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勇敢大膽不逃避(1)
- 青春的資本:陽光青少年的十大性格定位
- 郭清玲編著
- 4995字
- 2016-01-20 10:48:45
很多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頂尖人士,是由于他們具備了勇敢的優秀性格。勇敢無畏、敢打敢拼的性格,使他們在為夢想拼搏的過程中練就自己過人的膽識,能夠抵擋住人生的風雨,迎來炫目的彩虹。因此,勇敢也是我們想要成功的青少年必備的性格之一。
超越自我:勇敢是生命的原動力
歐洲最重要的劇作家、詩人、思想家歌德有一句名言:“你若失去了財富,你只失去了一點;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去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氣,就把一切都失去了。”由此可見,作為青少年,我們不能沒有勇敢的性格和冒險的精神,否則我們將會成為膽小懦弱的人,無所作為。
學會勇敢、敢作敢當,是我們青少年應該具有的基本品質。因為我們是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生機勃勃,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所以,在成長的路上,我們不論經歷了什么或者正在經歷著什么,都應該明白,人生的路,總是要走下去的,在任何時候,面對任何問題,我們都要學會勇敢。
1.勇敢才更有希望
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學會勇敢很重要。因為在成長的道路上,勇敢就是成長的強化劑。因為勇敢,所以才敢向成功大步邁進;因為勇敢,所以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的陽光明媚。
勇敢的青少年,往往不滿足于已有的知識、成績、現狀,不墨守成規;他們的思維總是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他們善于抓住新的知識,歸納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不同的字典里,對勇敢有著不同的詮釋。曾經有一位軍人,在回家探親途中赤手空拳與車匪搏斗,身受重傷。生命垂危之際,他仍高昂著頭吶喊:“抓歹徒!”因此,有人認為,勇敢,就是捍衛人格尊嚴的一個支點,有了它,即使粉身碎骨,但我們依然在人們心中樹立了豐碑。
而一個學生對勇敢的詮釋就完全不同了。
上課時,老師問道:“蘇東坡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中,為何鴨子最先感受到春江水變暖呢?”這位同學回答說:“因為鴨子最勇敢,只有勇敢向前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先知’?!边@位同學的發言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賞,但更精彩的回答在后頭。
老師問道:“那么,你是否愿意做一位先知的勇敢者呢?”這位同學回答道:“我愿意。因為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這是達爾文的名言,我要向他學習。”
無疑,這是一位具有勇敢品質的同學,在知識的春江里,他將會像鴨子一樣,最先感知知識的“水暖”。
其實對于青少年來說,所謂勇敢,乃是通過自己的沉著、冷靜和智慧,努力做到既拯救自己,又拯救別人。勇敢者的座右銘就是要學會雙重的愛。隨著年齡增長,青少年的體會也會不同。因此,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刻刻來提醒自己,勇敢地面對一切。
有這么一句話: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是的,不會總是透不過氣的,所以請試著勇敢一點,因為希望就在前面。
2.生命因勇敢更精彩
做一個勇敢的人,勇敢而充滿激情地活著;做一個勇敢、有魄力和決斷力的人,成功的機會才會更大。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只會變大變小的克魯魯獅子??唆旚敧{子膽小時就變小,壯起膽子時就又變大起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蘊含著無窮的力量,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力量,勇敢起來,我們就可以像壯起膽子的克魯魯獅子一樣變得很強大。
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遺憾。現在,讓我們翻開字典來看一看,“勇敢”的字面解釋是:“有膽量,不怕危險和困難?!迸c之相對立,懦夫、懶漢是不愿吃苦的,也吃不了任何的苦。他們在艱難困苦面前,在危險面前,往往望而卻步,甚至嚇破了膽,他們做不了勇敢的人。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這樣說過:“勇敢減輕了命運的打擊。”人生常常遇到許多難題,做一個勇敢的人不是一件易事。勇敢不能遺傳,人并非天生就具備勇敢的品質。勇敢的獲得需要培養,需要鍛煉,它是在生活的基礎上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勇敢的人有勇氣面對困難,會盡最大努力去解決困難,這是積極的生活方式。勇敢的人也有魄力,有決斷力,擁有了這些才會離成功越來越近。在他們必須對人、對事、對生命負責的時候,他們不會選擇臨陣逃脫。
因此,對于青少年來說,一定要學會勇敢,這是很重要的一種品質。正是因為學會了勇敢,所以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論有多少困難,有多少挫折,我們都不會害怕,更不會畏懼。因為勇敢,年輕的生命從此會變得精彩。
貼心話題:成功源于勇敢認錯
青少年朋友,請想一想,當你不小心犯錯以后,多數情況下,會是誰站出來為你承擔后果呢?肯定是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長輩吧!是的,當我們犯錯時,通常都會由家長站出來為我們承擔后果,也許我們會覺得這是父母在保護自己。其實,這樣長久下去,就會使我們丟失必備的處事能力和責任心。
作為青少年,我們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處理,對于自己的過失,更要勇于承擔,這樣長久地堅持,才能使自己擁有勇敢的性格,讓自己成為敢作敢當的人。
我們應該知道,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犯下錯誤,名人志士也不例外。犯了錯誤并不可怕,只要勇于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就是值得褒獎的。而且,這種勇于認錯的品質也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行為,是一個優秀青少年的必備素質。
美國總統里根,在自己的回憶錄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1920年,有一天他在院子里踢足球,不小心把鄰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鄰居說:“這是塊好玻璃,12.5美元買的,你得賠。”
但是,在當時,12.5美元可以買125只雞。他沒辦法,回家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
父親強調:“玻璃是你踢碎的嗎?”里根說:“是?!?
父親說:“那你就賠吧,你踢碎的就你賠。沒有錢,我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后必須還?!?
于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里根擦過皮鞋、送過報紙,辛苦地打工掙錢,終于在一年后掙夠了12.5美元。里根一分不少地把它們交到父親手里,父親欣慰地拍著里根的肩膀說:“一個能為自己過失負責的人,將來才會有出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應當對自己的過失負責。里根回憶這段往事時,曾頗有感觸地說:“正是這樣一件事讓我懂得了,責任就是要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里根之所以會有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過錯要自己勇敢承擔的道理。因此,我們青少年做錯事的時候,一定要從心底勇敢地認錯,不能有一點虛偽,更不要理會別人的冷嘲熱諷。
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不是恥辱之事,而是真摯與負責的堂正之舉;同時,認錯也是一種緩解矛盾、減少麻煩、重建友誼的靈丹妙藥。所以,我們青少年在犯錯的時候,應該勇敢地站出來說“這是我的責任”,而不是拼命為自己的過錯找借口。
在人的一生中,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每個人都難免會有一些過失,難免會犯一些錯誤。面對過錯,人們往往懷有恐懼感。因為承認錯誤、擔負責任往往會與接受懲罰相聯系,所以人們總會尋找各式各樣的理由和借口來為自己開脫,企圖推卸責任。但這些理由并不能掩蓋已經出現的問題,這些借口不會減輕我們要承擔的責任,更不會幫我們把責任推掉,甚至還可能會因此付出更大的代價。相反,如果我們主動承認錯誤的話,至少能夠證明自己是勇敢的,而且有勇氣去面對錯誤、承擔責任。
勇于認錯會讓我們青少年變成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幫助我們走得更遠,而我們的人生也會因此變得更加美好!因為社會需要有責任的人,家庭需要有責任的人,只有有責任心的人才能在日后立足于社會,有更大的發展。
我們在做錯事時,一定要勇敢地承認錯誤,并主動擔負起因錯誤造成的后果。從現在起,在未來的生活、學習中,我們青少年一定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做一個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
永不放棄:拿出再試一次的勇氣
我們青少年朋友,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也是青少年的“心理擾動期”。為什么這樣說呢?
第一,兒童時期適應不良所積累下來的問題,到青少年時期會表現得更加明顯與嚴重。
第二,青少年是個體從兒童期過渡到成人期的關鍵階段,在追求獨立與建立自我的過程中,常會發生特殊的適應困難。
第三,初中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在這個時期,青少年的是非觀念、處事方式、行為習慣、價值取向等都開始表現出自己的個性,而這些個性是否能夠適應現實生活,將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因此,如何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與挫折,擁有積極健全的心態,成為困擾著我們青少年的關鍵問題之一。其實,對付挫折最好的辦法,就是勇敢地面對它。
下面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不幸的男孩兒,在年僅7歲那年,不幸地患上了一種叫作“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罕見疾病,這種病的主要癥狀是四肢無力。據醫學專家介紹,同類患者的最長生命紀錄僅為18歲。
知道了這一切,這個男孩并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他不顧自己身體的虛弱,從2003年開始,15歲的他勇敢地和父親一起踏上了“感恩之旅”——在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因為此前,當男孩得病的消息在社會上流傳開時,許多好心人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父親用一輛三輪摩托車帶他走過了82個城市,共行程13000多千米,向幾十位曾資助過他的好心人當面道謝。
男孩說道:“向每一位好心人說句‘謝謝’,給他們送一束鮮花,這是我最大的心愿。”
這個心愿一直伴隨著他走了下去,直到2009年他走到生命的盡頭。他就是2006年“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黃舸。
恐怕很多常人都難以想象,這樣一個每天都在和死神賽跑的孩子,面對命運的曲折不僅沒有怨言、沒有詛咒,反而勇敢地微笑著給人們帶去光明和希望。相比之下,那些生活無憂無慮、一遇到點小困難就輕言放棄的青少年的又情何以堪?
挫折是什么?挫折就是指人的意志行為受到的無法克服的干擾或阻礙。對于每個人來說,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是客觀存在著的,它對人有弊亦有利。
對于抵御挫折能力強的人來說,挫折實際上是一種動力,它可以激發個體的意志,使自己更堅定地朝著預定的目標奮力前進,直至到達終點。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面對現實,不斷調整自己,不斷戰勝困難,體驗成功的喜悅,積累成功的經驗,自信心因此會不斷得到增強,人生價值觀也會得到提升。而對抵御挫折能力弱的人來說,挫折即是毀滅,它會把人壓折了腰。他們通常表現為不能正視現實,對未來總感到失望、感到迷茫,感到無所適從,經常采取逃避行為來應付自己的處境,甚至自虐自殘。所以,我們青少年要想徹底戰勝挫折,就要培養自己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只要我們擁有了這兩樣法寶,那么在任何困難、挫折面前,我們都可以“刀槍不入”。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培養自己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呢?不妨從以下幾點做起。
1.正視挫折
不要害怕挫折,要正視它的客觀存在。我們要認識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實現理想是非常艱巨的。經受挫折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正?,F象,是不可避免的,社會的進程如此,我們的個人成長也是如此。
因此,在學習生活中,我們可以選擇多參加一些活動,比如組織故事會,學習名人、偉人正確對待挫折的態度,并多參加長跑、義務勞動等,逐漸培養自己戰勝困難的勇氣;平時還可以多做一些難題,以磨煉自己的意志,培養自己敢于競爭與善于競爭的精神,使自己在面對挫折時不氣餒,然后刻苦攻關,勇攀高峰。
2.培養自信心
自信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人生命的靈魂,是一種無敵的精神力量。而自信心則是一個人重要的心理品質。研究認為,自信和勤奮是一個人取得好成績的兩個重要因素,也是學生長大成才的必要心理品質。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需要人們具備這兩個重要因素,同樣,我們青少年的成長也需要這種自信。在激烈的學習競爭中,這種自信尤為重要。
3.培養耐受力
愛迪生曾說過:“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志就是他堅強的意志,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不會有絲毫改變,并能最終克服障礙,達到期望的目的?!?
所謂耐受力是指當我們遇到挫折時,能積極自主地擺脫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為免于失常的能力。如果我們具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堅韌不拔的意志、矢志不渝的恒心和樂觀自信的精神,那么我們的抗挫折能力自然就強,對挫折適應能力也強。
總之,挫折對我們青少年來說是暫時的,但也是永遠的。所以,面對挫折將貫穿我們成長的始終。但困難和挫折,對于成長中的我們來說,絕對是人生中最好的大學。因此,從今天起,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吧,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收獲。
拒絕逃避:要勇于承認自己的缺點
在學習和生活中,當遇到困難時,我們常常會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勇敢面對現實,積極承擔責任,化解難題;二是選擇逃避,遠離是非之地,做一個軟弱的人。
親愛的朋友,你會選擇做前者還是后者?勇敢的青少年一定能勇敢地面對現實,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個故事。