發生概率的事情,都會以最壞的結果寫在同意書上,往往還沒等全部看完就已經一身冷汗了。

看完同意書之后,因擔憂和恐懼,小軍的父母早已泣不成聲,于是我安慰勸導他們:“腰穿在兒科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檢查手段,同意書上說的并發癥都極少發生,我們做過很多例病人,基本上沒發生過上面的情況。抽取極少量的腦脊液也不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從我第一次做腰穿到現在被同事們戲稱為“陳一針”(一針就成),“無他,唯手熟爾”,其實,對于經驗豐富的醫生來說,通常做腰穿都是沒有問題的,家長們不用過于擔心。

小軍的爸爸媽媽把小軍送進穿刺室后,就被我們禮貌地請了出去。很多孩子一進到穿刺室就開始號啕大哭、掙扎反抗,往往需要藥物鎮靜后才能進行穿刺操作。而小軍不怎么哭,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床上,只是在穿刺針進皮的那一瞬間輕輕地縮了一下,就又乖乖地不動了。旁人可能會覺得孩子很乖巧,但有經驗的醫生知道,這個孩子病得不輕。

正如我們的預料,正常孩子的腦脊液是慢慢出來的,而小軍的腦脊液幾乎是噴出來的,壓力超過了400毫米水柱,而正常孩子的腦脊液壓力只有100毫米水柱左右,并且小軍的腦脊液不像純凈水,更像混濁的淘米水。檢查結果確診為顱內感染。

所以說,體溫的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嚴重程度,并不是“燒”得越高孩子病情就越嚴重,精神狀態才是反映疾病嚴重程度的金指標。孩子天性好動,只要有勁兒絕對不會歇著,除非病得嚴重,孩子的精神和體力才會受到影響。即便孩子高熱達40℃,只要活蹦亂跳的,家長就不用太擔心;即便孩子不發熱,但提不起勁兒,總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家長也得警惕他(她)可能病得很嚴重。

找準發熱源頭,降溫水到渠成

3歲的寶寶小豆子,因為“流涕、咳嗽3天,發熱1天”來就醫,診斷考慮“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就是感冒病毒通過飛沫傳播等途徑進入我們的呼吸道,刺激我們的鼻腔、氣管等引起流鼻涕、咳嗽的癥狀,同時病毒會刺激我們的機體,機體調動免疫部隊來消滅病毒,在免疫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發熱的癥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长汀县| 犍为县| 谢通门县| 临颍县| 滦南县| 改则县| 永嘉县| 宜宾市| 丰台区| 彰武县| 依安县| 田林县| 塔城市| 贵南县| 洪洞县| 商河县| 昆山市| 虞城县| 平江县| 武穴市| 资阳市| 东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荔浦县| 南召县| 长宁县| 旌德县| 九台市| 兰坪| 贡嘎县| 宜城市| 永清县| 凤庆县| 商河县| 嘉黎县| 昌乐县| 乌兰浩特市| 台安县| 雅江县|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